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最新修復古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68年消失的塔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市最新修復古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68年消失的塔樓,挑戰重建成功. 建築師徐裕健年輕時,老工匠說什麼他完全聽不懂,發憤學習後成為古蹟修復 ...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秋季金牌旅人集章任務 負責任的旅行 兩天一夜小鎮旅行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更多特輯 地方創生 定義與實例精選 永續家鄉的無限可能 2022亞洲城鄉創生論壇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創意教案 Podcast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秋季金牌旅人集章任務 負責任的旅行 兩天一夜小鎮旅行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更多特輯 地方創生 定義與實例精選 永續家鄉的無限可能 2022亞洲城鄉創生論壇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創意教案 Podcast 會員專屬 廣告刊登 關於微笑 我要投稿 訂閱雜誌 電子報 首頁 台灣味 百工 北市最新修復古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68年消失的塔樓,挑戰重建成功 建築師徐裕健年輕時,老工匠說什麼他完全聽不懂,發憤學習後成為古蹟修復權威。

最新修復作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為了恢復塔樓,他和團隊還先試蓋一次、像偵探般比對各種老照片才成功。

徐裕健修復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築樣式,反映出日本曾為殖民強權的時代背景,其中屋頂塔樓的修復最具挑戰性。

(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台北畫刊 林軒朗 2021-04-07 4698 台北市 建築作為一種載體,不只為人們遮風擋雨,也承載了不同時空的記憶,記錄每個時代所經歷的生活軌跡。

長期從事古蹟修復的建築師徐裕健,曾參與國定古蹟台北賓館和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等諸多修復計畫,被同業喻為「古蹟修復權威」,也讓全台北市古蹟為數眾多的中正區,再展昔日風華,傳遞台北的歷史文化。

徐裕健認為「做新的東西」沒意思,重現擁有靈魂的歷史空間才是他有興趣的事。

當初考上建築師,徐裕健就決定不做建設公司的案子,只做古蹟保存。

起因於他在成功大學就讀研究所時,有天和在學校旁建造廟宇的工匠閒聊,「師傅講的內容,我一個字都沒聽懂。

」 他難掩心中震驚,才發現傳統工藝裡頭的工夫那麼深,發誓要弄懂,論文甚至就以台灣傳統建築營建尺寸的規制研究為題。

「做新的沒什麼意思,不好玩,」徐裕健擺擺手說道,「一個空間如果沒有靈魂,就沒有感情。

」 徐裕健對古蹟老件情有獨鍾,工作室內還能看見運用廢棄木料做成的榫接。

古蹟修復權威最新作「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我們講spiritofspace,舊建築有非常多歷史事件在那裡發生,就有無形的魅力。

」他近期的代表作,是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口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他傾盡全力,重現日本時代「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的風貌,點亮台北城的歷史光譜。

廣告 徐裕健指出,古蹟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單棟建築,而應將視野擴展至整個台北城的街廓。

「它是一個歷史證據,所以做古蹟修復的人,必須具備歷史觀點,去看它在歷史上的定位在哪裡。

」 台北城自清代建城以來,在城內地區設置許多官署衙門建築,也因政治中心的移轉,從此改變了台灣南北的發展。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現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落成時照片。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第十輯第四號,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爾後進入日本時期,日本人大肆拆除城牆,改建成能夠彰顯天皇皇權的建築,如台灣總督府廳舍(今總統府)、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等。

而「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這座建築的背後,不僅反映了日本為當時的殖民強權,其位置所在的「北三線」(今忠孝西路),也是「市區改正計畫」下的產物。

(延伸閱讀:昨日阿呆塔、今日總統府台北畫中築跡,百年建築的歷史身影) 徐裕健表示,「三線路」是日本時代初期興建的四條市區三線道路,由於道路安全島上種植樹木,景觀秀麗,而使台北有「東方小巴黎」的美名。

沿著「東三線」(今中山南路)散步到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曾出現在此的運動場、噴泉和露天音樂台,都是日本企圖將殖民地全力西化的證據。

廣告 徐裕健這麼比喻:「所以現今中正區的古蹟建築,在當時就像一個殖民櫥窗,顯現了台灣整體政經脈絡的縮影。

」 1968年1月29日農曆除夕,民眾於現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對面,搭乘公路局客運。

(攝影:潘月康,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這棟鋼筋混凝土造的三層樓建築,是日本知名建築師渡邊節在台唯一作品,帶有折衷主義美學裝飾,同時有著現代主義的簡潔風格。

