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过剩”是如何形成的? - 知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是他们还有可以做的事,他们的一部分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可以在这种育儿知识的学习中,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对内心里那个受创的孩子进行治疗。

关于 ... 哲学自我意识心理心理疾病“自我意识过剩”是如何形成的?自我意识过剩是如何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该怎么治?比如有的人很孤傲清高,认为自己特别成熟,自我封闭,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自己配得上任何赞美,不屑于…显示全部​关注者278被浏览132,60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9​1条评论​分享​12个回答默认排序岚山步鸟学富五辆四驱车​关注301人赞同了该回答从小得到的关注过少或者过多,总之就是不正常的收到关注,没有一个合理的界度。

得到的关注太少会造成两个结果,一种是过分渴求关注,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极具表现欲望。

另一种是变得极度不希望别人的关注,拒绝被人关注。

得到的关注太多会认为世界是围绕他自己转悠的。

有的会有以为世界的变化都是由他引起的,特别是别人的情绪变化。

倒也不是没得治,只是首先必须要知道,改变就面临着挑战和痛苦。

而情况严重的往往或者被消磨折磨得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开始劝自己这就是自己,或者不认为自己应该改变,应该“坚持自我”,只是因为缺乏知识,一直不明不白不满地活着。

人在这种情况会去找很多替代品来保持心理平衡,例如名声,成绩,权力。

期望自己成为了不起的人,心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总是盯着人的缺点看,否则就找不到心理平衡感。

要怎么治好?首先要意识到这种状态有问题,如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不可能进行改变。

这种改变从来不是别人的话能够强加的,只有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对自己的影响,想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才有可能带来改变的契机。

其次要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适合人发展的。

一两句说不完,简单介绍下,表里如一的,有明确的界限,能够自由和人拉进距离或者疏远的,关注点在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上,以及自己给别人的感受上,而不是在揣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在这方面,最好找一下积极心理学的书来看看。

然后就是需要有计划性地进行改变。

这是最漫长也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

你要找出自己的目标,比如榜样人物,身边的或者名人,比如一些你认同的也符合正常自我意识情况的描述。

对这些目标收集尽量多的资料,学习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下是如何反应,有意识地给自己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学习他们的思维逻辑。

同时也去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育儿和积极心理学的都不错。

至于为什么看育儿呢?这里是我最推荐的。

因为人的创伤大部分来自童年埋下的阴影。

但很多人已经变成了成人,他们的父母也不可能再反哺,他们需要了解自己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并且要知道怎么去治愈自己。

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是他们还有可以做的事,他们的一部分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可以在这种育儿知识的学习中,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对内心里那个受创的孩子进行治疗。

关于如何坚持的问题。

记录你每天这方面的成长,心愿,学习和思考。

找到社群,网络或现实中的学习群体,和他们去交流,写出自己的感悟。

一直自己找微小的进步夸自己,不要辱骂自己,给自己负面的刺激反馈,记住,夸你一句,让你有成就的喜悦,比骂你一句,要让你自己有自我推动力的多,但不要盲目,该反省还是要反省,只是控制住不评论自己,而只要冷静的反省事情本身。

离开对你有很大不良影响的人,记住,找出五个你花的时间相处最多的人,你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每过一段时间,翻阅自己之前的记录,观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进步。

我就先说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和自己与世界和谐共处的舒服方式。

编辑于2017-04-0912:40​赞同301​​42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匿名用户28人赞同了该回答童年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成年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要么是过于自恋引起,要么过于自卑引起认知过于狭隘,由于认知能力发育水平太低,导致个体无法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具体事物的思考。

只要不是大脑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人类个体慢慢都会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发布于2016-07-2022:50​赞同2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