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九大謀士綜合實力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不僅是猛將如雲, 謀士也是遍布天下!
郭嘉—天生奇才,兵行險招
眾所周知,郭嘉的謀略以險著稱,郭嘉的謀略在所有謀士中是最玩心跳的。
1.曹操東征呂布受挫欲退兵,郭嘉與荀攸卻勸曹操強攻,果然擊敗呂布。
2.曹操欲與袁紹決戰,聽聞孫策欲背後偷襲,眾人皆懼,唯獨郭嘉談笑間料定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勸曹操不必擔心,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門客刺死。
3.曹操欲打劉備,又恐袁紹背後偷襲,腹背受敵。
郭嘉卻料定袁紹「遲而多疑,來必不速。
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
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後來果然如郭嘉所料,等曹操把劉備的老婆和兄弟(關羽)都擒來了,袁紹才剛想著慢吞吞的進兵。
從以上幾個郭嘉的代表謀略我們可以分析出郭式謀略的幾個特點:
1.郭嘉確實敢於弄險,善於弄險,而郭嘉弄險的基礎是郭嘉思維敏銳,眼光犀利,判斷力優異,對於對手的心理特點把握的精確到位,並藉此對局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精確的把握。
換作在考場上,郭嘉做選擇題肯定是最拿手的,他總能摸透出題人的意圖,選擇對的答案。
2.郭嘉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曹操性情相投的優勢確立了曹操對自己的信任,進而把這種信任利用到為曹操謀劃或諫言的過程中,使曹操乖乖的聽自己的話。
這是郭嘉獨有的優勢,是荀彧賈詡劉曄等其他謀士所不具備的。
總體而言郭嘉思維敏銳,善於洞察對手心理活動,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一流,善出險招,計策的精彩度是所有謀士中最高的,同時他又善於利用曹操對自己的信任來「掌控」曹操,引導曹操做出正確的決策。
缺點是戰術層面的應變能力和軍事行動力不足,這也註定了郭嘉不是一個以軍事著稱的謀士。
而天生奇才的郭奉孝在207年早逝,年僅38,郭嘉的夭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發揮和我對他的排名,但某些嘉迷所宣揚的有郭嘉在,曹操便可破周瑜,滅劉備,避免赤壁之敗,統一中國,這未免就YY過頭了。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臣策未決, 嘉輒成之。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不幸短命,事業未終。
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曹操)
程昱—寧折不彎,剛健多謀
程昱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
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
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昌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
後文帝踐阼,程昱為圲尉,進封安卲侯。
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程昱性格剛戾,甚至因此「與人多迕」,這註定了他的謀略處處彰顯出一種陽剛的魄力和外放的張力。
如果說郭嘉的謀略特點是「險」,那程昱的特點就是「剛」。
1.早在黃巾時期,程昱就顯示出非凡的膽識和謀略,他一眼就看穿王度的心理活動,分析出王度的弱點,親自率吏民殺敗王度,設計破黃巾保全家鄉東阿縣。
2.精確的為劉岱分析出公孫瓚和袁紹的實力對比,預言公孫瓚必敗於袁紹。
勸阻劉岱投靠公孫瓚,但同時程昱也看出劉岱是個廢物,數次被招而不應,直到遇到曹操。
3.程昱最輝煌的時刻在194年,曹操東征徐州,張邈陳宮叛亂,迎呂布入兗,四周郡縣響應,曹操老家起火,面臨無處安身的處境,曹操勢力危在旦夕。
程昱奔波於東阿,兗州與范縣之間,設伏兵殺泛嶷,占倉亭津阻陳宮,協薛悌守兗州,最終和荀彧一起成功為曹操守住最後的根據地。
曹操事後,拉著程昱的手說:「若非程卿之力,吾無所歸矣。
」
4.曹操戰呂布受挫,處境困難,欲投靠袁紹被程昱及時勸阻。
5.看出劉備乃世之梟雄,勸曹操殺劉備未被採納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曹操)
沮授—蒼然悲愴,忠烈無雙
沮授, 袁紹手下謀士。
是三國時期廣平人,從小有遠大志向,喜歡謀略。
