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閉兒共享式注意力的新介入方式@ 這是雙螺旋的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般而言,廣泛的JA被定義為:在社交情境中可以協調人和物品之間注意力的能力,包含了一些技巧,像是注視、指出、展示、對他人做出反應…,基本上,能夠看向他人所指的物品 ... 這是雙螺旋的部落格這裡記錄了關於雙螺旋的點點滴滴!電話:0919536455or0933690411or0953883352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605061608改善自閉兒共享式注意力的新介入方式?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報告學生:周芩緣 指導老師:高醫復健科職能治療師王志中 什麼是共享式注意力jointattention(JA) 大多數自閉兒,會在日常生活中遇見三大挑戰,包含人際關係障礙、語言表達障礙、以及行為障礙,今天要探討的JA,是形成後續社交技巧、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力之一,甚至對日後學習狀況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可協助了解環境中的線索)。

一般而言,廣泛的JA被定義為:在社交情境中可以協調人和物品之間注意力的能力,包含了一些技巧,像是注視、指出、展示、對他人做出反應…,基本上,能夠看向他人所指的物品、留意到他人在看的物品、主動將自己有興趣的物品指出或用眼神示意…,都是在JA的範疇內。

形成JA的過程中,需要以下三種能力:SharingAttention、SharingAffect、SharingIntentions 1.SharingAttention指的是可以觀察到他人,並在人與物品間轉移視線,也有人將其稱為協調性JA(CoordinatedJA),正常來說,這個能力會在一歲前發展出來。

2.SharingAffect指的是可以對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狀態。

例如:孩童向照顧者露出高興的表情,透過這樣的經驗,孩童也慢慢藉由他人的回應學習理解他人的情感狀態。

3.SharingIntentions指的是可以向他人傳達訊息或採用直接的行為,來達到特定的目的,例如:使用手勢或聲音,表達想去上廁所的意圖。

當三者結合起來,便會逐漸形成較完整的JA,孩童開始慢慢明白,不只是自己,別人同樣擁有獨特的想法與意圖。

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手勢、眼神、表情、言語進行溝通,分享自己的意識與達成特定的意圖。

  JA與心智理論theoryofmind的關聯 為何JA會影響到後續的社交技巧與語言發展,甚至可以做為這兩項能力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呢? 在前面,我們了解到孩童若是具備好的JA,便可使用手勢、眼神、表情、言語來分享自己的意識與達成特定的目的,也能從他人的這些表現中,正確了解與辨識他人的情感、想法、與意圖。

不僅於此,從心智理論來看,JA與社交互動、語言之間具有一定關聯性,心智理論是Baron-Cohen、Leslie、Frith在1985年提出來的理論,他們發現自閉兒於理解他人的意圖或想法上有著非常嚴重的障礙,使得他們連帶在溝通層面表現不佳,一段良好的溝通,必須建立在清楚了解對方意圖或想法之上,JA中視線的轉移,是察覺他人視覺觀點以及意圖的基本能力,但自閉兒缺乏辨識意圖的能力,也就無法從一些非明示的行為正確認知到其中真正的涵義。

當然,除了辨識他人會遇見困難,自己也無法做出同樣的表達(Happé,1993)。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當身旁的人看向桌上遠處的調味料,之後看向你,伸出手,你可以了解到他正在示意你幫他拿調味料,但今天換做是JA能力不好的人,他可能只看到你向他伸出手,而誤解成你要和他握手,他們也會無法得知某些隱喻或暗喻,將語氣、表情、說話的內容、先前發生的事情相互串連在一起。

例如:當你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破了,其他人和他說:「你怎麼那麼厲害?」,我們一聽就知道這是嘲諷,但換成JA不好的人,他會誤以為是稱讚,而跟他們說謝謝。

也有可能出現以下的情形:在牆壁上畫畫被媽媽發現,媽媽生氣的說:「你再試試看啊」,JA不好的人可能就會繼續畫,而無法察覺到媽媽是因憤怒的情緒而說出反話。

從上述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多數自閉兒在互動時,只能接收最直接的訊息,而無法推論出背後的真意,尤其在諷刺或開玩笑時更加明顯,這也代表當我們與其互動時,只能以詳細解釋話語意思的方式來溝通,無法使用靈活的變化,這大大違反了一般溝通互動的常規。

日常生活中不乏會出現類似以上例子,甚至更複雜的情境,當簡單的互動與聊天都無法做得很好、或經常做出不符合當下情境的不適切行為舉止時,自然會影響到和他人的關係,因此,缺乏良好的互動經驗、與無法順利發展社交技巧自是預料之中。

社交溝通互動中,語言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JA和語言的關係也可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前面提到視線的轉移是察覺他人視覺觀點以及意圖的基本能力,這不只影響到自閉兒在社交互動方面的情形,更是學習的基礎能力之一,在學習的初期,經常使用模仿的方式來進行,之後再搭配指導者的協助與提示來更加速技巧或知識的習得。

