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惡性的腦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存活期已有進步 - 全民健康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1級(grade I):為毛狀細胞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屬於良性腫瘤,只發生在孩童身上。

經過手術完全切除治療後即可痊癒,不需要再接受 ...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 第56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最惡性的腦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存活期已有進步 神經膠質細胞瘤是十分難纏的腦瘤,其中惡性度最高的是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過去存活期甚至只有一年半載;近年來因治療有進步,存活期可達3~4年,甚至更久,已有大幅進步。

  諮詢╱曾漢民(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神經外科教授、臺大醫院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楊雅馨   媒體報導,某大集團創辦人先前在一場聚會上忽然覺得全身無力,緊急送醫治療,原以為是腦中風,進一步檢查卻發現罹患了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之後接受一連串的治療。

這種腦瘤如何治療?可以預防嗎?   神經膠質細胞瘤發生人數並不多,台灣一年約600人。

至於為什麼會造成神經膠質細胞瘤,原因仍不明,男女比無明顯的差異。

  傳統上區分為4級 第4級惡性度最高   神經膠質細胞瘤是否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有何症狀?通常得看腫瘤長在大腦哪個部位。

若壓迫到運動神經區,病人就會出現走路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若長在視覺區,視野就會受到影響。

當懷疑有腦瘤時,透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MRI)即可診斷。

  發現了神經膠質細胞瘤,還需細分其惡性度。

以往病理形態學上,將神經膠質細胞瘤區分為1~4級,級數越高,惡性度越強。

  第1級(gradeI):為毛狀細胞星細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屬於良性腫瘤,只發生在孩童身上。

經過手術完全切除治療後即可痊癒,不需要再接受放射線治療。

臨床上發現,就算病人成年後腫瘤再度出現變化,需再次接受手術,其病理分級報告仍維持在第一級。

  第2級(gradeII):為廣泛性膠質細胞瘤(diffuseastrocytoma),腫瘤生長速度較慢,但仍會持續地變大,進而影響到腦部的功能。

年齡分佈以3、40歲居多。

一般來說,從第二級進展到第三級、第四級,約需7年左右的時間。

目前採手術切除,若未切除乾淨的殘餘腫瘤,當腫瘤不大先予觀察,避免放射線治療造成腦部傷害。

  第3級(gradeIII):為退化性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屬於惡性腫瘤。

一般來說,從第3級發展到第4級只需2、3年。

治療方式與第4級相同。

  第4級(gradeVI):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這是最惡性的腫瘤,腫瘤的組織會有血管增生、組織內有潰爛。

發生年齡以5、60歲以上者居多。

以手術切除加放射線治療為主。

  有無IDH-1基因攸關存活率   隨著分子醫學診斷技術的進步,2016年版的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在傳統的組織學型態之外,加上分子變異作為病理診斷重要依據。

研究發現,具有IDH-1基因(異位檸檬酸去氫酶-1基因)突變者,縱使病情進展到了第3、4級,仍有較高的存活率。

數據顯示,帶有IDH-1基因突變者,第4級的中位存活期約30個月,不具有IDH-1基因突變者中位存活期約18個月,前者明顯較長。

  治療方式優先選擇開刀 輔以放療、化療   惡性腦瘤的治療首要在於手術的切除,術後輔以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則是防範腫瘤復發及控制殘存的腦瘤。

  對於新發的神經膠質細胞瘤,外科手術切除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將腫瘤盡量完全切除是決定預後很重要的一環。

不過,如何分清楚腫瘤與正常細胞,除了憑醫師的經驗,必要時還可輔助導航系統與螢光藥物5-ALA。

當然,手術成功不單指癌細胞切除範圍,還要避免傷害患者的正常神經血管功能,因此,醫學上有所謂的「清醒開顱手術(awakecraniotomy)」—在病人清醒的情形下,透過電流刺激腦的表面,請病人說話、舉手等,以確認腦部功能區塊。