先是冀州別駕,當茂才,當了兩次縣令,韓馥入主冀州時當韓馥的別駕,被韓馥推薦為騎都尉。
袁紹占領冀州,就投奔了袁紹。
沮授對袁紹可說是盡心輔佐,多獻良謀,但多不被採納,最終於官渡戰敗後被曹操所禽,拒降而死。
官渡之戰一開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確的戰勝曹軍的辦法,這就是打消耗戰,因為袁紹軍隊的糧草要比曹操軍隊多得多,只要一堅守下來,曹軍將不戰自亂。
袁紹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而戰勝曹操。
從整個三國時期來看,沮授的這一戰法是與後來司馬懿戰勝諸葛亮的方法不謀而合的。
但當時的袁紹正在躊躇滿志之時,他如何能聽得近沮授的這一番話?最終沮授被無情的關進了大牢。
最終袁紹兵敗,沮授被曹操抓獲。
曹操很欣賞沮授的才能,對沮授以禮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
誰是三國最具悲劇色彩的謀士?答案是沮授。
廣平沮授,註定是個孤獨的智者,孤獨的行走在河北蒼涼悲愴的大地上,從一開始他失望的離開他的第一個主公韓馥,踏上名震天下的袁紹的殿堂時就註定了沮授的悲劇。
他是一個奇才,一個堪比荀彧的奇才,但與荀彧不同的是,他侍奉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紹。
1.初見袁紹,沮授就為袁紹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
「贊袁紹的單騎棄董卓,輕鬆取冀州,名震於河北,建議袁紹拔黃巾餘孽,掃黑山賊黨,定青山,滅張燕,北擊公孫瓚,收戎狄匈奴,迎天子號令天下。
」
如此清晰明確,高瞻遠矚的的戰略布局就是沮授為袁紹精心設計的,最重要的是,沮授第一次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偉大戰略構想,比毛玠,荀彧都要早。
而袁紹此時的心情恐怕也與曹操初得荀彧,孫權榻上會魯肅,劉備三顧茅廬得孔明時一樣的激動吧。
於是沮授被冊封為奮武將軍,監軍諸將,成為袁紹的一號智囊。
2.興平二年,沮授利用軍閥亂長安的機會再次勸袁紹迎接獻帝以號令天下,可隨著平定河北的順利,袁紹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再加上郭圖審配的短視和攪局,沮授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再次流產,隨後新加入曹操陣營的荀彧提出了相似的戰略,曹操也皆由荀彧的戰略布局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這次勸諫失利標誌著沮授和袁紹的蜜月期結束,也標誌著沮授悲劇的開始。
沮授也一如繼往的孤獨的葬在黃河邊上,行走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邊緣,被人們忽視,遺忘。
他本有可能達到荀彧的高度,但他沒有,因為他不願背棄那個初次見到他就「喜曰:『此吾心也』並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的袁本初,也不願意背棄生養自己的河北冀州蒼涼的故土去投靠所謂的明主。
綜觀沮授悲劇的一生,作為一個出色的戰略家和謀士,戰略一流,戰術出色,只是擇主不當,斷送了沮授本應該輝煌的一生。
袁紹若是在官渡隨便聽取沮授一計也不至於敗的如此徹底,可他一個都沒採納,被郭圖審配蓬紀之徒迷惑了心智,斷送了基業,可悲可嘆。
這影響了沮授的成就和我對他的排名。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孤不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曹操)
龐統—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龐統(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
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
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
龐統和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
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雖然正史中並沒有這個說法,但也說明龐統之才足以和孔明相媲美,正史中龐統的一生短暫而精彩,死時年僅35歲,比郭嘉還早逝,這似乎再次證明了「天妒英才」這個成語,讓人唏噓不已。
1.早年的龐統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名普通的功曹,但此時的龐統已經顯露出驚為天人的識人能力,品評名士,縱論天下。
一次聚會,,陸績、顧劭、全琮等江東名士齊聚,龐統「駑馬駑牛」之論恰如其分,一針見血。
