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這麼看重諸葛亮,寧肯三顧茅廬這麼麻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古代君主對賢士,如果能夠親自上門相請一次,那也就給了極大的面子了。
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卻是足足去了三次,可以說是給足了諸葛亮面子,那麼,劉備為什麼這麼看重諸葛亮,寧肯三顧茅廬這麼麻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劉備立業之心太重,急需賢士輔佐。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時,他已經飄零半生,卻是還沒有一點基業,而目前所占據的新野小縣城,也只是劉表給他的那麼可憐的一點地方。
這個時候的劉備可想是多麼希望成就自己的事業,而成就自己的事業也就需要有賢士輔佐,劉備求賢若渴,自然也就不惜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了。
第二、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徐庶的兩次舉薦,讓劉備很看重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司馬徽是有名的隱士,劉備對他很信服,而徐庶更不簡單,他可是幫助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輕而易舉得占領了曹操重兵防守的樊城,他們都舉薦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是當世的大賢,劉備對司馬徽和徐庶都很信服,自然也就很看重諸葛亮了,三顧茅廬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第三、劉備害怕自己去晚了,諸葛亮已被他人請走。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的力量是很弱小的,而諸葛亮又是當世大賢,他可是守著孫權和劉表兩大勢力,萬一諸葛亮被孫權或劉表請走,那麼自己與大賢失之交臂,這會讓劉備自己很後悔。
如此一來,劉備寧願屈尊降貴,不要說三次,就是三十次,三百次顧茅廬,也要把諸葛亮請出山的。
事實證明, 劉備三顧茅廬,屈尊降貴,請諸葛亮出山,還是很明智的,也是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取得荊州和西川,開創西蜀霸業,最終登上了帝位。
好了,今天就更新到這裡,謝謝大家,晚安!
劉備三顧茅廬是背後有人策劃,幕後之人手眼通天,關係錯綜複雜
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吧,故事講的是劉備三次求賢若渴尋找諸葛亮幫他打江山。原來我一直認為三次才找到諸葛亮是劉備點背,總是陰差陽錯的和諸葛亮擦肩而過,後來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諸葛亮一手安排...
此人是鬼谷子傳人,謀略遠超諸葛亮和司馬懿,若出山必一統三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而此時的劉備還是一個沒有根據地的小貴族。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
司馬徽為劉備舉薦賢才,為什麼只提諸葛亮和龐統,不提司馬懿?
三國時期,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四人,各有一個非常霸氣的稱號,分別是臥龍、鳳雛、冢虎、幼麟。而且他們也都懷有濟世之才,不負這等稱號,例如諸葛亮功蓋三國分;龐統獻計取西川;司馬懿隱忍多年,笑到...
論才氣,與諸葛亮齊名。本事又在周瑜之上,為何卻選擇屈尊為下
李老師說三國第十一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李老師要給大家講的是三國里與諸葛亮齊名的一位謀士。論才氣,他和諸葛亮不相上下。論德操,同樣難分伯仲。可為什麼諸葛亮能夠留下「鞠躬盡瘁死...
三國隱藏最深的牛人,一眼識破諸葛亮的八陣圖,卻一直選擇隱居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雖然朝廷大軍將其鎮壓,卻出現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各地諸侯擁兵自立,造成天下大亂。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很多有才之士紛紛投靠了袁紹、曹操等人,希望一展才華、建功立業。然而...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
三國歷史中,曾有一位隱士,雖然不曾輔佐過任何一個人,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據說,司馬徽是諸葛亮和龐統的師父,從這兩位徒弟後來的表...
劉備三顧茅廬,不止是因諸葛亮有才,這個原因也很關鍵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劉備被曹操打敗後,依附荊州劉表。因為徐庶和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一心想要干一番事業的劉備得知襄陽隆中隱居著臥龍「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已埋下一個伏筆,註定蜀國第一個滅亡
導讀:想要成為三國亂世中的一方諸侯,不但要有能征善戰的軍隊和武將,還要有一個至少三五人的智囊團,運籌帷幄。在亂世之爭中,人才是最難得的一種資源,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都是各個諸侯爭奪天下最重要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