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機妙算,戰無不勝,那夷陵之戰劉備為何沒有帶上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國劉備對東吳發動的較大規模的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戰,結局對蜀漢雙方的形勢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爭」的最後一場(前兩場為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的結果是蜀國大敗,蜀漢政權從此實力大減,那麼有一點兒讓人不明白的是,如此重要的大戰,而且劉皇叔御駕親征,為什麼沒有帶上諸葛亮?或許有了諸葛亮,結局就不一定了呢!

以我看來,應當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諸葛亮本身是反對這次東征吳國的。

夷陵之戰前,孫權趁關羽與曹魏軍隊在樊城作戰之時,派遣大將呂蒙偷襲荊州南郡的治所江陵。

當時的江陵守將為南郡太守糜芳,糜芳是劉皇叔的小舅子,阿斗的親舅舅,關羽出兵北伐曹魏時,這哥們的後勤工作出了點兒差錯,關羽就說了句「還當治之」(回來再收拾你),糜同志很害怕,乾脆投降了東吳。

圖文無關

這下江陵到了東吳手裡,使得關羽進不能快速打下樊城,退又不能退回荊州,腹背受敵,士卒離散。

十二月,關羽率領殘兵南返至章鄉(今湖北當陽東北),與兒子關平皆被東吳俘殺。

孫權接著占領了荊州六郡,吳蜀聯盟的關係從此破裂。

劉皇叔大怒,下決心要為二弟報仇,但當時蜀國剛剛建立3個月,無論從戰略上還是國家內部,都需要休養生息。

丞相諸葛亮很明白這一點,便與朝中大臣極力勸阻。

然而,劉皇叔鐵了心,不為所動,毅然傾全國之力,率領蜀漢軍隊七十多萬人攻打吳國,為二弟報仇!

其次,夷陵之戰,幾乎動用了蜀國全國之力,皇帝劉備親征。

古時候但凡皇帝出征,都要由太子監國,諸葛亮要輔佐太子坐鎮後方,所以不能隨軍。

因為要輔佐太子監國的人必須要有出眾的政治才能,諸葛亮當時是劉皇叔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不管是治國理政還是領軍打仗,諸葛亮都是最合適的人選,要不然被魏國端了老窩就麻煩了!

第三,東吳其實並不想開戰(這當然能理解,搶了人家的地盤、殺了人家的人,你還要怎樣?),它也擔心曹魏趁機南下,漁翁得利,所以在劉皇叔下戰書的時候,多次向蜀國求和,不過均遭到了皇叔無情的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東吳只好以守戰的姿態面對這場戰爭,所以前期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4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基本勢如破竹攻占東吳多個地區。

劉皇叔信心大增,也認為沒必要冒險把諸葛亮帶在身邊,畢竟後方也很重要!

影視中的劉備與諸葛亮

另外,劉皇叔親征,帶在身邊的人軍事才能也並不差,畢竟偌大的蜀國不能就一個諸葛亮會打仗吧!

因此,種種原因下,劉備並沒有在此次東征中帶上諸葛亮!

夷陵之戰的結果自不必說,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皇叔大敗,倉皇西逃,最後不得不落個「白帝城託孤」的悽慘下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相諸葛亮料事如神 為什麼會失算於上方谷?

漢末三國時期,劉備在諸葛亮等人封輔佐下,逐漸有了荊州之地,並以此為根基對外擴張。建安十八年,劉備在益州牧劉璋的邀請要率軍入蜀,身邊僅帶了軍事龐統及大將魏延等人,而諸葛亮、關羽及張飛都鎮守在荊州。...

攻心為上,三國兵不血刃的完美戰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連年征伐,民不聊生。而三國歷史出現了兩次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例。1.諸葛亮平定南中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南中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