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大忽悠劉備,皇叔身份多大水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里,劉備有個很響亮的招牌——皇叔,無論在哪,稍稍露出一點皇室的「王霸之氣」,必定會受到諸侯的以禮相待。

那小夥伴們想過沒有,劉備劉皇叔的稱號,究竟是真是假?

在《三國演義》的開篇第一回,劉備一出場,就亮出了自己漢室宗親的招牌:「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這與《三國志》里的記載是符合的:「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這些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劉備「劉皇叔」稱號的由來。

《三國演義》載:「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

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

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

設宴款待畢,玄德謝恩出朝。

自此人皆稱為劉皇叔。

也就是說,劉備「劉皇叔」這個稱號是獻帝劉協給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羅貫中給的。

理由如下:

「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

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

勝生陸城亭侯劉貞。

貞生沛侯劉昂。

昂生漳侯劉祿。

祿生沂水侯劉戀。

戀生欽陽侯劉英。

英生安國侯劉建。

建生廣陵侯劉哀。

哀生膠水侯劉憲。

憲生祖邑侯劉舒。

舒生祁陽侯劉誼。

誼生原澤侯劉必。

必生潁川侯劉達。

達生豐靈侯劉不疑。

不疑生濟川侯劉惠。

惠生東郡范令劉雄。

雄生劉弘。

弘不仕。

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我們捋一捋,漢高祖劉邦為第一代,惠帝,文帝為第二代,景帝為第三代,直到西漢亡而東漢復。

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為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劉發第四代,劉買第五代,劉外第六代,劉回第七代,劉欽第八代,劉秀恰為第九代。

接著往下,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兩人同輩),順帝(桓帝,兩人同輩),靈帝,獻帝劉協。

算下來,獻帝劉協應該是高祖劉邦往下的第十六代。

再看劉備,景帝第一代,劉勝第二代,然後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達、劉不疑、劉惠、劉雄、劉弘,最後是劉備。

數數,其實劉備是高祖劉邦往下的第二十一代。

至於「劉皇叔」……喵喵喵,當孫子都還不太夠吧。

漢獻帝劉協是劉邦的第十七世孫。

結論:漢獻帝與劉備相差五代,劉備不是"劉皇叔"。

小說作者羅貫中在設計這個情節時,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

據我的查證,《漢書》及《後漢書》對大漢皇帝世系的記載是清晰完整的,但沒有記載劉備的世系傳承。

中國人傳統上「祖宗十八代的稱謂」:

上九代

鼻祖(始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親。

下九代

兒子;孫子;曾孫(重孫);玄孫(元孫) ;來孫;晜[kūn]孫;仍孫;雲孫;耳孫。

獻帝劉協是劉備的高祖輩,劉備是劉協的玄孫輩。

進一步說,劉備完整的世系傳承目前僅見於小說《三國演義》,是小說家言;劉備與劉協的確切關係,現在尚無法依據史書確證。

說起中山靖王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中山靖王本名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異母兄長,在西漢早期可是一方諸侯。

中山靖王這個人特別好色,後宮的美人也是數不勝數。

劉勝一共在世53年,可是兒子卻有120多個,估計劉勝自己都認不過來。

按照中國古代的繼承制度,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王位,也就是說這120幾個兒子中只有一個能繼承他的王位,其他的兒子只能稱侯爺或者慢慢的淪為平民,到了中山靖王的孫子輩那子孫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很多都沒有了官職和爵位,慢慢的和普通百姓無異。

劉備生活的年代在東漢末年,和中山靖王相隔兩三百年,到了那時候中山靖王的子子孫孫沒有幾十萬也有幾萬了,劉備這個自稱漢室宗親的沒落貴族,要往上數都不知道家譜能查到哪裡?

劉備或許根本不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只是劉備也知道中山靖王后人眾多,追究起來很多無法考證,所以冒充中山靖王的後人。

假設劉備冒充其他的王爺,他們子孫很少,翻一翻家譜很容易就能找到,那樣的話劉備謊言很容易就拆穿,劉備要找一個皇室身份就成為不可能,所以說中山靖王是最好的牌匾。

漢獻帝劉協問劉備出生後,劉備答曰「中山靖王之後」,劉協就徹底懵逼了,為何?這要真的想要查證劉備究竟是不是皇室宗親,在古代那個翻竹簡的年代,估計沒個幾年的功夫,是很難查出來的,這劉勝實在太能生了,中間又隔了這麼多代,是很難查出來的。

最後只得打一個馬虎眼,看劉備年長,於是就封了劉備一個劉皇叔的身份;關鍵是劉協見劉備算是個人物,想綁在自己的戰車上,除掉曹操;但是在「衣帶詔」事件的時候,這個劉皇叔卻掉了鏈子,見形勢不對就跑路了。

(這個編劇要打臉了)

