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楊家將是怎麼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古代史上,由於不同利益集團的相互敵對的觀點,使得對於某些歷史人物的評價與事實完全相反。

尤其是涉及到忠臣義子的時候,更是不能對於傳說中和他們敵對的人有任何的正面評價,否則就是頌揚賣國賊等大帽子。

確實,歷史上很多的賣國賊確實是值得人人唾棄的,但是對於其中的部分人,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但算不上罪人,相反還是大大的功臣,這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算是潘美了。

潘美(小說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大宋朝的開國名將之一,據說趙匡胤曾經親口把他排在功臣中的第二名(僅次於開國名將曹彬和趙普)。

根據史料記載,潘美19歲從軍,建立戰功無數。

他第一次出名是在公元954年,那一年,他跟隨趙匡胤參加了著名的高平之戰。

那一戰,是由後周最著名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親自指揮,以一萬之眾大破北漢三萬大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那一戰也徹底奠定了趙匡胤以後的仕途和地位。

在戰爭中,由於後周的左翼軍敗退,導致周世宗柴榮的中軍被圍,形勢萬分危急。

關鍵時刻,趙匡胤率領右翼軍3000餘人,出其不意的直接殺入北漢皇帝的中軍,幾乎生擒了北韓的皇帝,一舉扭轉了戰場上的劣勢,使得北漢軍大敗而逃,從而奠定了後周乃至於以後的大宋問鼎中原的局勢。

而除了趙匡胤以外,那一戰立功最大的就是潘美。

再以後,潘美支持趙匡胤稱帝,建立大宋。

然後在征討四川、平定湖廣、掃平江南的歷次戰役中,屢立戰功。

比如攻打四川的時候,面對後蜀皇帝在劍門關布下的重兵,潘美一方面假意集中主力攻城,另一方面使用了當年鍾會奪取四川的經驗,派大將穿過劍閣小道,出其不意的偷襲成都,結果使得後蜀皇帝驚慌失措,獻城投降,使得難於上青天的蜀地僅僅5個月就被平滅。

後來,由於進入成都的將領縱兵搶掠,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又是潘美主動承擔責任,自請降級罰俸。

而在平滅湖廣的戰鬥中,更是顯出了潘美的智慧。

面對依託韶關地勢,據險死守的南漢軍隊,潘美沒有一味的強攻,而是暫時退兵400里,利用南漢軍隊的鬆懈,派人化裝成百姓混入韶關,然後輕騎一天一夜疾馳400里,進抵韶關城下,和埋伏在城內的接應裡應外合,一舉奪取天險韶關,為進軍南粵大地,最後平定南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兩次戰役可以說充分的顯示了潘美的智。

而最能體現潘美勇的戰役,當屬掃平南唐的戰役。

當時,南唐擁兵10萬,與宋軍不相上下,又依託長江天險和水師的優勢,想做困獸之鬥。

但是,潘美向當時的宋軍主帥曹彬建議,通過搭設浮橋跨過長江,把水戰變成了陸戰,以發揮宋軍善於陸戰的長處。

這一提議獲得曹彬的同意,使得宋軍順利度過長江天線。

這時,南唐主帥企圖駕駛小舟,用火攻燒斷浮橋,截斷宋軍的退路。

關鍵時刻,是潘美率軍,力戰南唐軍隊,使得宋軍得以順利的渡過長江,包圍了金陵城,最終迫使南唐降服。

像這樣一個智勇雙全,功績顯赫的人,怎麼會嫉妒一個投降過來的楊繼業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