2.龐統後投劉備,但不受重用,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極力推薦下,劉備才認識到龐統之大才,任命其為軍師中郎將,職位和諸葛亮一樣。
得到重要的龐統於是傾力為劉備畫謀,他對劉備指出益州之地對於劉備制霸天下的重要性,極力勸劉備捨棄所謂的同宗之情,謀取益州劉璋,劉備採納其計,帶龐統入蜀,留關羽諸葛亮留守荊州。
隆中對終於又邁進了第二步。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龐統為劉備取益州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龐統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盡頭,在攻打雒城時,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純粹是意外,並非演義中說的中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這純粹是演義在貶低龐統)。
綜觀龐統一生,與其他謀士相比,龐統算是寡產,出的計謀並不多,主要原因是龐統的早夭,限制了他的發揮,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歲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謀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
而龐統35歲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順,在東吳得不到重用,後投靠劉備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認識到了龐統的大才,重用龐統,而此時距離龐統的大限已經不遠了。
當然龐統沒有讓人失望,從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時間裡,龐統用自己的表現讓歷史記住了自己,也讓自己躋身與頂級謀士之列。
龐統的夭折,是對劉備集團一次沉重的打擊。
劉備從此少了一位「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謀士,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 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統其荀彧之仲叔。
(陳壽)
法正—奇謀畫策,我行我素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
東漢末年名士,本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
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連哭泣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法正深受劉備信任,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也可見法正地位之高,甚至蓋過了關羽、張飛、龐統等人。
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謀士,喜歡和不喜歡他的人都很多,爭議的焦點無非是法正的個人品德,不喜歡他的人認為法正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和姦詐之徒,他到處得罪人,睚眥必報,斤斤計較,最可惡的是身為劉璋下屬,卻吃裡扒外,和劉備勾搭,暗害主公;喜歡他的人認為法正多謀善斷,真性情,不虛偽,敢愛敢恨,況且弱肉強食的亂世之中根本無需過於講究什麼迂腐的道德觀。
法正的品行仁者見仁,但是法正的謀略相信沒有人會不佩服,這是一個擅長軍事的戰術奇才,陳壽曾把法正比作蜀國的「程郭」,依我之見,把法正比作蜀國之「荀攸」更恰當。
1.法正在劉璋手下不受重用,但也料定劉璋難成大器,於是和張松一起策劃引劉備入蜀,準備成就一番事業,劉備看到法正張松對自己「眉來眼去」,當然欣喜若狂,於是雙方勾搭上了2.劉備入蜀,內有龐統,外有法正,裡應外合,一路順利。
在圍困雒城時受阻,劉璋極力抵抗,在這節骨眼上,法正寫信給劉璋,分析形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擾亂其心智,勸劉璋投降,果然不多久,劉璋在糧草軍隊充足的情況下失去了鬥爭,投降劉備。
3.劉備討厭許靖,而法正卻勸劉備重用許靖,理由是利用天下人皆知劉備討厭許靖卻能重用之,來為劉備獲得一個知人善用,廣納賢才的好名聲,吸引賢才來投。
劉備從其言。
4.平定巴蜀後,法正敏銳的發現漢中對於制霸天下的重要性,對劉備訴說了奪取漢中的意義:漢中退可以作為蜀中門戶,鞏固益州安全,立國安邦,進可以蠶食雍州、涼州,甚至以圖長安洛陽。
