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心理學:分手後如何照顧自己?(上) - 第1 頁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得出自述記錄有助人們找回自我意識和認同,但亦發現寫作主題上有其限制。

為免過度反思而墜入反芻思考(rumination)——意指消極的負向迴圈思考,寫作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7/14,科學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樹洞-TreeholeHK心理學推廣團體。

致力以心理學、靜觀冥想改善香港人的精神健康。

舉辦生活化的冥想活動,例如遠足及煮食等。

試圖打破大眾對冥想嚴肅、靜態的印象。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toto談戀愛就像寫一本書。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故事有個美滿的結局,不過這並非必然。

分手不是這個故事的句號,關係結束後照顧好自己才是好好為故事劃上句號。

戀愛愈痛,復原愈久?心理學家Frazier&Cook(1993)的研究發現,關係結束時有多痛(initialdistress)與最後療傷結果(eventualrecovery)只有弱相關性。

一段關係投入程度(commitment)只影響失戀時的心痛,並不影響復元過程;而影響療傷過程的則是個人本身的應對(coping)方法。

因此,當時的心痛並不意味着抗壓能力差;愛得深亦不代表無法治癒。

而所謂應對方法,是指一人有意識地利用一些技巧或策略,用以應付其個人或人際上的問題,從而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不過並非每一種應對方法都是有建設性的。

因應事件性質和個人情況不同,有些應對方法或會帶來更多煩惱和問題。

要知道的是,世上並沒有一種萬能應對技巧能放諸四海皆準,只能依據情況找出較為適合和可行的應對方法。

那麼,失戀後有甚麼應對方法能減輕我們的痛?其實療傷的過程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方法,但我們可以透過了解自己的狀況和需要,從而找出最適合的辦法。

心理學很常用「悲傷五階段」(fivestagesofgrief)來解構人面對人生中重大變故時的一連串反應和情緒變化(Kübler&Kessler,2005)。

於整個失落的歷程中,我們可能會經歷五個不同的心境變化: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

「悲傷五階段」不能讓我們立刻從哀傷中走出來,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明白自己需要甚麼。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悲傷五階段」:否認當失去一段關係或一個人時,一開始我們會處於震驚和混亂的狀態。

這時候有些人會拒絕接受現實,而有些人則呈現麻木、無感覺(numb)的狀態。

這些並非不成熟的表現,反倒是我們身體為了保護自己而啟動的自我防護機制(defensemechanism)。

雖則看似掩耳盜鈴,但其實避免了當下因過於震驚而崩潰,因而爭取時間讓身體慢慢消化消息。

在這個最大壓力的時刻,你的腦袋都已經為了保護你而啟動了自我防護機制,比起強迫自己接受事實、強迫自己思考解決方法,或許你需要的是一個空間、一份寧靜。

先讓自己稍稍休息吧,辛苦了!「悲傷五階段」:憤怒、討價還價當腦袋開始明白分手是事實,有人會把這份心痛歸因(attribute)於某一事或人,甚至責怪自己。

這些憤怒的情緒源於失落和痛苦,嘗試把情緒透過怒火發洩,避免壓倒自己。

但發洩過後我們的身體始終未適應一個人的單身生活。

我們會觸景傷情,或甚會委曲求全,乞求機會來改變事實。

一段愛情除了愛與被愛,更多的是我們變成彼此生活中的習慣。

關係突然結束就像把你一半的生活抽掉,任憑誰也適應不來。

其實心理學中亦有研究指出這種難受其實是催產素(oxytonic)和多巴胺(dopamine)的脫癮症狀(Field,2017)。

最痛苦之際為了吸多一口、為了多見一面,甚麼也願意犧牲,所以有些人會將失戀比喻成戒毒。

心理上離不開對方是一定的,但不用因此怪責自己,因為有時不一定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改變習慣,適應單身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

因此我們需要找一些方法協助自己。

例如習慣了和伴侶吃飯的,不需要強迫「自己一個做飯」,嘗試找其他朋友陪伴,取代過去的時間表,為自己做一個反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慢慢降低前度對你生活習慣的影響。

有些人為了這個「癮頭」就會去找前度傾談或談判,期望事情會因而有所改變。

成功固然好,有研究指出明白分開的原因(certaintyofbreakupreason)或當結束關係是一個共同決定時,會對復原有正面幫助(Barutçu&Demir,2015)。

不過很多時得到的只是冷冷的拒絕,情況反倒愈來愈差。

這個階段有不理性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情緒還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