在一邊測試的同時一邊進行手術,讓醫師精準切除腫瘤,也能避開傷及正常腦細胞,保留大腦重要功能。

此手術的缺點是,若電流的強度開得太強,離腫瘤較遠就有反應,此時停止切除,有可能導致癌細胞無法切除乾淨。

  手術後需輔以化療,有時醫師會在替病人切除腦瘤後,於切除後的空腔內放入一種化療藥物BCNU(亞硝酸尿素類)貼片,也就是Gliadel植入劑(需自費),藥效在2週之內滲透入腫瘤區外緣,殺死那些在外科手術中沒有切除乾淨的癌細胞,以延長病人的存活期,但此滲透只能抵達3mm的深度,術後仍須輔以放射線治療。

  帝盟多(Temozolomide)為口服化學治療藥物,於開刀後服用,每天口服75mg/m2劑量的藥物,再搭配6週的同步放療療程;6週療程結束後,休息一個月,接下來每28天中,連續5天,每天口服劑量改為150~200mg/m2。

整個療程順利走完約需6個月左右的時間。

  新裝置——腫瘤治療電場 延長存活期   手術後加上放療、化療,一直是神經膠質細胞瘤的標準治療選項,如今還多了腫瘤治療電場(TumorTreatmentField,TTF)。

TTF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是一種可攜帶及可穿戴式的裝置,原理是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抑制細胞分裂,進而殺死腫瘤。

病人需剃光頭(可以戴上假髮),將電極片貼在頭皮上,每天至少通電18小時。

臨床研究顯示,結合TF和帝盟多,比起單用帝盟多有較長的存活期,不過,目前在台灣自費每個月需30萬元左右。

  免疫療法仍在實驗階段   另外,近年很熱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在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上還沒有明顯的療效。

另有醫院則是依據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針對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病人進行以樹突細胞為主的免疫細胞療法人體試驗,目前仍屬於試驗中的療法,尚無有效治療的報告。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經過治療後,大多可獲得短時間控制,但棘手的是,幾乎都會復發,一旦復發,因為放射線輻射劑量問題,腦部無法再做同樣劑量的照射,所以只能再以帝盟多藥物治療。

有研究發現,若復發時間是在上次服用帝盟多後6個月內,再使用帝盟多通常效果不是很好。

目前健保署已通過可以採用癌思停注射劑(Avastin),這是一種抗腫瘤血管新生藥物,提供另一項的治療選擇。

  腦瘤的預後與腫瘤的種類、分化,極其相關,如第一級毛狀細胞星細胞瘤大多可以治癒,但第四級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仍舊是無法根治的疾病。

雖然如此,過去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存活期只能以月計算,目前有些較好的存活期可達3~4年,甚至更久,已有大幅進步。

  ►圖說 箭頭處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Q 如何早期發現腦瘤? A 很難早期發現,因為腦瘤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多半等腫瘤長大壓迫到神經,出現症狀,才會被發現。

磁振造影檢查(MRI)是最能精準找出腦瘤的檢查,但是否需要因為害怕腦瘤就加做此檢查?因發生率實在不高,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基本上是不需要的。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微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編輯筆記/疫苗飛躍式進展疫情終結現曙光 新聞NEWS一下/蕭彤雯、洪一中切除肺結節慶幸低劑量電腦斷層早期發現 新聞NEWS一下/利用心臟死後捐贈之肺臟臺大醫院完成首例雙側肺臟移植 封面專題/新冠疫苗上市!我該施打嗎?疫苗疑問全解答 減重針,減肥新選擇?健康減重仍是甩油不二法門! 移動式CT及MRI漸成趨勢!可救治更多病人帶動醫療發展 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揪出攝護腺癌有新利器! 腎臟有水泡,要緊嗎? 皮膚出現白色斑點,怎麼回事? 鎖骨骨折!要開刀嗎? 擺脫漏尿的尷尬!女性尿失禁多重治療「止漏」 小酌怡情,但如何避免酒精成癮? 萊豬恐慌?安心吃豬肉關鍵解答 楊智超醫師專欄/神經免疫疾病治療的新進展 三酸甘油酯會傷「心」!糖尿病人如何妥善控制血脂異常? 透視青光眼/談青光眼患者的飲食 活動訊息/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充樓層及診間籲請各界熱烈愛心襄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