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鮮果您終於回來啦!這是種什麼樣的水果呢?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竹,屬藤黃科藤黃屬,盛產於南洋熱帶地區,有「熱帶果后」的美名。

可食用的白色內果皮口感特殊且鮮甜,更富含多種維生素,具營養價值。

2003 年,因擔心泰國發生的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00植物王國科學傳播山竹鮮果您終於回來啦!這是種什麼樣的水果呢?吳子函・2019/05/14・156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SR值496・六年級+追蹤相關標籤:山竹泰國禁令紅毛丹菲律賓藤黃科農委會防檢局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要開放進口山竹了嗎?別急,只是修改規定啦!山竹的愛好者苦等鮮果禁令解除超過10年,農委會防檢局終於在4月26日發布訊息,預告修正進口檢疫相關規定,若進口禁令真的被修改,未來泰國之新鮮山竹果實,只要經過攝氏46度持續58分鐘蒸熱殺蟲處理,殺滅楊桃果實蠅及木瓜果實蠅後,將有機會得以輸入臺灣。

等了好久,山竹終於要回來了嗎?圖/pixabay咦?那之前為什麼會被禁止呢?在16年前,也就是2003年,因為生產山竹、紅毛丹等水果的東南亞國家為楊桃果實蠅及木瓜果實蠅疫區,為了防範這些果蠅對台灣水果的影響,農委會宣布禁止進口山竹鮮果(冷凍山竹則沒有限制)。

所以說,如果你對山竹感到非常陌生,代表你應該是非常年輕的人。

所以說,山竹到底是什麼?山竹是盛產於熱帶地區的水果,屬於藤黃科藤黃屬,山竹樹可以長到7-25公尺,果實直徑約為4-8公分,山竹果實剛長出來時為綠色,待發育成熟時,最外層的外果皮會轉為紅紫色,外果皮中含有多酚類,例如:單寧酸,在果實發育期間有保護作用,避免其受細菌、病毒侵害。

而在外果皮內層,白色且長的像蒜頭的部分為內果皮,也被稱為假種皮,通常有4-8瓣,也就是深受大家喜愛的、甜美多汁的部位。

白色、像蒜瓣的部分是山竹的內果皮。

圖/pxhere不能進口還是好想吃,難道我們不能自己種嗎?其實,台灣一直有在嘗試種植山竹,最早在1915年就有引入山竹種植的紀錄,後來也曾自泰國、菲律賓引種至農試所嘉義分所試種,但因台灣冬天溫度對於山竹來說太低,經過評估,認為台灣氣候不利山竹的栽培,且山竹幼年期很長,從種下種籽到開始開花結果需要10年,也讓很多想栽培山竹的人望之卻步。

但因後來山竹鮮果被禁止進口,加上農試所鳳山分所裡,山竹開花結果的狀況漸佳,逐漸有人加入種植山竹的行列,現在網路上也可以買到台灣本土種植的山竹果實。

山竹樹。

圖/wikipedia如果也想要自己栽種山竹,是可以買到山竹幼苗的,但因山竹幼苗不易取得,常有其他藤黃科植物因外觀相似,例如:山鳳果和爪哇鳳果,而被當成山竹幼苗販賣。

農委會提供了三種植物葉片、樹形、花性及果實的比較,供大家參考。

如果真的很想要自己種自己吃又怕買錯的話,就去《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新興果樹栽培管理專輯》看看吧!想吃山竹怎麼挑?台灣泰國有何不同?既然可能會有機會買到新鮮山竹了,那好吃的山竹要怎麼挑選呢?山竹的外果皮顏色可以作為挑選依據,當外果皮呈現紅紫色時風味最佳,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如果外果皮已經轉為黑紫色,表示其中的酸度會可能已經被分解,果肉吃起來會偏甜,但可能有過熟的異味。

果皮顏色可作為挑選山竹的依據。

圖/pxhere那麼,恢復進口山竹會不會讓稍有起色的台灣山竹消失呢?雖然泰國的氣候本來就比較適合山竹的生產,一年有兩次產期,而台灣則只有一次,但是,山竹的儲運性不佳,在室溫兩天品質就會開始劣化,因此本土山竹生產仍有其優勢。