於是劉備力排眾議,採納法正之計攻打漢中。
5.法正作為隨軍的總參謀長,為劉備策劃了整個漢中之戰的過程,劉備在法正的謀划下,步步為營,進展順利,特別是定軍山一役,法正,黃權設計大破夏侯淵軍,並斬其首級,徹底奠定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將曹軍驅逐出漢中。
正是在法正的傾力協助下,蜀漢政權的版圖達到了鼎盛時期,擁有了荊州,益州和漢中之地。
而法正的謀略和能力也得到了劉備,諸葛亮甚至曹操的讚嘆,劉備也愈加信任這個難得的智囊,其寵信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難怪法正死後,劉備伐吳,諸葛亮曾嘆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止主上東行,不致夷陵之敗。
」與龐統郭嘉類似,法正也是個早死的主,死的時候僅僅45歲,雖算不上夭折,但也是壯年之時。
法正之死對於蜀漢是繼龐統死後又一次沉重的打擊,劉備再次失去了一個才華橫溢的頂級謀士,法正死後,蜀漢似乎也開始走下坡路了,丟荊州,敗夷陵,反南蠻,這一切的擔子,都壓到諸葛亮一個人肩頭上了。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
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陳壽)
魯肅—高瞻遠矚,氣勢磅礴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
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
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
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
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數年後病逝。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撥開演義的外衣,而用一副審視正史的眼睛再去看三國時,人們發現原來在演義里被諸葛亮當傻子一樣耍的團團轉的老實人魯子敬也是個有膽有謀的大才,魯肅和周瑜,呂蒙,陸遜並稱「江東四英」,思慮深遠,見解獨到,高瞻遠矚,膽識俱佳,大局觀甚強,是江東四英中最接近謀士的一個,也是東吳集團第一戰略家。
1,魯肅早年仕於淮南袁術手下,但魯肅敏銳的發現袁術難成大器,便居家遷徙棄袁術而去,袁術派兵來追,魯肅輕鬆設計化解,後投靠江東孫策。
2,在周瑜引薦下,魯肅見江東新主孫權,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魯肅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料定漢室不可興,建議孫權立足江東與劉表、曹操鼎足之勢,再兼并黃祖,進伐劉表,以長江天險據守,以圖天下二分,再圖中原,成就帝業。
一番豪言說的年輕的孫權心潮澎湃,點燃了他的帝王之夢,為江東確立了立國之策。
3,赤壁前夕,曹軍降至,又是魯肅隻身探夏口,高瞻遠矚,慧眼識英,帶諸葛亮回江東引薦於孫權,果斷促成孫劉聯盟,聯合抗擊最大的敵人曹操。
可以說,孫劉聯盟的締結,魯肅居功至偉,為赤壁擊敗曹操創造了最佳的先決條件。
4,魯肅回到江東,以張昭為首的絕大部分官員將領主張投降曹操,唯魯肅料孫劉聯盟可勝曹操,力排眾議,極力勸阻孫權投降,並建議召回周瑜,共圖破曹大計,魯子敬此次表現大氣沉穩,卓爾不凡,魄力盡顯。
魯肅作為江東最傑出的戰略家,46歲就早早去世了,這是東吳集團的巨大損失。
在宏觀的戰略方面,蜀有孔明,魏有文若,吳則當仁不讓首推子敬。
相比其他人,魯肅的謀略氣勢磅礴,十分大氣,總能站在最高的制高點上,清晰的分析出天下走勢,依此制定立國之策;看清當下局勢,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做出最恰當的取捨,這些都是周瑜呂蒙所不能比的。
也許魯肅不如法正,郭嘉等人善奇謀,但魯肅之謀對於政權本身卻是重於泰山,對於國家的貢獻也超過了一般的謀士。
另外魯肅無論是初次見孫權,獨力會劉備,隻身赴關羽,都表現的,果斷善謀,膽識超人,顯示出過人的應變能力。
豪傑魯肅,讓人肅然起敬。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陳壽)
荀攸—運籌帷幄,奇計百出
荀攸(157-214)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三國時期魏臣,荀彧之侄。
曹操的重要謀士之一。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出任濟南太守,又任尚書令,並為曹操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與郭嘉獻計活捉呂布。
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軍師,魏國建立之後出任尚書令。
