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演義埋沒的三國猛人:臧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臧洪,自子源,江蘇鹽城人。


體格魁梧,好相貌,人群中一掃,便是他最打眼。

初舉孝廉,後補缺當上即丘縣長,漢靈帝末年,辭官回家。

我猜是不大滿意當時的政治風氣,然而沒過多久,即被廣陵太守張超請出來擔任功曹。

放著縣長不當,偏要給人當秘書,可見是賭著氣呢。

後文我們會講到他寫給袁紹的那封信,情意深切,慷慨怒放,明顯是生了個運動健將的體格,長了副文人士大夫的心腸。

這副心腸通常有兩個特點,一容易受傷,二不甘寂寞。

故,張超請他來輔佐自己,也算恰逢其時。

臧洪給張超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在董卓弒君之後,洪說:「張先生,你家世受皇恩,占有廣大土地,如今漢室危難,正是忠烈效命之時。

你看你,所轄之地安穩,民士富足,只需一聲令下,召集兩萬人的軍隊不成問題。

你當以此討伐國賊,為天下人做出表率,這才是大義之舉。

張超想了想,也可能沒想,我替他:兵是我的,國賊是大家的,我不好獨吞吧。

況且也只有兩萬人,滅董卓純屬妄想,刷一刷存在感倒是可以,於是從其言。

我們此時瞅一眼臧洪,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混在軍閥圈裡,遲早是要吃虧的。

張超首先去見了兄長張邈,邈問:「我聽說你這個太守當得不錯,多依靠臧洪出謀劃策,這是個什麼人物?」

超說:「此人才略智謀都比我強,乃是海內一奇人。

讀書讀到此處,心中一涼,被領導捧成這樣,等於判了死緩。

不久,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東郡太守喬瑁也聚於酸棗,大家準備搞個揭幕儀式,慶祝討伐董卓聯盟正式成立。

奇怪了,要打仗為何不拉幾個大傢伙,比如袁紹之流?可見,不是真的要動武,袁紹來了,還能顯出他們嗎?

此時的理想主義者臧洪,恐怕心情是激動的,眾太守推委一番,居然讓他這個功曹做盟主,他居然也就答應了。

臧洪糊塗啊,他以為國家大事,有點責任感的匹夫就可以沖在前頭;可他也是清楚的,這個鍋他不背下,各位老大更不會有所行動。

那天臧洪等人站在祭壇前歃血為盟,形式好不莊嚴,一時間天地變色,風雷隱現,誓言入耳,聲聲激揚,大小官兵,無不涕淚橫流,這股萬眾一心、所向披靡的鬥志一直持續到開飯。

次日,各路軍馬,無人向前,酒肉食盡,回家去也。

豎子終不得與謀。

會盟不成,另做他圖,看來張超還是想搞點事情的,可惜起心不純,才能平庸,再加上運氣大概也差了點。

那一年,他派臧洪去見大司馬劉虞,這人可是個香餑餑,袁紹簡直要扶他做皇帝,人家偏不答應,還派田疇去漢獻帝面前表白,十足的老實人。

這老實人要是見了理想主義者,說不定還真能鬧出點動靜,可惜,正趕上公孫瓚和他決戰,幽州、冀州草木皆兵,走到河間,過不去了。

就在這種機緣巧合下,臧洪撞到了袁紹懷裡。

初一相談,袁紹就看出其人才能不淺,遂留做心腹,恰逢青州刺史焦和過世,便讓臧洪繼任,安撫民心,兩年之後,青州盜賊滅絕。

袁紹一拍大腿,升他做了東郡太守。

等等,此處有兩件事需要交代。

其一,臧洪是領了任務出門辦事的,事情沒辦成,怎麼就留在他人帳下聽用了呢?客觀上說,張超惹不起袁紹,留你個把人,不必打招呼;主觀上講,臧洪恐怕也是對張超寒心了,用一句我們現代很常見的話來評價:「這人是好人,卻難成大事。

辭官——打工——再出來做官,一個理想主義者自我打磨的過程,想想就覺得心裡一疼。

其二,東郡太守這名號怎麼看著有點眼熟?沒錯,往上翻一頁,酸棗小聯盟成立之時,東郡太守就在現場,人叫喬瑁,後來被兗州劉岱所殺,這位置就給了劉岱的手下叫王肱,此人小角色,黑山賊一來,嚇尿了,虧得曹操領兵拒敵,於是乎東郡太守又歸了操。

