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講一句話就生氣大爆炸?你可能被杏仁核綁架了! - Heho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杏仁核會增加大腦皮質的活性,讓身體產生壓力荷爾蒙、並抑制保持冷靜理智的大腦前額葉,所以專注力會明顯降低,並感覺心臟跳得比較快,尤其是心思敏感的人 ... Skiptocontent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明明客戶對你冷嘲熱諷半天,都可以忍耐,卻在回家之後,因為家人無意的一句話,就大發脾氣?這可能代表你的大腦杏仁核,正在釋放從客戶那邊學來的「危機意識」,用對抗的方式想要解決面前的問題。

杏仁核是一種生存的直覺 杏仁核是大腦中的情緒中心,它可以記住過去經驗的結果,並做出判斷跟分析,讓我們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是用理智,而是用情緒直接做出反應,這些情緒可以稱為「生存直覺」,在很短的時間內判斷這件事對我們會不會有損傷。

另外,杏仁核最直接的情緒是生氣、害怕、難過,所以做出的反應分別有戰鬥、呆滯、逃跑,這如果是遇到搶匪,可以大聲地喊叫、甚至跟搶匪打起來,或是趁機逃跑;但是如果用在人際關係上,一旦接受到言語攻擊,或是「自認為的攻擊」,就出現生氣、怒吼的反應, 上面提到的案例,就是杏仁核在接受完「言語刺激」之後,沒有運用理智去解決,反而儲存下來,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境的時候,爆發出情緒反應。

可能老闆罵了一句「事情都處理不好」,回到家,家人問了一句「怎麼沒幫我買東西回來」,就讓杏仁核中所有關於「你沒做好事情」的自責、羞辱感全部湧上,就一次爆發。

這種概念叫做「杏仁核劫持」(amygdalahijack),是由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Goleman)在1995年提出,他也同時提出「EQ情商」的概念;他認為,雖然杏仁核在某些程度上保護了我們,但現代的生存威脅多半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杏仁核的作用已經不敷使用。

當你被杏仁核綁架的時候該怎麼辦? 杏仁核會增加大腦皮質的活性,讓身體產生壓力荷爾蒙、並抑制保持冷靜理智的大腦前額葉,所以專注力會明顯降低,並感覺心臟跳得比較快,尤其是心思敏感的人特別容易有這樣的情形;訓練專注的反應,比如在發生情緒的當下,盯著一個物體看,可以幫助快速冷靜下來,而腹式深呼吸可以讓心臟跳動變得緩慢。

而日常生活中,如果常常專注在某件事情上,也會讓杏仁核比較難起作用,因為我們會體會到「現實世界」,不會過度聚焦在「個人情緒」上。

因為杏仁核會產生反應,是因為它有儲存記憶的功能,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要「複寫」這些記憶。

當一件危險、難受的事情發生,可以先採用「逃跑」而不是「戰鬥」的選擇;被激起的情緒大約會持續半小時,而引發的生理反應會持續4小時,但是在慢慢冷靜下來的過程中,試圖思考自己的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如果使用了不同的方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讓這件事的記憶不要停留在「情緒」。

面對杏仁核劫持的因應步驟 先離開現場。

大口深呼吸,最好使用腹式呼吸。

找個東西盯著看,儘量不要想事情。

感覺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等到完全平靜之後,分析自己的情緒屬於生氣、害怕還是其他。

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化,並想想有什麼其他的處理方式。

延伸閱讀 《週末心理話》心情不好不是抗壓力低,是壓抑到忘記「清醒」 經常指責他人的刺蝟,內心可能更脆弱無助!從心理學角度看「指責型溝通者」 台灣人有憂鬱症卻不想就醫,回診率竟然只有5成! 文/盧映慈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防疫小撇步/37℃是發燒嗎?耳溫、額溫有什麼不同?一次看懂量體溫的3知識!2022-01-27 影音健康 【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防疫新生活大調查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