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三地、三國時的荊州到底是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按高曉松對三國的理解,三國之間主要爭三地:魏蜀爭漢中、魏吳爭廬江、吳蜀爭荊州,如下圖所示:

三國時的荊州到底是哪?在《三國演義》中,「荊州」是全書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地名。

羅貫中圍繞荊州的爭奪,編織了一系列生動奇妙的情節(包括劉表鎮荊州、曹操得荊州、劉備孫權爭荊州、劉備「借荊州」、呂蒙襲荊州等),使之成為全書最膾炙人口的部分。

然而,《演義》中與荊州有關的地理錯誤,也是全書中最為突出的。

例如,書中多次出現「荊州城」,就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

讀者常常會問:這個「荊州城」究竟在哪裡?

在歷史上,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

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共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是劉備占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荊州治所,即荊州州府所在地,東漢末年曾幾經變化。

荊州治所原在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任荊州刺史,移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劉琦病死,劉備領荊州牧,駐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荊州」後,又移治江陵(今屬湖北),關羽鎮守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

從「借荊州」起,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

《三國演義》敘述有關荊州的故事時,已是劉表任荊州刺史之後。

因此,在赤壁大戰之前,所謂「荊州城」,實際上是指襄陽;而在赤壁大戰之後,所謂「荊州城」,實際上是指江陵;此外,並無單獨的「荊州城」。

羅貫中不明於此,誤以為有單獨的「荊州城」,並老是把荊州、南郡、江陵這三個地理概念混淆不清。

第34回寫蔡瑁趁「襄陽會」之機謀害劉備,事先對劉表說「請主公一行」,似乎劉表不在襄陽。

第40回寫劉表死後,蔡瑁立劉琮為主,「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荊州;蔡夫人自與劉琮前赴襄陽駐紮……就葬劉表之柩於襄陽城東漢陽之原」。

其實,這裡的「荊州」乃是江陵(第42回寫曹操兵至江陵,鄧義、劉先率軍民出城投降,即為明證)。

蔡夫人、劉琮本來就隨劉表駐襄陽,怎麼又「前赴襄陽」?從哪裡「前赴襄陽」?這是因為作者把劉表的荊州治所襄陽與後來劉備的荊州治所江陵攪作一團,以致敘述混亂。

第75回寫呂蒙襲取荊州時,也出現了明顯的錯誤。

史實是:呂蒙逆長江而上,奇襲關羽設置的「江邊屯侯」(沿江偵視警戒的部隊)之後,直趨公安,招降守將士仁(《演義》誤為「傅士仁」);隨即又進逼荊州治所江陵,麋芳亦降(麋芳以南郡太守身份駐守江陵)。

而《演義》卻寫成呂蒙巧奪烽火台後,首先襲取「荊州」,然後到公安招降士仁,再由士仁往南郡說降麋芳。

那麼,這個「荊州」在哪兒?它與公安、江陵的方位關係如何?作者根本無法回答。

讀者只要一對照地圖,馬上就會感到這一部分描寫被攪成了一筆糊塗帳。

這並非羅貫中有意進行藝術虛構,而是因未解「荊州」府先駐襄陽後移江陵而產生的「技術性錯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江東四傑都有誰?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大動盪的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傑出人物。篇幅有限,在這裡只簡單說一下孫吳勢力的江東四傑。周瑜:少年時即追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遇...

曹操一生最大的坎!

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建安十三年(公元

赤壁之戰的神秘人物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

令人惋惜的《隆中對》

諸葛亮在與劉備的對話中,首先以曹操能勝袁紹的實例,說明事在人為,成功要靠人謀(戰略)的基本道理,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接著就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分析,並獲致四點結論...

三國時期,荊州真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麼?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當時劉備在袁紹手下當差,袁紹就讓劉備和劉辟早許昌南部當流寇,打游擊,擾亂曹操大本後後方,結果曹操派曹仁來攻打劉備,劉備打不過就討回袁紹本部,結果袁紹肯定是一通批評,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