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才是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曹操對其評價一語中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東漢歷史上曾有過六次太后臨朝,六次外戚執政。
對於當時的皇帝來說,他們所面臨的情況是這樣的:
在這種畸形的結構中,皇權就像是一個鼎,全靠著下面的四個支柱給撐著。
哪四個支柱呢?分別是:宦官、外戚、士族、軍閥。
公元189年,少帝劉辯即位,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
此時宦官有張讓十常侍之流,外戚何進,士族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為代表,就連董卓這樣的軍閥也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的天下倒也太平,生活也將歸於平淡,東漢王朝則將繼續苟延殘喘。
可士族的袁紹坐不住了,蠢蠢欲動,想要聯手外戚幹掉宦官。
他極力鼓動何進將宦官斬盡殺絕,他說:「將軍如果能一舉而為天下除此禍患,必將名垂後世。
」何進一開始是猶豫的,何太后更是不同意:「宦官統領後宮禁省,是祖宗成法漢家制度,怎麼能改?況且先帝剛剛駕崩,天下還未定,我又為什麼一定要立場鮮明地站在士大夫這邊?」
袁紹不管那麼多,就是一個勁兒地鼓吹何進動手。
結果消息被宦官張讓等人知曉,於是先下手為強,將何進騙進宮去砍了腦袋。
即便這樣其實也沒啥,畢竟殺外戚這樣的事情歷史上早有上演過,大家只要重新找尋平衡就好了。
可袁紹偏偏就不。
何進被殺後,洛陽城內一片混亂。
何、袁兩家人馬一齊起兵,袁紹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帶著軍隊在京城內到處捕殺宦官,但凡是看見不長鬍子的,過去直接就是一刀。
很多年輕人只好脫了褲子以驗正身(這估計就是裸奔的起源吧),平日裡那些積德行善的宦官也在此次屠殺中死於非命,死者竟多達兩千餘人。
始作俑者的張讓等人最終也被逼的投河自盡。
據說他在臨死前曾痛哭流涕地對小皇帝說:「我等盡滅,天下將亂,陛下保重啊!」
現在好了,大鼎的4條腿一下就變成了2條,豈有不倒之理。
拿槍槓子的軍閥一看,可以直接面對拿筆桿子的士族了,干吧!於是就跑到洛陽挾持了皇帝,最後還把劉辯給廢掉了,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劉協上位,也就是最苦逼的漢獻帝。
此時此刻,不知道始作俑者的袁紹是否能夠認識到這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後來董卓作亂,袁紹等士族看筆槓子不好使,於是也抓起了槍桿子,拉開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可憐東漢最後兩個皇帝,一個被毒死,一個流離失所,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我們可以說,埋葬東漢王朝的那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袁紹。
袁紹的有勇無謀以及短見,曹操早就一眼看穿了,所以才會對他有評價說:「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
四百年大漢江山,為何會毀在聰穎機敏的劉協手上?
文|時間の凝固者提到三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劉孫三分天下,以及半個神似的諸葛亮。但如果換一種角度,以漢獻帝為主角,來講述三國的故事,會是怎樣一種效果呢?馬伯庸小說《三國機密》,就是少有的以漢獻帝...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一 何進
何進在妹子當上皇后之後,他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國舅爺,在漢朝以國舅為首的外戚是一支很強的力量,雖然呂后之亂以後,真正開始了異姓不王的時代,但是外戚雖然不能稱王,其權力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約束,在東漢...
誅殺宦官擺排場,徵召諸侯協助,曹操說他是搞亂天下的罪魁禍首
東漢王朝中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掌權:皇帝即位時年幼,皇太后臨朝稱制,依靠自己娘家人—外戚;皇帝長大成人後,不甘心被控,聯合宦官一起誅滅外戚,宦官干政。黃巾起義衝擊下,東漢王朝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