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竇娥還冤的潘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自網絡

潘美,就是楊家將里潘仁美的原型。

十惡不赦陷害忠良的姦邪小人潘仁美,與潘美原本的形象大相逕庭。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名縣人氏。

潘美的起步極低,他的父親潘璘只是一個普通軍校。

但他胸懷大志,曾對好朋友王密說過:「漢代將終,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

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

潘美在後周嶄露頭角,是從周世宗柴榮的第一戰高平之戰開始,戰後升任西上閣門副使。

在宋史中第一次出現,潘美就領了一個相當驚險的任務。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率領大軍進入開封城之前決定先派兩個人去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悄悄潛入開封城向趙匡胤的家人報個平安,順便告知他的家人兵變之事。

這樣的美差當然不可能落到潘美頭上,此前默默無聞時任客省使的潘美領的是另一個要命的任務——進城面見後周的重臣告知他們天下易主,向符太后和小皇帝攤牌。

單槍匹馬進京,不僅要有足夠的膽識,還需有強大的戰鬥力。

一個不小心,對柴榮衷心不二的後周重臣就會讓潘美血濺當場。

他們不能對付趙匡胤,拿潘美開刀出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面對這一險境,潘美毫無懼色欣然領命,一路疾行去往開封進入金鑾殿向後周君臣宣布了這一壞消息,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北宋初立,根基不穩,後周的蕃鎮大將不服氣的大有人在,處於觀望之中隨時準備造反的不在少數。

潘美又一次給了趙匡胤一個大驚喜,單騎入陝,作為使節去面見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夙敵袁彥。

袁彥此前是後周的步軍都指揮使,如今在陝州雄霸一方。

史稱袁彥「兇悍,信任群小,嗜殺黷貨,且善甲兵」,看趙匡胤不順眼已經很久了。

然而,潘美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竟然把袁彥帶回了開封,當眾向趙匡胤表示臣服。

趙匡胤大喜,稱讚道「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

」袁彥的和平歸順,讓天下處於觀望態度之人鬆了一口氣,趙匡胤對從前的敵人都能寬容,那他們也就放心了。

潘美不僅有勇有謀,難能可貴的是還有一顆仁德之心。

據史書記載,兵變當天趙匡胤回到開封,進皇宮時,發現了柴榮的兩個最小的兒子,當時符太后已經帶著小皇帝柴宗訓住進了禪院天清寺。

趙匡胤問手下該如何處理這兩個孩子,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名相趙普選擇最穩妥的辦法,只回答了兩個字——去之。

周圍的屬從紛紛贊同,唯獨潘美以手掐柱,低頭不語。

趙匡胤見潘美並未附會,問道:「汝以為不可耶?」

潘美沉默不語。

趙匡胤長嘆一聲,「唉,即人之位,殺從之子,朕不忍為。

見趙匡胤念及舊情,潘美這才說道:「臣與陛下皆北面事周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陛下必疑我。

話雖如此,潘美仍然把柴榮的一個兒子抱回家當作侄子來養。

此後,趙匡胤不問,潘美也不主動提及,把柴榮的兒子養大成人了。

公元963年,北宋將荊南和湖南納入版圖。

公元964年十一月,趙匡胤發兵六萬分兩路進攻後蜀,有劍門天險的後蜀在兩個月後被平定。

開寶三年(970年),趙匡胤任命潘美為賀州道行行營兵馬都部署率領潭、朗等十州兵馬進攻南漢,宋朝向南方開疆拓土的第一仗就此打響。

十州人馬看起來似乎不少,但是當時並未統一五代十國的北宋已經有近二百個州了,且各州的精兵都被挑選進京當了禁軍,所以這十州兵馬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南漢,地大人多,兵力充沛。

長途奔襲,客境作戰,兵少且弱,處於這樣的劣勢,潘美依然一路勢如破竹,平定了南漢。

公元974年,趙匡胤命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為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為都監,統軍十萬進攻南唐。

曹彬雖是主帥,但很多仗都是潘美打下來的,曹彬只不過是坐享其成罷了。

公元976年,趙匡胤命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為河東道行營馬步軍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為都監,分五路遠征北漢。