荀攸行事周密謹慎,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於曹操伐吳路上。
正始年間追封諡號敬侯。
荀攸的做人信條就是兩個字——低調,他的計策也因此顯得內斂實用,但不失精彩。
自從196年被荀彧舉薦給曹操後,荀攸憑藉其出色穩定的發揮穩坐曹操戰術上的首席軍師,作為也就是「謀主」。
作為中軍師的十八年間,荀攸深知曹操雄才大略,善於用人但同時又很忌才,所以雖然荀攸計謀百出,屢建奇功,卻從不自傲,反而行事低調,大智若愚,心思縝密,小心行事,特別是目睹叔叔荀彧的悲慘遭遇後更加小心翼翼的周旋於險惡的政治漩渦之間,最終得以善終(反面教材見許攸)。
曹操稱讚他「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1,十三歲便識出罪犯,後因反董卓入獄,獄中談笑風生,泰然自若,料定董卓必敗,自己終會獲救出獄,後果然如此。
2,198年,荀攸勸阻曹操征張繡,料定張繡必聯合劉表抗曹,「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
」曹操不聽,果如攸言,敗走。
設奇兵復戰,大破之。
3,曹操東征呂布受挫,欲退兵,荀攸勸阻,料呂布士氣消沉,陳宮謀而遲緩,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拿下呂布,並隨後獻計水淹下邳,掃平呂布。
4,官渡之戰,荀攸大放異彩。
為救白馬之圍,荀攸獻計聲東擊西,迂迴作戰,誘使袁紹分兵,大破袁軍,斬大將顏良;後遇袁紹追兵,荀攸建議以輜重誘敵,果斷出擊,再敗袁軍,燒毀袁軍糧草輜重,誅大將文丑。
5,獻計派徐晃奇襲袁軍糧草,燒其輜重,大大加強了曹軍的士氣,動搖了對方軍心。
6,許攸來降,眾人皆疑,唯荀攸賈詡慧眼識出許攸的真降,勸曹操重用許攸,奇襲烏巢,放出假消息,再次誘使袁紹分兵,使其暴露大本營,官渡之戰迎來轉折點。
後來張合高纜來降,又是荀攸勸眾將勿疑,重用之。
最終靠著荀攸的精彩發揮,曹操官渡完勝袁紹。
7,203年,荀攸料定劉表是個廢物,不足為懼,力排眾議,勸曹操先平二袁,後滅劉表,後曹操破袁尚斬袁譚,順利統一北方。
荀攸一生號稱為曹操獻計十二奇策,死前託付於鍾繇整理,可惜鍾繇未能完成,使得我們無法看到荀攸奇謀的全貌了,但僅流傳下來的這七大奇計也足以讓荀攸躋身於最頂尖的謀士之列,荀攸戰術戰略皆優,對局勢的把握相當到位,荀攸最大的優點在於他深通兵法,應變能力超強,戰術上的奇謀不斷,幫助曹操在戰場上攻城拔寨,出奇制勝,荀攸是三國最出色的戰術大師,軍事能力在三國謀士中無人出其右,不愧是曹操的謀主。
在做人方面,荀攸也沒有明顯弱點,懂得進退,
大智若愚,曹操曾誡曹丕說:「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
」荀攸臥病,曹丕問疾,竟像對待父親一樣獨拜床下。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攸)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陳壽)
賈詡—文和亂武,深沉大智
賈詡(147—224年),字文和,性別男,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
三國時期被稱為毒士,鬼才,善用計謀,被稱為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
先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勸張繡和自己都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
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
死時七十七歲。
提起賈詡,恐怕了解三國的人當中沒有人不知道。
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賈詡是個精通謀略,達於算計同時又善於自保的老狐狸。
鬼謀賈詡,真正做到了謀己,謀人,謀天下的最高境界。
然而現在很多人對於賈詡的認識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就是對於賈詡的「謀己」意見頗大,把目光的焦點完全放到了賈詡善於自保這一點上,從這一點發散思維到賈詡對主公不盡心,不忠心甚至對他的道德品質提出質疑。
我的觀點是「謀己」與「謀人,謀天下」並不矛盾,甚至前者是後兩者的基礎,賈詡能在每個新環境下都能使自己處在最安全的位置,同時為主公獻計「謀天下」,這不是謀士的完美模式嗎?眾所周知,曹操疑忌之心是出了名的,曹操的智囊除了郭嘉早夭,大部分謀士後期都明智的選擇明哲保身,荀攸的裝糊塗,程昱上表隱退,以避猜忌,劉曄的大隱於朝,不交時人都和賈詡一樣在自保,卻都沒有像賈詡那樣招來那麼多非議,無非是因為賈詡無疑是他們中間最成功的,所以才會聚焦了那麼多人的目光。
難道謀士一定要想荀彧,崔琰,許攸,婁圭那樣最後身死亡破才好嗎?
