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結果卻花落司馬家族,末代皇帝的結局如何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的開篇即如此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三國,這個群雄並起、人才濟濟的亂世,造就了多少的梟雄,也埋沒了多少的人傑。

就整個三國時期來說,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豪傑相互之間爭鬥不休,但最後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成全了司馬氏家族。

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兵消滅東吳,西晉自此算是統一了三國。

司馬家族雖然結束了東漢末年紛亂的局面,但是,和秦始皇一樣,也需要處理魏蜀吳三國末代皇帝的問題,儘管三國的末代帝王都已經是司馬家族的籠中之鳥。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公元265年—公元290年),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並改國號為晉,建都洛陽。

在三國後期,幾國的繼任者紛紛登上歷史舞台,其中尤以蜀國最弱,也最先走向滅亡。

諸葛亮五次北伐並未取得成功,他病逝五丈原後,繼任者姜維扛起了北伐中原的大旗。

奈何此時的蜀漢和魏國相比,簡直是差距太大了。

公元263年,魏國派出大軍進攻蜀漢,在鄧艾的攻擊下,諸葛亮的後代諸葛瞻、諸葛尚均戰死沙場,姜維雖然試圖拯救危亡中的蜀漢,但是也以死殉國了,蜀國無大將,鑒於此,為了避免蜀中遭受戰火之苦,劉禪選擇了投降。

投降後的劉禪,不僅保全了蜀國,還獲得了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

但是劉禪必須得面對一個現實,他至死都要呆在洛陽。

在此期間劉禪面對司馬昭安排的「鴻門宴」,卻表現得不為所動,依然吃好喝好。

並且表示:「此間樂,不思蜀「。

公元271年,也就是西晉建立後的第六年,活到了六十四歲的劉禪去世。

吃掉了蜀國,魏國的司馬氏開始對皇帝步步緊逼,司馬昭立魏明帝曹叡的後代曹奐為帝。

當然,曹奐也只是作為一個傀儡而存在。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先是嗣位晉王。

魏國的末代皇帝曹奐得結局相比漢獻帝要好得多了,他被降封為了陳留王。

而且司馬炎還將他安排在曹操在世時候的鄴城,食邑萬戶。

尤為重要的是,曹奐還可以用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

公元302年,曹奐去世。

蜀漢和魏國相繼滅亡後,剩下的東吳也就是司馬炎的主要目標了。

東吳的末代皇帝是孫權的孫子孫皓。

公元264年,二十三歲的孫皓登基稱帝。

不過也僅僅代是延續了東吳十六年的生命。

公元279年時候,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和劉禪一樣,投降後的孫皓也是被軟禁在了洛陽。

四年後,孫皓病逝,享年四十二歲。

由此可見,司馬家族雖然竊取了曹魏的基業,最後結束了三國紛亂的局面,但是對於魏蜀吳的末代皇帝,司馬炎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寬容,作為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和孫皓也算是善終了。

當然,因為都在西晉的眼皮子底下,也就沒有殺他們的必要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創建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

司馬家族是如何對待魏蜀吳三國末代君主的

三國演義最後一章的末尾曾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終紛紛亂亂擾不休的魏蜀吳三國都歸了晉朝,晉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統一之後對於如何處置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成了新王朝急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