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他是曠世奇才,劉備也甘願當他的大靠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直言進諫而被打壓或者丟到性命的人不在少數,雖然也有一部分人由於勇於進諫而名垂青史,可那也只是極少數。

因為在我國的封建體制下,以下犯上乃是大不敬之罪,抄家滅門也時有發生。

而有時候的接納言臣的意見則是因為尊崇賢才的傳統,不過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會觸及高層利益的情況下。

在這種矛盾之下,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中國古代作為人臣要遵循的原則的共性。

在三國時期,也有這樣的一個人,因為直言不諱導致地位最後一生一落千丈,最終寂寥收場。

他就是蜀漢的重要謀臣廖立。

諸葛亮曾經說他是荊楚一帶的曠世奇才,廖立作為謀臣在蜀漢的地位很高,能力自然是不用說的,能夠與諸葛亮、龐統齊名。

當初劉備兼任荊州牧時曾提拔廖立做長沙太守。

當初孫權派人偷襲荊州三郡,而廖立卻脫身逃回劉備身邊,劉備一直都很賞識他,不但沒有過多的責怪,也沒有追究他的過失,甚至還讓他做了巴郡太守。

自此之後,廖立就有些自我膨脹了。

在劉禪在位時公然批評先帝部署不當導致,導致丟了荊州、關羽丟了性命、夷陵之戰損兵折將等等,不僅如此,他還誹謗、貶低一眾大臣,把朝堂上的人得罪了一個遍。

最後廖立被貶為平民,流放汶山郡鬱鬱而終。

廖立言語無狀,被人在諸葛亮那裡告了一狀,諸葛亮立馬寫了一份彈劾廖立的奏章說廖立詆毀朝臣,誹謗先帝,就這樣,廖立就被一紙詔書貶為庶民。

其實廖立被彈劾的理由很簡單,當初廖立丟了長沙郡的地盤,在這件事上,諸葛亮無非就是兩種態度,一是追究責任,二是不予追究。

但是就劉備當時的態度來看,如果諸葛亮主張處分廖立,那麼肯定會被否定,所以諸葛亮就沒有追究什麼。

但是人一旦倒霉起來,喝涼水都塞牙。

劉備死後,廖立立馬就失去了靠山,看不慣他的人自然瞅準時機落井下石,把什麼錯都找出來湊一湊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在劉備死後,託孤的人也並不是諸葛亮一個人,還有李嚴、魏延和廖立。

劉備這樣做是無非是擔心諸葛亮位高權重,不放心把蜀漢全交給他一個人。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魏延、李嚴和廖立最後都被拉下馬了,權力最終還是落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手中。

廖立這個人太過於直性子了,雖然看待問題一針見血,但他性格太不討喜言語又是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一點都不懂給自己留後路。

直到諸葛亮死,廖立也沒有被召回成都,廖立聽聞諸葛亮的死訊時十分悲痛,最終鬱鬱而終,因為他知道只有諸葛亮活著,他才有可能重新被重用,但是諸葛亮死了,自己也將永無出頭之日。

回看廖立的這一生,他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相當有才能的人,要不然劉備也不會甘願當他的靠山,如此一生是在讓人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其實是個不善於搞團結的人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要想垮台只有從內部淪陷。否則再強悍的敵人想要從外部瓦解很難。我們看蜀漢就是如此。以前看三國演義,自以為蜀國最為強大,文有諸葛,料事如神,武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不過三國後期,...

諸葛亮為什麼要流放廖立

廖立字公淵,荊州武陵人,劉備奪取荊州後,先被任命為從事,二十多歲時出任長沙太守,是劉備占有的六郡軍政長官之一,對割據一隅之地的劉備來說,廖立算是一路諸侯。長沙被呂蒙奪取後,廖立逃回成都,劉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