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智力理論是以Stemberg三元智力理論為基礎,並且綜合心理計量學及認知取向的 ... 比較58名高低領悟力者的創造行為的結果也顯示兩者之間有差異存在。

跳至主導覽 跳至搜尋 跳過主要內容 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 陳李綢(Li-ChouChen),林清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研究成果: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總覽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然後根據此一智力理論模式的特色編製出一套多重智力測驗,再利用這一套測驗去驗証多重智力理論特色的正確性及始用性。

因此本研究共有二個研究目的:(一)建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並據以編製多重智力測驗。

(二)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本質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智力理論是以Stemberg三元智力理論為基礎,並且綜合心理計量學及認知取向的智力理論所形成的一套統整性智力理論。

本理論強調智力是由內在、中介、及外在等三層面智力所組合而成的,每個層面智力還含攝著若干成分的的智力。

因此智力本質具有多重的階層關係。

研究一係根據發理論來編製智力測驗。

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共有廿二種測量工具,分別用來測量內在(成分智力)、中介(經驗智力)、及外在(環境智力)等三層面智力。

本研究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式驗証的結果顯示:多重智力測驗具有高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及建構效度。

為研究多重智理論特色的真實性,本研究利用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為測量工具,驗証與本研究的智力理論有關的研究目的。

研究二裡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的可行性」。

採用135名大學生接受「圖形類比」等五種推理測驗及四種自動化能力測驗。

以各項分測驗分數及其反應時間求相關結果顯示:推理能力與反應時間及自動化能力與反應時間之間皆具有負相關存在。

比較58名高低領悟力者的創造行為的結果也顯示兩者之間有差異存在。

由此可見,從認知歷程探討智力時,可以用「反應時間」及「認知成分」為依變項來進行研院。

綜合研究一到研究二的結果顯示:本論文所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論具有理想的建構效度。

原文繁體中文頁(從-到)31-66頁數36期刊教育心理學報發行號24DOIshttps://doi.org/10.6251/BEP.19910601.2出版狀態已發佈-1991 存取文件 10.6251/BEP.19910601.2 引用此 APA Standard Harvard Vancouver Author BIBTEX RIS 陳李綢(Li-ChouC,&林清山(1991).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教育心理學報,(24),31-66.https://doi.org/10.6251/BEP.19910601.2 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陳李綢(Li-ChouChen);林清山.於:教育心理學報,編號24,1991,p.31-66.研究成果: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陳李綢(Li-ChouC&林清山1991,'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教育心理學報,編號24,頁31-66.https://doi.org/10.6251/BEP.19910601.2 陳李綢(Li-ChouC,林清山.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教育心理學報.1991;(24):31-66.https://doi.org/10.6251/BEP.19910601.2 陳李綢(Li-ChouChen);林清山./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於:教育心理學報.1991;編號24.頁31-66. @article{0931206e32164f3db44bd23a9bf37327,title="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abstract="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然後根據此一智力理論模式的特色編製出一套多重智力測驗,再利用這一套測驗去驗証多重智力理論特色的正確性及始用性。

因此本研究共有二個研究目的:(一)建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並據以編製多重智力測驗。

(二)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本質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智力理論是以Stemberg三元智力理論為基礎,並且綜合心理計量學及認知取向的智力理論所形成的一套統整性智力理論。

本理論強調智力是由內在、中介、及外在等三層面智力所組合而成的,每個層面智力還含攝著若干成分的的智力。

因此智力本質具有多重的階層關係。

研究一係根據發理論來編製智力測驗。

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共有廿二種測量工具,分別用來測量內在(成分智力)、中介(經驗智力)、及外在(環境智力)等三層面智力。

本研究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式驗証的結果顯示:多重智力測驗具有高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及建構效度。

為研究多重智理論特色的真實性,本研究利用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為測量工具,驗証與本研究的智力理論有關的研究目的。

