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從孔子來看,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對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孔子說他三十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2020-12-04老一道人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孔子來看,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對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從「我」來看,兩千多年之前的孔子,對「我」而言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讀《論語》,會是令人快樂的事情。
孔子說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他在描述悟道、得道的過程。
孔子說他的「道」是一以貫之。
他已經明悟了本源,所以才能夠一以貫之。
雖然個人是在學習道家,以《道德經》爲根本經典,但個人認爲老子的「道」是兼容並包的。
從「道」來看,老子、孔子、釋迦摩尼、惠能都是得道之人。
《道德經》、《論語》、《金剛經》、《六祖壇經》都是教人悟道的經典。
於是接下來,自己希望可以來解讀一番《論語》,來重新地認識孔子這位先聖。
關於這個專題,就寫作爲《孔子之道》。
《論語》是一本講「人道」的經典,是很方便的法門,教人如何在做人的過程中悟道。
這本經典也是很適合現代人的,從《論語》中可以學習很多爲人的智慧。
學而篇,是孔子關於「學道」的論述。
學而篇的第一段,是孔子在教人學以致用。
孔子的「道」,是體現在「做人」上的。
「道」就在人事上,在人世中。
孔子整理詩、書、禮、易、樂、春秋,也是爲了教授爲人之道。
孔子述而不作,因爲「道」已經在經典之中,這是學道的方便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先聖傳道,後人能夠有所學,有所行,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學習,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君子學道,是爲探尋本源,而不是爲了別人學的,所以即便別人不理解,也不會惱怒。
在《論語》學而篇的第一句話,就講了極爲重要的一個理念,對於「道」,是要學而時習之。
對於先聖所教授的經典,不僅僅只是去理解先聖所表達的內容,更應該是去踐行先聖所教授的方法。
先聖所教授的經典,是教人學以致用的。
因此在讀經的過程中,始終要覺察的一個問題則是,自己有沒有在踐行?註:文章僅爲個人讀《論語》筆記,多有不足之處。
相關焦點
孔子之道|學而第二,學道的根本
《論語》是關於孔子教弟子學道的語錄集。
雖然「道」是形而上的,但「道」又是真切存在的。
對於「道」的感悟程度,也就體現在爲人處事之中。
那要如何學「道」呢?對此,有子給出了回答。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如果想要學道,首先就是要找到根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道,也就是要能夠務求根本,守住根本,「道」自然會生出。
這樣,做人有根本,治國也有根本。
孔子之道|《論語》學而篇的結構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
雖然內容是分句分段的語錄,但這是一本經過精心編纂的作品,爲了傳授孔子所教授的「道」。
學而篇,作爲《論語》的第一篇,是很重要的,其主旨是關於學「道」。
學而篇的第一句話,主要在講學、習「道」,而且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
學而篇第一句話,孔子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爲什麼學道是快樂的呢?因爲孔子自己的修行,以及對弟子的教授,是在感悟人道。
對於人道的感悟越深,也就可以更好地爲人處世。
人生是幸福的狀態,這樣怎麼能不快樂呢?如果是讓自己學習地很辛苦,並非是良好的學道狀態。
孔子「志於學」的治學之道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尊奉爲「萬世師表」「大成至聖先師」,並且享有「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美稱。
綜觀孔子的治學之道,孔子「志於學」的治學理念應該是其中的關鍵和根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立志於學持之以恆孔子十分重視自身學習。
孔孟之道,仁義之道,孔子與「仁」學
大家好,我是王利營,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孔孟之道,孔子與「仁」學。
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占統治地位的是孔孟之道。
什麼叫孔孟之道呢?就是孔子創立、孟子發展的儒家學說。
這一學說主要概念是仁與義,所以又稱仁義之道。
孔子學琴於師襄子,啓示我們的爲學之道
文化傳統《孔子家語》微學習121孔子學琴於師襄子,啓示我們的爲學之道
《悟學.第二十二篇》修身之道
《悟學.第二十二篇》論語.學而第一.新解讀(八)悟學.十八子20200103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君子不莊重就不威嚴,所學就不穩固。
以忠誠守信爲主,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學道不倦,不知老之將至|《史記·孔子世家》讀書筆記
學道無倦,不知老之將至也!這兩天讀《史記·孔子世家》,有些感想,且改變了諸多我對孔子的印象。
這裏記錄部分,與君共享。
1一直以爲孔子對「禮」看得重,循規蹈矩,不容變通。
但看下面的經歷,才知道孔子並非如此。
「向孔子學君子之道」鹽田區讀海書吧舉辦讀書月專場講座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楊春麗)11月30日晚,由鹽田區委宣傳部(區文體局)主辦,鹽田區圖書館承辦的「向孔子學君子之道」讀書月專場講座在鹽田圖書館「讀海書吧」開講,東南大學教授、金陵圖書館館長董羣教授受邀擔任主講人。
學論語做君子,孔子論君子之道40大金句!
