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楊家將讓他成為千夫所指大奸臣,歷史真相卻是這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楊家將演義》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使得潘仁美這個「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大奸臣的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乃至於很多人都把文藝作品當做史料,信以為真。

潘仁美對應的歷史人物是潘美。

沒有潘仁美,只有潘美。

《宋史》、《資治通鑑》等大量史料有載,歷史上的潘美不是壞人,而是北宋開國功臣,他為中國的統一和北宋的建立及鞏固立過汗馬功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潘美身負奸臣罵名幾百年的根本原因,是文人在進行文學創作時過於隨心所欲、任性虛構導致的結果。

潘美既沒有陷害楊業,又沒有射死過楊七郎,也沒有受過寇準勘問,以致於投降遼國。

相反,在宋初的一系列平定叛亂、爭取統一的戰役中,以及在抗擊北疆契丹貴族的戰役中,潘美都所向披靡,戰功赫赫

潘美是河北大名人氏,少年時期即有大志,企圖建功立業,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他起初任職於後周政權,周世宗柴榮做開封府尹時,潘美就在柴榮手下做事。

柴榮即帝位初,北漢勾結契丹南侵後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二十多歲的潘美便率領精兵開始了和契丹交戰的歷史,並且甫一交戰就大獲全勝。

次年,後周征討後蜀,潘美被派遣到永興,「護永興屯兵,經度西事」。

周世宗柴榮病逝後,北漢劉繼元再次勾結契丹入寢後周,後周派殿前都檢點、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禦敵征討之。

趙匡胤在出征途中突然發動陳橋兵變,自立為帝,建立大宋。

為了順利取代後周舊政權,宋太祖趙匡胤派了潘美回到京城汴梁做說客。

於是潘美回京,召集後周文武百官,擺事實,講道理,努力做舊朝官員工作,並取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紛紛歸順大宋。

朝堂上的人擺平了,還有地方節度使的麻煩。

趙匡胤最擔心的是陝帥袁彥,便又派潘美去做說客。

於是潘美不帶一兵一卒,單騎赴陝,跑到袁彥軍中,並且再次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太祖交代的任務。

而當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叛亂反宋威脅著趙宋王權時,潘美以行營都監的身份跟隨趙匡胤的御駕征伐淮南,取得淮南之役的勝利。

然後湖南又作亂,潘美奉命駐守,採取積極的攻防政策,很快整治好湖南的混亂局面。

此後,潘美又率兵攻滅南漢、參與平南唐、滅北漢等重要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其中最能體現潘美英勇的戰役,當屬掃平南唐的戰役。

當時南唐與北宋兵力相當,依託長江的天險和水師的優勢,做困獸之鬥頑抗到底。

當時,潘美向主帥曹彬建議,搭浮橋過江,將水戰變成陸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宋兵擅長陸戰的長處。

曹彬同意了潘美的提議,然而南唐的主帥企圖用火攻燒斷浮橋截斷宋軍退路,關鍵時刻,潘美率兵,力戰南唐軍隊,使得宋軍順利渡過長江,包圍了金陵城,最終使得南唐降服。

像這樣一個智勇雙全、功績顯赫的人,怎麼會像演義中那樣去陷害楊令公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楊家將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古代史上,由於不同利益集團的相互敵對的觀點,使得對於某些歷史人物的評價與事實完全相反。尤其是涉及到忠臣義子的時候,更是不能對於傳說中和他們敵對的人有任何的正面評價,否則就是頌揚賣國賊等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