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孔明製造出來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時候看了三國演義,一直非常好奇的是,其中諸葛亮製作的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難道真的與如今機器人比較類似嗎?難道古人的智慧真的如此腦洞大開,發明出來連現代人都無法理解的動力產品?而且「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的,它們其實不是同一種東西而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名字雖然有些怪異,但不是傳說,史書有明確記載。

據《叄國志》,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運送糧食,《諸葛亮集》中還載有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馬法》。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

「木牛流馬」它作為一種特殊的運輸工具,是諸葛亮在討伐曹魏期間的運糧工具。

相關文獻記載,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為了克服糧草運輸困難問題,諸葛亮製作出的木牛流馬非常便利,不用水食,可以晝夜運轉。

司馬懿得知消息,派人搶了數匹,命令巧匠仿製兩千餘匹。

並讓軍士驅駕木牛流馬前往大營搬運糧草。

如果參考史書,諸葛亮確實是製作過木牛流馬,只是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奇。

它不是百姓家中的吃草的 「牛」 或者「馬」 ,卻具有牛和馬運輸的功能。

據《三國志》,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運送糧食,《諸葛亮集》中還載有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馬法》。

根據《作木牛流馬法》提供的信息,木牛大概是這樣的:腹部是方形的,頭部是彎曲的,每天行程較短,「宜可大用,不可小使」。

單獨行駛,每天能走數十里,結隊行駛,每天能走二十里。

每一木牛能載一個人吃一年的糧食,每天走二十里,推木牛那個人不會覺得疲勞。

《作木牛流馬法》中對流馬的樣子沒有太多描繪,卻記載了它各種部件的尺寸,而且十分精確。

根據推測,其形制小於木牛,盛糧食的工具是兩個可拆卸的「方囊」,每個木箱可以盛米二斛叄斗。

《叄國志》中記載涉及木牛流馬的地方有六處,都說它們是一種運輸糧食的工具。

根據《作木牛流馬法》可以推斷出木牛和流馬的載重量。

木牛的裁重量是一個士兵一年的糧食,據《居延漢簡釋文》,漢代每人每月的平均口糧是大石一石八斗,一年即二十一石六斗,一石是一斛,約合如今三十市斤,漢代一人一年的平均口糧大約是六百五十斤左右,木牛的這個載重量,無論是肩挑還是背扛,一個人都無法負重,甚至是用牛馬駝運也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大的重量。

與木牛相比,但由於運載量小,流馬的運載速度大大提升。

流馬另外一個創新的設計在於使用了車身分離的裝米箱,這個設計在木牛身上是不具備的。

尤其是在陡峭的地勢,可以用人力將米箱運到平坦寬闊路段,省時便捷而又迅速。

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木牛是一種獨輪車,而流馬則是四輪車。

流馬則是木牛的後期改良版,總共有四個車輪,前後各倆。

在當時,車基本都是兩輪車,諸葛亮將其改為獨輪和四輪。

木牛流馬在製造完後便立刻投入到運糧,但是效果不盡人意。

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沒有本質上解決蜀軍的糧食危機,在第四次討伐曹魏期間,諸葛亮雖然動用木牛運糧,但是依然落得 「糧盡退軍」的結果。

隨後,第五次伐魏期間雖然使用改良後的流馬來運糧,但是運載的糧食仍然無法滿足軍隊的需求,諸葛亮只好屯田解決軍糧。

陳壽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大加讚賞:「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木牛流馬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蜀軍糧食供應問題,但是無形之中還是在糧草運輸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有一種比較神話的觀點認為,木牛流馬可能是一種非常新穎的自動機械,在南齊書祖沖之傳中記載,祖沖之利用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製造了一個器物,機器可以自動運轉,不需勞力,說的就是利用木牛流馬的原理,製作了一個自動化機器,所以後人推斷,三國時期利用齒輪原理已經非常普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奇的木牛流馬

糧草運輸是北伐的頭等大事諸葛亮北伐最頭痛的就是糧草問題。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對於軍隊和戰爭的重要性。曹操之所以在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就是用火燒掉了袁紹的烏巢糧倉,袁紹軍隊沒了糧...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北伐時最頭痛的就是糧草問題,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對戰爭雙方的重要性。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就是因為聽取了許攸偷襲了袁紹的烏巢糧倉,而袁紹沒有了糧草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