為賈詡辯護後說說我欣賞賈詡的原因,我欣賞賈詡不是因為他善於自保,而在於他的謀略本身,綜觀賈式謀略,呈現出一種驚心動魄,亦正亦邪之美。
1,李傕,郭汜出逃長安,被賈詡勸阻,建議殺回長安,掌控天子,這條計策的直接後果就是加速了東漢王朝的崩潰,引起天下諸侯群雄並起的戰亂。
如此局面可以說是賈詡一手導演所造成的。
因對造成李傕,郭汜之亂心中有愧,賈詡又多次周旋與各軍閥勢力之間,暗中設計保全大臣和獻帝,削弱軍閥勢力,成也賈詡,敗也賈詡。
2,賈詡早年遇強盜時利用強盜畏懼之心假稱自己是段煨外孫成功脫險,後真正依附段煨後洞察段煨猜忌心思,主動脫身投靠張繡,成功保全自己和家人。
晚年又大隱於朝,明哲保身,位至三公,一系列的自保極為成功。
3,賈詡作為張繡首席謀士深得信任,幫助張繡多次挫敗了曹操的吞併之心,使曹操在宛城這個小釘子上吃盡苦頭,最有名的一次曹操征張繡畏袁紹偷襲而撤退,賈詡洞察曹操心理,提出「敗而追之」,大破曹軍,幫助張繡打了個翻身仗。
4,官渡前夕張繡欲降袁紹被賈詡勸阻,賈詡洞察局勢,分析透徹,陳述三點原因料定曹操會容納張繡,提出與袁紹決裂,投靠宿敵和官渡處於弱勢的曹操。
後來果然曹操不但沒記前仇(典韋曹昂之死),反而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
賈詡善謀,這要歸結於他能清晰的洞察別人的心理活動,輕易的看穿對方的思維方式,賈詡是一個能把他人的想法玩弄於股掌之中的謀士,是一個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心思的謀士,這無疑是很可怕的。
賈詡利用自己對人心和人性的「透視」,總能精確的分析當前的形勢,做出正確的戰略抉擇。
同樣是利用對人性的「透視」,賈詡在逆境和困難時還表現出超強應變能力,無論是面對強盜的殺身之禍,周旋於殘暴的軍閥之間,還是宛城面對曹操的兵臨城下,抑或是官渡面對強大的連曹操都犯杵的袁紹,賈詡總是處在弱勢的一方,卻反而總是表現出強勢的一面,巧計詐強盜,設計保獻帝,宛城敗曹操,官渡四勝論,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如果說荀攸的善於應變是基於他在兵法在軍事上的造詣,那賈詡的應變能力則是基於對對手心理活動的透徹分析和把握,這一點比之郭嘉有過之而無不及,郭嘉能洞察對手的心理從而總能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戰略策略,卻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而賈詡不但能做到分析正確的戰略局勢,而且能在己方處於弱勢的危機時刻善於應變,利用對手的心理使己方(或自己)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鬼謀賈詡,深沉大智,堪稱三國之陳平。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陳壽)
荀彧—王佐文若,才冠三國
荀彧,(163—212),漢族。
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
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
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給曹操如戲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
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而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
官渡之戰時回信堅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後得已擊敗袁紹統一中原,這都是荀彧的計劃。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勸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對,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並在征討孫權時帶他出征,因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後方;荀彧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於壽春(一說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估計很多人看到我把荀彧排第一會有些彆扭,因為大家看慣了諸葛亮,賈詡,郭嘉排第一,雖然之前說過「排名是浮雲」,但在談荀彧之謀之前還是想先為荀彧說幾句話,談談很多人對於荀彧認識的誤區。
