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法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乘佛教[编辑] ... 大乘经记载八万四千法蕴为对治四类众生:贪淫、瞋恚、愚痴、等分(指贪嗔痴三者均分)的烦恼所说。

得一切佛法则摄八万四千法门,广大无边无量。

... 又按慧 ... 八万四千法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八万四千法门(巴利语[1]:caturāsīti-dhammakkhandha-sahassāni;梵语[2]:caturaśīti-dharmaskandha-sahasrāṇi),又作八万四千法藏、八万四千法聚、八万四千法蕴,举其大数,又称为八万法门,是用以形容佛陀所说教法广大的佛教术语[3][4][5]。

按说一切有部论师众贤的解说,由于众生有贪、瞋、痴、我慢、身见及寻思(英语:Vitarka)等八万行,为对治这些烦恼,佛陀宣说八万法蕴:不净、慈悲、缘起[6]、无常想[7]、空[8]、持息念[9]等诸对治门,令众生入佛法中而得究竟[10]。

目录 1词汇 2上座部佛教 2.1说一切有部 2.2南传上座部 3大乘佛教 4参考文献 词汇[编辑] 八十四,巴利语:caturāsīti、梵语:caturaśīti。

法蕴,巴利语:dhammakkhandha、梵语:dharmaskandha。

千(复数变格),巴利语:sahassāni、梵语:sahasrāṇi。

上座部佛教[编辑] 在上座部佛教的三藏中,八万四千法蕴为阿难长老所忆持,八万二千从佛陀领受,从诸比丘领受者二千。

"Dvāsītibuddhatogaṇhiṃ,dvesahassānibhikkhuto;Caturā­sīti­sahas­sāni,yemedhammāpavattino."--《Theragāthā》17.3Ānandattheragāthā "82,000fromtheBuddha,and2,000morefromthemonks:84,000teachingsI'velearned,andthesearewhatIpromulgate."--《长老偈(英语:Theragatha)》17.3阿难长老偈[11] 尊者阿难复作是说:“诸贤!我从如来受八万法聚,初不再问,除其一句,彼亦如是不易。

”--《中阿含·侍者经》 尊者阿难告诸苾刍作如是语:“我亲从佛边受八万法蕴,从诸苾刍所传受得二千。

”--《大毘婆沙论》 说一切有部[编辑] 《大毘婆沙论》罗列诸多异说,而以“众生有八万四千无数烦恼,为对治此无量烦恼,佛陀说八万四千种种法蕴,令众生入佛法中”为正说[12][13]。

《阿毗达磨俱舍论》列举三说。

以第三说为正说,同于《大毘婆沙论》[14]: 一、佛教有八万部,每一部量有六千颂,如同《法蕴足论》六千颂成。

二、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觉品.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教门,其差别数有八万,一一教门名一法蕴。

三、众生有贪、瞋等八万烦恼行类之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佛陀宣说八万法蕴。

南传上座部[编辑] 南传上座部以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其复注(ṭīkā)记载《巴利论藏》含括42000法蕴,《巴利经藏》和《巴利律藏》各含括21000法蕴,合为八万四千法蕴[15][16]。

大乘佛教[编辑] 大乘经记载八万四千法蕴为对治四类众生:贪淫、瞋恚、愚痴、等分(指贪嗔痴三者均分)的烦恼所说。

得一切佛法则摄八万四千法门,广大无边无量。

尔时文殊师利谓等行菩萨:“善男子!为众生八万四千行故,说八万四千法藏,名为说法”。

--《思益梵天所问经·论寂品》 摄受正法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

--《胜鬘经·摄受章》 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教化诸贪淫种。

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开化诸瞋恚种。

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开觉诸愚痴种。

二千一百诸度无极,说法训诲化等分种,是合八千四百诸度无极。

一变为十,合八万四千诸度无极。

--《贤劫经(日语:賢劫経)·八等品》 菩萨见众生,三毒烦恼病,种种诸苦恼,长夜所煎迫。

为发大悲心,广说对治门,八万四千种,灭除众苦患。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六祖坛经·般若品》 又按慧远《大乘义章》等所记载,佛陀三百五十功德门中各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17],共成二千一百度门。

于诸贪淫瞋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门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门,用此诸度对治四大六衰之患,一变为十(四大六尘为十),总成八万四千度门[18][19]。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记载八万四千法蕴,摄为五分:一、经藏、二、毘奈耶、三、阿毘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20]。

