歷史上令諸葛亮害怕,並為其百般庇護,導致以身試法的護軍將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令諸葛亮害怕,並為其百般庇護,導致以身試法的護軍將軍。

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達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諸葛亮不是一個真正執法如山的執法者,因為所謂無惡不懲,那只是對於普通人罷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諸葛亮是絕對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還要不遺餘力的為這個硬茬辯護。

這個硬茬就是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郡(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劉備攻占益州後,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按照諸葛亮的說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勞大,對於功勞大的人,是可以讓他隨心所欲的犯法殺人的。

在這個時候,所謂無惡不懲,不過是一句空話。

更何況法正還是制定蜀國法律的人呢?

漢中之戰,仍然是法正隨行為謀主,諸葛亮留守駐成都。

這一次戰役,劉備方有失有得,最後終於占領的漢中,得其土而不得其民。

但無論怎麼說,身為謀主的法正,立了大大的軍功,諸葛亮在後方只是完成了任務,並無特殊表現。

所以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進位尚書令、護軍將軍,諸葛亮則未見升遷。

(漢中之戰後,張飛因功拜為右將軍,假節;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這次大升官,因為諸葛亮沒有份,論者乃以此來說明諸葛亮被劉疏遠,失了寵。

但是看推劉備為漢中王的群臣聯合上表中所列的名單,除了幾位曾受漢朝官爵的列在前面之外,劉備舊部中,諸葛亮名列第一。

而諸葛亮官爵只有軍師將軍,不曾封侯,竟然列在關羽等幾位亭侯之前,也是奇事。

劉備稱王之後,給大家升官時,誰輕誰重,誰高誰低,諸葛亮實居中參與討論,比如封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就提出不同意見,擔心關羽不服。

那麼,法正官升尚書令,諸葛亮一定也參與了意見。

且尚書令官職實如副丞相,給丞相做助手。

劉備稱王之後不曾拜相,可能有特殊原因。

如果要解釋,可以有好壞兩種。

往壞的方面說,當然是諸葛亮失了寵,所以劉備不拜他為相。

但既然失了寵,法正寵遇正隆,為什麼不直接拜相?而且,建安二十五年劉封獲罪自殺,劉備痛哭流涕,而劉封之死只是出於諸葛亮一句話,如果諸葛亮此時正失寵,那就很奇怪了?劉備為什麼肯聽他的?

往好的方面說,劉備稱王只是一個過渡,等待時機就要稱帝,與其在稱王時拜諸葛亮為相,不如稱帝後拜相光榮。

兩年後劉備稱帝,立即就拜諸葛亮為丞相,同時受殊榮者只有個司徒許靖。

從稱王到稱帝,這期間諸葛亮並無特殊表現,不曾立過什麼大功,劉備何以前倨而後恭?只能說是想把丞相位給諸葛亮留著。

劉備稱帝後,不但拜諸葛亮為丞相,而且同時錄尚書事(這是慣例,以顯親貴尊榮,職責其實與丞相重疊)。

張飛在劉備稱帝後數月內即死,他的司隸校尉也交給了諸葛亮,這個官職負責京師附近地區的糾察大權,不是小官。

所以說劉備疏遠猜忌諸葛亮,根本站不住腳。

至於諸葛亮和法正的關係,史書中也說得明白,兩人好尚不同,而以公義相取。

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術。

所謂的好尚不同,就是法正的人品別是一格,與諸葛亮不是一路。

但因為共同輔佐劉備建大業,在大事上兩人是一致的。

法正前期在蜀郡,不受大家歡迎,搞得很臭,不得已才另謀出路,任太守後大肆報仇,殺了好幾個有舊怨的人,則可以看出此人的品格著實不怎麼樣。

但無德有才,法正也自有他的用處。

法正在劉備取蜀取漢中等戰役中建言獻策,立下了功勞,取得了成功,這是事實。

但是,作為一個謀主,他前前後後留給人的話柄也正自不少。

廖立後來大放厥辭,說的那一大篇話,挖苦的就是劉備和法正。

諸葛亮為了消除影響,竟治了廖立的罪,其目的是替劉備和法正留個臉面。

法正

公元214年,法正與諸葛亮、伊籍、劉巴、李嚴等五個人共同制訂了《蜀科》。

之所以法正敢於以身試法,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護,只不過在他們看來,法律僅僅是為他們服務的工具而已,怎麼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那麼可能會有人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是事實吧,那不過是諸葛亮在作秀罷了,處罰不處罰要完全看要被處罰的人是誰,也就是說諸葛亮大丞相不過是看人下菜碟罷了。

小編這麼說可能傷害了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為諸葛亮無疑是中國五千年來忠君報國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編很抱歉,因為真實的歷史往往就是這麼無情。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敢處罰法正呢?小編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法正功勞太大、地位太高,智謀過人,諸葛亮知道自己沒有這個實力。

