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的缺點直球對決】你也是臉皮薄的人嗎? - Matter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 ... 心靈身心靈勵志書寫了解自己自我提升生活感質感生活提案心理學心理健康潛意識臉皮薄寫作自我認識自我意識【和自己的缺點直球對決】你也是臉皮薄的人嗎?2021年6月28日分佈式入口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self-awareness)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的溫柔。

自己和自己的戰爭會招致自我撕裂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self-awareness)。

講過剩之前,先來舉個例,沒有自我意識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每天習慣性的起床前先滑手機,起床刷牙,套上昨天挑選好的衣服,最後出門。

而這一連串早已經習慣的事項,就是在沒有自我意識運作之下的產物,也是大腦對於日常生活規劃衍生出的省力模式。

但當這樣的模式填充了我們生命的大部分,就會讓人對於自己生活的價值產生懷疑。

「我的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呢?」這就是自我意識的運作開端。

自我意識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動機和想法,進一步才能夠藉由自我意識來改變自己。

但過度的自我意識會使人會過分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

常見於青少年時期。

長期會導致害羞型和內向型人格。

心理學上,自我意識過剩分為兩種:內在自我意識過剩和外在自我意識過剩。

內在意識InternalSelf-Awareness我們從「觀察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想法。

是以一種私人的方式呈現,關注自我內心,譬如情感、意識。

例如:在家照鏡子是一種私人的自我意識、注意到你無法停止思考某個想法、意識到自己將手機留在餐廳時感到心一沉,看到自己喜歡的人感到心跳加速。

具有內在意識的人往往更可能堅持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因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感受。

然而,他們也傾向於關注負面的內部狀態,這些負面可能會通過強烈的內部關注被放大,並導致壓力和焦慮增加。

外在意識ExternalSelf-Awareness我們站在公眾觀察者的角度,意識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現時。

我們可能會開始推測認為他們看到了什麼,外在的自我意識也會導致焦慮,變得痛苦、焦慮或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這種自我意識往往迫使人們遵守社會規範,嘗試以被認為為社會接受的方式行事。

但若過度關注自我在公眾眼中的形象,可能會導致自我審視和社交困難。

儘量避免出現可能看起來很糟糕或感到尷尬的情況。

因為害怕在公共場合顯得愚蠢和錯誤,不會冒險或嘗試新事物。

臉皮薄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self-awareness)。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self-awareness)關於這個小計劃:「和自己的缺點直球對決」想在公開頁面分享,主要也是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並包容接納自己的一切。

曾有人這樣比喻過寫作「把一個孩子血淋淋的生出來後,又親手將它埋葬。

」這句話有很多解釋空間,但最重要的,其實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是在剖析自己的過程,寫出來的都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人的本質大概就像一個大寶箱,在深入挖掘之前,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潛能。

曾經遠望而覺得遙不可及的目標,卻在連續熬了幾天後成功達標了,一直以來害怕的考試評鑑,卻也就這麼順順利利的過了,人生當然不都充滿著順遂。

可,對於自己,大多數人了解的或許並不深刻。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心理測驗總是能夠歷久不衰,因為大家太想瞭解自己,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始了解起。

我一直認為,在了解自己的旅程上,唯有花了心思才能有所收穫。

只有把自己當作一部充滿伏筆的小說反覆閱讀,才能夠看出時光歲月的脈絡,才能夠對自己更加寬容、對自己更加喜愛。

所以對自己的坦承是必須的,對自己的坦白是必須的,只有透過不斷和自己的對話修正,才能夠自我療癒,而更加體會人生冒險的美好。

而我的方式是透過寫作和實作。

想在公開頁面分享,主要也是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並包容接納自己的一切。

那些常被忽略的臉皮薄瞬間 甚至是最常用來交朋友的「講屎話」對我而言都是很困難的事。

心理學上關於「臉皮薄」,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字詞定義,甚至也找不太到一個相對應的英語字詞,但在我的生命中,卻是一個太常見的感受。

開始注意到自己臉皮薄大概已經是高中的時候,對於一個環境如坐針氈,臉色不敢鬆懈一分,更害怕站出人群,身體語言都透露著扭捏,甚至是當別人無惡意拋來的笑語,當下都只感受到害臊和些許的難堪,彷彿身體內建就是缺乏一個調節機制,不知道怎麼開始,也不知道怎麼應對。

甚至是最常用來交朋友的「講屎話」對我而言都是很困難的事。

有時甚至對於自已是個「不夠好笑的人」,而感到有些沮喪無奈,在和朋友們出遊時,如果大家開始進入屎話模式,我更是會感到手足無措,氣氛越是高昂我越是不敢說話,只擔心我一開口,場面就會被我弄冷。

在課堂上的討論我也是能省則省,不計分的就不出聲,惟恐自己講錯了話,或是講出不夠好的意見。

更別提社群軟體的使用,每次想要分享一些什麼,最終都會因為自己臉皮薄而什麼都沒發,擔憂別人的想法,或是完美注意發作貶低自己的成就,不過就是件不足以搬上檯面的東西。

加加減減之下,雖然臉皮薄像是我的個性一般,沒有太明顯的壞處。

卻讓我的生活綁手綁腳,並降低對自我的評價,在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總是放棄。

薄臉皮挑戰計畫 「其實大家沒有你想像中的在意你。

」「其實大家沒有你想像中的在意你。

」這句話到現在都還是我會放在心裡的一句話。

試想,其實每個人的世界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把多少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就代表也是這樣在乎著他們自己,就算真的出了個糗,成了別人的茶餘飯後,其實也就是一兩天的時間,就如同自己也不會講一件別人的事兩天以上。

大家到最後總會回到自己身上,人是健忘的,更何況是別人的事。

相反的,當你適度的展現自己,會吸引來一群與你有相同氣質的人。

仔細這樣思考過後,我認知到擴展自己的舒適圈是我的挑戰計畫之一。

第一次的突破是我將自己寫的東西,分享到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

當下自我意識仍然過剩的可怕,我幾乎是將眼睛黏在手機上,只怕按讚數不夠多,回應冷淡會使得我像個笑話,那些本就不喜歡我的人,似乎又會有更多嘲笑我的題材。

然而,對我的熱情鼓勵和支持反倒如春筍般湧出。

我才發現,這個世界希望我成功的人或許比討厭我的人多,但我從未給自己一個機會展現自己所擁有的。

這就像個正向迴圈一般,我更加靠近欣賞我的人們,更有勇氣遠離、忽視帶給我不自信的群體,而給自己被愛包裹機會的成就,得到的是更有自我的自己。

樂於與別人分享會建立一個互相鼓勵的溫暖層,讓我更有勇氣做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

我持續的投稿文學獎作品,也得到了一些小獎項開設了自己的instagram甜點帳號為了學科研究私訊請別人填寫問卷培養了運動的習慣,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更敢於詢問別人,讓自己多了更多的學習機會這些都是薄臉皮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嘗試的事情,我畫地自限了太久,只著重在如何活的讓別人沒有置喙的餘地,卻錯過了人生的有趣,因為人生的魅力從來不是不犯錯、不被嘲笑,而是一股拼了命去努力綻放的傻勁,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魅力。

要是有什麼自己一直無法突破的小事,先跟它反著做!反著做之後,才會發現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或是有幫助到你,歡迎贊助或是按下方的免費Likecoin按鈕、或是追蹤我的IG:dessert_food_jc,真摯謝謝您的閱讀,希望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支持作者喜歡我的文章嗎?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CCBY-NC-ND2.0版權聲明753看不過癮?一鍵登入,即可加入全球最優質中文創作社區登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