1,很多人認為荀彧只是個管糧草,管後勤的,認為荀彧不善謀,只是政治牛而已。
這實在是大大誤解了荀彧。
中國人喜歡二分法,評判歷史人物更是喜歡把人物臉譜化,標籤化。
你是A,所以你肯定不能是B。
你政治牛,所以你謀略肯定不行。
在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大家都只認可諸葛亮的政治才華,而刻意忽視他同時是個軍事家(也許他軍事不是最牛的)。
談到治國,大家想到的是諸葛亮,張昭,而從來不會想起軍事奇才曹操陸遜等人也是治國的好手。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荀彧身上,沒錯,荀彧極賦政治才華,堪與孔明比肩,但這並不影響荀彧的智謀和他作為謀士的身份。
事實是,拋開政治功績不說,荀彧一生為曹操屢出奇計,每一計都是對曹操勢力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曹操來說,沒有哪個謀士能有荀彧那樣重要。
對於曹操來說,荀彧不僅是「蕭何」,同時也是「張良」。
2,關於荀彧之謀,眾所周知,荀彧以戰略為長,而很多人對於謀士和謀略的定義過於狹隘,認為只有像荀攸,賈詡那種善於應變的戰術上的謀才叫謀士,荀彧,魯肅等人不算謀士,這其實是對「謀」的誤解。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謀士就已經行走穿梭於各國之間了,確切的說,應該是「策士」,而戰國時期的策士們其實大多都是和荀彧魯肅一種類型的謀士,治國策,講戰略。
漢初最傑出的謀士張良也和荀彧一樣是善戰略的謀士,張良其實並不常參與實施具體軍事行動,無論是他咸陽諫劉邦安民,約法三章,還是下邑之謀策劃項羽包圍網,抑或是畫箸阻封都是在戰略上給予劉邦指導。
上面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糾正一些人對於謀士,對於荀彧的一些誤解,下面來從幾個不同方面來看「天生王佐」旬文若之謀。
1,曹操在初步穩定了陳宮張邈的叛亂後打算再次東征,趁陶謙死奪取徐州,然後再回過頭平定呂布。
荀彧站出來指出曹操的戰略錯誤,勸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建議曹操先穩固剛剛平穩的政權,「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再征呂布,破陳宮,杜絕征徐州時呂布偷襲的可能。
然後結揚州,討袁術,各個擊破,最後再伐徐州,征天下。
這是荀彧版的隆中對,清晰的為曹操早期統一北方指明了戰略方向,避免了曹操初期處於四面受敵的窘境。
2,公元196年,荀彧敏銳的看到了漢獻帝巨大的政治號召力,勸曹操迎接漢獻帝來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實在是一步高招,曹操從此占據了政治的制高點,也為自己的擴張鋪平了政治道路,袁紹後來反應過來想迎獻帝來河北卻已經來不及了。
3,官渡前夕,曹操欲與袁紹決戰,恐不敵,荀彧站出來提出「四勝四敗」,為曹操分析了必勝的原因和袁紹必敗的結局,給予曹操很大信心。
同時,荀彧也獻計暫時穩住袁紹,先滅呂布,西線則派鍾繇安撫西涼馬超等諸勢力,防止官渡之戰三面受敵。
曹操採納其計,為官渡之戰做好了準備。
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五出奇計,大至宏觀戰略氣勢磅礴,思路清晰;小至微觀戰略細緻入微,考慮周全,荀彧實在是戰略的奇才。
然而,荀彧在戰略上的傑出往往掩蓋住了他在戰術上的才華,也許荀彧在戰術上表現的機會不多,但幾次戰術上的精彩表現說明荀彧不僅僅善戰略,實在是個戰略戰術的全才。
從以上的荀彧的戰略,戰術,識人幾方面看,荀彧之謀略實在是登峰造極,曹操之所以能從呂布,袁紹,袁術,陶謙等軍閥中脫穎而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閥起步到最後統一北方,成就霸業,和荀彧之謀息息相關,每每都是荀彧在關鍵時刻發揮出王佐的作用和王牌的價值,他對於曹操的崛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其他謀士或武將難以企及的貢獻,實在無愧曹操首席謀士的稱號,無怪乎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這恐怕是對一個謀士的最高肯定吧,試問天下哪個謀士不以與張良相提並論而榮?但由於荀彧為人較低調,使得很多人對於荀彧的認識都不全面甚至有誤,而低估了荀彧的作為謀士的價值,實在遺憾。
戰略分析能力: ★★★★★
應變(戰術)能力:★★★★
「識人」能力: ★★★★☆
謀略精彩度: ★★★★
史評: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陳壽)
三國中十大謀士排行榜,他也上榜了!!
