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是無法理解梟雄的眼光的,武人也不會理解文人的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下強勇的領頭羊北宮伯玉大約感覺自己勇則勇矣,卻沒啥文化,不配做首領,於是找來文化人韓遂和邊章。

韓遂和邊章"俱著名西州"卻不肯做首領,直到被北宮伯玉的駁殼槍頂著腦袋才勉強就範。

這股四大勢力組成的聯軍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一路輕取金城、隴西、漢陽三郡,兵鋒直指三輔長安。

其間朝廷三易刺史仍然無法挽回敗局,其時已是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黃巾起義已經基本撲滅。

於是朝廷派出當時名震天下的皇甫嵩為主將,並且以董卓為副將來抵抗這股叛軍。

但是涼州邊人驍勇善戰,非黃巾的烏合之眾可比。

所以即便皇甫嵩,也一時拿他們沒有辦法。

張讓、趙忠一向與皇甫嵩有過節,好容易逮著這個機會,趁機奏他一本,於是皇甫嵩被免職,接替他的是張溫。

張溫的手下頗有幾個能打仗的人,一個是身經百戰的董卓,一個是平叛的好手孫堅。

張溫出征之前,董卓遲到。

孫堅提議:把董卓殺掉。

張溫被嚇了一跳。

孫堅列出了殺董卓的三個理由:第一,董卓對張溫無禮;第二,董卓曾說過這仗不好打,沮喪軍心;第三,遲到。

也許孫堅還有第四條理由,但他放在心裡,沒說。

張溫認為這三條理由還不足以殺董卓,就沒採納。

皇甫嵩只能保持不敗,張溫卻有本事輸掉幾仗。

剛與叛軍接觸,孫堅部就遭到了重創,死了千把人,而且根據董卓後來的回憶錄,孫堅當時也很狼狽,差點戰死。

但是這個時候,天時幫了政府軍的忙。

首先,叛軍出戰的時候是夏天,穿的都是單衣;現在天冷了,他們沒帶冬衣,於是都想回家穿衣服。

正好這個時候一個掃帚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划過遙遠的東漢天幕,大家都覺得不吉利。

董卓消息靈通得很,知道了這件事情,趁著叛軍軍心不穩,大舉進攻,取得大捷。

叛軍分兩股逃跑,一股是先零羌,一股是湟中義從。

張溫覺得宜將剩勇追窮寇,於是也兵分兩路追擊,一路由董卓率領追殺先零羌,一路由周慎率領追殺湟中義從。

孫堅跟著周慎。

孫堅建議周慎斷叛軍糧道,周慎不聽。

叛軍倒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反過來斷周慎的糧道。

周慎餓得沒招,只好撤退。

叛軍趁機反追殺,大勝。

所謂禍不單行。

另一方面董卓也被斷糧,他卻略施小計全身而退。

韓遂剛開始做叛軍首領似乎是被逼的。

但現在他越做越順溜,感覺到做首領的甜頭了,而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也終於認識到做首領和有沒有文化並沒有必然聯繫。

於是出現矛盾。

當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就發生了武裝衝突。

衝突的結果是:已經掌握了槍桿子的韓遂殺死了邊章、北宮伯玉和李文侯,成為叛軍中最後一個大佬。

而這個時候新任涼州刺史叫耿鄙,他上任的最大成效是把隴西太守李相如逼上梁山,並且沒能阻止漢陽的黃巾首領王國與韓遂走向聯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