不管如何,台灣栽培山竹技術的進步或山竹真的開放進口,都讓大家有更多機會嘗嘗山竹的滋味,認識這個長相可愛的水果。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泰國山竹鮮果】停止進口16年 農委會預告恢復輸入行政院農委會防檢局維基百科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新興果樹栽培管理專輯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吳子函4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生物學的「演化樹」,前身其實是象徵通往天堂的「階梯」?探索的盡頭甚至是上帝?——《纏結的演化樹》27小時前能量飲料發展史:崛起、功效與隱憂──《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11天前影響臺灣石斑魚外銷日本的關鍵:「西卡毒」──《科學月刊》13天前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4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6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美味的山竹,如何由禁止輸入再開放進口?談植物產品檢疫──《科學月刊》五百多篇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文獻,能告訴我們什麼事?血玉石、罌粟花與地下走私——這是「中緬泰」邊境百姓的日常0629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629五百多篇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文獻,能告訴我們什麼事?廖英凱・2020/11/03・7379字・閱讀時間約15分鐘・SR值593・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農委會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前情提要:關於萊克多巴胺的文獻有五百多篇?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美國豬肉的進口,引發了社會許多的議論。

因應民間的質疑與反彈聲浪,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10月26日召開「農防字第1011473960號公告公聽會」,於公聽會結尾;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回應民間針對萊克多巴胺健康疑慮的相關論述時,提及農委會「針對全世界有做萊克多巴胺的文獻回顧514篇,做了完整的文獻review,在這些文獻中結果敘述為中性的占73%,為正面的占23%,僅有少數幾篇(4%)為負面結果,如果蠅等文章⋯⋯」全世界有關萊克多巴胺的文獻有五百多篇。

圖/Wikimediacommon大規模的學術研究回顧,是了解目前學術界觀點、共識與爭議的重要方式,但文獻回顧曠時費力,往往需仰賴大型研究機構與眾多學者投入,才能提出完善的回顧型研究。

但確認學界觀點,是萊克多巴胺政策辯論不可缺的關鍵依據。

因此本文章仿造回顧性論文的研究方式,提出一個簡化版本的回顧型科普文章,來揣摩猜測一下,這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這幾百篇文章,到底在說什麼?paper拿~麼多,要怎麼開始找?第一步:挑選需要的文獻!文獻回顧的第一步,是需要在資料庫中篩選出可信的研究文獻。

本文使用了Elsevier出版集團製作的SCOPUS資料庫。

SCOPU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學術文獻資料庫,收錄了三萬多則期刊與刊物,也是目前國內許多大專校院使用的資源。

常與SCOPUS相比的資料庫為WebofScience(WOS),但兩資料庫涵蓋範圍仍有差異,因此若有文獻被收錄於WOS但未被收錄於SCOPUS,則無法被本文所回顧到。

在SCOPUS資料庫中,設定關鍵字:ractopamine;文獻形式為:article,亦即排除其他回顧型論文、書籍章節、研討會論文等形式;出版狀態設定2000年以後出版的文獻;學科領域設定為農業與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藥理學、毒理學和藥物學、獸醫學;文獻語言設定為英文。

在此條件下,共搜尋得511篇文章,與農委會所說的514篇極為接近,或許可以相信兩邊所匯集的文章高度相似。

使用SCOPUS的搜尋結果從已經篩選出來的文獻,我們試圖來混沌地發想幾個問題:這些文獻是否有特定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研究機構或經費來源有沒有特別的分配,例如藥廠或業者的角色如何?這些研究最主要關注的內容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值得留意的關注面向?如何了解這些文獻的研究結果,所謂「中性」、「正面」或「負面」的態度?該如何回答上述問題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使用兩種簡化的方法來分析這511篇文獻:將SOCPUS資料庫中,如論文刊登時間、地點、作者資訊等「爬」下來,利用資料視覺化的方式做簡易統計分析。

僅閱讀所有文獻的「摘要」,根據原作者在摘要的敘述,人工判斷該文獻針對萊克多巴胺的態度。

並將文獻針對萊克多巴胺的態度分為四類編碼:不涉及健康或生態影響的正負面表述,例如:檢測儀器開發、藥物開發(Yikilmazetal.,2020);生理數值改變,如體重、體脂、心率、代謝與排泄產物(Trotta,MaddockCarlin,&Swanson,2019);環境狀態監測,如環境殘留量(Wooten,Mayer,&Smith,2019)。

