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是多麼寂寞 (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

實事求是地講,司馬懿就是一個典型的環境刺激變壞的壞人。

是一個隨著環境變化,一點一點變壞的壞人。

這種壞人,如果外部環境刺激少這麼一點半點,說不定他就不會變壞,或者壞的程度,會收斂很多。

(圖片來源網絡)

分析司馬懿,就要從司馬家族開始說起。

司馬家族,是個官N代,從高祖父開始就是公務員編制里的混,混得還很好。

做的都是太守、將軍級別的官,相當於現在省部級。

司馬懿的爸爸,更是做到京兆尹,也就是北京市委書記。

司馬懿的爸爸生了八個兒子,取的名字(比如司馬懿字仲達,他哥哥叫伯達)裡面都有個達字。

於是當事人叫他們家「司馬八達」。

意思是司馬家有八個達字輩的青年才俊,未來能力超強,前途無量,四通八達。

跟諸葛家族子弟分散投資投靠各個政治勢力不同,司馬家族把雞蛋全砸一個籃子裡。

他們覺得要投靠,就要投靠最強的強者。

當時最強的是誰?當然是曹操。

於是八達里的大哥,司馬朗(伯達同學)首先出來在曹操手下做事。

他做事很認真,曹操很滿意。

當時曹操正在事業擴張期間,招兵買馬急需各種人才。

他覺得司馬朗是個人才,只來一個伯達太可惜了,他們家不是七達八達這麼多,肯定也差不到哪裡去,再來幾個到我這裡來幫幫忙嘛,比如你弟弟司馬仲達——司馬懿,就很好嘛!

(圖片來源網絡)

司馬懿看不上曹操

曹操看上了司馬懿,可是司馬懿並不看好曹操,至少他暫時不想出來做事。

為什麼呢?當時還是漢末,天下大亂,漢室衰微。

曹操擁立著漢獻帝,但是旁邊還有很多割據勢力看曹操不順眼,跟曹操鬧摩擦。

當時曹操忙著南征北戰,擺平他們。

可以說,局勢還是比較混亂的,當時出來跟曹操混,有一定風險。

司馬懿的考慮是很多人都有。

比如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軍中有很多人私通袁紹,腳踏兩頭船,為自己預留退路。

曹操打敗袁紹以後,在袁紹遺留的文件里找到很多私通的書信,為了收買人心,看都不看,一把火全燒了。

建安六年(201年)第一次叫司馬懿來做官,曹操沒上心,隨便叫個人去吼一嗓子:那個誰,司馬什麼達來著?對了就是你,曹老大喊你去做官,馬上跟我走!

司馬懿一動不動。

走啦!趕緊的!

一動不動。

聽到沒有?你死人啊?

繼續一動不動。

這時候,司馬家的人說了,這個司馬懿,得了風痹病(類似現在中風之類),動都不能動,這麼出來做官啊。

真的假的?曹操聽了匯報,不相信,司馬懿你小子使詐吧?年紀輕輕就中風,騙誰啊。

曹操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派個殺手去殺司馬懿不是真殺,假裝的,嚇嚇他,主要為了揭穿司馬懿的騙局。

司馬懿的表演能力超強, XX傳媒大學函授畢業。

人家殺手把刀砍向司馬懿,司馬懿還是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一下。

曹操暫時放棄了。

畢竟對付周圍的諸侯,比跟一個小P孩鬥智鬥勇重要得多。

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馬懿正式出山。

為什麼他轉變心意了?歷史上說,是曹老大發了火,說臭小子你再不來,老子把你丟牢里去吃公家飯。

其實是那時候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本來混亂的漢末亂世,因為曹操逐漸安定下來。

司馬懿覺得天下大局將定,值得投資曹操這個最新藍籌股。

於是借驢下坡,出來幫曹操做事。

曹操最初覺得司馬懿也就是個愛耍聰明的小滑頭,把他安排在身邊做書記官之類(主簿)的職務。

後來覺得這個小滑頭年輕有為,而且見識深遠,是年輕人里少見的。

就介紹他給兒子曹丕認識,希望兒子跟司馬懿多走動走動,相互學習。

這一個不起眼的舉動,深遠地影響了三國的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司馬懿跟曹丕年紀相仿,很合得來,很快就成為曹丕的好朋友。

後來在曹丕、曹植爭嗣的時候起了重要作用,為司馬家在曹魏的發家奠定堅實基礎。

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升官很快,但出任的,都是文官。

他的角色,也是以運籌帷幄出謀劃策為主。

這個時候,曹操第一代謀臣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老的老,死的死,司馬懿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曹操晚年身邊重要的謀士。

在這階段,司馬懿工作效率很高,出的主意也很好,利國利民,做了很多好事,屬於典型的忠直良臣。

不過因為他非常出色,某種意義上,也引起曹操的猜忌。

畢竟當年裝病耍滑頭戲弄過曹操,加之司馬懿脖子很長,轉頭能看到自己後背,據是說極有野心的狼顧之相。

有才能+有野心,這種人怎麼能讓曹操放心?所以曹操臨終前,告誡過曹丕,這個人要特別當心,不能重用,當心我們家的江山,被他搶了去了。

(圖片來源網絡)

