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上含冤千年被誤讀的一代名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史上含冤千年被誤讀的一代名將

老蔡的菜園子

小時候,聽說書大師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時,對奸臣潘仁美殘害忠良,見死不救,致使楊老令公撞死李陵碑,後又亂箭射殺求取救兵的楊七郎的民間演義版故事悲憤不已,同時對潘仁美這個亂臣賊子切齒忿恨。

這個潘仁美在宋史上確有其人,不過他的真名叫做潘美,歷史上的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元勛,是一個勞苦功高、戰功赫赫的當世名將,而絕不是演義中那個挾私泄憤,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小人。

民間揚楊貶潘的理由並不成立,而潘美蒙冤含垢的歷史隱情現在看來,尤為讓人同情。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人。

此人年輕時風流倜儻,素有大志,他曾經對同鄉人王密說,後漢氣數已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是吾輩人求取功名的大好時機,如果碌碌無為終將遺恨終身。

當時後周柴世宗任開封府尹,潘美投身於世宗手下。

潘美初露鋒芒並奠定他的軍功一戰為世宗時著名的「高平之戰」,此戰為五代十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戰役,是後周軍隊與北漢和契丹聯軍至為關健的一戰,以北周大獲全勝而告終。

「高平之戰」有兩個顯著的歷史特點,一是經此役後中原王朝歷經劫難而由弱轉強。

二是以趙匡胤和潘美等人為首的武將集團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元勛,其對北宋的卓越貢獻僅次於大將曹彬。

其一,潘美是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擁護者,潘美的作用不同於趙匡胤手下的親信將領石守信等人,他是柴世宗一手簡拔的有功之臣,是經略西北的一方諸候,所以他的倒戈對趙匡胤得天下的合法性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趙老大被禪讓當上了皇帝時,首先就想到了潘美,赦命他前去慰問後周執政。

潘美的第二件大功勞是說服後周重要將領歸順。

當趙老大很不厚道的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得到天下後,後周的那些勛臣和舊將是很不服氣的。

老趙也乖巧,很藝術的派前後周頗有人望的潘美曉喻天下,安撫人心,當時的陝西督帥袁彥,重兵在握,十分兇悍,且寵信小人,很想與北宋分庭抗禮,潘美憑藉著其過去督軍西北與袁彥的私交,深入龍潭虎穴,硬是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袁彥來降,消除了趙老大心頭最大的隱患。

潘美一生南征北戰,戎馬倥傯,創立了北宋時期武將的不世戰功,他的第三件大功勞是馳騁疆場平叛,先是隨著太祖平定了淮南李重進的叛亂,揚州平定後,潘美留任巡檢,擔負鎮守撫慰重任,因功授任泰州團練使。

當時湖南叛將汪端已被平息,但人心還不安寧,於是太祖任命潘美為潭州防禦使,可見太祖是非常信任潘美的。

當時的嶺南劉鋹多次進犯桂陽、江華,潘美率兵出擊,趕走了劉鋹軍。

潘美的第四件功勞是平定湖南西部溪峒一帶野蠻的獠人,安疆拓土,為國家穩定做出貢獻。

自從唐代以來,這些獠人經常侵擾邊疆,是當地老百姓的一大禍害。

潘美計將安出,窮追猛打,搗毀了獠人的巢穴,並多有斬殺和收穫。

在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中,潘美採用的是極其靈活的武力剿滅和安撫的雙邊策略,對其餘裹挾加入戰爭的獠人則適當加以慰問和安撫,蠻獠部落從此就安定下來了,可見潘美還是一位善用計謀有著遠見卓識且名副其實的儒將。

奠定潘美在宋史上做為一代名將的最大功勞則是平南漢、收南唐、滅北漢,其所向披靡,功勳彪炳。

開寶四年,潘美在多次擊敗南漢劉鋹的軍隊後,揮師南下,攻陷廣州,擒獲南漢主劉鋹,並解送京師,值得一提的是潘美在戰爭中因勢利導,採用了針對敵軍弱點的火攻法,將南漢軍隊一把火燒了個丟盔棄甲,體無完膚。

