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魏蜀吳三家亡國之君:誰骨氣?誰智慧?誰可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這段歷史前期看起來令人熱血沸騰、有滋有味,後期看起來則令人垂頭喪氣、心情憋屈。
曾經叱吒風雲的曹操、劉備、孫權,就像一陣風一樣,呼嘯著逐漸遠去,而他們創建的基業在後世的經營下也逐漸沒落,最後全部走向滅亡。
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先後順序是「蜀、魏、吳」,而滅掉三國的是同一個政治勢力,即司馬家族。
司馬昭和司馬炎父子在消滅三國的過程中,分別見證了魏蜀吳三國末代皇帝投降時的表現,在勝利者眼中他們的表現是各有差別的。
那麼,這三個倒霉的亡國之君在面對司馬昭、司馬炎父子的時候,都是怎麼表現的呢?
一、不思蜀的劉禪
蜀漢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蜀漢皇位的傳承也非常簡單,只有劉備傳劉禪這一個回合。
所以,劉禪不幸成了蜀漢的亡國之君,對劉禪的評價,歷來都是貶大於褒,屬於昏君隊伍中的一員,但也有少數人為博眼球替劉禪翻案,說他是大智若愚之君。
劉禪作了蜀漢40年的皇帝,如果說他皇帝生涯的前半程受到強勢能臣諸葛亮的左右,不能獨立施政,而顯得碌碌無為,那麼,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之後,劉禪開始獨掌朝綱近三十年,這三十年他正值年富力強的30來歲至50多歲,如果他是有為有智之君,有半點雍正的革新能力,都可以匡正他認為不對的政策,改行他認為對的政策,這樣29年時間也許就可以重新鑄造一個全新的蜀國,不至於滅得那麼快。
所以真實的劉禪,確實只是一個平庸之君,但絕不是像司馬衷一樣的呆子皇帝。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便上書給劉禪請其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魏國攻蜀這件事。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迎戰,結果戰死。
面對鄧艾的幾千疲兵,也是背水一戰的虎狼之兵,劉禪徹底蒙圈了,他不聽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的建議,而斷然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
在此期間,劉禪製造了流傳千古的「樂不思蜀」典故。
獨劉禪怡然自若,不見悲傷表情。
司馬昭見了,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這樣話,您就先注視宮殿的上方,再閉上眼睛,最後睜開眼睛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
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說一遍。
司馬昭聽了逗他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
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8年的投降生活,最後活到64歲病逝。
二、淡然下台的曹奐
曹魏是三國中第二個滅亡的,曹魏政權自曹芳之後,基本都是在司馬家族的控制之下,但最終亡國之君的帽子扣到了曹奐的頭上,頗有骨氣的曹髦被司馬昭殺死之後,曹奐被司馬昭擺到了傀儡的位置。
曹奐是曹操的孫子,曹丕的侄子,燕王曹宇的兒子,原名曹璜。
曹奐當上皇帝,他知道自己只是名義上的皇帝,真正說的算的是司馬昭父子。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初九日,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
咸熙二年(265年)
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魏國自此滅亡。
十一月十四日,曹奐被遷居到金墉城。
十一月十七日,晉武帝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其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從這些情況看,曹奐禪位給司馬炎時,應該是比較淡然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再怎麼反對都是無效的,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如逆來順受,也許能落個好下場,最後活到56歲病逝。
三、耍橫的孫皓
東吳是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末代皇帝叫孫皓。
東吳自孫權死後,曾幾度陷入內亂之中,孫皓即位後,已經是病入沉疴,難以振興。
天紀三年(279年) 冬天十一月,晉武帝令鎮軍將軍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平南將軍胡奮、鎮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浚、巴東監軍唐彬等分六路大舉伐吳。
天紀四年(280年) 三月,孫皓聽從胡沖的建議,仿效劉禪投降西晉。
孫皓歸晉來到洛陽之後,得到司馬炎接見,被賜號為歸命侯。
據說,當孫皓面對晉國皇帝司馬炎時,面對司馬炎的譏諷嘲弄,他居然口出狂言,聲稱自己在吳國也同樣設了一個位置給司馬炎,等待有朝一日,當吳國滅了晉國,便將那個位置賜予司馬炎。
不過司馬炎可能是不想把事做絕,同時他也發現,像曹奐、劉禪、孫皓這樣投降的皇帝,即使活著也不會對自己的江山造成威脅,所以為了在歷史上留個寬容大度的好名聲,他並未與孫皓計較口舌之快,而讓他在洛陽又活了四年,最終42歲病逝。
縱觀魏蜀吳三國的三位末代國君,在勝利者面前的表現,各有特色,但比較有骨氣的當屬孫皓,比較有智慧的當屬曹奐,比較可笑的當時劉禪。
(文/講史論教)
三國統一後的亡國之君結局怎麼樣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縣公,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
對「樂不思蜀」的重新思考,其實劉禪是有道之君,絕非無能之輩
我們讀歷史,應該從中發現規律,探求真理,汲取經驗,接受教訓;切不可帶著一副勢利眼光,捧紅踏黑,羨富欺貧。「只依成敗論英雄」是一種勢利的看法;「開國之君是英雄,亡國之君是狗熊」也是一種勢利的看法...
