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刑法上的意圖和故意的差別為何 - 法律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您好~~ 關於刑法上的故意與意圖,它們同屬於犯罪成立要件中的「主觀構成要件」;不同的是,故意是犯罪成立的共通且必備的要素,指的是對於構成犯罪 ...
給答案
想請問刑法上的意圖和故意的差別為何
FB
LINE
LINE
Email
download
匿名(進階會員)‧
刑事犯罪/刑法原則
‧2021-07-1908:53
陳宇庭(進階會員)
2
0
動作
留言
檢舉
2021-09-1115:59
您好~~
關於刑法上的故意與意圖,它們同屬於犯罪成立要件中的「主觀構成要件」;不同的是,故意是犯罪成立的共通且必備的要素,指的是對於構成犯罪事實的「認知」與「意欲」[1],詳言之,行為人於行為當時必須要認識(或說想像)一個能夠滿足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請注意,認識的對象並不是構成要件本身,而是事實,否則沒學過或沒學好刑法的人都不會有故意)。
舉個例子來說,今天甲要毒殺乙,甲的主觀上就要認識一個能建構出「殺人罪」的不法事實,在這個案例中即是:甲認識到乙是人(行為客體),並且預見乙會死(構成要件結果),而且是因為自己的下毒行為而死(因果關係),而這樣的認識剛好符合了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我們就會說,甲具有殺人故意。
相對於故意,「意圖」則是一個特殊的主觀不法要素。
至於哪裡特殊,是因為只有立法者於法條中特別要求這樣的意圖時才需要加以審查,它往往指涉出行為人的目的方向與主觀意向[2],在法條中會以「意圖﹒.﹒.」描述[3]。
舉個例子來說,刑法195條就有規範「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通用貨幣」,在後面偽造或變造通用貨幣的這個描述,除了客觀上要有該當的事實外,主觀上亦需要認識到自己在偽造、變造一個通用的貨幣,這裡主觀上的認識稱「故意」;而前面意圖供行使之用的這段描述就是「意圖」,是立法者要求行為人必須在主觀上「多」具備的部分,言下之意就是我們在審查這個意圖要素時,不用去看客觀上有沒有一個行使偽、變造通用貨幣的事實,只要行為人在主觀上有這樣的想法就足夠了。
中華民國刑法第13條:「
I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
II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
」
王皇玉(2019),《刑法總則》,頁221。
如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第一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
2
故意
,意圖
,主觀構成要件
匿名署名
送出
取消
相關問題
相關文章
相關範本
相關專區
寫文章
寫作主題清單
寫作說明
×
謝謝您參與法律普及的行動。
請留下您的資料,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絡寫作細節。
姓名*
Email*
所屬單位與職稱*
寫作主題*
參與動機
取消
送出
親愛的法律百科夥伴,您好!
歡迎成為網站的一份子。
法律百科是知識分享平臺,不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網站及作者對內容不負保證責任。
如您有個案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我們的 網站條款.隱私條款
我了解並同意
鼓勵您多舉例,讓法律名詞更容易理解。
延伸文章資訊
- 1意圖vs故意 - 楊律師的法律討論區
意圖vs故意很多人都搞不大懂區別為何其實很簡單小弟誠心推薦「楊式定義」 「意圖」=特別主觀要件(內容須視法條而定) ...
- 2中華民國刑法條文檢索結果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意圖 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乘未滿十八歲人之知慮淺薄,或乘人精神障礙、心智缺陷而致其辨識能力顯有不足或其他相類之情形,使之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 ...
- 3意圖|法律百科Legispedia
指行為人內心除了故意,還需要有特定的犯罪目的,且實現犯罪的客觀行為。所謂意圖(犯罪目的)乃刑法上特殊主觀要件,法條中若出現「意圖」(犯罪目的)這兩個字, ...
- 4犯罪意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犯罪意圖(拉丁語:mens rea;英語:guilty mind),简称犯意,又称犯罪意念、犯罪意識、不法意圖、不法意識、犯罪故意,是行为人对其行为本身或行为结果所具有的 ...
- 5意圖犯 - lawsWIKI法律維基
是指行為人的故意行為必須出於特定的不法意圖,才能成立的故意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