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騏醫師】醫病夢靨!​​​​​​​惡性多型性膠質母細胞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統計,GBM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只有2~4位,死亡率也不在10大癌症死因之內,這只是因為發生率較其它惡性腫瘤低,不過一旦發病,超過7成會在1年半內死亡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專欄 醫生這樣說 【李丞騏醫師】醫病夢靨!​​​​​​​惡性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到底是什麼? 收藏 瀏覽數127,070 2018/10/19· 作者/李丞騏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更新時間:2019/12/21)資深醫藥記者、現為電視名嘴及國防醫學院講師的全嘉莉,近日於個人臉書上公布,她的先生陳萬達於本月14日,因腦癌離世,全嘉莉文中寫到,陳萬達是於去年10月確診罹患腦癌,且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1年多來雖積極治療,但仍不敵病魔。

過去,也曾有不少名人死於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例子,甚至有醫師表示,一旦發病,超過7成會在1年半內死亡,可以說是神經外科醫師與病人、家屬的夢魘。

(記者:吳孟瑤)圖片來源:取自全嘉莉個人臉書-----------------------------------------最近美國參議員馬侃(SenatorJohnSidney McCain,1936-2018)死於(惡性)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

連歷經越戰,被俘虜5年半嚴刑拷打、骨折致殘的他,都不得不屈服而下台一鞠躬,到底GBM為何會成為大家的夢靨?先講預後,即便手術+同步化療電療+標靶治療,平均只有不到1年半的時間,沒治療的話更是只有3個月,而且10幾年來沒有什麼太大進步。

主要是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經有一定大小,再加上是腦部原發性的惡性腫瘤,所以與正常腦組織的邊界不清,手術時又為了要保全重要神經構造,不得不妥協而無法完全切除,所以極易復發,造成治療上的困難重重。

發生率、好發年齡層以及致病因根據統計,GBM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只有2~4位,死亡率也不在10大癌症死因之內,這只是因為發生率較其它惡性腫瘤低,不過一旦發病,超過7成會在1年半內死亡,而且治療上實在太難纏、棘手,所以如此惡名昭彰。

大多好發於45~65歲男性身上,也就是家庭主要支柱或是準備退休享清福的族群,臨床上看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不過也有年紀輕輕就發病的案例,常令人覺得力有未逮的遺憾。

而主要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明,不過相信是與基因突變及環境有關。

症狀診斷臨床症狀從非特異性的頭痛、頭暈、記憶衰退,到特異性的語言障礙、認知缺損、感覺異常、肢體無力、癲癇發作,以及嚴重的意識昏迷都有,這也是GBM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

甚至有被當成產後憂鬱症治療的個案,後來因病情惡化至嗜睡昏迷,被送到急診才發現是GBM。

民眾若有類似情況,可至各大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門診諮詢,但由於初期症狀實在不明顯,很難在第一次看診就直接安排腦部掃瞄檢查,若還是擔心,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自費檢查。

影像診斷核磁共振MRI(必須加打顯影劑)是最精準的診斷工具,不論術前評估或術後追蹤,MRI都是首選。

另外,MRI某些特殊技術可以將運動神經束顯影出來,當作術中導航之用,精準定位腫瘤與運動神經束的關係,避免傷及無辜,導致術後肢體癱瘓。

治療外科手術切除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將腫瘤盡量完全切除是決定預後很重要的一環,不過如前所述,如何分清楚腫瘤與正常細胞,術中除了憑經驗之外,還可輔助導航系統與螢光藥物5-ALA,盡量將可切除的腫瘤邊界定位清楚。

但畢竟是人腦,很難像身體其它部位的腫瘤一樣,可以藉由犧牲周邊正常組織做到更完全的切除,所以就算術中認為已經全部切除,術後仍必須同時給予口服化療藥物帝盟多(Temodal)及放射治療,期望將術中無法切乾淨或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一網打盡。

另外還有一種BCNU化療藥物是做成藥片(Gliadelwafer),可貼在手術切除後的空腔,利用藥物緩釋作用來殺死殘存的腫瘤細胞,但目前尚無健保給付且藥費昂貴。

標靶藥物也已應用在GBM的治療,藉由其抑制血管新生的機轉來改善腫瘤周邊水腫,不過由於GBM的變異性實在太大,導致只有約1/3的病人對化療及標靶治療有效。

近年來興起的免疫療法與基因療法勢必是未來治療GBM的趨勢,雖然現在是屬於後線療法,也就是說,必須要先接受手術+同步化療電療的標準療法無效後,才能考慮。

但是標準療法這10多年來對於GBM還是沒輒,就如同廣泛投予抗生素,雖然可以殺死部分細菌,卻造成更多抗藥性菌種,再加上GBM的腫瘤抗原本身變異性很大,所以無法以標準療法治療所有病人。

往後的治療一定會偏向個人化的免疫或基因療法,目前也已經有這方面的臨床試驗在進行,期望能帶來一絲曙光。

推薦閱讀:C型人格易罹癌 腫瘤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倍以上氣功練錯恐傷身致癌 腫瘤還可能轉移得特別快腫瘤醫學部主任:親人罹癌我也會慌恐 還曾數日內變白髮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大腦 惡性腫瘤 腦部 腫瘤 問8健康新聞網 問8新聞網是由一群熱血的醫師所組成,我們涵蓋各大科別,提供有別於一般傳統衛教的醫學知識,另有「免費」線上醫療健康諮詢,並提供一個絕對私密的諮詢空間。

我們夢想可以藉由我們散播的知識提升國人的醫療常識,改善緊繃的醫病關係與國人健康。

【劉瑞貞醫師】頭幾乎每天都痛不欲生!小心慢性偏頭痛找上門! 【蘇軒醫師】子宮內膜癌教戰守則 【侯鎮邦醫師】別害羞!龜頭發炎應儘速就醫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乳癌治療方式愈來愈多,病人醫生怎麼想? 熱門文章 1. 確診居隔7天夠嗎?隔離期滿快篩陽可出門?專家4點建議 4. 4原因可能造成染疫後腦病變專家估兒童及未成年死亡數將飆破300 2. 喉嚨痛、咳嗽吃什麼?飲食3要點 緩解呼吸道症狀 5. 7萬字追憶小妹妹羅霈穎 詩人羅青:整理妹妹一屋子遺物,才真正重新認識她 3. 喝防疫茶要看體質嗎?每天可以喝多少?買防疫茶一定要知道的事 6. 近半染疫重症兒童併發腦炎,專家籲先送急診、把握3時機給藥,「最怕留後遺症」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喉嚨痛吃什麼?感冒喉嚨痛怎麼辦?5招緩解喉嚨痛發炎 最新專題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