最早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孔子賦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義,在孔子的眼裏,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擁有美好的德性的人。
君子人格是中國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好玩的國學君從論語中精選了40句關於君子之道的論述,希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爲您帶來一絲心靈上的慰藉。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蓁熙品論語|(五十三)孔子論好學:學以致道
--原典出處《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孔子說,君子的志向應當「謀道不謀食」。
那麼,立志做謀道之君子,要如何去實現呢?道,可不是靠嘴巴說說就能領悟、實現的。
謀道,該從哪裏入手?君子學以致其道君子,立志謀道的人;學,通過學習。
致其道,實現自己的理想。
君子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領悟道並達成道。
君子通過「學」實現自己的理想。
孔子之道|「和」的狀態
孔子在教授弟子的是人道。
在《論語》學而篇,先講了學道的根本,學道的態度,然後接下來又在講學道的狀態。
爲什麼要學人道呢?人在社會之中,會面臨各種人際關係,如果對於人道有所領悟,也就可以使得人生是一種和諧的狀態。
學道的狀態,也應該是和諧的。
問學之道
人要求知,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離不開問學。
「問」和「學」是聯動詞組,「問」是學的精髓,是學習的動力。
很多知識都起源於「問」。
問學的第一層意思是求學。
《禮記·中庸》中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問學,不僅是文化積累,更是一種道德修身。
何爲文化?辭書上的解釋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孔子的學習之道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爲衆,衆人之中師者存焉。
看到他人好的方面,就有選擇地學習;看到他人不好的地方,就審視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缺點,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這段話既有強調廣泛學習、無時無地學習的含義,也隱含着樸素的「揚棄」觀點。
與這段話類似的意思和說法,在《論語》其他篇章中也出現過:「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大學之道——中國古代「學」之理念
當然,在我國古代,還有另外的說法,即三代之治、三代聖賢這樣的說法。
我們是將文化的源頭追溯到三代,儒家經典也都是三代之治的產物,是載道之文。
我們的聖人也都是三代出現的,孔子是最後一位,也是集大成的一位。
孟子就是這樣說的:「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①。
」比較起軸心之說來,三代之治、三代聖賢的說法,更適合於我國文化的發展歷史。
孔子治學之道
關於治學,孔子在【論語-學而】用自己的觀點進行了高度概括。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即是致仕手段、也是交流工具,是學習的技巧與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六藝」,因此正統儒家學術的傳承,師長教授、國子學習的一定是規範的六藝。
儒家君子之學:「尊道貴德」是君子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
儒家是將尊崇德性放在一個很高的地位上,《中庸》說:「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尊崇德性是君子的首要任務,而重視詢問學習是君子的其次任務。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育是第一,智育是第二。
君子應始終將「德」作爲根本的東西來看待,當然對於這一根本性的存在那是一定要謹慎對待呢!《大學》吿訴我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意思是說,君子首先要慎重修養德性。
君子之所以被稱爲君子,那是有着德行的規定和要求的。
大學之道學「生」之道
台灣著名教育家、「忠信教育法」創建人高震東先生對「學生」之本意的詮釋可謂透徹,明了。
他認爲,「顧名思義,『學』就是來求學。
學什麼呢?答之曰,學『生』。
學什麼『生』呢?第一就是學『生活的常識』,第二就是學『生存的技能』,第三就是學『生命的意義』,由淺至深,階段分明。
」
大學之道,是靈魂之學
這是近年來網絡上很火的復旦大學教授陳果,我剛剛看了一下她講的大學之道在此我也講一下,小學,小人之學,大學大人之學。
其實小人之學就是小我肉身之學,其實就是凡夫俗子,肉體的凡胎之三維知識生活上的一種學問,這些是紅塵知識層面的東西,是肉體的學問。
孔子學習之道之學習的目的
孔子學習之道之學習的目的學習首先(一)學習是爲了修養個人的德性孔子說:「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
」在與古今學者學習態度的對比中,孔子認可的是爲己之學,首先要爲自己而學習,學習不是用來裝點門面,做給別人看的。
《悟學.第270篇》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悟學.第270篇》論語.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四)悟學.十八子202005041714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道聽途說【集解】周曰:「聞之於道路,則傳而說之。
」
延伸文章資訊
- 1学以致用说 - 中国孔子网
学以致用说. 来源:作者: 2017-07-03 17:19:00. 儒家教育思想中关于验证、增益知识和学习目的的学说。其意义可分为两个方面或层次:一是笃行,其含义是重知识之实验 ...
- 2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人人焦點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從孔子來看,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對孔子而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孔子說他三十 ...
-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每日論語25
「回」即顏回,字子淵,又稱顏淵,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列名於德行科第一,又被孔子推許為唯一好學的弟子。好學和德行並列,說明好學的中國特色就是有 ...
- 4學以致用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1)達:通達。這裡是指「運用」的意思。 (2)專對:獨立對答。 (3)以:用。 ... 孔子說:「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去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卻不能 ...
- 5“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是孔子做学问的终极法宝 - 搜狐
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孔子为学有六大法宝,可用好学、乐学、博学、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