参考文献[编辑] ^AtthakathaBook5 :PALIROMAN.[2021-07-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mayiparinibbuteimānicaturāsītidhammakkhandhasahassānitumheovadissantianusāsissantīti  ^集論44--法品.[2021-07-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etānyevatrīṇipiṭakānicaturaśītidharmaskandhasahasrāṇibhavanti  ^释自范.五百與八萬四千.香光庄严.2001,66[2019-01-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佛光大辞典.八萬四千法藏.[2019-01-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BuddhistDoor-八萬四千法門.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谓贪欲盖以净妙相为食,不净观为对治。

由此一食一对治故别立一盖。

瞋恚盖以可憎相为食,慈观为对治。

由此一食一对治故别立一盖。

疑盖以三世相为食,缘起观为对 治。

由此一食一对治故别立一盖。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如说无常想,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除一切欲贪、色贪、无色贪、掉举、我慢、无明……谓无常想,是我慢近对治。

如契经说:若诸苾刍,修无常想者,能引无我想。

若住无常、无我想者,能断我慢,速尽诸漏。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谓空三摩地,近对治有身见……阿难叹曰:善哉善哉!尊者善修空三摩地,我、我所执及我慢等,已断遍知,如断草根、多罗树顶,令彼于后,永不复生。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以持息念依处串习,牢固可恃,假使失念(英语:Muṣitasmṛtitā),烦恼现行,速可依之,伏诸烦恼,引四念住。

” ^顺正理论:“如实说者。

所化有情。

有贪瞋痴我慢身见及寻思等八万行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

世尊宣说八万法蕴。

谓说不净慈悲缘起无常想空持息念等诸对治门。

此即顺显随蕴等言无蕴等言。

不为对治有情病行唐捐而说。

如彼所说八万法蕴。

皆此五中二蕴所摄。

如是馀处诸蕴处界。

类亦应然。

” ^BhikkhuSujato.17.3.Ānandattheragāthā.[2020-04-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问一一法蕴其量云何。

有作是说有法蕴论六千颂成。

一一法蕴各如彼量。

复有说者。

如世尊说。

蕴处界食缘起谛宝。

念住正断。

神足根力。

觉支道支。

如是等类一一法门各一法蕴。

不可定说有尔所颂。

尊者妙音作如是说。

一一法蕴有五十万五千五百五十颂文。

有馀师说。

一一法蕴有十五万五千五百五十颂文。

有馀复言。

一一法蕴唯有一万五千五百五十颂文。

评曰彼皆不应作如是说。

应作是说。

受化有情有八万行。

为对治彼八万行故。

世尊为说八万法蕴。

彼诸有情依佛所说八万法蕴入佛法中。

作所应作各得究竟”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八万法藏者。

又云。

如树根须枝叶多。

名为一树。

佛为一众生始终说法。

名为一藏。

如是八万。

有云。

佛一坐说法。

名为一藏。

如是八万。

有云。

十六字为半偈。

三十二字为一偈。

如是八万。

有长短偈。

三十二字为一偈。

如是八万。

有云。

如半月说戒。

为一藏。

如是八万。

有云。

佛自说六万六千偈。

为一藏。

如是八万。

有云。

佛说尘劳有八万。

法药亦有八万。

名八万法藏。

” ^俱舍论:“诸师言。

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

谓彼一一有六千颂。

如对法中法蕴足说。

或说。

法蕴随蕴等言一一差别数有八万。

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觉品.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

一一教门名一法蕴。

如实说者。

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行别。

为对治彼八万行故。

世尊宣说八万法蕴。

如彼所说八万法蕴皆此五中二蕴所摄。

如是馀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

” ^PREFACETheteachingsofLordBuddhainthecourse(PDF).Abhidhammaconsistsof42000dhammakkhandhaswhereassuttapitakaandVinayapitakacontain21000dhammakkhandhas.  ^古玛拉阿毗枉萨.阿毗達摩是佛陀的教導(上).阿毗达摩是怎么算法蕴的数量呢?在阿毗达摩里有三法组,二法组等。

三法,比如善、不善、无记。

如果我们把世间的所有法分为三类就是这三类,有时我们可以把法分成两类,比如结与非结,结是有执著的,烦恼结,非结是无执著的。

这样的分类就是一个法蕴。

在阿毗达摩还有关心的解说,根据不同的心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所有的善心可以分为多少种,这算一个法蕴,然后不善心有多少种,这也算一个法蕴,根据古代这些复注师这样可以算出阿毗达摩总共有法蕴四万二千  ^成唯识论演秘:“最初修习至三百五十者.从初修习到彼岸法.至终分布到彼岸法.总计三百五十到彼岸法.一一到彼岸中皆具六度。