從來小廟容不下大菩薩,曹操很快就到兗州、青州、徐州去打天下了,東郡這才落到臧洪手裡。

按說他應該感謝曹操,但是不必,因為操此時正在攻打他的老上級張超。

張超被圍在雍丘幾乎彈盡糧絕,兄長張邈跟著呂布跑了,開拔之前說超你留在這照顧家眷,沒想到,家眷這麼吸引火力。

危難之中,張超還有一線希望,他說:「等著吧,臧洪一定會來救我的。

」這話除了他,誰也不信。

於是張超又說:「臧洪,大義士,只怕他被袁紹控制起來,脫不了身。

」到底還是留了個台階。

臧洪那邊情況如何呢?一得著消息先是大哭,光著腳跑出去集合士兵,另一方面向領導請示,希望能再給些兵馬相助。

怎麼想的這是?袁紹和曹操那時候剛好統一戰線,無有出兵的道理。

果然這麼一耽誤,雍丘城破,張超滅族。

臧洪怒了,不怨操而怨紹,立誓絕交;袁紹也怒了,你為私情而廢公務,還得理了?別看張超那檔子事我沒管,你這檔子我得好好管管。

於是起兵圍之,一年之久。

昔日張超被圍,還能指望臧洪來救,而今同樣的處境換做臧洪,又能指望誰呢?正琢磨不定,袁紹的勸降信到了,曉以利害,責以恩義。

重點在後四個字。

往往有這種人,明明是要大事化小,聰明話說了一堆,眼看對方都要同意了,最後卻要罵上兩句,仿佛不罵這兩句,自己的身份就低了,結果自然談不攏。

高明人怎麼做?要麼不和談,打死為止,要和談就送對方一個整人情,先舒舒服服把事兒辦了,真有別的想法,往後徐徐圖之。

袁紹顯然不是這種人,在信的末尾,他沒有忘記叫陳琳寫下「忘恩負義」四個字。

這下臧洪沒退路了,如果說之前的反目是因為一時之氣憤,那麼現在則變成了一世之名節。

還是說說理吧,袁紹不出兵,導致張超身死,臧洪因此恨紹,這是私怨,有本事去單挑,憑什麼帶著全城士卒百姓給你陪葬?

這種事放在別人身上看得更清楚,陶謙殺曹嵩,曹操血洗徐州,沒人勸他,因為都知道名義上是報仇,實際更為擴大地盤;再看劉備為關羽攻江東,幾乎所有人都反對。

當領導有一個最低也是最高的認識,即獲得官方權力,意味著讓渡個人自由,不是你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的。

臧洪也許明白,可是為時已晚,他現在只有滅了袁紹,才能重新剖白自己並非忘恩負義,只是恩怨分明。

不管了,殺紅眼就是一筆糊塗帳,贏了才有話語權。

臧洪回信,信是回給陳琳看,話是說給袁紹聽:

「你講了那麼多大道理,我明白,不是為了我,是為你自己免受殃及。

洋洋洒洒寫了六頁紙,不回你實在不好意思。

我,小人物,出來辦事,碰巧得權,如今登城遠眺,都是昔日好友,摸一摸兵刃,不免傷感。

為何?因為袁紹對我,實在不錯。

只因張超之事,使我喪盡了忠孝之名,不配作為朋友。

然而,袁紹若能寬容,也不至於刀兵相見,但我看透了他。

君不見昔日韓馥把地盤讓給他,卻因得皇帝賞識而喪命;呂布前來投奔,不得志要離去,差點被他搞死;劉子璜誤了期限,不耍詐都不敢回來。

我雖然傻,多少也看出袁紹的心胸。

因此,我決定死戰到底,維護我的正義。

別了陳兄,你笑我即將身死名滅,我也笑你終將默默無聞,各自努力吧,沒什麼好說的。

信中,臧洪始終稱袁紹為「主人」。

(原文更長,此處僅略表一二。

袁紹見信,知道沒有和解的餘地,下令增兵。

臧洪也料到自己下場,對身邊人說:「袁紹是個王八蛋,我臧某人講義氣,你們不必陪著我死,快帶妻兒出城去吧。

將士自然要客氣三分:「那怎麼好意思呢?」

臧洪也不多話,回府牽出小妾,一刀殺卻,分而食之,將士感動。

不能不感動,他叫別人帶妻兒出城,反而殺死自己小妾,誰還敢走?唯有感動而已。

最終城破,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臧洪被活捉。

袁紹問:「服嗎?」

臧洪還是那套詞令:「天下危難,你不思報國,且有非分之想。

我親眼見你跟張邈、張超稱兄道弟,結果還不是看著他們被人屠戮?可惜我沒本事,不能殺了你為天下人報仇。

袁紹本來還想留用臧洪,可是話說到這份上,已無退身之步,只好殺之。

在座的有一位叫陳容,看不過去,為臧洪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被殺害,人們私下竊議,一天之內殺二烈士,不祥之兆耳。

袁紹心說,有病。

啞巢父 出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發起人是這個小人物

臧洪,廣陵(今江蘇淮安)人,曾為即丘(今山東省臨沂)長。漢靈帝末年,辭官回家。廣陵太守張超聘其為功曹。董卓廢少帝後,天下沸騰。臧洪對張超說:「大人世代受皇恩,兄弟二人都為郡守(張超與陳留太守張邈...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原型大哥竟是他?

「桃園三結義」在中國是一件家喻戶曉的事情,後世的拜把子結成義兄弟必定要把劉關張他們當做榜樣。但是,真實的三國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只不過是三人一生不離不棄,《三國演義》又寫得十分精彩,這才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