魏蜀吳三國末代皇帝都是怎麼亡國的?他們是怎麼死的?
三國的故事精彩絕倫、叫人喝彩,從鎮壓黃巾軍起義到最後的三國歸晉,中間湧現出了太多太多的文臣武將。曹操、劉備、孫權經過與各路諸侯的精彩對戰,最後終於形成三國鼎立。作為開國皇帝的曹魏曹丕、蜀漢劉備、...
西晉統一三國後,魏蜀吳的亡國之君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大家都知道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縶,或為俘獻,或辱於階庭,閉之空谷。可以說亡國之君是最可憐的一個群體,一方面要受盡屈辱,死於非命;另一方面還要飽受後世抨擊和恥笑。如果告訴大家,在古代這...
魏蜀吳亡國之君結局如何?劉禪認慫孫皓有骨氣唯獨他活得最滋潤
東漢末年,朝綱崩壞,天下出現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最終在激烈的爭奪戰中,劉備孫權曹操笑到了最後。魏蜀吳開始了三足鼎立,勾心鬥角。然而令曹操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和自己的兒子曹丕忙活了這麼久,卻只是在...
魏蜀吳末代皇帝全部善終,兩晉的末代皇帝就沒這麼好運了
漢末天下群雄割據,中原大地陷入超過半個世紀的混亂。雖然這一段歷史的車輪僅僅滾動了幾十個春秋,卻得益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而變得大紅大紫。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因此家喻戶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創建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
司馬家族是如何對待魏蜀吳三國末代君主的
三國演義最後一章的末尾曾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終紛紛亂亂擾不休的魏蜀吳三國都歸了晉朝,晉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統一之後對於如何處置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成了新王朝急需解...
司馬炎一統三國,魏蜀吳的亡國之君怎麼辦?劉禪活的最快活
三國歸晉,三國群雄爭霸,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那麼牛逼的人物,但是最終勝利果實卻被司馬懿竊取了,這能說命運無常啊!吳帝孫皓:孫皓聽從胡沖的建議,仿效劉禪的做法: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兩手反綁...
魏蜀吳滅亡之後,君主是被誅全族了,還是有其他的隱情
在封建的王朝當中,朝代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對於開創王朝的人來說更是風光無限可以坐享其成的人,但是最後舊王朝的君主都會被稱為亡國之君,而對於新一代的君主一般都殺掉那些亡國之君,就像隋煬帝被自己的部下...
司馬炎統一三國時 如何對待魏蜀吳的末代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普遍的歷史規律。就三國時期來說,雖然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爭鬥不休,不過,最後完成統一的,卻是司馬氏一家。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
司馬炎一統三國後,魏蜀吳的末代皇帝結局如何?
公元280年,西晉吞併東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在秦始皇、劉邦、劉秀之後再一次完成了統一。類似於秦始皇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一樣,司馬炎也面臨如何對待魏蜀吳三國末代皇帝的問題。當然,嚴格來說...
三國歸晉後,魏蜀吳的亡國之君待遇如何?劉禪地位不高但活的最久
漢末風雲四起,群雄雲集,最後只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在之後的時間裡,雖然三國間互有征伐,但卻影響不了大局了;這種情況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雄陸續死後,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