曹丕的失策

曹操的遺言,曹丕沒放在心上。

司馬懿是自己的好朋友,而且曹丕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很放心。

於是在曹丕年代司馬懿的官越做越大,而且還跨越文官界限,讓司馬懿帶起兵來。

司馬懿呢?當然還是勤勤懇懇,給曹家打工。

無論鎮守後方還是防禦孫權,工作完成得都很好,曹丕很滿意。

滿意到什麼程度?曹丕翹辮子的時候,指定司馬懿為輔政大臣之一。

曹丕的兒子曹叡,對司馬懿也不壞,信任他,給他加官進爵,繼續讓他帶兵。

司馬懿也對得起曹叡。

曹叡剛繼位,司馬懿就幫他滅了叛變的孟達,穩定了局面。

後來成為曹魏第一名將,到處救火,曾對諸葛亮、孫權、以及遼東公孫淵的作戰過,都取得大勝。

曹丕能用司馬懿,因為能控制得住他;曹叡也敢用司馬懿,因為朝堂里,能統兵的將軍很多,司馬懿只是其中一個,其他曹真、曹休、張郃、徐晃等等都足以獨當一面。

但是曹叡沒算到,自己很短命,居然沒活得過老頭子司馬懿,而且曹真他們居然在自己之前就全死光了。

於是熬白了頭的老頭子司馬懿順理成章地成為短命皇帝曹叡的託孤大臣。

據說曹叡託孤的時候是很悲涼的。

司馬懿從曹丕時代開始接觸兵權,二十年下來,在軍中根深蒂固,無人可比。

而這個人,恰恰是爺爺曾經再三告誡過,不能重用的野心家。

這麼辦?破罐子破摔,只能託付給司馬懿。

曹叡不得已,出了一張感情牌。

他臨死前,叫來司馬懿,跟他說,「以後事相托。

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輔佐儲君,要託付給你了,我這個快死的人現在摒牢不死,就是想跟你再見一面,親口叮囑一下)完了還叫了自己的兒子曹芳跟司馬懿摟摟抱抱,以示特別的親近。

這些待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圖片來源網絡)

無敵是多麼寂寞

老油條司馬懿接受了託孤。

最初十年,他還是以曹魏忠臣的面目出現。

雖然被另一個輔政大臣曹爽明升暗降,升了無實權的太傅。

但作為朝廷老臣,國家棟樑,沒有唧唧歪歪大吵大鬧,而是安心做他的太傅,有時候也帶兵出去抵禦一下東吳的進攻散個心。

不過司馬懿看透了朝政,心如明鏡,如今在曹魏朝廷,他已經無人可比,獨孤求敗。

如果司馬懿沒有野心,可以滿足於太傅尊榮,安心養老。

但是這不是司馬懿的作風啊!

朝中缺少制衡的大佬,就像一個又香又甜的蛋糕,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自己肚子餓了幾十年,不吃白不吃的好東西,這不是太可惜了嘛!司馬懿少年時代起壓抑了數十年的野心萌動了。

正好這時候,曹爽為了專權,得罪了很多曹魏高官,無形之中,把他們推向司馬懿的陣營。

而且曹爽執政時對內施政無方,對外(伐蜀)戰爭失敗,國力衰退,民怨沸騰,大家都說司馬老太傅如果能出面做主,才能救曹魏王朝於水火之中。

這就為司馬懿的上台,做了最好的鋪墊。

於是,做了一輩子忠臣的司馬懿終於暴走了,兵不血刃一舉拿下了曹爽集團,把曹爽集團的大頭目都送到閻王那裡去報到,並且收編了這個集團里肯投靠自己的小頭目,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同時還徹底清除了曹魏皇族在朝廷中的力量——在追究曹爽餘黨的時候,為了立威,甚至逼死了曹操的親兒子楚王曹彪,逼得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逃去蜀漢避難。

曹叡臨死一番苦心,等於放了個屁。

當然,壞人司馬懿畢竟做了一輩子曹魏的大臣。

要給老東家留點面子,給自己也留點名聲。

所以他學曹操,並沒有直接把曹芳T出歷史舞台,繼續讓他做傀儡皇帝,自己拒不接受丞相、相國、郡公以及九錫等榮耀頭銜和儀仗,表示恭敬。

司馬懿看來,暴走走出第一步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嘛,自己有兩個好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他們會搞定的。

回顧司馬懿一生,他基本都在隱忍,輕易不發作。

就像跟諸葛亮對敵一樣,寧可被人罵跟家庭婦女一樣沒膽量也要謀定而後動,沒有制勝把握絕不出手。

像這樣的壞人,如果不給他作惡的環境(假設當時曹魏朝廷還有壓得住他的元老在),他基本是宅在家裡悶騷。

所有條件成熟,他才會像冬眠後的狗熊一樣爬出來,肆無忌憚地尋找任何可以供自己填飽肚子的食物。

【轉載請註明原作者,謝謝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之死後來怎麼樣 司馬懿忍辱受衣

司馬懿之死司馬懿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知道什麼時候該隱藏自己,什麼該獻奇謀。像他這樣一個處處活在算計的人,他的下場又會是怎樣的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之死。司馬懿死了,他的兒子是不是就沒有...

《晉書》里的司馬懿,到底是隱忍?還是殘忍?

司馬懿傳統印象的形成源自於《晉書》。《晉書》是唐朝人編纂的,不僅沒有為司馬懿洗白,甚至還一定程度上貶低司馬懿,以為人臣者戒。問題是這部書的質量在二十四史中幾乎墊底,雖然搜集了不少資料,卻完全不加...

司馬家族是這樣篡得曹魏的一切的

曹操征戰半生,統一了北方,成為漢末最強大的軍閥,為兒子曹丕篡漢打下了基礎。曹操死後,曹丕成為魏王,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逼漢獻帝退位,改朝換代,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曹丕當皇帝不久,就死去了。曹丕的兒子...

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人們愛用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個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說起司馬昭,就要提到他的父親司馬懿。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的勢力在曹魏政權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司馬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