但是劉皇叔的身份可以說已經昭告天下了;可以說,皇帝承認了你是漢室宗親之後你就是漢室宗親之後,不是也是,反正也查證不了;別說,借著這個劉皇叔的身份,劉備還是過得挺滋潤的,各種東奔西走的,就沒吃過什麼虧。

陶謙對其是禮遇有加,甚至將徐州讓給他;劉表雖然不喜歡他,也不能拂了這位皇帝親口承認的「皇叔」面子,只得給了他一座新野城,自己玩去吧;劉璋在被張魯入侵的時候,想到的也是這位同宗「皇叔」,結果被劉備鳩占鵲巢。

別說,兒子生得多,還是有好處的,至少蜀漢皇帝劉備就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後世西晉司空劉琨也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唐代文學家劉禹錫也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一個碌碌無為的諸侯,卻靠這些後代標榜自己曾是帝王血脈而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比起太多煙消雲散的諸侯王,要好太多了。

或許劉備真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時隔幾百年,劉備這種皇室與其他人平民也沒什麼區別,更不算不上皇叔,更不用說劉備可能就是個冒牌貨,另一邊漢獻帝也樂於劉備冒充皇叔,這樣他也多了一點機會擺脫曹操控制。

要說當時天下群雄,劉備這個皇叔的背景真的是不值一提。

就說袁紹、袁術兩兄弟吧,出身於著名官宦之家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要知道漢代時三公最尊貴的官位,袁家可謂是煊赫一時。

再說曹操吧,雖然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但《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可是記載曹操是「漢相國參之後」。

這個相國參就是曹參,早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劉邦稱帝後,對手下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

後來做了漢惠帝的丞相,是西漢繼蕭何之後的第二個丞相,在後世留下了「蕭規曹隨」的佳話。

孫堅,《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記載他是「孫武之後」,這個就厲害了。

孫武就不用再多介紹了,傳說中的「兵聖」,一卷《孫子兵法》享譽全世界,被譽為「兵學聖典」。

再者,史記《孫臏列傳》記載「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所以說孫堅一下子就有兩個牛X的祖先啊!社會社會!同理可得,孫策、孫堅也都是孫武后代。

馬超。

馬超是蜀漢五虎將之一,劉備評價為「不減呂布之勇」。

而馬超也曾在跟張飛的大戰中瞧不起張飛,稱「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這句話是有來頭的,馬超的祖先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是東漢開國功臣,他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其中就有馬援。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代設武廟七十二將,其中亦有馬援。

同理,馬超的爹馬騰自然也是馬伏波的後人~

最後一個,他的祖先應該是三國中最厲害的了。

他就是「孔融讓梨」的孔融,他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啦。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而他本人也是「建安七子」之一。

最後一位,他的祖先沒什麼名氣,但他自己變成了最厲害的祖先,他就是關羽關二爺!

關羽死後名聲不減,甚至每個朝代都會對關羽進行追封,直到現在,關羽是「武聖」,又是「武財神」,不管黑白兩道,只要出來混的就必須要拜一拜關二爺~

上面這幾位,不但有厲害的祖先,最主要的是還是自己有本事,才能在亂世之中嶄露頭角。

優越的家世和背景,只能讓你在起跑線上稍微領先別人幾步,但人生漫漫,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爭氣,不丟祖先的臉,你說是嗎?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魏蜀吳)三分天下,劉備打著皇室後裔的名號,廣收人才被人稱為仁義之君,治國有諸葛鳳雛等,打天下有五虎上將,無一不是三國名人,皇室後裔占據荊州益州等地,本來是一盤大好的局面,但是最終卻因為劉皇叔的一些缺德事,白白葬送了這大好局面。

第一件缺德事:丟棄妻兒百姓;

劉備第一次被曹操打敗的時候,被曹操追殺,為了能逃跑快點,皇叔先是丟棄了妻兒於長坂坡;而後劉備到達荊州之後,所帶百姓只剩下不多,當初逃跑時皇叔身邊跟隨眾多百姓,皇叔更是承諾不會丟棄百姓,最後不曾想只是一句空話。

第二件缺德事:與人無信;

劉備成功逃跑之後,聯合東吳抗擊曹操,最終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但是在赤壁之戰付出中,劉備只付出一個諸葛亮,東吳更是全員出動。

戰後,劉備從東吳借來荊州發展自己,後來劉備有了益州之後就不想歸還荊州,至於後來東吳偷襲荊州,關羽慘死。

第三件缺德事:撕破仁義臉面

劉備無處可去之後,益州劉璋接納劉備,希望能與劉備共事光復漢室,將劉備看做手足,但是劉備慢慢對劉璋心生不滿,在向益州借兵救援東吳的時候,劉璋不肯借兵,劉備直接撕下仁義的面具,打下益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 他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首先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我們都是知道,書中通篇貫穿「尊劉貶曹」的思想。把劉備劉備塑造成一個為了「匡扶漢室」皇室宗親,而曹操卻被冠以「國賊」之名。那麼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