有涉及健康或生態影響敘述,且有負面表述,例如:畸形、死亡率上升(Lonare,Sole,&Umap,2018);探索行為、活動力下降(Sachettetal.,2018);攻擊性、壓力生理反應(Ritteretal.,2017);生態失衡(Garbinatoetal.,2020)。

有涉及健康或生態影響敘述,但主張沒有負面表述,或是有正面表述,例如:研究發現符合FDA規範的萊克多巴胺使用,對牛未觀察到心律不整(Freseetal.,2016);研究發現肺癌與乳腺癌患者所暴露的萊克多巴胺低,不影響致癌可能(Chengetal.,2016);研究發現萊克多巴胺對兩棲動物沒有不利影響(Sandozetal.,2020)。

無法判斷或與萊克多巴胺無關作者在爬梳文獻時,依據摘要將文獻對萊克多巴胺的態度進行分類。

圖/giphy這篇文章有非常非常非常多的研究限制。

例如本文所彙整的文獻,絕大多數僅有閱讀文獻摘要並沒有細究內文,因此難以充分理解這些研究的內涵,有可能導致誤判。

本文也僅假設所彙整的文獻跟農委會的搜尋結果高度相似,但也有可能因為資料庫選用、學科領域等搜尋條件設定不一致,而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搜尋結果。

因此這篇文章只能作為科普文章的一種概念發想,不能作為正式學術研究結果。

當很多篇paper聚集在一起時,新的資訊就跑出來了何時何地研究做什麼?文獻背景資訊統計分析學術文獻是呈現學術研究成果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方式,透過閱讀學術文獻,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各個學術研究團隊的成就。

不過,多數學術文獻的目的是在介紹單一實證研究的成果。

關於整體學術社群的研究樣貌、研究主題隨時間的變化、研究領域與在地化的關係,就難以在單一實證研究論文中看到全貌。

因此,透過分析大量的文獻的背景資訊、發行時間地點、關鍵字頻率等,可以讓我們看到整體學術社群「突現」出來的新資訊!透過分析大量學術文獻的資訊,可以讓我們看到整體學術社群的全貌。

圖/giphy時間趨勢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文獻,大概在2013至2017年間為文獻發表的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儘管2006年以前,年均文獻數不到十篇,但JECFA在2004年就已根據有限的人體與動物研究結果而發表了針對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而歐盟則是在2009年提出禁用與禁止進口萊克多巴胺和肉品的科學意見書;CODEX則是在2012年時通過萊克多巴胺的國際規範。

有可能代表重大國際組織的報告發布,促使了萊克多巴胺的相關研究。

2013至2017年間為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文獻發表的高峰。

圖/作者提供重大國際組織的報告發布,有可能促使了萊克多巴胺的相關研究。

圖/作者提供空間分布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研究,則明顯聚集在少數國家,發表數排名前幾名的國家,可能與國家研究實力和國家農業、公衛政策有關。

如美國、巴西、加拿大均為重要牛肉出口國,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因有14篇研究發表,而與墨西哥並列第六。

排名前十名的國家與發表數量依序為:美國(224篇)、中國(115篇)、巴西(61篇)、加拿大(25篇)、澳洲(16篇)、墨西哥(14篇)、台灣(14篇)、法國(9篇)、義大利(9篇)、英國(9篇)。

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研究在全世界的分佈。

圖/作者提供關鍵字分布將文獻自行設定的關鍵字,統計出現的次數,前十大關鍵字為:Ractopamine(萊克多巴胺);Animals和Animal(動物);Phenethylamines(苯乙胺);Adrenergi-Beta-Agonists(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Swine(豬);Male(雄性);Cattle(牛);Nonhuman(非人);Meat(肉);AnimalFood(動物性食品)。

關鍵字的頻率呈現,除了與萊克多巴胺和藥理有關以外,可以看出研究最充分的生物是豬和牛,也可能代表有許多研究是將動物視為肉品的前提來研究。

萊克多巴胺相關的關鍵字分布。

圖/作者提供此外還有一些有趣的關鍵字頻率差異,例如在這511篇文獻中,Male(雄性)出現了131次,但Femalie(雌性)僅出現91次。

以物種作為關鍵字的話,如Swine(豬)、Cattle(牛)和non-human(非人)分別出現146次、110次和106次,但human(人)僅出現了37次。

這或許可以延伸出下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代表在這系列研究中,被關注最多的是雄性牲畜,但關注最少的則是女性人類呢?(抖)經費來源分析分析研究經費的來源,也是了解學術文獻背景的方法。