JA不佳一定會影響到模仿的品質,其次,在指導者進一步給予提示時,也無法很好的接收資訊,這些都會影響到語言、動作、認知上的發展,這也就是在某些研究中提到JA可作為日後語言、社交發展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另外,JA和學習狀況及學業成就表現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

Robotic-mediatedintervention(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技術成熟,機器人開始被應用在許多不同復健領域之中,其中一類為社交輔助機器人(sociallyassistiverobotics),這類機器人不會和個案有實質上的物理接觸,而是透過社交互動來協助特定的族群如自閉兒,例如教導特定社交技巧、或是用來提升遊玩的參與情形,研究指出機器人在提升自閉兒的社交與溝通技巧時,是很有潛力的介入方式,除了它們的社交情形比人類更簡單、更容易被預測外,還能夠藉由編寫程式提供結構化與個別化的介入,進而有效提升自閉兒的動機。

由於相關介入較為新穎,研究多處於剛起步的發展階段,目前尚未有充足的證據顯示使用機器人能夠有效誘發自閉兒的社交表現如JA或語言表現,也還沒有針對一般孩童的明確數據。

因此本研究特選用15個正常發展的孩童,以8次療程進行訓練,來了解這樣的介入對社交注意力及語言技巧的影響為何,之後,再將此模式延伸到2位自閉兒。

介入方法與結果 過去已有期刊證實模仿為基礎的介入,可誘發自閉兒的語言技巧,此篇期刊便使用模仿遊戲來促進孩童、訓練者、機器人三者間的互動,希望藉著孩童與機器人間的模仿遊戲,一方面增進孩童和訓練者互動時的社交注意力,另一方面提升語言表現(主動和機器人對話、將機器人做為和訓練者對話的話題)。

研究人員挑選了兩位自閉兒,一位是8歲的高功能自閉男孩,有較佳的語言能力,也比較能夠融入一般班級環境中,另一位是7歲的低功能自閉男孩,言語表現差,只能使用1~2個單詞回應,就讀特殊班級中。

訓練為期6週,在第一週與最後一週執行測試(robotimitationtest),中間4週進行訓練的介入,每週有2次和機器人互動的機會,共8次療程,一次約30分鐘,本次實驗運用Isobot的7吋人形機器人,訓練者會使用筆電進行操控,訓練中,會有一位孩童、一個機器人、一位訓練者同時在場,並交替使用舞蹈及空手道兩種主題。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一般孩童與高功能自閉兒的訓練內容,從一開始簡單兩步驟的雙肢動作,逐漸提升難度至複雜四步驟的多肢動作。

低功能自閉兒的訓練內容較簡單,會從一開始的單步驟雙肢動作,逐漸提升難度至兩步驟的多肢動作。

每次療程包含了三個模仿階段: 1.baselinecondition:機器人會先根據當天主題做出一段歡迎孩童的動作(跆拳道的敬禮或是草裙舞),由訓練者介紹主題,並向孩童解釋他們將在後面兩個階段模仿的動作。

2.robot-ledcondition時,孩童要模仿出機器人做的動作。

每次療程要模仿4個動作,每個動作重複4遍,每個動作都會和一個口語的指示連結起來(ex.舉手)。

期間如果孩童不小心遺漏特定的步驟或動作時,訓練者會在旁給予明確的口語提示(ex.確定你的腳和機器人的動作一樣喔)。

3.child-ledcondition中,孩童會被要求回想上一階段的動作,做給機器人看讓它模仿,每個動作須重複2次,如果回想不起來,訓練者會使用特定的口語指示來提示,若仍想不起來,訓練者就會示範部分動作,一旦孩童成功執行動作後,訓練者就會藉由控制軟體觸發機器人的動作,並用攝影機紀錄每次的過程。

前測和後測使用的robotimitationtest流程類似訓練的過程,只是換成其他不曾做過的動作。

另外,也會使用前測、第一、第四、第八次、後測的後兩階段影片,來分析社交注意力及口語模式,注意力表現採用孩童看向”訓練者”、”機器人”、”他處”的時間比例,口語表現則觀察他們主動起使和被動回應的次數。

從注意力的時間比例圖可發現,一般孩童看向機器人的時間比例最高,其次是訓練者,最後是他處。

後測與前測相比,看向機器人時間顯著的下降(p<0.001),可能是新鮮感已消失、較無興趣導致。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在自閉兒的部分,也是看向機器人的時間比例最長,高功能自閉兒(圖A)一開始幾乎都在注意機器人,看向訓練者及他處的時間都很少。

低功能自閉兒(圖B)除了望向機器人外,也有較多的時間是望向他處,看著訓練者的時間反而最少,而到後測時,兩位自閉兒看向訓練者的時間與前測相比,並無顯著進步。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言語部分發現,一般孩童的主動性表達具有顯著的提升,反應性表達則無明顯的變化。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兩位自閉兒,皆是主動性表達多於反應性表達。