三十七道.六波罗蜜.四摄.无畏.十力.十八不共法.皆是三百五十中法。

” ^俱舍论法宝疏:“相传云。

真谛师解。

分十随眠为十。

一.一。

各有九随眠为方便。

一.一具十即成一百。

一百各有前分.后分。

并本成三百。

置本一百就前后二百中。

一.一以九随眠为方便。

并本二百合成二千。

兼本一百为二千一百。

又约多贪.多瞋.思觉.愚痴.著我五。

品品有二千百。

成一万五百。

已起有一万五百。

未起一万五百。

合二万一千。

又以三毒等分四人。

各有二万一千。

合成八万四千。

此释与正理意不同也。

检真谛俱舍疏无文。

又依贤劫经。

三百五十度。

各有六波罗蜜乘成二千一百。

对四大.六衰。

各有二千一百。

成二万一千。

贪.瞋.痴.等分。

各直有二万一千乘成八万四千。

此释与此论.正理不同。

” 大乘义章:“或复分为八万四千诸度法门。

如贤劫经说。

彼说。

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无畏一切功德令有三百五十种门。

一一门中皆以六度行修为因。

便有二千一百度门。

用此对四大及六衰十种之患便有二万一千度门。

言四大者。

地水火风自身之患。

言六衰者。

谓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患。

此六大贼衰耗善法。

故名为衰。

以此二万一千度门化四众生。

故有八万四千度门。

四众生者。

一是多嗔。

二是多贪。

三是多痴。

四是三毒等分。

” ^大智度论:“复次二万一千淫欲人根。

为是根故。

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

随是诸根。

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瞋恚人根。

为是根故。

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

随是诸根。

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愚痴人根。

为是根故。

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

随是诸根。

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等分人根。

为是根故。

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

随是诸根。

乐说治法次第。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一素呾缆、二毘奈耶、三阿毘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

