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福佬客找尋血脈的記憶 - 中正E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嘉義的大林鎮以前叫做「大莆林」,這裡有許多客家文化特徵,但是大林卻不是傳統的客家庄,它是嘉義地區福佬客為數最多的地方。
「福佬客」是指被福佬人(註 ...
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中正E報大林福佬客找尋血脈的記憶【記者王威、楊晴安/嘉義大林報導】嘉義縣大林鎮是嘉義地區「福佬客」人數最多的地方,「福佬客」是指已經福佬化的客家人,許多人並不會說客家話,但是當地人們所信仰的三山國王,以及建築和生活習慣都還留有一些客家文化的蹤跡,讓我們到大林鎮尋找大林「福佬客」的故事。
片長:3分00秒沿海閩客聚落漳州廣東福佬客嘉義的大林鎮以前叫做「大莆林」,這裡有許多客家文化特徵,但是大林卻不是傳統的客家庄,它是嘉義地區福佬客為數最多的地方。
「福佬客」是指被福佬人(註一)同化的客家人,這些客家人習慣福佬人的生活,所以他們並不會說客語,也不知道自己擁有客家血統。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蘇全正:「漳州一帶基本上不是只有漳州人,其實很多客家人,在客家人裡面有一些比較少數的(族群),他可能就是詔安縣的詔安客。
因為面對生活周遭大部分比較多的族群或是比較強勢的都是閩南人,所以他習慣更多的都是用閩南語成為他的語言,三代五代之後就在地化了。
」客家福佬化耆老未聞客語大林鎮的明華里原先由下埤頭、湖底與菜寮三個村莊所組成,福佬客人數超過一半以上。
在大林生活90幾年的耆老,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客家話,也不知道當地有客家人,卻保有供奉三山國王的傳統。
當地居民:「客家話這裡沒有。
(那有客家人嗎?)這裡沒有客家人。
」明華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江志弘:「就是以前祖先說我們要去請三山國王來拜,我們就照著做。
」當地居民:「對啦。
」郭家祠堂客家宗祠傳統在三合院中間的建築,上面寫著「汾陽衍派」,這是在大林鎮湖底的郭家祠堂。
「汾陽」是郭姓的堂號,注重傳統的客家人建祠堂家廟祭祀祖先。
大林的鄉親在家戶中會祭拜祖先,也會共祀三山國王。
明華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江志弘:「每年農曆的2月29號,我們湖底部落,那個村莊在熱鬧,就是要到雲林縣大埤鄉,去那個太和街請三山國王回來拜拜。
」大林福佬客老里長的記憶穿梭在大林鎮的街道,看見許多傳統的福佬與客家建築古厝,沿路充滿文化價值。
最終,我們找到明華里的老里長,熱心的里長歡迎我們進屋,跟我們分享家族的福佬客故事。
前明華里里長賴瑞煌:「我不曾看這種雕刻的(三山國王),表示我們祖先很早就遷過來了,我們拜的就是三山國王。
我阿祖,我就不曾聽他說客家話了,我們現在三代下來100多年,我80多歲也不曾聽我阿公他們說客家話。
」雖然在大林鎮現在已沒有人會說客家話,但是客家信仰、建築與生活都在當地形成特殊的「福佬客」文化。
<註一>福佬人:福佬亦作「河洛」,指閩南裔台灣人,乃台灣最大族群。
--Morefrom中正E報Follow2003年,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創立的學生實習媒體,隸屬數位媒體製作暨研發中心。
以『關心在地事,善盡媒體責任』為宗旨,持續關注雲嘉地區在地新聞。
Readmorefrom中正E報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中正E報186FollowersFollowMorefromMediumJordanMcGuireARedesignedToolforCampKesemGreatPlainsReviewinGreatPlainsReviewPictographonaChineseSarcophagusShashiPenumarthyMyBirthdayPresentToY’All :)BrandFuelCo.NaturalFoodExpoWest’22TrendReport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延伸文章資訊
- 1客家人福佬化嘉義大林福佬客人數多 - 公視新聞網
嘉義大林福佬化的客家人很多,他們大多已經不會講客話,不過當地的建築跟生活都還能看到客家文化的痕跡。 嘉義的大林鎮有許多客家文化特徵,但是大林 ...
- 2嘉義縣裡沒有客家血統但會客語的人口比例
記載,證明今天的嘉義縣境在二百四十年前,已有相當數目的客家人。嘉義. 縣客家族群分佈在新港鄉、溪口鄉、大林鎮、民雄鄉、梅山鄉、竹崎鄉、番.
- 3嘉義地區客家禮俗研究
嘉義地區的客家族群約略可分為福佬客、詔安客、與北部客等三種類別,其分佈區域以海線地區、平原地形、沿山地區為主。有相當多的北部客家人, ...
- 490集-諸羅客跡
走在嘉義市街上,幾乎聽不到客語。嘉義市人口有27萬,大家都會認為嘉義市民都是福佬人,但是在諸羅縣誌中就有提到,早在三百年前就有客家人在此移墾, ...
- 5嘉義縣成立第一個客家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