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與蘇東坡的關係究竟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蘇軾與王安石同為「唐宋八大家」,但是他們的關係卻錯綜複雜,時而抨擊對方,時而又像知己相處。
自然就有人問他們的關係是好還是壞呢?他們之間的矛盾是政見不同,還是文人相輕?
王安石是蘇東坡的學生,北宋神宗在位時,王安石推行新法,這引起了新舊黨派的明爭暗鬥。
蘇東坡與王安石恰在此上持相反觀點。
於是兩人似爭似和,若即若離,讓後世開始猜疑這對師生的關係究竟是好是壞。
從政治立場上看,蘇軾最初從反對王安石變科舉,又變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被貶。
被貶之後,他又寫了不少政治詩來諷刺王安石的新政。
而後王安石失勢,司馬光當權,想要全部廢除新法,而蘇東坡對新法提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以致又被一貶再貶,流落嶺南海南。
對於王安石,蘇東坡是「對立」的,還是「持平」的?難以說清。
一些人分析:蘇軾對待王安石,「不在法而在人」。
蘇軾有一首題為《山村》的詩,其中有兩句:「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詩,其中有兩句:「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意思是說,由於王安石的「均輸法」,食鹽買賣由國家統一經營,山村之民,由於供應不上,吃不上鹽了。
這是在諷刺王安石的新法科舉。
然而根據他在王安石與司馬光之間兩頭不得好的事實,有人認為蘇東坡不是趨炎附勢之人。
他可能是從政治角度出發,而不是個人之間的恩怨。
從私交上看,蘇東坡曾途經金陵,與賦閒在家的王安石相會,共同遊歷了一些江山美景。
據朱弁《曲洧舊聞》載:「東坡自黃徙汝,過金陵,荊公野服乘驢謁於舟次。
東坡不冠而迎揖日:『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荊公笑日:『禮豈為我輩設哉!』東坡曰:『軾亦自知,相公門下用軾不著。
』荊公無語,乃相招游蔣山。
」《宋史》也有類似的記載,二人一見,談笑風生,樂而忘返。
以致東坡之後有「從公已覺十年遲」的慨嘆。
但王安石去世後,蘇軾替哲宗小皇帝撰寫了一首《王安石贈太傅》的「制詞」,南宋初年的郎曄說:「此雖褒詞,然其言皆有微意」。
蘇軾又作有《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的「制詞」,其中除兩句以外,「都是把王安石包括在內加以指斥的」,據此,二人之間的政治對立似乎並未消除。
在文學與學術關係上,蘇東坡有些輕視王安石。
王安石詠菊詩有「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軾見了說「老夫糊塗」,又加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字說》謂「坡者,土之皮也」,蘇以「滑者,水之骨也」以此來回應,從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蘇東坡關係的微妙複雜,也許真正的知己相交就是如此吧。
揭秘北宋王安石、蘇軾等五人之間的關係,歐陽修與蘇軾是親家
北宋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想必大家一定熟悉的很,他們經常出現在我們語文和歷史課本上面,歐陽修,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王安石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則有那句名聞天下的「「先天下...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