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心意識說之探析 - 志蓮淨苑文化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所謂「一心」, 是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此心涵有「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二門, 是為一切法的最後根據, 以一切無漏﹑有漏法皆由此心而起現。
此論的中心意旨是如來藏佛 ...
文章關鍵字
0.|佛學園圃
《大乘起信論》心意識說之探析
頁|1|2|3|4|5|6|7|8|
陳雁姿撰寫 1前言 《大乘起信論》[1](以下簡稱《起信論》)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統的代表作。
[2]此論以「一心開二門」來成立一義理系統,不僅展示了印度佛學嚴密的理論特色,亦與中國哲學的心性論有融通之處,也是佛法中國化的重要依據。
所謂「一心」,是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此心涵有「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二門,是為一切法的最後根據,以一切無漏﹑有漏法皆由此心而起現。
此論的中心意旨是如來藏佛性觀念,為眾生得以解脫成佛提供超越的根據,歷來眾多專書論文主要都是探討此論的佛性思想。
本文主要是探析《起信論》「心生滅門」中有關迷妄生命的論述,著重分析一念無明而起的三細六粗,以及依心意識的轉化活動所展現的世間萬象,這些法相義理從不同的層面來闡發「十二緣起」的深義。
另一方面,本文根據《起信論》對心意識的剖析,如再作細分,則可構成十一識的結構,揭示《起信論》有關心識活動與世界關連的存有意義,雖與唯識宗的八識三能變的系統明顯地不同[3],卻與《攝大乘論》(簡稱《攝論》)的虛妄十一識有相近的觀點,於中可見真常心系統在法相方面的闡釋相對唯識系統來看亦不遑多讓。
本文透過這兩方面的探究,期能展示《起信論》的理論體系不僅限於法性方面的發揮,於法相方面亦有嚴整細密的系統結構,別具特色。
2《起信論》一心二門的義理 《起信論》的中心教義可綜合為「一心、二門、三大」: 摩訶衍者,總說有兩種。
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
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
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稱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4] 「摩訶衍」意即大乘,「摩訶衍法」是大乘之法體,意指「眾生心」,[5]此心遍攝流轉的世間法和還滅的出世間法,[6]一切法皆以此「一心」為體,依止心體而出現種種差別相,此即「摩訶衍義」,是為大乘之名義。
「心真如相」闡示大乘「法」的方面;「心生滅因緣相」闡示大乘「義」的方面,也就是「心生滅相」。
心真如相與心生滅相是一心的二面,是謂「二門」。
眾生心表現在體相用方面具「三大」義:「體大」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亦即真心體空而常恒不變的真如相。
「相大」是此如來藏真心含藏無量如來清淨功德性。
「用大」是指此心發揮其無盡的善性,成就一切善法因果的業用。
《起信論》以一心二門三大的體系來充實如來藏說的理論內涵。
「一心開二門」的「一心」是指眾生心,此心具有真如相與生滅因緣相二門,一切無漏的出世間法與有漏的世間法皆由此心而起現。
《起信論》進言二門: 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7] 一心所具之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二門並不是截然分隔,而是展轉不相離,就如牟宗三先生的解釋說:「一心雖開二門,然任一門皆可『各總攝一切法』。
生滅門是流轉地總攝一切法,真如門是還滅地總攝一切法。
但『還滅』是就生滅門所流轉地起現的一切法而還滅之,因而總攝之,並不是有另一套法為其所總攝。
『心真如』是就『心生滅』而如之,因而成為心真如。
心真如即是心生滅法底實相,並不是離開生滅法底空如性而別有一心真如也。
分別說,有二門。
就二門不相離而說其各總攝一切法,則是圓融地說。
」[8] 《起信論》對「心真如門」的描述是: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9]
心真如可以「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來闡示它的涵義。
「一法界」者,指不生不滅的真如心,即如來藏。
[10]無明妄動則起生滅諸相,如來之性隱而不顯,真心隨緣處於染污世界而恒不失其自性清淨。
若離妄念,則一切復歸平等無別。
「大總相」者,於二門之中但取總相之真如心,自然亦賅攝別相之生滅心,因此結歸一真心為「法門體」。
[11]換言之,那就是將「心生滅門」收攝於「心真如門」的如來藏心。
《起信論》進一步解釋「心生滅門」如下: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梨耶識。