但不妨問問自己,你所做看似為對方、為關係好的一切,到底是為了讓自己好起來,還是只是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溝通當然有用,前提是雙方都有同樣目的,只是做法上有磨擦。

但如果襄王有意,神女無心,胡亂對話或許只會令自己更傷。

隔絕對方的資訊/忍着不找對方是很有用但不容易做到的事,它可以減少你會直接承受的衝擊,但同一時間又會令自己胡思亂想。

其實這有點像你看到一部爛結局的電影,心裏不斷想着「結果不應該是這樣的」、「故事不應這樣完結」。

現實和想像存在落差,心理學上稱為認知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而人腦對這種失調有一份執著,會不斷找方法去解釋或去紓緩這種期望落差。

電影尚有片尾字幕為其劃上句號,但一段感情往往不會有明確的終點,變相一直心有不甘的希望有天事情會改變。

這時候比起再強迫自己要怎樣怎樣,我們其實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告訴自己的腦袋:事情真的完結了,休息一下吧。

PhotoCredit:JamieCCBY2.0分手不用怕!用寫作找回你自己吧!過往有不少研究發現表達性書寫(expressivewriting)在紓解情緒有顯着效用。

而在分手的情況,表達性書寫-透過寫出自己的感覺、甚至總結整段關係等,都擔當了一個認知重組(cognitiverestructuring)的角色(Leporeet.al,2002)。

換句話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自己的回憶,讓自己面對自己的想法。

但過往亦有研究指出,表達性書寫有其限制和要注意的地方。

一項有關分手後的自述與自我反思招募了二百一十名最近與伴侶分開的年輕人進行研究(Larson&Sbarra,2015)。

研究得出自述記錄有助人們找回自我意識和認同,但亦發現寫作主題上有其限制。

為免過度反思而墜入反芻思考(rumination)——意指消極的負向迴圈思考,寫作主題須偏重感覺、感受,而非原因和解決方法。

換言之不重文章結構、文筆等的意識流寫作,純粹寫下當刻感受。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最新發展:我沒有瘋,我只是受了傷:被劈腿後的失序心靈急救包,從感官訓練中找回自己6月前還記得新垣結衣結婚時的「集體失戀潮」嗎?專家教你五招走出情傷11月前如何走出「失戀後遺症」,重新拾起找尋另一半的勇氣?1年前失戀心理學:分手後如何照顧自己?(下)1年前Tags:hkop心理學失戀悲傷五階段愛情denialacceptance討價還價angerbargaining憤怒沮喪否認接受depressionMore...Sponsored2022/10/04,展覽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收聽管道如下: Apple Spotify KKBOX Castbox Stitcher Omny即將在11月3日至13日登場的TCCF創意內容大會(TaiwanCreativeContentFest),今年邁入第三屆,其中的未來內容展集結了年度最具代表性沉浸式國內外作品,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題,匯聚橫跨NFT、XR、互動投影、LED、APP等多種體驗媒介,並展演IP、運動、時尚、ACG、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資產、出版等不同的內容領域,可說是全年度結合文化科技與商業規劃最有看頭的展會。

本集《馬力歐陪你喝一杯》邀請到本屆未來內容展策展人——「二馬」馮建彰,和我們暢談他的策展理念,同時也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文化科技處處長李懷瑾Grace,和我們聊聊她豐富的XR策展經驗,與聽眾讀者剖析目前沉浸式內容展演發展的最新趨勢,並分享如何透過沉浸式體驗在文化內容與商業之間搭建起一座黃金之橋,開啟未來內容的各種發展可能。

打通創作者任督二脈的最佳場域在擔任本次未來內容展策展人以前,其實二馬主要從事流行音樂演唱會工作,二十多年累積了上百場演唱會舞台設計經驗。

直到幾年前他受邀擔任高雄電影節XR單元評審,當時一口氣看了30多部最新的XR作品,讓他簡直大開眼界。

二馬嘆道:「那時候對於我一個從來沒有做過XR內容的人來說,真的是打通任督二脈的創意來源。

甚至讓我覺得如果再繼續做一般的舞台設計,我也太淺了吧!原來那個宇宙這麼大,你看到的不僅是作品,而是那個宇宙已經有個洞口,你應該要跳進去!」彼時的驚艷,讓二馬不僅轉型做創作,也爭取策劃今年的未來內容展,希望能帶給更多像他一樣的創作者,一個能刺激想像的展演活動。