三國武力排行,爭議很多,今天,小編說說心中的十大謀士,歡迎大家加入討論。注意:上榜理由一是看戰績,二是以演義為藍本,三國志或正史什麼的不在參考範圍。 1、諸葛亮
三國十大頂級謀士,曹操麾下就有6個,贏家乃是理所應當!
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一句得罪天下將領的話,他稱猛將為「公狗」,說只有像蕭何這樣的人才,才能說是真正的功臣。這話聽起來的確讓人說很不舒服,可也真實的反應了謀臣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一...
三國歷史上的十大超級謀士,諸葛亮不是第一,司馬懿周瑜未入選
(聲明:本文不談《三國演義》,只說歷史)所謂謀士,出謀劃策,輔佐主公打天下坐江山,分戰略、戰術、鬼謀以及舉薦勸誡四個大項。(別提什麼「謀己」,那根本不是衡量謀士水平高低的選項,所謂「謀己謀人謀國...
三國中十大謀士,諸葛亮司馬懿既然都未上榜,你都知道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時期那些足智多謀的智囊有哪些!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前言:諸葛亮,陸遜,軍政皆優,入相出將,國之棟樑,本身已經遠遠超越了謀士的範疇,不入排名.司馬懿,周瑜,軍事奇才,指揮調度,統籌軍隊,軍事才是其主業,非謀士也,就算較起真來,...
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諸葛亮屈居第三?第一第二理由很充分
從劉備獲得諸葛亮之後「如魚得水」,從居無定所到立國稱帝;從曹操對謀士的饑渴可以看出謀士的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但是縱然如劉備早期擁有關羽張飛這等猛將,沒有一個足夠優秀的謀士出謀劃策,所以一...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榜,誰能排第一
10.徐庶,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徐庶幫劉備大敗曹仁,度過了難關,但也因此受到曹操的威脅,抓了他母親,迫使徐庶去了許昌,徐母也因他離開劉備而自殺,徐庶從此一蹶不振,終身未給曹操獻一計,史稱「徐庶...
三國時代眾多謀士中,誰的謀略最高?不是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關於三國中的謀士誰的謀略更高這個問題,一千多年來人們是爭論不休。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自然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無人能敵,但在真實的正史中呢?誰的謀略最高呢?要想弄懂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一下...
三國中真正稱得上軍師的都有誰?郭嘉在其列而諸葛亮卻不在其中?
軍師,主要是在戰爭中為主公或主帥出謀劃策之人,但是自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實權,歷史上典型的有名的軍師有漢朝的張良、明朝的劉伯溫等;他們被譽為是智慧的化身,劉邦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軍師聯盟》里,軍師首次集結,集體露面,看看都有誰?
沒有三國那段歷史,就沒有電視劇《軍師聯盟》,也就沒有司馬懿……這不是句號,而是省略號,因為還有人要把三國那段歷史太精彩了。為什麼這段歷史遭到如此的追捧呢? 三國與魏晉時代是一個英雄、名士輩出的時代。
曹操的五大謀士個個獨當一面,難怪諸葛亮從不考慮投靠曹操
諸葛亮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呢,劉備只是寄人籬下的小軍閥,而當時最有希望完成統一的是北方的曹操。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反...
謀略堪比諸葛亮,智慧堪比曹操,可惜投錯了主公,不被重用!
沮授,三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謀士,沒有之一。他是《三國演義》中出現過的人物,是袁紹的謀士,曾屢次為袁紹獻策,最著名的就是在烏巢之戰前,夜觀天象,發現烏巢屯糧處有險情,讓袁紹提防,但卻被袁紹拒絕。
三國中十大聰明人排行榜,你認為誰最聰明呢?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