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方便法門,究竟法門?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種種方便法門是不是引證了佛無定法,怎麼辨別哪些方便法門是欺騙人的很多人分不清大乘小乘的根本區別,更遑論方便法或究竟法。
《法華經》:唯有一佛乘 ...
標籤:佛教佛法佛經修鍊
什麼是方便法門,究竟法門?
01-14
種種方便法門是不是引證了佛無定法,怎麼辨別哪些方便法門是欺騙人的
很多人分不清大乘小乘的根本區別,更遑論方便法或究竟法。
《法華經》: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除了一乘其餘皆是方便。
不想與人爭論,就只引用經典好了,要爭的跟經典作者爭去。
不引佛經,引幾篇論疏吧,引自三論宗開創者、三論巨匠吉藏大師論著:
--------------------------------------------------------------------------------------------------------------【二乘所以偏悟者。
由厭生死而欣涅槃。
如法華雲。
先取其價然後除糞。
二乘之人畏老病死。
故斷貪嗔痴以求涅槃永滅。
故云厭智。
......智度論雲。
阿羅漢人於佛道迂迴稽留。
又復虛言得道。
皆是乖道之義。
又道實無生滅。
二乘之人謂有煩惱生而滅之得有餘(涅槃)。
謂有身智生滅之得無餘。
故法華雲。
分別說諸法五眾生滅。
則乖無生大道之義。
然二乘既爾。
有所得大乘亦然。
終言有惑滅解生。
猶是小也。
】《中觀論疏》--------------------------------------------------------------------------------------------------------------二乘所學所修即是方便法門,所以佛教大乘經典種種呵斥小乘,因為二乘,有所畏(畏生死)有所得(得涅槃),其心下劣。
那什麼是大乘究竟法門呢?---------------------------------------------------------------------------------------------------------------【今明。
菩薩知惑本不生今不滅。
何所斷。
斯即生在佛家。
種姓尊貴。
如轉輪聖王皇太子也。
唯見客作賤人除糞。
何曾聞長者之兒擔屎。
故今明。
菩薩不斷惑。
何者?菩薩知惑本不生今不滅故。
無所斷也。
所以凈名經雲。
法本不生。
今則無滅。
法華雲。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二諦義》-----------------------------------------------------------------------------------------------------------------
既然大乘究竟法是無所得無所斷,那怎麼修行得果位呢?------------------------------------------------------------------------------------------------------------------【問他斷二惑得小聖。
斷五住惑得大果。
汝今不斷。
云何得言小聖大果耶。
解雲。
汝斷惑得有聖。
我本無惑。
豈無聖耶。
又反之。
汝見惑生今斷不得聖。
若知惑本不生不滅乃得聖。
何者?不生不滅是本。
知本可得成聖。
汝不知本。
豈得成聖。
故法華雲。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
於無漏法。
得清凈眼。
今日得道當知。
前來未得道。
】《二諦義》
什麼是著相我們的心因為內心的情緒,不是按照真實情況出發,而是被外界的東西影響,扭曲了我們的見解和行為,就是著相。
如你看著一個美女,看得目不轉睛,然後撞了車,就是著相了。
被虛幻的東西扭曲了心智。
如你購買了很多的蛇,去深山放生。
你的行為是出自於貪著,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的福報有利的交易。
這就是著相了。
如你一直素食,只是為了「沒有交易就沒有傷害,不殺生就是一種布施,會有福報」。
其實你的本源,還是和上面一樣,是一種執著於相的行為,是和真正的佛陀的思想叛逆的。
就從我來說,如果我為了點擊率和加粉,而採取一些傳播學的手段,採用一些吸人眼球的東西,而犧牲了我的真實思考,除非這是我的職業,那我就是著了相,離開了我的本源。
我的本源是思考,並且分享給接受我的人。
這種誘惑有時候是巨大的。
如領導,在可以使用權力的時候,在動一下手指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的時候,在有著無盡的資源放在面前唾手可得的時候。
如果沒有理想和定力,沒有經過訓練,要想抵制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我們會受到的層次比較高的誘惑,是為了達到一個正義的目標,而採用不正義的手段。