有趣的是,當年高雄電影節XR單元的策展人正是Grace。

一直投入XR內容產業的Grace,也點出目前沉浸式內容展演的難處:「現在XR內容門檻蠻高的,因為可能頭顯(headset)不夠普及,此外一些大型的投影互動裝置,展演都相對複雜,而這也凸顯要看到這類型作品的最佳場域就是影展或展會。

」Grace也補充說:「除了雄影之外,未來內容展我覺得其實是很好的一個機會,讓台北又多了這樣的一個平台,去展示、討論更多種文化科技應用的可能性。

」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未來內容展策展人——「二馬」馮建彰還沒到元宇宙,我們仍在擴增宇宙運算中不過究竟什麼是未來內容?相信有很多人心中有這個疑問。

對於這個問題,二馬用VHS錄影帶出租到DVD時代、一路到今天的OTT影音串流的發展史為例。

「我們的科技不斷進步,也改變人們接收內容的方式。

不過內容的核心是一樣的,可能是電影、戲劇、或音樂劇,只是最後傳遞給你的方式不一樣。

」而所謂「未來」,二馬則認為是「用科技的方法,讓你表達你的創作面向,傳遞作品給觀眾。

」如同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FordGibson)的名言:「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普及。

」儘管這一兩年相當火熱的「元宇宙」一詞走進大眾視野,但真正進入元宇宙的人並沒有那麼多。

「我們現在身處的,是個一個還在進化、過渡的世代。

」二馬說明這次策展主題「擴增宇宙,運算中」,便是想要回應這樣的時代現象。

Grace也補充道:「現在大家都會一直強調我們馬上要去元宇宙,可是在進元宇宙之前,我們現在要處理的其實是虛、實整合的東西。

」而未來內容展正是在這樣的大架構下,爬梳台灣在各方面應用的案例以及發展優勢。

例如民俗工藝、宮廟文化與沉浸體驗技術的結合,Grace分享今年參展的XRSPACE「新台潮宮廟元宇宙」,便是在虛擬環境中還原北港朝天宮從廣場到正殿的實景,從點燈、擲茭、蓋鐘到解籤等參拜儀式,都可以在元宇宙中體驗。

已經先參拜過的Grace直說這個經驗非常酷,「他們想像未來在這廟宇的空間,還有其他的文化展演形式,比如歌手可以在這邊辦演唱會。

更重要的是,運用新科技打破原本實體的限制,以『新台潮宮廟元宇宙』為例,就是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機會體驗到我們的宮廟文化。

」除此之外,台灣社會的多元性結合科技強項,幾乎讓任何題材都有機會實現。

例如:今年獲得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競賽最佳體驗大獎的《無法離開的人》,講述的是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導演陳芯宜利用VR360度的技術,使觀眾共感1950年代政治受難者的生命經歷。

「這是導演的手法跟他對科技的了解跟應用,才能夠傳遞一般電影看不到的故事。

」二馬與Grace都極力推薦大家到未來內容展感受這部作品。

XR是一種新的說故事方式沉浸式技術不僅有VR,未來內容展強調的是所謂「XR」的多種應用。

VR是需要配戴頭顯的;AR則是用手機就能體驗的擴增實境;此外還有數位投影的互動式內容,觀眾完全不需要使用任何裝置,只要進到空間中就能沉浸其中。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其實現在愈來愈多VR作品,已經藉由一些科技(比如5G),嘗試『多人體驗』的可能性。

」Grace介紹了今年國際邀件的作品之一《永恆聖母院》(EternalNotre-Dame),這是在巴黎聖母院遭大火之後,於虛擬環境中重現的版本,觀眾可以結伴體驗並在VR中看到彼此並且互動。

這個案例象徵著在一線的內容創作者之外,沉浸式科技愈來愈有機會觸及到更多族群的人,也逐漸發展出一些商業營運的模式。

而身為VR深度愛好者的二馬,不僅平時運動都戴著VR頭顯追劇,創作上也致力探索VR的潛力。

例如這次未來內容展他與高雄市電影館合作的《請神造夢:XR沉浸式演唱會》,預計在展會開始前先在高雄LiveWarehouse舉辦一場現場演唱會,「唱到其中兩首歌的時候,現場的人要戴起VR頭顯,你戴上去以後就看不到現場了,可是聽到的是跟舞台上的樂團表演。