開寶五年,土豪周思瓊聚眾負海為亂,潘美率兵平之,嶺南遂安。

七年,潘美與曹彬一起舉兵討伐南唐,當時作戰用的舟楫並未準備齊全,將士們都有瞻前顧後的思想,潘美下令曰:「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遂揮師涉水而過,大敗吳師,後經采石磯和金陵大戰,屢敗南唐大軍,收復金陵,使得以李煜為主的南唐降服於北宋。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將征北漢,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一鼓作氣平定了并州。

接著征伐范陽,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

班師以後,又命令潘美以三交都部署,留守屯軍以捍北邊。

三交西北三百里,其地名叫做固軍,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

潘美潛師襲之,遂據有其地。

因積粟屯兵以守之,從此後這個地方漸趨穩固,人民安居樂業。

潘美的另一大戰功是對遼國作戰,勝多敗少,而且每每臨敵,身先士卒,披堅執銳。

當潘美巡撫代州時,遼兵萬騎來犯,潘美銜枚奮進,大敗遼兵,被朝廷封為代國公,八年,改授忠武節度使,進封韓國公。

因為宋太宗的即位,有燭影斧聲的嫌疑,所以急於取得文治武功的成就,以堵天下人之口,所以其不顧大宋剛建立的家底薄弱而大舉討伐遼國,這次又是久負盛隆的潘美做急先鋒,潘美果不負重望,宋史上說其獨撥寰、朔、雲、應等州,可見潘美外戰也是行家。

可是正是因為這次對遼作戰軍事和思想上的準備不充分以及統帥部的急功近利,導致了征遼事業的功敗垂成,也使潘美在民間蒙上了妒賢嫉能的惡名。

那麼歷史的本來面目是怎樣的?當時征遼有三路大軍,一路為勛臣曹彬率領,後因糧草不濟而行動遲緩,戰略上已經落於下風,而中路由田重進率領的大軍已經被遼兵擊敗,只有潘美所率領的西路軍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並且攻克了遼人四個州,當時皇帝下詔讓這四個州的百姓內遷,潘美軍負責掩護,恰在此時,遼兵突然大舉進攻,潘美手下勇將楊業建議派兵佯攻,掩護軍民撤退,可是監軍王侁卻反對楊業建議,執意要求楊業迎敵,楊業號稱萬人敵,以士可殺不可辱的絕決果敢而負氣迎敵,結果卻在陳家谷口戰死,導致北伐事業嚴重受挫。

宋朝時使用監軍掣肘統帥是一個大大的弊端,這些監軍口含天憲,且作威作福,大多與前敵將領互生齬齟,實不可取,然這是宋朝自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防範武將的一項基本國策,即使如此,潘美仍然按既定計謀伏兵谷口,後被監軍王侁勒令撤兵,楊業之死,原由不全在潘美也,但宋太宗仍然降罪於潘美並連貶三級,這段歷史公案被後世演義成了潘美的見死不救和陷害忠良,潘美何其無辜也。

潘美戎馬一生,晚年因監軍的掣肘而使北伐大業敗於垂成,心中憂憤,一年多以後,便病死於太原,終年六十七歲。

縱觀潘美一生,戰功赫赫,在北宋開國時期,能與其比肩的武將廖廖無幾,死後潘美與大將曹彬一起配享太廟,這份殊榮,並不是所有的開國勛臣都能得到,由此也可說明潘美在宋史上極其顯赫的地位。

順便說一句,在宋史上,潘美位列列傳第十七位,比楊業的三十一位高出許多,潘美被演義成姦邪小人的後世評價,基本上屬於無稽。

而他的女兒,那位被演義版評話中被醜化的潘妃,其實是個溫良敦厚的賢妃,真宗繼位後,被封為章懷皇后,而其子也並不是演義版中那些個紈絝子弟潘龍、潘虎、潘豹,其子皆恪守臣節,公忠體國,潘美還有一侄子潘惟吉,其勤勉聰敏,聲譽非常之高,曾揚名中外。

中國歷史上因一次戰役而遺恨千年,且禍及子孫,被後世極度醜化,這對潘美這位北宋名將是極不公平的,也是潘美生前恐怕連做夢都想不到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