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
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
[12]
法藏認為「生滅門」是依如來藏而有生滅心: 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者,謂不生滅心因無明風,動作生滅,故說生滅心依不生滅心。
然此二心竟無二體,但約二義以說相依也。
如不動之水,為風所吹而作動水。
動靜雖殊,而水體是一。
….謂自性清淨心名如來藏,因無明風動作生滅,故云依如來藏有生滅心也。
《楞伽》、《勝鬘》俱同此說。
此顯真心隨動,故作生滅。
[13] 至於「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一義,法藏的解釋是: 不生滅者,是上如來藏清淨心,動作生滅不相離,故云和合。
非謂別有生滅來與真合,謂生滅之心心之生滅,無二相故。
心之生滅,因無明成。
生滅之心,從本覺起。
而無二體不相捨離,故云和合。
故下云: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乃至廣說。
[14] 如來藏本為不生滅心,由無明風動,猶如水動波揚,現起阿梨耶識(即阿賴耶識)的生滅動作。
此後起的妄心,隨染緣熏,由根塵識三者集起宛然萬象,而有生滅有漏的世界。
由於生滅的妄心實依如來藏心而起,此阿梨耶識具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的特質,清淨本心則隱沒在無明煩惱中,覺性雖未能開顯,但清淨的自性不失,能為生死和涅槃的依止。
眾生的覺性本自具足,於凡夫位為無明所蔽,因此其潛伏的佛性未能開顯出來,是為「不覺」:「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
念無自相,不離本覺。
」[15]但這「不覺」之念是不離「本覺」而生起,二者並不是截然隔絕,而是二而不二,只是相對本覺而說為不覺而已。
「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
」[16]《起信論》以海水喻清淨心,無明如風,邃起波浪,而水相與風相不相捨離。
若風止息,動相則滅,水性並無變易。
真心湛然常寂,無明體空,二者皆無形相,然而無明一動,能生粗細染心,遂起宇宙萬法的形相,生死念慮相續不已。
一旦無明滅盡,染心相續亦斷,而智性無有斷絕。
因此,眾生心雖有陷落而其上進之路永無隔斷。
真常唯心系於生死流轉因緣的立論上,其根本意趣是使眾生皆可成佛的理念得到必然的根據,而萬象的現起則源於心識自身。
「一心開二門」涵有二門不相離義,這種「二而不二」的模式含融染淨,亦即染淨同依,以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為根本,由無明的插入而有阿梨耶識所起的生死有漏法,在流轉界中以真如隨緣不變,遇緣起覺而知反本,由染淨互熏而展示一心中「覺」與「不覺」的相涵關係。
「二門」一方面解釋現實生命的淪落,另一方面則提供解脫的超越根據,使生死涅槃皆依繫於「一心」而知其根本。
綜言之,《起信論》將心這種基本結構稱為「一心開二門」,「二門」指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建立「生滅不生滅和合的阿梨耶識」,由此「真妄和合識」[17]展開染淨諸法的差別世界,其特色是以真常心系來含攝唯識系的理論架構。
[18]《起信論》所提倡的如來藏佛性觀念不僅為眾生得以解脫成佛提供超越的根據,亦對生命存在的法相方面建構嚴密的系統,使生命流轉與還滅的不同面相得到整體上的關聯,是頗具獨創性的存有論式的系統。
頁|1|2|3|4|5|6|7|8|
(C)CopyrightChiLinNunnery
2004
延伸文章資訊
- 1祖師著作 大乘起信論 - 星雲大師
「二門」,就是指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這是依一心建立一切法,從二門來說明。此二種門,由於真如不離生滅,生滅亦不離真如,所以各 ...
- 2一心二門(一) - 正覺教團弘法視頻
整個《起信論》的內容架構,以一心生二門來論述,由一個真如妙心的本體,從不同的面向並行出生了兩個門——也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心生滅門的運作與心真如門都不離開這個 ...
- 3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起信論將大乘的思想落實於眾生心,於此一心分開二門-真如門與生滅門。真如是眾生心平等不生滅本性之一面,生滅是眾生心流轉還滅差別現象之一面。真如與生滅之間的連繫,就 ...
- 4學佛心得分享(1125)-云何為『一心二門之內涵』
何謂『真如門』,謂如來藏之一心,其體性平等一味,離差別之相,真實如常,故曰真如 ... 總而言之,『一心二門』乃是《大乘起信論》所闡述之重要內容,在《三藏十二部 ...
- 5一心開二門 - 教育百科
《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門」思想,是從眾生心的自性清淨與虛妄無明,分別地說明了一切生滅流轉法與涅槃還滅法。此由一心所開出的二門,基本上可說是以一自性清淨心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