圖/Pexels這511篇文章中,有註記所屬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共有873人,分布於160間研究機構。

所屬人數最多的機構,排名最多的前幾間依序為:Elanco動物保健公司(67人)、堪薩斯州立大學(44人)、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44人)、禮來公司(26人)、普渡大學(24人)。

其中Elanco動物保健公司在2019年以前為禮來公司的持股子公司,而禮來公司的主要產品就有萊克多巴胺(PS.還有百憂解和犀利士⋯⋯)若將排名前十名的機構以類型區分的話,則學術界占42.5%;藥廠36.3%;政府研究20.9%。

由此可以明顯看出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藥廠,在此的龐大資源投入。

萊克多巴胺研究經費來源比例。

圖/作者提供所以這些研究對萊克多巴胺的態度是?文獻摘要態度編碼與觀察分析完文獻的背景後,再來看看這些文獻摘要中,到底怎麼看待萊克多巴胺對健康與生態的好處或傷害。

研究結論態度從摘要來看,絕大多數文章的重點,聚焦在萊克多巴胺檢測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及畜產觀點上針對萊克多巴胺的應用方式和成效。

由於我們把此處研究文獻的態度判斷,限縮在「健康或生態影響」的正負面表述,最終僅有33篇涉及健康或生態相關的正面負面表述。

與萊克多巴胺有關文獻僅有33篇涉及健康或生態正面負面表述。

圖/Pixabay其中,研究結論有觀察到對健康或生態有負面表述的,例如使動物心律不正、死亡率提升等,共有21篇,占總比例4.11%;有針對健康或生態影響研究,但主張沒有負面結果,或反而有正面結果的,共有12篇,占總比例2.35%對比起農委會的觀察「中性73%,正面23%,負面4%」,在判斷為負面表述的比例相近,有可能是因為研究結果若有負面不良影響時,極容易從文獻摘要的末段就能看出來。

但對正面表述的判斷差異極大,猜測這裡的判斷差異有可能是本文的編碼方式要求文獻摘要必須明確寫出無害或有益處的修辭,但多數動物用藥研究都是在尋找合適的用藥方式與畜產上的效益,而不會刻意強調健康或生態益處。

各年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研究的結論態度。

圖/作者提供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研究的結論態度比例。

圖/作者提供研究對象與關注方向在這33篇確認與健康與生態影響的文獻中,研究最多的是物種是豬,特別是針對豬攝食萊克多巴胺後,與侵略性有關的表現就有6則研究;其次則為牛的研究,有4則研究與牛攝食萊克多巴胺後,遭遇壓力(如飼育、運送)的不良生理反應和運動行為的不良改變有關。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國內外倡議團體,基於動物福利的理由反對萊克多巴胺。

再其次的物種則為斑馬魚和羊,各有3則研究。

由於最終篩選出的文獻數僅有33篇,因此無法觀察到研究選用物種與選用主題上,有統計上的顯著趨勢。

與健康與生態影響的文獻中,研究最多的是物種是豬。

圖/Pexels與環境有關的研究除了針對物種有關的研究,本次回顧的這511則文獻摘要中,也有20則是專門針對環境的研究。

多數的環境研究是針對美國境內有使萊克多巴胺的畜牧場,研究多發現畜牧場因為廢水排水的原因,導致畜牧場周圍的排水道、土壤與空氣中,能量測到極微量的萊克多巴胺。

這類研究近期常被應用於國內部分萊克多巴胺反對者的論述,但須留意這類研究多是探討畜牧場的影響,並不適用於肉品進口的情境。

畜牧場的廢水排水,導致周圍的排水道、土壤與空氣中量測到極微量的萊克多巴胺。

圖/Pexels值得關注的本土研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11則文獻中,有31則研究有我國的學者參與,有14則是100%台灣製造的本土研究。

其中有兩則研究我認為特別值得持續追蹤下去:一則是由台大環工所的團隊在2011年時發表的Occurrenceofβ-blockersandβ-agonistsinhospitaleffluentsandtheirreceivingriversinsouthernTaiwan.,該研究調查南台灣三所醫院汙水和四條河流中,β受體阻滯劑和β受體激動劑(含萊克多巴胺)的狀況,結果發現檢出率最高的化合物是三種β受體阻滯劑(propranolol,atenolol,andacebutolol)和萊克多巴胺。