」二馬說明這裡涉及到的是5G多人同步技術,「頭顯總共有60組,規模非常龐大。

」而在未來內容展期間可以體驗的,就會是演唱會當時拍攝的VR版。

雖然這不是二馬首次在演唱會中導入XR技術,但他提到相較於五年前,今天要做到相同的效果成本已經大幅降低。

「如果這個公式是成功的,那其實它可被複製。

加上VR未來更輕便的話,或變成是MR、AR,你在小巨蛋看演唱會,可能天空可以飄出很多舞台上LED裡面延展出來的動畫。

更令人興奮的是,在未來可以參與演唱會的途徑變得更豐富,光是演唱會門票銷售的方式就非常多元了,有現場票、線上同步參與的VR票,還有在現場又參與VR沉浸體驗的票!」顯見沉浸式體驗的商業潛力不在話下。

國內外精彩作品來未來內容展一次看!今年展區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軸,以一系列多重宇宙展現元宇宙的即時特性,帶領大家從現實世界通往虛擬世界的擴增元宇宙,一起探索、思考、體驗並參與其中,感受現在進行式的元宇宙發展。

這次展覽總共匯聚了18件最具代表性的未來內容,除了前面介紹到的精彩案例,最後Grace和二馬再各自推薦了到未來內容展不容錯過的作品。

Grace個人很喜歡的是《天野喜孝VR美術館》,「天野喜孝就是創作《科學小飛俠》的藝術家,今年有來自台灣的團隊邦鼎科技把他所有原本2D的畫作做成一個VR美術館,在裡面可以看到天野老師的畫作浮現出來,視覺尺寸大到觀眾幾乎是親臨在它前面。

我看那件作品的時候非常感動,因為你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跟它有這樣的接觸。

」二馬則說這次有很多有趣的作品因為空間限制沒辦法放進展場,不過透過5G技術順暢同步主展場之外的其他場館。

「光影沉浸作品《無濜》到時候在會場裡面可以體驗,同步連線到台北101的AMBISPACEONE,兩個沉浸式空間即時連線,當下兩個地方的體驗消費者會看到彼此。

」他認為不論是相關產業的專業觀眾,或者是一般消費者,《無濜》都能帶給大家很多未來想像。

從長遠的角度來展望未來,探勘創意將何去何從,以及技術該如何輔助內容發展,儘管現實仍存在不少技術難題需要克服,但二馬與Grace相信,正在運算中的未來元宇宙,需要針對體驗的便利性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提升,因為唯有不斷地進化、不斷地演變、不斷地嘗試,才能持續運算出那條打破真實與虛擬的道路,真正開啟元宇宙的大門,將未來掌握在手中。

2022未來內容展的精彩可期,二馬與Grace也預告,10月中旬將開放展期間部分作品的體驗預約。

聽眾讀者趕快拿出行事曆,記下這場能打通你任督二脈的文化科技盛事吧!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2022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運算中」Web3.0開啟了數位世界邁向元宇宙的大門,讓現實世界在即時運算下快速擴增「多重宇宙」。

2022未來內容展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軸,便是意味蘊釀元宇宙時代的娛樂體驗、展現將內容產業帶往未來的企圖心。

從故事力策展出發,結合科技藝術衍擘畫新未來內容藍圖,帶領參展者體驗內容敘事感官疆界與全新媒體科技應用與商機,在文化內容與商業之間搭建起一座黃金之橋。

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2022年11月3日至13日-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Tags:文策院TCCF沉浸式體驗數位藝術創意內容大會互動投影科技藝術李懷瑾馮建彰XRNFT未來內容展VRMore...台灣促進運具電動化需達成六大路徑,再創「機車王國」國際領導地位1則觀點降血脂的明星食物「燕麥」,是挑厚的好還是薄的好?1則觀點巴黎時裝週設計團隊為名模貝拉哈迪德現場「噴出」白洋裝,哈迪德稱此為職涯巔峰時刻1則觀點【黑域計畫】導言:不會開F-16的我,決定用文字摧毀中國的意識形態陣地1則觀點高虹安如果在德國求學將鬱鬱寡歡,因為她除了炫耀排名,其他什麼也沒有12則觀點照顧機構每周兩次強制快篩,為什麼要如此折騰這些失能者和身心障礙者?1則觀點《尋找尊嚴》:原本彼此尊敬的波多黎各人,抵達美國就開始一直受到輕蔑及羞辱1則觀點黑人女歌手飾演《小美人魚》引發兩極評價,但誰說人魚這種幻想生物就非得是白人?1則觀點醉人的「泥煤味」其實很不環保?這兩間酒廠改變釀造流程,讓威士忌變得更「綠」1則觀點《變得不好惹以後,我的生活好過多了》:做一個溫柔的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厲害多了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