高功能自閉兒(圖A)雖在第八次療程時主動性表達突然減少,但在後測的表現仍然維持原先的水平,低功能自閉兒(圖B)的口語溝通還是非常少,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表達都無太大變化,此研究未能看出介入對自閉兒言語表達的影響力。

   (Cabibihan,Javed,Jr,&Aljunied,2013) 綜合以上結果,可發現此介入方式確實能夠誘發一般孩童的社交注意力及語言表現,自閉兒有看見部分的成效,不論是一般孩童或是自閉兒都對機器人有著極大興趣,但這樣的情形隨著時間慢慢減少,從實驗中也發現,自閉兒不只在社交溝通及口語部分有所障礙,在模仿與執行部分也遇見了困難。

研究人員認為將機器人作為提升自閉兒社交與溝通發展的工具是可行的,若能搭配訓練者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對社交溝通技巧的改善會更好。

機器人的變數與影響(Srinivasan,&Bhat,2013) 機器人的設計與功能,將對治療成效產生重大的影響,雖有研究希望了解參與者對不同設計的感覺,然而因自閉兒在溝通口語方面的缺損,僅能從老師或家長方面獲得回饋,或是轉而對一般孩童做問卷調查,為了深入探討,此篇作者特別針對相關研究做整合性回顧,就以下幾種機器人的變相:外觀、功能性、安全性、需求、自主性、模組性、適應性做討論,。

1.外觀 對自閉兒來說,外觀是參與的重要關鍵之一,多數自閉兒也有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的問題,雖然色彩鮮豔的設計能夠吸引注意力,但是太亮麗的顏色反而會給與孩童過度刺激,不同的身體部分,可以使用不同顏色來強調,鋒利的邊緣、繩索、過於鮮豔的顏色都應該要避免。

有研究發現,當機器人和真人太過相似時,自閉兒反而會失去興趣,也不建議使用過度複雜的面部表情,例如可省略眉毛、眼睫毛的設計提升簡潔度,也就是必須取得一個平衡,使機器人不至於太像真人使孩童感到害怕,也不要太機械化而讓孩童都將焦點放在觀察它的機械零件構造。

到目前為止,最適當的尺寸,機器人大小應與治療者體形差不多,比較能夠更促進孩童的互動和遊戲情形,相似的高度,更容易進行眼神的接觸,比孩童大的機器人,可能會造成威脅感。

現有的機器人外觀設計分為擬人、非擬人(動物或卡通人物)、及非仿生(不像任何生物物種),研究顯示,比起擬人,孩童更喜歡非擬人的設計,寵物或卡通造型的機器人可提供更大的刺激。

2.功能性 對自閉兒來說,在正確執行任務時給予鼓勵很重要,能確保他們感受到正向的獎勵和成就感,因此明確正向的回饋是很有幫助的,鼓勵可藉由一些感官刺激來提供,例如發光、播放音樂、機器人鼓掌…。

許多機器人都會利用移動來吸引孩童的注意,自閉兒本身對會動的物體本來就很有興趣,所以有互動性的機器人勝過只有被動,若機器人能夠更進一步操作物體如踢球、丟球、放積木,在遊戲互動情境下的發揮空間會更大。

其他變數像安全性、需求、自主性、模組性、適應性,也是考慮因子。

優點與缺點 1.優點: 可提供結構化的介入(不斷重覆相同的動作或表情) 便於拆解成不同component做練習(手勢、臉部表情、音調變化) 可提升參與者的動機 2.缺點: 需要的環境設置較多、費用也較高 難以即時做出非設定的動作與回應 和一般真實情境仍有所差別 參考資料 Cabibihan,J.J.,Javed,H.,Jr,M.A.,&Aljunied,S.M.(2013).Whyrobots?Asurveyontherolesandbenefitsofsocialrobotsforthetherapyofchildrenwithautism.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Robotics,5(4),593-618,doi10.1007/s12369-013-0202-2 Happé,F.G.(1993).Communicativecompetenceandtheoryofmindinautism:Atestofrelevancetheory.Cognition,48(2),101-119. Srinivasan,S.&Bhat,A.(2013).Theeffectofrobot-childinteractionsonsocialattentionandverbalizationpatternsoftypicallydevelopingchildrenandchildrenwithautismbetween4and8years.Autism,3(2),1-7.dna/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therapydna314'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累積|今日loading...... KidsPlay親子就醬玩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therapydna314's新文章以城市社區為基礎的體育活動對學齡前ASD兒童健康的益處自閉症的軀體感覺:來自體型估計的證據早期丹佛模式在自閉症學步兒中的療效和調節因素:縱向研究智力發育障礙兒童與典型發展兒童的運動、認知和語言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了發育性閱讀障礙的遺傳性和遺傳相關性出生後GABA的轉變發展的視角祝各位夥伴、家長端午佳節安康針對自閉症感覺挑戰的介入措施腦性麻痺兒童的感覺統合問題自閉症兒童和青少年的肌力和執行功能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我的相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