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一筆帶過,諸葛亮說他的才能不下於龐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夜有話說,三國故事家喻戶曉,以1000字為大家揭秘三國人物。

解讀:公元211年,劉備受劉璋邀請進入益州,帶領龐統、黃忠並數萬將士前去抵禦張魯。

而諸葛亮、關羽則奉命鎮守荊州,孫權知道諸葛亮鎮守荊州的消息後,派出使者和諸葛亮溝通感情,加深友好關係。

使者向諸葛亮問道,誰能和諸葛亮共同處理政事?諸葛亮回應,龐統、廖立兩人是優秀人才,他們能夠做到治國安邦。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看來,廖立的才能不下於龐統,說廖立是治國安邦的奇才。

那麼《三國演義》是怎麼對他一筆帶過的?諸葛亮說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他的才能體現在什麼地方?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一、人物出身

廖立,字公淵,荊州武陵郡人,被劉備徵召為州屬從事,後來年紀沒有達到三十歲,就轉任到了長沙太守的位置上。

劉備入蜀後,廖立被諸葛亮稱讚為治國安邦的才俊。

公元215年,東吳呂蒙襲取荊南三郡,廖立逃回劉備身邊,劉備沒有責備他,反而任命他做巴郡太守。

公元219年,劉備自封漢中王,升任廖立為侍中。

深夜按,廖立三十歲不到便成為了長沙郡太守,相當於今天的長沙市市長(此長沙非彼長沙)。

三十歲不到,就被劉備委以重任的還有誰,那就是27歲輔佐劉備的諸葛亮。

對比發現,廖立這個年紀能被劉備任用,一定有其出眾的才能。

才能是什麼,先賣個關子。

再說廖立從長沙郡逃亡,沒有逃回上級關羽身邊,反而逃回劉備身邊。

細心的朋友發現,關羽和廖立的關係不融洽,兩人性格都很倨傲,就容易理解為什麼關係不融洽了。

而劉備不會管關羽的感受如何,劉備的原則就是人盡其才。

所以劉備會重用廖立,培養廖立,想廖立成為輔佐朝廷的巨擘。

二、仕途末路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臨終前任命諸葛亮、李嚴二人為託孤重臣,劉備死後廖立被調任為長水校尉,也就是讓廖立遠離了政治決策中心。

廖立自認為他的才能名氣稍低於諸葛亮,出道比李嚴早,現在反而在李嚴之下,所以心中憤懣不平。

廖立就向李邵、蔣琬二人發牢騷,諸葛亮知道後,奏報朝廷把廖立流放到了汶山郡。

廖立被流放到汶山後,沒有改變脾氣,所以沒有被諸葛亮、姜維等人重新啟用,最後死在了汶山郡。

深夜按,廖立遠離政治決策中心,是人事的重大調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體現。

廖立為什麼被調離,原因是廖立的才能與性格不適合成為諸葛亮的助手。

諸葛亮任用人才的原則是,以諸葛亮的戰略中心為出發點,而廖立明顯不符合諸葛亮的要求。

劉備的用人原則是,實現劉備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至於說廖立、李嚴二人的才能高低,倒是對廖立的調任沒有決定性因素。

廖立自身呢?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的見解有可能影響朝政決策的走向,這就是他為什麼被調離的原因。

三、滿腹牢騷

廖立對李邵、蔣琬發了什麼牢騷,能讓諸葛亮把他流放到汶山郡。

總結出來,第一點是劉備的戰略是有問題的,他應該在公元215年和曹操爭漢中,而不是和孫權爭荊南,即戰略中心放錯位置了。

第二點一語中的點出了關羽的失敗,就是關羽驕傲自大,帶兵無方,全靠主觀臆斷決定,給劉備集團蒙受了巨大損失。

第三點是評論眾臣,說向朗、文恭平庸,郭攸之沒有主見,王連貪贓枉法,說白了就是這些人比不上自己,也就是他自己沒有被重用。

深夜按,上文提到廖立的才能是什麼?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點提劉備的戰略有問題,說明廖立的戰略觀很強,他能夠才清楚的明白天下局勢,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

第二點提關羽失敗,雖然有公報私仇的意思在內,但也說明劉備用人不當,換種說法「怎麼不讓我廖立守荊州」,說明廖立的大局觀要比關羽強。

第三點批評重臣,說明廖立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的缺陷,也在說諸葛亮所用非人,進一步表示「我廖立就能把他們的事全部干好」,體現出廖立對「任人唯才」的洞悉,表明廖立很聰明。


《三國演義》提到:「」初,蜀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為孔明之副,嘗以職位閒散,怏怏不平,怨謗無已。

於是孔明廢之為庶人,徒之汶山。

及聞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終為左衽矣!』"

深夜分析問題難免有疏漏、謬誤,請眾位看官提上意見,你們的意見是深夜不斷改進的動力。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深夜奮史疾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手下一人與鳳雛龐統齊名,被諸葛亮廢掉

我們都知道劉備手下有鳳雛、臥龍二人,鳳雛就是龐統,臥龍就是諸葛亮。據說得此二人,就可以呼風喚雨、稱王稱帝。就好比打通關遊戲,不但開掛,還有了金手指。諸葛亮、龐統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我們不必多說。...

諸葛亮為什麼要流放廖立

廖立字公淵,荊州武陵人,劉備奪取荊州後,先被任命為從事,二十多歲時出任長沙太守,是劉備占有的六郡軍政長官之一,對割據一隅之地的劉備來說,廖立算是一路諸侯。長沙被呂蒙奪取後,廖立逃回成都,劉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