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哲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名詞解釋: 儒家重視中庸之道,把「中庸」視為一切善德之原則及待人處事之準則。
... 中庸哲學的真諦有二:一是持中道而行,無「過」與「不及」。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中庸哲學
傅元龍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儒家重視中庸之道,把「中庸」視為一切善德之原則及待人處事之準則。
孔子是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論語.雍也〕載孔子之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其後子思作〔中庸〕加以闡揚。
數千年來深深地影響中國人的道德實踐及處世態度。
中庸的涵義,就是程子所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凡事依循自然的規律而行,避免極端偏頗。
中庸哲學的真諦有二:一是持中道而行,無「過」與「不及」。
二是順應人性、合情合理。
孔子有許多關於中庸的話,如〔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前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意為言行能合乎中道的是第一等人,次一等的是「狂」或「狷」,狂者奮發進取,好高騖遠;狷者拘謹保守,不作過分的行為。
狂者太「過」而狷者「不及」,皆非中庸之人。
又〔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之意,以怨報怨,在道德上是「不及」以德報怨則又「太過」,且不符人性,不合情理,中庸之道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常人不易達此標準,〔中庸〕一書所載,被孔子讚譽合乎中庸之道的僅有二人:舜「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顏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
」至於一般人修養不夠就無法隨心所欲,達到中庸之目標。
所以孔子說:「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君子可隨時調整自己之言行,使之不偏不倚,以符合中道。
西哲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亦主張中庸之道,認為有中庸始有德行,如勇敢位於儒怯與魯莽之間,節制位於縱欲放蕩與冷漠無情之間。
中西文化脈絡相連,所不同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經過後世諸儒之闡揚發揮,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特質之一。
中庸哲學
以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中庸哲學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暫無建議訊息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庸之道和過猶不及——孔子的處世之道 - 人人焦點
道,即道理,指處世哲學。後用「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處世態度。「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學說,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思想方法 ...
- 2過猶不及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過:過分;猶:像;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強調言行恰如其分。 · 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清‧ ...
- 3“過“與“不及“……… 中庸之道?! 向孔子學習“從心所欲不逾矩“!
過“與“不及“……… 中庸之道?! 向孔子學習“從心所欲不逾矩“!
- 4中庸之道| 每日一詞| 文化精華 - 當代中國
另一位理學家朱熹則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就是適度,不偏不倚之意。孔子也提及「過猶不及」之說。孔子 ...
- 5中庸之道[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中庸之道 · ㄓㄨㄥㄩㄥㄓㄉㄠ · zhōng yōng zhī dào · 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的處事態度。語本《論語.雍也》。 · 《論語.雍也》 子曰:「中庸1>之為德也,其至2>矣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