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年的諸葛亮會流離失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選自《卑微的智者:諸葛亮》(柯勝雨),天津人民出版社

話還得從諸葛珪去世後第二年說起。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那個整天忙於遛狗遛驢的漢靈帝在洛陽南宮嘉德殿上雙腿一蹬,翻起白眼西去了。

漢靈帝一死,留下了一個大難題:誰來繼承皇位?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后生的劉辯,寄養於道人史之眇家,人們稱之為史侯。

另一個是劉協,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毒殺之後,董太后可憐劉協幼孤無助,把他收養在自己的宮中,號稱董侯。

這時候,宮中有兩股水火不相容的勢力,一股是以何皇后、大將軍何進為核心的外戚集團,另一股是以蹇碩、張讓等為首的太監集團。

何進先下手為強,等不到漢靈帝的屍骨變冷,就把十三歲的劉辯拱上皇位,並對太監集團大開殺戒。

蹇碩猝不及防,很快就嗚呼喪命,漢靈帝苦心經營的西園軍頓時樹倒猢猻散,土崩瓦解了。

張讓等十常侍不甘心就這麼敗陣下來,於是糾集宮中的大大小小太監,對何氏外戚集團展開猛烈的反攻。

殘酷的火併讓雙方兩敗俱傷,一時間洛陽城內血雨腥風,屍堆如山,肉彈濺飛。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洛陽城內的這一切,本來就讓地方上那些野心勃勃的軍閥們看得心裡痒痒的。

這時候的情形就好比一場令人窒息的奪寶大戰。

面對著眼前一堆堆唾手可得的金銀財寶,利令智昏,誰都沒有辦法忍住那種衝動。

原西園八校尉的兩個同志袁紹和曹操早已按捺不住,各自率領一支隊伍,加入了洛陽城的大混戰之中。

眼看外戚集團漸漸招架不住了,何進不惜打破罈罈罐罐,把來自大西北的一匹野狼——涼州大軍閥董卓招進洛陽城。

董卓望著洛陽城這塊大肥肉,貪婪地流著口水。

一接到何進的求援信,董卓就毫不猶豫地挪動著碩大的屁股,率領手下如狼似虎的西北兵,一窩蜂似的湧入洛陽城。

董卓一來,洛陽城完全變了天。

廢去漢少帝劉辯,殺掉何皇后,把九歲的劉協扶上帝座,他就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

從此獨霸京師,囂張一時,氣焰沖天。

董卓進京,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大漢帝國更是不堪重負,痛苦地呻吟著。

四面八方,到處都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

無辜的老百姓流離失所,而那些嗜殺成性的軍閥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他們打著「誅殺董賊」的旗號,肆無忌憚地相互殘殺。

四百年的劉氏王朝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時代。

函谷關以東的十三路諸侯結成華麗的討董同盟,推舉豪族袁紹為盟主,浩浩蕩蕩地向西開往洛陽城。

劉備以其中山靖王后裔的金字招牌和謙虛仁慈的風格,吸引了一大批矢志不渝的忠義之士,戰神關羽、黑旋風張飛、常山趙子龍,以及謀士糜竺、簡雍、孫乾等等,此時雖然只是一個高唐的七品芝麻官,但也是熱血沸騰,為討董盟軍搖旗吶喊。

這時候全國形勢一片大好,只要齊心協力,徹底剿滅董卓逆賊指日可待。

可惜諸侯們同床異夢,盟軍很快就嘩嘩啦啦散分開來。

既然合作不成,那就各自為政吧。

於是群雄們忙著搶占山頭,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實力。

這當中尤其是一代梟雄曹操發展最為迅猛,短短的兩三年時間,東征西討,收青州兵,幾乎把觸角伸到了海邊。

又藉口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殺害,一路瘋狂東進,橫掃山東半島。

曹操所經之處,充分顯示出了人性的殘忍,別說什麼活人、牲畜,就連原野上的野草、樹木,曹操也不放過。

曹操的一路凱歌東進,是一路的白骨累累、屍骸遍地,無數的房屋瞬間成為一堆殘垣斷壁,千里赤地、荒草雜生,處處都是半夜蕭索鬼唱歌的無人區。

諸葛亮的家鄉琅琊陽都,本來遠離中原的風暴中心,隨著曹操的到來,美好的家園一夜之間變成血流漂杵之地,別說找點吃的充飢,就連能不能再看到明天的太陽也成問題了。

於是諸葛玄決定帶領諸葛亮侄兒們背井離鄉,尋找存活之地了。

要往哪裡去?北方是斷斷不行。

南方倒是一片安寧,戰火尚未燒到。

這時候恰逢豫章太守周術病死,荊州牧劉表愛民養士,聽說諸葛玄是一個難得的名士,邀請函一封,諸葛玄仁兄,快來豫章(今江西南昌)吧。

這裡的老百姓需要一位仁慈、有名望的太守。

於是在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諸葛亮十四歲,跟弟弟諸葛均,還有兩個姐姐,隨同叔父諸葛玄南下了。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此時年過二十,知書達理,識得大體。

家鄉雖然殘破,但究竟是自己出生、成長之地。

年邁的繼母雖然不比生母,可是幾年的相處早已舔犢情深。

再說家族的香火總得有人顧及,於是諸葛瑾不走了,甘願留下來,誓與家園共存亡。

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哥哥和母親,諸葛亮再回頭望了望滿目瘡痍的故土,燒焦的殘垣斷壁之間,甚至還可以聞到淡淡的煙味。

諸葛亮讀過《左傳春秋》,但以前只是在文字上感受到戰爭的恐懼,這幾年卻是親身體會到飽受戰火洗劫之後的悽慘。

心中的忿恨之情油然而生,諸葛亮緊握雙拳,怒目圓睜,曹賊!可惡的閹黨餘孽,此生跟你沒完沒了!

作者簡介: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

已出作品十餘部,代表作《萬曆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2017,清華大學出版社),其他有:《大唐帝國東亞戰記》(2014)、《卑微的智者:諸葛亮》(2014)、《東方大帝忽必烈》(2016)、《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2016)、《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2013)、《夏商周通鑑》(2010)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的形成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