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看不起呂布,卻利用他做了一件事,結果四步臭棋毀掉東漢帝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王允,作為東漢末年的司徒,位列三公,以除董賊安漢室為已任,足智多謀,巧設連環計智殺董卓後,執掌國家權柄。

經過黃巾之亂和董卓亂國之後,東漢帝國瀕臨倒塌,再也經不起折騰,這也是對帝國新掌權人的王允的最大考驗。

這個考驗有兩種選擇兩種結果,即穩固民氣,凝聚民心,發展生產,大漢大可在王允之手上實現中興,王允就是周公再世;反之,民心渙散,離心離德,生產荒廢,後漢便會在王允之眼前走向滅亡,王允將是伯嚭重生。

官場如棋局,榮辱禍福,瞬息萬變,錯走一子,穩贏的棋面也會頃刻之間滿盤皆輸。

可惜,王允志大才疏,文人誤國,幾步臭棋,不僅僅丟掉了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家族慘遭覆滅,還招致大漢王朝的進一步走向消亡。

王允,智誅亂國賊子董卓的第一功臣,自然少不了朝廷的重賞,加官進爵更是不在話下,還是天下臣民競相稱頌的對象,民眾家中供奉長生祿位的必選人物。

一時間,王允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匡扶漢室的大元勛。

此時此刻,王允的立場也開始發生變化,一向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一下子就發生質變,飄飄然,不可一世,連關東十八鎮反董聯合軍都搞不定的董卓卻命喪於其部下,天下還有什麼人什麼事可讓王允害怕。

為此,王允就居功自傲,疏遠昔日一起謀劃除董的同僚,有失眾望。

在收拾除掉董卓之後的局面,王允接二連三下了四步臭棋,逐漸暴露了其志大才疏,狹隘偏執、任性傲慢和猶柔寡斷的缺點。

具體如下:

其一,以一年不可有兩次大赦為由拒絕赦免董卓死後的西涼將士,傷了董卓部下的心。

董卓雖死,畢竟曾擁兵數十萬,並且其舊部大都在京城長安附近或鄰近的州郡,時時威脅長安的安全。

因此,在對待董卓舊部的問題上,是除惡務盡,趕盡殺絕還是安撫赦免,收為已用,王允一直模稜兩可,搞得西涼軍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王允的態度就是不赦宥,按律重罰董卓舊部。

其二,以充公,收歸國庫為名禁止將從郿塢收籍到董卓的財物犒賞公卿、將校,寒了朝廷眾人的心。

誅殺董卓,雖是王允設計,呂布實施,但畢竟公卿、將校,尤其是在京的文武百官或多或少都有出過力,再不濟最起碼沒有充當董卓的耳目,給董卓通風報信。

董卓被殺,普天同慶,犒賞有功之臣在所難免,團結或收買在京公卿和將校對穩定長安的局勢有積極作用。

其三,以文人墨客自居看不起糾糾武夫呂布,冷了第一猛將的心。

刺殺董卓雖是王允謀劃,但若無呂布去執行,也就是個不可告人,無法實現的計劃。

王允從未真心對待過呂布,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劍客看待呂布。

為此,王允與呂布漸漸離心離德。

其四,以蔡邕為董卓哭靈為藉口不分青紅皂白殺了蔡邕,痛了天下士人的心。

不管蔡邕出於何緣故當街撫董卓屍體大哭,畢竟蔡邕是一代國士,天下士人的楷模。

再說蔡邕追隨董卓,並沒有與董卓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而是規勸董卓少做壞事,為天下人多謀福祉。

為此,天下人都看清王允的為人。

王允一連下了四步臭棋,激反了西涼人,使剛剛恢復平靜安穩的長安再次落入西涼軍閥的手中,讓剛剛掌握東漢帝國大權還沒熱的王允也被攻入長安的西涼軍殺了。

天下稍定,就這樣被王允的志大才疏徹底斷送,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老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