不過⋯⋯2011年前,我國沒有進口過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也未開放畜牧業使用,那為什麼還能在國內的汙水量到呢?(抖)台灣的本土研究在2011年時發現國內的汙水量到萊克多巴胺。

圖/Chemistryworld另一則是陽明大學環衛所和榮總臨床毒物科的團隊在2013年發表的Latediagnosisofanoutbreakofleanness-enhancingagent–relatedfoodpoisoning.,該研究調查了一起台南某醫院急診科的異常群聚症狀,有12名一起聚餐的患者出現了噁心、嘔吐、心悸、低血鉀、高血糖、白細胞增加的症狀。

最終在患者的尿液中檢驗到了Clenbuterol和Salbutamol這兩種被禁用的瘦肉精。

又由於所有的患者在發病前都吃過同樣的雞肉料理,因此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這兩種被禁用的瘦肉精,又被用到了過去也不會特別使用瘦肉精的養雞場。

兩種被禁用的瘦肉精,被用到了過去也不會特別使用瘦肉精的養雞場。

圖/Pexels這類本土研究,也呼應了國家環境毒物中心在2014年發布的瘦肉精健康影響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在2012美國牛肉進口以前,一個涉及72人的尿液抽檢研究中,即發現有1.39~5.56%的人,被量測出被禁用的不同種瘦肉精。

似乎代表瘦肉精管制的戰場,不只在國門之外,而早已在你我的周遭⋯⋯結論與展望~本文以簡化的方式回顧了與萊克多巴胺有關的511則文獻。

回顧結果發現相關研究的人力、機構主要位於美、中、巴西、加拿大等研究實力堅強或具有大量肉品出口的國家;動物用藥的相關藥廠貢獻了大量的研究人力與經費,可能可以呼應多數研究都是以畜牧、食用動物養殖為目標。

有可能導致了絕大部分研究的目的,並不著重於健康和生態影響。

與萊克多巴胺有關文獻的機構主要位於具有大量肉品出口的國家。

圖/Needpix.com在極少數與健康、生態影響有正面或負面表述的文章中,多數研究聚焦於豬和牛的負面動物行為,可以呼應國內外動物福利的倡議。

與2004年JECFA的回顧和2009年歐盟科學意見書比較,本次回顧的文獻中的人體相關研究仍非常罕見,其他動物研究結果若要用於人體健康評估也都須留意過度解讀的可能。

文獻中也有為數不多的環境研究,多數均為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畜牧場環境研究,而非進口肉品所導致的環境影響。

但是仍有台灣本土研究,確認儘管未進口或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或其他瘦肉精,國內依然有環境已被瘦肉精汙染,且爆發瘦肉精食物中毒的狀況。

總結目前的觀察,既有學術研究方向似乎較少關注健康與生態的影響,使目前學術研究成果,可能仍不足以決定性地支持或推翻JECFA與CODEX的規範。

也由於學術研究成果的有限,在面對今日萊克多巴胺的政策辯論,更不應糾結於特定研究成果,而應重視「劑量決定毒性」的根本原則。

在學術研究成果有限的情況下,應更重視「劑量決定毒性」的基礎原則。

圖/Wikimediacommon我們更該關注的,應是如何實踐此原則的風險管理措施,如透過清楚標示、履歷溯源、邊關檢驗、市場抽驗、混合體抽驗、訂定超標罰則、確保稽查人力與權責單位等政策實踐,來確保進口肉品劑量合乎標準,禁絕本地非法使用。

最後也再強調一下,這篇文章有非常非常非常多的研究限制,目的僅在粗略地綜覽今日學術研究樣貌,並非基於嚴謹的研究法,內容也未經過同儕審查,所彙集的文獻有可能因為資料庫選用、學科領域等設定不一致,而可能與農委會的研究有截然不同的搜尋結果,因此這篇文章只能作為科普角度的一種概念發想。