建物所有權在不同時代幾經轉手,直至1968年交通部公路總局將屋頂西北側的塔樓拆除、增建為四層樓,又於外牆貼上黃褐色二丁掛磁磚,外觀已和原貌大相徑庭。

費盡心思恢復「帝冠式」塔樓 為仿照當年模樣重建,徐裕健考究許多建築史料、歷史照片和現場殘跡,也從渡邊節在日本關西的代表作品中參考更多近代化設施的概念。

他發現,這棟建築採用可讓牆面更穩固的石材乾掛工法,以及裝設避雷針、空調系統、汙水化糞池等設施,這些規畫如今看來司空見慣,但在1930年代都是極為先進的設計。

廣告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螺旋梯,當年的新穎設計至今耐看。

(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最具代表性的塔樓重建,則被列為此次修復的首要之務。

他提到,在當時日本民族主義抬頭的時代背景下,流行以現代建築輔以宮殿式屋頂,尖頂造型如同戴上冠帽,又被稱為「帝冠式」建築。

在沒有任何施工圖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施作難度大幅提高,徐裕健在塔樓原位置找到柱位基礎和配筋,要求施工團隊先以木頭架構出基本造型,再從數張不同拍攝角度的舊照片比對大小、弧度,才得以大致掌握量體全貌。

此外,他找出僅存的半座窗戶殘跡,還原木結構的平衡錘窗,這種上下疊合的玻璃窗利用槓桿原理,可讓窗扇停留在想要的位置,在日本時期的仿西式建築中經常可見。

其他諸如外牆磁磚、騎樓鋪面石材等,都一一根據最初的建造規格重新仿製。

他強調:「深入了解後,能看見當初建築師的用心和重視的細節,我們就要想辦法盡可能地還原。

」 徐裕健與團隊共同討論修復事宜。

(圖片提供: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廣告 修古蹟像鑑定古董 徐裕健分享,從事古蹟修復所需具備的,絕不只是認識某一個時代的構造技術、材料,而要有非常全面的跨時代了解,「有點像古董鑑定,你要能辨認不同時代的工法、匠師派系,才知道將來要怎麼修補。

」 他以台北賓館為例,修復時他判斷內部白牆並非台灣傳統建築常用的「白灰壁」,便取樣送至日本化驗,最後得證是在日本被廣泛運用的「漆喰塗」,當時還邀請了日本國寶級匠師小松七郎來台示範製作技法。

「做了這麼多,其實最後看到的就只是一面白牆,到底意義在哪裡?就是我們守護了無形的文化財。

」 撇開技能的養成,對徐裕健來說,要成為古蹟修復建築師的首要專業條件,就是要有歷史的使命感。

「把它當作是我可以維護古蹟的一個機會,盡力去做到最後一刻。

」台北流長的歷史文化,將藉由古蹟修復建築師之手,世代傳唱下去。

(延伸閱讀:體力與耐力大考驗,鷹架上的古蹟修復師蔡舜任)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展作品之一:愛德華爵士(St.J.H.Edwards)的〈挖掘熱蘭遮城〉,攝於1869年。

據考證愛德華是最早旅台的攝影者,這張照片也屬於台灣最早的一批影像紀錄。

(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廣告 開幕展作品之一:賴阿芳的〈安南(日月潭)〉,攝於1875年。

(圖片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古蹟修復建築師 徐裕健 特質:有使命感,善於苦中作樂。

工作任務:保留文化資産,完整地傳到下一代手上。

核心理念:文化保存是很純粹的,不應受外力干擾。

古蹟修復還原的不只是建築外殼,還有可能消逝的工藝和匠師精神。

本文作者:張雅琳,轉載自《台北畫刊》639期,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文標題:還原歷史軌跡的模樣——古蹟修復建築師。

更多百工職人 雲林褒忠鄉的傳奇人物張銘芳,米江人捏麵一甲子 從廟宇做到神像台南剪黏國寶大師陳三火,深耕超過半世紀 台南鳥飛古物店修復師葉家宏用熱情承接每個傷痕,傳達古物美感意識 手寫字藝術家「今晚我是手」一幅春聯寫下2021的祝福:「誠實尊重,無所畏懼」 光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免費參觀) 電話:02-89787040 官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臉書: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 開幕展一: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8月1日 開幕展二: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7月11日 廣告   責任編輯:陳子瑜 核稿編輯:馬萱人 台北 職人 古蹟 建築 攝影 台北畫刊 57年1月出刊的《臺北畫刊》,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市政刊物,以圖文並茂的內容傳達臺北市的市政資訊、生活型態及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實用資訊,為民眾認識臺北生活的代表性刊物。

為因應不同時代讀者需求,《臺北畫刊》歷經幾次改版,目前設計風格朝向年輕、活潑、多元走向,內容方面除了城市資訊外,並以生活休閒及觀光旅遊議題為主,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eatured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萬華老明玉香舖用真心實在製香,留存艋岬舊城的獨味記憶 四十年埋首鑽研維修台北王永昌鐘錶,望眼所見幾乎全是世界名錶 贊助 田園系女孩,能背農具也能控機器 最新消息 人氣焦點 『友善耕作─為永續播種』──5個與土地共生的農耕故事|廣編企劃 縣市×清除全選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深度旅遊×清除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清除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立即搜尋 會員登入 會員註冊 微笑台灣電子報 邀您一起,發現最在地的台灣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註冊登入後完成訂閱。

預覽電子報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取消訂閱電子報 我知道了 取消失敗 似乎發生了小錯誤。

請再點擊一次電子報上的「取消訂閱」按鈕 我知道了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立即加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