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

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

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毘奈耶藏。

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毘达磨藏。

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

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

” 查论编佛教主题佛学大纲(英语:OutlineofBuddhism) 三宝 佛 诸佛 法 僧 四圣谛 苦 集 灭 道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色 受 想 行 识 十八界 涅槃 缘起 三学 波罗蜜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中道 释迦牟尼佛 佛陀 如来 佛诞 四门游观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足印 神迹(英语:MiraclesofGautamaBuddha) 家庭(英语:FamilyofGautamaBuddha) 净饭王(父亲) 摩耶夫人(母亲) 摩诃波阇波提(姨母,庶母) 耶输陀罗(妻子) 罗睺罗(儿子) 阿难(堂弟) 提婆达多(堂弟) 佛陀弟子 十大弟子 大迦叶 目犍连 富楼那 须菩提 舍利弗 罗睺罗 阿难陀 优婆离 阿那律 迦旃延 五比丘 㤭陈如 跋提 跋波 阿说示 摩诃男 周利槃特 央掘魔罗 迦旃延 佛教人物列表(英语:ListofBuddhists) 术语 三相 无常 苦 无我 缘起 蕴 因果论 结生 轮回 行 烦恼 无明 贪爱 五盖 结 根 无上正等正觉 般涅槃 真如 二谛 空性 菩提心 菩萨 佛性 心相续 大圆满 伦理和世界观 佛教伦理(英语:Buddhistethics) 在家众/居士 优婆塞 优婆夷 维摩经 维摩诘菩萨 善生经 居士戒 五戒 八戒 十善业戒 菩萨戒 佛教因果论 业与业力 六因五果 无我 无常 菩萨道 慈悲 布施 轮回 转世 亡人落道 金瓶掣签 活佛 转世灵童 法界 世间 出世间 大千世界 娑婆世界 须弥山 四大部洲 十法界 三界 欲界 欲界天 五道/六道 天道 人道 阿修罗道 饿鬼道 畜生道 地狱道 功德 佛性 忏悔 供养 佛教神话 佛教与暴力(英语:Buddhismandviolence) 佛教与堕胎(英语:Buddhismandabortion) 佛教与自尽(英语:Buddhismandeuthanasia) 斋食 放生 佛教环保运动 佛教中的女性(英语:WomeninBuddhism) 八敬法 善女子佛教女众国际协会 佛教与身体(英语:Buddhismandthebody) 佛教和性(英语:Buddhismandsexuality) 同性恋与佛教 佛教经济学(英语:Buddhisteconomics) 佛教哲学 佛教和西方哲学(英语:BuddhismandWesternphilosophy) 佛教和心理学(英语:Buddhismandpsychology) 佛教和科学(英语:Buddhismandscience) 佛教圣地 佛教圣地 修行制度 比丘 比丘尼 沙弥 沙弥尼 出家人 阿姜 西亚多 三藏法师 禅师 老师(英语:Rōshi) 喇嘛 仁波切 格西 祖古(活佛) 菩萨 在家众/居士 优婆塞 优婆夷 声闻 十大弟子 修行法门 四护卫禅 四梵住 慈 悲 喜 舍 三学 戒 定 慧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 波罗蜜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皈依 四依四不依 献身(英语:Buddhistdevotion) 法会 祭品(英语:Offering(Buddhism)) 跪拜(英语:Prostration(Buddhism)) 梵呗 持戒 五戒 菩萨戒 波罗提木叉 功德 护卫经(英语:Paritta) 布施 出离 五学力 信 禅 禅修 谛(印度哲学) 谛(佛教) 禅定 曼特罗 四十业处 随念 安那般那念 奢摩他 内观 默照禅 禅坐 公案 曼荼罗 自他交换法 怛特罗密教 伏藏师 伏藏 念佛 净土法门 忏悔 苦行 头陀 证量 佛陀 辟支佛 菩萨位 四向四果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涅槃/般涅槃 悉地 九次第定 神通 三明六通 果位 即生成佛 肉身菩萨 经典 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佛经总集 巴利文大藏经 大正藏 乾隆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原始佛教 阿含经/巴利经藏 法句经 本生经 四分律/五分律/巴利律藏 阿毘达磨 大乘佛教 华严经 维摩经 大般若经 金刚经 心经 六祖坛经 妙法莲华经 净土三经 梵网经 金刚乘佛教 大日经 金光明经 九分教 十二分教 判教 天台宗判教 流派与系统 三乘 声闻乘 缘觉乘 菩萨道 南传菩萨道 一佛乘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 北传佛教 汉传大乘佛教十宗 汉传密宗 唐密 东密 台密 禅宗 净土宗 律宗 天台宗 唯识宗 藏传金刚乘佛教 宁玛派 噶举派 佛教组织 历史 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金刚乘佛教 结集 第一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十事非法 根本分裂 法难 三武一宗灭佛 大乘非佛说论诤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三期法运 地区/国别 南亚佛教(英语:BuddhisminSouthAsia) 印度佛教 阿富汗佛教 孟加拉国佛教 尼泊尔佛教 巴基斯坦佛教 斯里兰卡佛教 东南亚佛教 泰国佛教 缅甸佛教 柬埔寨佛教 寮国佛教 越南佛教中、南部 印尼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 新加坡佛教 菲律宾佛教(英语:BuddhisminthePhilippines) 文莱佛教(英语:BuddhisminBrunei) 马尔代夫佛教(英语:BuddhismintheMaldives) 东亚佛教 中国佛教 日本佛教 朝鲜佛教 台湾佛教 越南佛教北部 藏地佛教 藏地佛教史(英语: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不丹佛教 蒙古佛教 内蒙古佛教(英语:Religion_in_Inner_Mongolia#Buddhism) 俄罗斯佛教西、南部 中亚佛教(英语:BuddhisminCentralAsia) 乌兹别克斯坦佛教 中东佛教(英语:BuddhismintheMiddleEast) 伊朗佛教 西方佛教 美国佛教 英国佛教(英语:BuddhismintheUnitedKingdom) 法国佛教(英语:BuddhisminFrance) 比利时佛教(英语:BuddhisminBelgium) 澳大利亚佛教(英语:BuddhisminAustralia) 阿根廷佛教(英语:BuddhisminArgentina) 巴西佛教(英语:BuddhisminBrazil) 委内瑞拉佛教(英语:BuddhisminVenezuela) 艺术 佛教艺术 符号(英语:Buddhistsymbolism) 佛教建筑(英语:Buddhistarchitecture) 寺院 日本佛教建筑 藏地佛教建筑(英语:TibetanBuddhistarchitecture) 佛教音乐 梵呗 法器 佛像 中国佛教雕塑 佛足石 佛教题材作品 佛教电影节 提纲(英语:OutlineofBuddhism) 分类 词表 索引(英语:IndexofBuddhism-relatedarticles) 共享 语录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八萬四千法門&oldid=71340340” 分类:​佛教并称名词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添加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