從公元208年法正與張松定計到公元214年劉備攻取益州,法正輔佐劉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得劉備集團實力大增,因為劉備名義上占領荊州七個郡,實際上除了曹操戰領的一部分外,只有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個郡屬於劉備,後來還迫於形勢將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又歸還東吳孫權,而劉備在攻取益州的十個郡後,地盤和兵員都迅速擴大。

在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所以劉備在奪取成都後,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委書記而且還兼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法正智謀深遠,膽識過人,可以與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郭嘉相媲美,諸葛亮自嘆不如,其實根本沒有實力、沒有能力處罰法正,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對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劉璋部下投靠劉備的領軍人物,代表原來益州舊有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

在劉備剛剛奪取益州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需要團結以法正為代表的李嚴、劉巴、黃權、吳懿、孟達等新近歸降的舊勢力,為劉備集團效力。

以共同對付曹操和孫權,劉備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議娶吳懿的女兒為夫人(後被封為皇后),就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搞好統一戰線。

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就連劉備也不敢輕易對法正下手,諸葛亮又怎麼敢與法正為敵呢?

第三、法正深受劉備的信任和倚重。

三國志載:「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老闆對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諸葛亮不過是給劉備打工的而已,老闆不發話,諸葛亮自然也不願意與法正為敵,自討沒趣。

綜合以上因素,小編認為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實在是有著多方面的深層次的複雜原因,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願處罰法正。

因為法律也罷、軍事也罷、戰爭也罷,都必須服務於聯吳抗曹、奪取天下、興復漢室的政治大局。

諸葛亮首先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勢不允許,時機不成熟罷了!以法正飛揚跋扈、睚眥必報的性格和所作所為,劉備最終不可能託孤給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會除掉法正,因為他必須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劉禪掃除一切障礙。

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歲,第二年221年劉備才稱帝,所以諸葛亮才沒有機會與法正爭奪蜀漢的最高統治權,否則鹿死誰手還真是尚未可知!

法正

巧言進諫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軍包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將要出城投降,被人發覺,因為是在危急關頭,不宜誅殺自己人,於是劉璋放過了許靖。

劉璋投降後,劉備也因此不用許靖。

許靖與其弟許劭(許子將)是天下聞名的名士,但沒有身為人臣的才能。

這時諸葛亮諫道:「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內。

」(許靖是眾人所仰望的,斷不可失,應當藉助他的名望使海內對您恭敬。

)法正也勸說:「天下有名無實的人就是許靖了。

但是主公剛剛開創大業,許靖的名聲四海皆知,您如果連他都不用,天下賢人恐怕會認為您薄待賢臣。

」希望劉備仿效戰國時的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故事,於是劉備對許靖逐漸尊敬重用。

孝直避箭

劉備有一次與曹軍在作戰中,形勢不利,本應馬上撤退,而劉備卻大怒不肯撤軍,無人敢進諫。

當時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擋在劉備前面。

劉備趕緊喊道:「孝直避箭。

」法正回道:「連明公也冒著箭雨、飛石,何況我呢?」劉備只好允諾:「我和你一起撤退。

」便暫時撤軍了。

計斬妙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南渡沔水,於定軍山、興勢山山麓紮營,與率軍前來的夏侯淵部對峙。

當時夏侯淵駐守南線據點走馬谷,張郃駐守東線據點廣石。

法正採取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將萬餘精兵分作十隊,趁夜輪番進攻廣石。

張郃率親兵搏戰,雖然沒有丟失據點,但也抵擋不住劉備軍的輪番攻擊,於是向夏侯淵要求增援。

夏侯淵將精兵分撥一半去支援張郃,自己繼續固守南線。

隨後劉備派兵偷襲走馬谷,放火燒毀了曹軍陣地前的防衛工事鹿角,夏侯淵親自率四百軍士出營救火、修補鹿角。

此時,法正看準時機,見夏侯淵正處於劣勢,提議全力進攻夏侯淵,劉備於是命黃忠居高臨下從後方擂鼓突襲,夏侯淵猝不及被黃忠斬殺,曹軍潰敗。

劉備從此占據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

不久,曹操親征,聽聞是法正獻計取漢中,因而感慨不已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

接下來的戰事中,曹操雖然兵力占有優勢,但是劉備斂眾拒險,終不與曹操交鋒,曹操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同年夏,曹操不得已而引軍還,劉備遂占據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任命法正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竟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

人物|劉備身邊第一謀主!

謀主乃政治、軍事、戰略、治民等諸方面的綜合掌權之臣,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以荀彧,荀攸為謀主,東吳則以張昭、張紘為謀主,而蜀漢則以法正為謀主。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東漢末年謀...

誰是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堪比曹操的郭嘉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幾乎被神化,自然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後者。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交好,常暗嘆璋之不足法正...

蜀漢的法正和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的真正心腹?

那麼劉備能夠入蜀,主要是由於張松、法正等人的計策,詐劉璋而迎劉備。劉璋派法正孟達各領二千人赴荊州歡迎劉備入川。劉備此時雖然高興,但畢竟信不過這些蜀人,於是奪法正兵,全部交給孟達率領,留守於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