希望能刺激出有志研究者來做更精緻的文獻分析。

透過更全面的文獻回顧與研究,才能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圖/Pexels還有一些值得發展的研究問題,例如有相當多的研究者與研究,所屬機構或經費來源與萊克多巴胺的藥廠禮來公司高度相關,這些研究是否會受到經費影響而特別避談萊克多巴胺的健康影響,或做出有利於萊克多巴胺的影響評估?若要致敬農委會「中性、正面、負面」的分類方式,是否有更準確的分類方法?相信唯有透過更全面性的文獻回顧與研究設計,才有可能為一個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做出最有利於國人、國家、人類,或是地球物種最有利的決策。

參考文獻(由於本篇文獻有五百多篇實在太長,因此先暫時收攏在此份google文件中)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廖英凱30篇文章・ 248位粉絲+追蹤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對資訊與真相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夢想能做出鋼鐵人或心靈史學。

https://www.ykliao.tw/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生物學的「演化樹」,前身其實是象徵通往天堂的「階梯」?探索的盡頭甚至是上帝?——《纏結的演化樹》27小時前能量飲料發展史:崛起、功效與隱憂──《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11天前影響臺灣石斑魚外銷日本的關鍵:「西卡毒」──《科學月刊》13天前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4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6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我們能說瘦肉精安全嗎?用什麼標準?美豬來台!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出爐,數據一次看清楚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台灣前該知道的那些事: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評估怎麼做?當科學研究被用來討論政策制定,容易搞錯些什麼?關於瘦肉精傷腎的本土研究解讀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鄭國威Portnoy・2020/04/18・6373字・閱讀時間約13分鐘・SR值531・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COVID-19杜文珍局長秋行軍蟲超前部署防檢局非洲豬瘟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傳播不只是科普,而是公民參與科學治理的關鍵。

因此PanSci今年將主動採訪政府部門、民意代表、NPO、學研單位,了解他們如何看待科學傳播,也讓PanSci社群能與之對話。

繼第一站環保署之後,我們來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底下的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專訪局長杜文珍。

她在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赴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進修獸醫博士,也曾任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是有著獸醫魂跟談判技能的科學人。

採訪團隊提早到了防檢局會議室,帶著笑容的杜局長隨後快步進來跟我們打招呼,彼此不握手,只鞠躬。

才坐定互相寒暄,就感受到她語速飛快,但聲調起伏又像是位擅長說故事的高手,活力充沛但也透露出忙碌。

防檢局杜文珍局長接受採訪。

攝影/劉志恒以下文字整理自採訪內容,為呈現真實對話,僅為簡潔與流暢稍作調整。

COVID-19疫情當下,防檢局最近在忙什麼?大家重點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好像這病只跟人有關,但開設第一時間,我們就想可以幫忙哪些事情。

例如:要是飼主驗出陽性被隔離,那他的貓狗怎麼辦?第一次指揮中心開會時,我們提出:如果有人連回家機會都沒有,沒時間交代,家裡沒人照顧狗貓,我們就啟動救援機制,讓防治所或獸醫師幫忙到他家照顧寵物。

這是貴局的業務嗎?當然不是,是獸醫師的本能吧。

那時也有人覺得:「現在都在講人,你跟我講動物?」後來情況改變,香港那件事情發生,有人又質疑狗貓真的不會感染嗎?老實講,現在要說狗貓會傳染或感染的證據還很不足。

我們召開專家會議,結論也是這樣,就開了記者會說明註一。

我覺得溝通要讓大家聽得懂、知道怎麼做;所以在記者會上就講:「怎麼保護家人,就怎麼怎麼保護犬貓」。

我們講毛小孩跟家人一樣,飼主要勤洗手、不要親密接觸,幫牠手腳擦乾淨。

有些人習慣喜歡跟狗親親,狗不會被感染,但可能會沾到一些病毒。

疫情期間,局長建議對待毛小孩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避免親密接觸。

ImagebychiplanayfromPixabay局長怎麼看待公部門的科學傳播?對我來講,對不同群眾有不同溝通方式。

專業我們有,但怎麼把專業講得讓希望傳達的對象注意到、讓受眾的行為可以改變?科學要轉化到讓受眾可以接受,覺得一件事該做;甚至更積極思考「也許怎麼做更好」,願意feedback,就完美了。

科學人實事求是,知道什麼講什麼,但一件事情10分,因為身份,我只能講……6分吧,後面還有4分未知或不確定,要稍微收一點。

那4分,確實還不能講、還不成熟,但已經在準備。

儘管如此還是要把能講的6分好好呈現,透過媒體幫忙,讓大家知道現在的狀況。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新冠肺炎。

