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孔子做学问的终极法宝 - 搜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以致用。
孔子为学有六大法宝,可用好学、乐学、博学、恒学 ...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孔子做学问的终极法宝
2018-08-0317:30
来源:
北大公学国学馆
原标题:“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孔子做学问的终极法宝
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以致用。
孔子为学有六大法宝,可用好学、乐学、博学、恒学、会学和用学概括。
1
好学
好学就是特别喜欢学习。
孔子曾经根据是否愿意学习,把人分成四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把自己划为第二类。
在《述而篇》中,孔子这样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评价自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好学。
展开全文
《论语》中叶公曾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当时没有回答。
后来,孔子这样告诉子路:“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特点是努力学习,发愤忘食。
孔子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还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晚年的孔子为了学习《易经》,曾韦编三绝。
学习是孔子生命的起点,也是孔子生命的终点。
学习,不断的学习,向所有人学习,学习一切知识,最后成为集大成者,构成了孔子一生的主旋律。
在《泰伯篇》中,孔子特别嘱咐他的学生们要“笃信好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2
乐学
乐学就是怀着快乐的心情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孔子特别喜欢学习,这一点在《论语》中有许多体现。
比如在《论语》的开篇《学而篇》中,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们必须怀着喜悦的心情对待学习。
孔子认为,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中国人常讲孔颜乐处。
孔子和颜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
在《述而篇入中,孔子如是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在贫困中快乐学习的颜回得到孔子的由衷赞扬:“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3
博学
何为博学?就是学习人类所积累的一切知识。
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博学于文”。
在《论语》当中,“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现过三次。
这是《论语》当中唯一出现过三次的一段文字。
前两次见《雍也篇》和《颜渊篇》,文字略有不同。
《雍也》讲“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而《颜渊篇》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少“君子”二字。
最后一次见《子罕篇》,是颜渊说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意思一样,只是变了个说法。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把他的弟子们培养成君子。
何谓君子?仁者也。
孔子讲,“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除了“仁”这个最本质的东西以外,君子身上还必须有”文”。
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各种技能、文化知识均可看成“文”。
比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可纳入到“文”的范畴。
“博学于文”的另一种表达叫“君子不器”。
一般的解释是,君子不是器皿(器皿的用途比较单一),君子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关于君子不器,孔子与子贡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在《公冶长篇》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
”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
认真归纳可见,孔子教弟子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
下面的这段话被认为是孔子制定的教育方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德、仁、艺应当是“博当于文”的主要内容。
在《论语》中,曾明确指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不仅教弟子们各种文化知识,还注重对其德行的培养。
在《中庸》第二十章,子思也谈到博学问题。
子思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由此观之,在强调博学这一点上,祖孙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
4
恒学
恒学就是持之以恒,终生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认为,“格物致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持之以恒。
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不占而已矣。
”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五大因素:天、命、向、贵、恒。
天是天赋,命是拼命努力,向是方向正确,贵是贵人相助,恒是持之以恒。
没有持之以恒,即使其他四个方面的条件再好,也做不成什么事。
西方有位学者提出1万小时定律。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必须在这个方面用功1万个小时。
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假设每天用功1小时,需要33年;假设每天用功2小时,需要16.5年;加上每天用功4小时,需要8.25年,假设每天用功8小时,需要4年。
在《论语》当中,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有何德?勇往直前、从不停止也。
5
会学
会学就是学习的态度端正,方法对头。
先说态度端正。
态度端正者,学而不厌也。
孔子就是一个学而不厌的典范。
小的时候他到太庙当中去,就坚持“每事问”。
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这是孔子学习的基本原则。
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其中一思就是“疑思问”。
再说方法对头。
学习的方法有二,一是向所有人学习,不耻下问。
二是要不断地温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教导我们,要树立向所有人学习的观念。
要不耻上问,不耻中问更要不耻下问。
温习很重安。
东西学过以后,不温习是会忘掉的。
因为懂得了这个规律,孔子的学生曾子才反省自己“传不习乎?”
6
用学
所谓用学就是用其所学。
用其所学,就是我们常讲的学以致用。
孔子特别强调用学。
在《子路篇》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也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显摆自己。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是最重要的法宝。
孔子好学、乐学、博学、恒学、会学,最终的指向只有一个:用学。
文章内容整合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北大公学国学馆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延伸文章資訊
- 1学以致用说 - 中国孔子网
学以致用说. 来源:作者: 2017-07-03 17:19:00. 儒家教育思想中关于验证、增益知识和学习目的的学说。其意义可分为两个方面或层次:一是笃行,其含义是重知识之实验 ...
- 2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人人焦點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從孔子來看,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對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孔子說他三十 ...
-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每日論語25
「回」即顏回,字子淵,又稱顏淵,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列名於德行科第一,又被孔子推許為唯一好學的弟子。好學和德行並列,說明好學的中國特色就是有 ...
- 4學以致用、受益終生的《論語》 - 壹讀
學以致用、受益終生的《論語》 ... 時得出:「我們人類想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2500年前的孔子那裡去吸取智慧」,這也許就是經典永恆之所在吧。
- 5聽聽孔夫子如何說為學之道|周慧儀 - 灼見名家
晚年時,孔子專心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其時孔門弟子有3000多人,身通六藝的有72人。 ... 在讀書求學問時,又有否銘記並且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