在人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相,這個相無限的美好和正義,只是我們不可能得到。
但是我們可以用不正義的手段得到。
這就是我們一步一步進入魔境,無法自拔的過程。
北傳佛教有一種方便法門,就是為了達到救人度人的目的,採用一種權益,機靈的,但不一定正規的方法。
這些方便法門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又有正義的外衣,但是的確就是上面說的,這是一種小步的偏離,假以時日,在方便法門上再加上方便法門,每個人都在用方便法門的時候,正道就被碾碎和拋棄了。
我的中心意思是,目標很重要,手段同樣也很重要。
如果為了實現目標而降低手段的底線,就是著相。
語言本身就有相的特點。
為了爭論是非真理,引經據典,遣詞造句,互相攻擊,這就是著相。
真相是次要的,贏得勝利才是重要的。
語言作為人的思維的表象,有著天生的缺陷。
語言邏輯可以推理出,而且證明的東西,其實卻是離開了真實。
中國歷史上的梁武帝,用行政命令讓佛教改吃素,當時經過了辯論,你們去看看,這就是一種語言的詭計。
真相,真實可能並不精緻,而且還有矛盾之處,但是精緻的語言演繹出的,卻不一定是真相。
我給題主舉個例子,比如題主看美女心理生理會起反應,題主就說我有老婆了這樣不好,我不看了,所謂「眼不見為凈」,從此題主出門戴個眼罩,這就是方便法門。
但達到「究竟法門」的題主,看美女是美女,不起心動念,也不會有「我只是看美女,我要剋制自己不起心動念」的念,如實觀照,如是而已。
能讓自己解脫煩惱的就是「究竟法門」,不要看那些論師怎麼說。
爾時有異比丘。
來詣佛所頭面作禮。
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法次法向。
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
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
當為汝說。
比丘。
於色向厭離欲滅盡。
是名法次法向。
如是受想行識於識。
向厭離欲滅盡。
是名法次法向。
--------------------------------------------------------------------何謂正教。
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
纏著生死。
修四真諦。
見苦斷習證滅修道。
行六波羅蜜。
四無量心。
是為方便。
調伏諸根。
根調伏故。
定慧成就。
慧成就故。
其心正直。
心正直故。
能起精進。
精進心故。
能起戒慎。
戒慎究竟。
定慧明了。
慧明了故。
游諸萬行。
通達無礙。
行無礙故。
名為解脫。
解脫心者。
即涅槃也。
是則名為善知識也。
看看他要你做的事情是他自己創造的還是有依據可查的比如說心靈法門他要你念經許願放生經文都是佛陀留下來的許願是我們一直都在做的放生是對所有生命的尊重是所有宗教都認同的所以我覺得是正法不是騙人的
推薦閱讀:
※《陰律無情》是一本偽善書嗎?該如何看待?※誦經時應該思維經文意思嗎?※請問與觀音菩薩有關的經典有哪些?
TAG:佛教|佛經|佛法|修鍊|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什麼是方便法門,究竟法門? - GetIt01
種種方便法門是不是引證了佛無定法,怎麼辨別哪些方便法門是欺騙人的很多人分不清大乘小乘的根本區別,更遑論方便法或究竟法。《法華經》:唯有一佛乘 ...
- 2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 喇嘛網
第三、究竟法門,即是中道實相、無念、無住、無相之法。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修行的目的即是在脫離生老病死苦,若自利、利他圓滿,三覺圓滿,就能 ...
- 3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上) 惟覺法師著@ TATHATA
第三、究竟法門,即是中道實相、無念、無住、無相之法。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修行的目的即是在脫離生老病死苦,若自利、利他圓滿,三覺圓滿,就能證得無上菩提,此 ...
- 4【中台世界】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 中台禪寺
第三、究竟法門,即是中道實相、無念、無住、無相之法。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修行的目的即是在脫離生老病死苦,若自利、利他圓滿,三覺圓滿,就能證得無上菩提,此 ...
- 5究竟法門與方便法門的差異- 成功佛堂&老佛爺月老廟全球資訊網
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修行的目的即是在脫離生老病死苦,如果自利、利他圓滿,三覺圓滿,就能證得無上菩提,這就是「究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