研究二裡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的可行性」。

採用135名大學生接受「圖形類比」等五種推理測驗及四種自動化能力測驗。

以各項分測驗分數及其反應時間求相關結果顯示:推理能力與反應時間及自動化能力與反應時間之間皆具有負相關存在。

比較58名高低領悟力者的創造行為的結果也顯示兩者之間有差異存在。

由此可見,從認知歷程探討智力時,可以用「反應時間」及「認知成分」為依變項來進行研院。

綜合研究一到研究二的結果顯示:本論文所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論具有理想的建構效度。

",author="陳,{李綢(Li-ChouChen)}and清山林",year="1991",doi="10.6251/BEP.19910601.2",language="繁體中文",pages="31--66",journal="BulletinofEducationalPsychology",issn="1011-5714",publisher="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number="24",} TY-JOURT1-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的驗證與應用AU-陳,李綢(Li-ChouChen)AU-林,清山PY-1991Y1-1991N2-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然後根據此一智力理論模式的特色編製出一套多重智力測驗,再利用這一套測驗去驗証多重智力理論特色的正確性及始用性。

因此本研究共有二個研究目的:(一)建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並據以編製多重智力測驗。

(二)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本質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智力理論是以Stemberg三元智力理論為基礎,並且綜合心理計量學及認知取向的智力理論所形成的一套統整性智力理論。

本理論強調智力是由內在、中介、及外在等三層面智力所組合而成的,每個層面智力還含攝著若干成分的的智力。

因此智力本質具有多重的階層關係。

研究一係根據發理論來編製智力測驗。

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共有廿二種測量工具,分別用來測量內在(成分智力)、中介(經驗智力)、及外在(環境智力)等三層面智力。

本研究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式驗証的結果顯示:多重智力測驗具有高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及建構效度。

為研究多重智理論特色的真實性,本研究利用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為測量工具,驗証與本研究的智力理論有關的研究目的。

研究二裡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的可行性」。

採用135名大學生接受「圖形類比」等五種推理測驗及四種自動化能力測驗。

以各項分測驗分數及其反應時間求相關結果顯示:推理能力與反應時間及自動化能力與反應時間之間皆具有負相關存在。

比較58名高低領悟力者的創造行為的結果也顯示兩者之間有差異存在。

由此可見,從認知歷程探討智力時,可以用「反應時間」及「認知成分」為依變項來進行研院。

綜合研究一到研究二的結果顯示:本論文所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論具有理想的建構效度。

AB-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然後根據此一智力理論模式的特色編製出一套多重智力測驗,再利用這一套測驗去驗証多重智力理論特色的正確性及始用性。

因此本研究共有二個研究目的:(一)建立多重智力理論模式並據以編製多重智力測驗。

(二)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本質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智力理論是以Stemberg三元智力理論為基礎,並且綜合心理計量學及認知取向的智力理論所形成的一套統整性智力理論。

本理論強調智力是由內在、中介、及外在等三層面智力所組合而成的,每個層面智力還含攝著若干成分的的智力。

因此智力本質具有多重的階層關係。

研究一係根據發理論來編製智力測驗。

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共有廿二種測量工具,分別用來測量內在(成分智力)、中介(經驗智力)、及外在(環境智力)等三層面智力。

本研究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式驗証的結果顯示:多重智力測驗具有高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及建構效度。

為研究多重智理論特色的真實性,本研究利用所編製的多重智力測驗為測量工具,驗証與本研究的智力理論有關的研究目的。

研究二裡探討「從認知歷程研究智力的可行性」。

採用135名大學生接受「圖形類比」等五種推理測驗及四種自動化能力測驗。

以各項分測驗分數及其反應時間求相關結果顯示:推理能力與反應時間及自動化能力與反應時間之間皆具有負相關存在。

比較58名高低領悟力者的創造行為的結果也顯示兩者之間有差異存在。

由此可見,從認知歷程探討智力時,可以用「反應時間」及「認知成分」為依變項來進行研院。

綜合研究一到研究二的結果顯示:本論文所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論具有理想的建構效度。

U2-10.6251/BEP.19910601.2DO-10.6251/BEP.19910601.2M3-期刊論文SP-31EP-66JO-BulletinofEducationalPsychologyJF-BulletinofEducationalPsychologySN-1011-5714IS-24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