正當潘美等宋朝將兵銳不可當之時,開封城的皇宮裡爆發了撲朔迷離的「燭光斧影」事件,趙光義殺兄篡位,皇位易主。

遠征北漢的潘美等人被勒令停留在北漢境內,既要面對太原城的北漢部隊,又要抵抗已經趕到的契丹援軍。

一直等到開封城內風平浪靜,毫無反對的聲音,趙光義才下令遠征軍回國。

之後,趙光義下令天下各節度使子弟限期到京,作為人質圈養。

公元979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元月,趙光義下令征討北漢,潘美仍為主力。

六月,太原陷落,北漢納入北宋版圖,五代十國徹底結束。

公元986年,趙光義命令兵分三路征討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

東路軍以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主將,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副將,內客省使郭守文為都監。

中路軍由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負責。

西路軍,命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朔諸州行營馬步軍都部署,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西上閤門使王侁及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都監。

戰爭一開始,三路大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東路軍率先攻陷涿州,中路軍田重進一路攻克冀州、康州和蔚州。

最厲害的當屬潘美的西路軍。

潘美和楊業連戰連捷,在十天之內接連攻克寰州、朔州、應州,之後又攻陷了遼國重鎮雲州。

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一向沉穩的曹彬卻出事了。

身為沙場老將坐擁十萬精兵的曹彬,卻讓契丹的耶律休哥將糧道給劫了!曹彬迅速後退,趙光義大驚失色急令曹彬更改路線向中路軍靠攏。

曹彬手下的驕兵悍將拒不執行命令,認為他們是主力,向中路軍靠攏給西路軍張勢是奇恥大辱。

曹彬向部下屈服,全軍向北再次進攻涿州,卻在涿州潰不成軍。

形勢急轉直下,東路軍失敗後,趙光義急令田重進和潘美撤軍,保存實力。

田重進迅速撤出戰場,西路軍卻在猶豫。

監軍王侁和劉文裕這個時候跳出來了,要撤退可以,但是要把雲、朔、寰、應四州的居民南遷,而且要聲勢浩大的進行。

楊業不同意,王侁反譏楊業膽小怕事,領兵數萬卻只想著逃跑莫非是要叛變投敵。

楊業本是降將,最怕別人輕視和不信任,氣憤之下馬上答應出戰。

臨行前讓潘美在陳家谷兩側埋伏弓箭手接應,潘美與楊業一起鎮守北境七年,當場答應。

潘美和王侁在陳家谷埋伏,從當天的寅時一直等到次日的巳時,楊業一直不見蹤影。

因為楊業碰上了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此人狡詐善戰,佯裝敗退一直把楊業引到了離朔州三十里外的狼牙村,然後開始包圍廝殺。

楊業已經偏離陳家谷太遠,在狼牙村一番血戰,支持不住時才率領部下邊戰邊走將耶律斜軫引向陳家谷。

可惜,待楊業到達陳家谷時,已是當天傍晚,援軍已經撤回。

楊業戰死。

得知消息,趙光義大怒,將潘美連降三級,追封楊業為太尉、大同節度使,他的五個兒子全都加官進爵。

至於曹彬,這個最該負責任的人,僅僅只是從節度使變成了右驍衛上將軍,隔了一年,又升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之後繼續升官,到了真宗時期成了檢校太師、樞密使,他的女兒、孫女、外甥女被成批的選進皇宮,成為皇后太后,左右著宋朝的政局。

楊業戰死,潘美當然有責任,但是身為宋朝的主帥,很多時候都處於一個無奈的境地,監軍逼死主帥的事件不勝枚舉。

潘美如果在王侁逼迫楊業時,相幫楊業,主帥和副帥聯合起來反抗監軍,就算打退了遼軍,回國之後也會生不如死。

對於楊業之死,潘美有愧無心,幾年後病死在太原,臨死都在鎮守北境。

一位腦補藥吃多了的明朝人,寫了一本《楊家府演義》,潘美成了肥頭大耳,陷害忠良十惡不赦的奸佞小人,而他之所以能在朝堂呼風喚雨,全是因為他的女兒是趙光義的寵妃。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潘美的孫女的確嫁給了趙光義的兒子宋真宗趙恆,但是在真宗還未登基前就去世了,只活了二十二歲,後來被真宗追封為章懷皇后。

古之燕趙,多慷慨悲壯之士,能征善戰,立下赫赫戰功,理應被世人推崇敬仰的潘美,被眾口鑠金,謠傳成一代姦邪,可悲可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