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死得最悲壯的大將,怒斥孫權,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從涿郡起兵以來,早期一直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地盤,故而麾下人才不多,但是還是有不少忠心耿耿的武將,感念劉備的仁德和厚待,始終不離不棄,直到劉備依附荊州劉表的時候,麾下的人才逐漸增多,荊州的豪傑都願意歸附劉備。

在這些人物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是劉備麾下忠心大將,寧死不降孫權,怒斥孫權,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從而忠義之名名垂千古。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蜀漢武將習珍,襄陽人。

劉備依附劉表的時候,歸附劉備,早期追隨劉備四處征戰,赤壁之戰後,劉備南下奪取荊州四郡,習珍有功被任命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之職,歸屬於關羽麾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荊州大軍攻打樊城,曹仁危機四伏,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而這個時候的習珍留守零陵,只是沒有想到,曹操和孫權聯合夾擊關羽,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後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關羽被殺,荊州諸軍紛紛叛蜀應吳的時候,而習珍卻選擇保城不投降。

這個時候,習珍的弟弟習宏卻想出一條方案,那就是暫時假意投降,了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立大功報效於漢室。

根據《校補襄陽耆舊記》記載:「珍弟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

不如暫屈節於彼,然後立大效以報漢室也。

」珍從之。

乃陰約樊胄等舉兵,為權所破。

珍舉七縣,自號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習珍的反叛讓孫權大怒,只好在派潘叡前來征討,吳軍所到的地方都被攻下,最後習珍率領剩下的數百人,登山自守。

潘叡數次送書信給習珍,勸其投降,習珍不予理會。

潘叡不帶隨從,單人到山下,要求與習珍對話。

習珍態度十分堅決地對潘叡說:「我寧可為漢鬼,也不為吳臣,你不可逼我」。

說罷,發箭射向潘叡。

潘叡只好返還。

繼續圍攻習珍。

習珍在山上堅守了一個多月,糧箭皆盡,習珍對他的部下說:「我受漢中王(劉備)厚恩,不得不以死相報,至於你們怎麼辦,你們自己決定吧!」說罷拔劍自刎而死。

習珍忠於劉備,忠於蜀漢,他用自己的行動,尤其是用自己的寶貴生命,為官員們樹立了忠君報國的典範。

劉備聽說習珍敗亡,立即為之「發喪」,並「追贈邵陵太守」(黃惠賢:《校補襄陽耆舊記·習珍》)。

只是習珍的忠君愛國之風,並沒有繼承下來,他的兒子習溫,雖然見識度量深廣遠大,但是卻出仕吳,歷官長沙、武昌太守,選曹尚書,廣州刺史,曾兼荊州大公平,成為東吳的高官,讓人唏噓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

三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襄陽城,三國時期古襄陽城,屬於荊襄九郡。三國時期、襄陽...

令人惋惜的《隆中對》

諸葛亮在與劉備的對話中,首先以曹操能勝袁紹的實例,說明事在人為,成功要靠人謀(戰略)的基本道理,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接著就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勢分析,並獲致四點結論...

爭奪荊州,引發三場大戰,改變中國歷史走向

赤壁之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企圖,夷陵之戰破滅了劉備收復荊州的希望,晉軍水師攻占夏口粉碎了吳國的抵抗意志。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地區像荊州那樣被反覆爭奪,也沒有一個地區像它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沒有...

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是不是三國時期的荊州?

首先,三國時期荊州不是一座城。天下十三州,各州設刺史,當時的叫法是荊州刺史部。刺史其實官職不高,僅有六百石,主要負責監察考核官員,每年通知各郡官員到治所開會,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就是荊州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