關於蝙蝠被當成COVID-19的源頭,你覺得?新型冠狀病毒一開始核酸比對,跟一種蝙蝠身上的最接近,但其實各種動物都有冠狀病毒,因為中間那個核酸變化很大,中間宿主是誰還不知道。

當初新聞或科學媒體說比對起來跟蝙蝠最接近,好多學校小朋友以前好愛蝙蝠,現在有的看到蝙輻會丟石頭,或把群聚蝙蝠屋弄毀。

其實過去三十年我們面對各種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有的感染呼吸道、有的感染消化道,症狀都不同。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人畜共通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其傳播機制,全世界都還沒有明確的資料。

防檢局局長杜文珍接受泛科學專訪。

攝影/劉志恒人們因陌生的疾病而備感憂心,面對太多未知而行為激烈,該怎麼辦?大家都很擔心疾病,還有秋行軍蟲、沙漠飛蝗等,我看來是正面的。

大家現在開始除了關心人的健康以外,還會關注動植物的健康。

這也是WHO(世界衛生組織)、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行的概念:一個地球,一個健康(OneEarth,OneHealth)。

人健康,來自於環境健康;環境健康,動植物也一定要健康。

防檢局照顧動植物健康,把整個環境弄好,對人也好。

不只「病」得注意,防檢局更得處理「藥」。

很多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或藥處理。

秋行軍蟲聽起來很可怕,傳播很快,可是其實跟一般蛾類一樣有藥、能控制。

但要如何有效控制?行為得改變。

農民該在什麼時候施藥、用在哪些作物上面,只要做到就可阻止再傳播。

去年首次在台灣發現秋行軍蟲,農糧署本來評估會影響作物收成,後來發現沒影響太多。

因為防檢局馬上反應,媒體也幫忙宣導,農民就能配合使用正確藥物。

這告訴我們什麼?第一:科學很重要!用哪些藥、什麼時候用,都是科學。

但如何把訊息傳遞出去,讓農民真的去使用,也很重要。

第二:科學不只科學家、研究人員在做。

像是在做秋行軍蟲通報,有一組公民科學家幫很大的忙,他們叫做「慕光之城」,專門觀察蛾類。

當初有人說「防檢局都說秋行軍蟲是外來的,但搞不好台灣早就很多,不然怎麼可能一下子這裡發現,那裡也發現?」因為經費有限,當下手上確實沒有很多資料。

所以很感謝公民科學家團體第一時間跳出來說:「我告訴你,這一定外來的!」「你怎麼那麼肯定?」「因為我們團隊過去在全台灣看了哪些哪些點,都沒看到這隻蟲。

」「慕光之城」公民科學家團隊累積了很多對於蛾類的觀察資料。

圖/截自臺灣飛蛾資訊分享站公民科學家進場幫助很大。

不只秋行軍蟲,其實狂犬病防疫也是。

像「路殺社」就幫很大的忙。

我覺得防檢局做事的時候,全民力量才是最大的支撐。

你覺得台灣野味問題如何?法規需要更嚴格嗎?這回到行為改變。

人會根絕吃野味的慾望嗎?需求越來越少,但要根除沒那麼容易。

相較於很多國家,還有「野生的比較好、比較補,有藥效」之類的想法,台灣已好很多。

但要怎樣修訂法規,避免只是把檯面上掃到檯面下?例如有人可能辯說自己飼養的,不是野外抓的。

為降低野味風險修法不是不行,但訂一個好的法,也需要有執行者,執行方式更要衡酌整體社會狀況。

像是,零安樂政策好不好?當然好。

但有沒有那麼大的收容量?收容的時候,有足夠能量好好照顧這些犬貓嗎?這些其實都是要思考的重點。

法規好,但要能做到才是最好。

不管非洲豬瘟、秋行軍蟲、或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外界感覺政府反應很快速,為什麼?我常跟同仁講:「政府改變,環境改變,我們做事方式跟態度也要變。

」政府團隊整個作業情勢改變,其實是在防堵非洲豬瘟入侵那次。

台灣沒發生非洲豬瘟,行政院就要依據〈災害防救法〉開設應變小組註二。

其實一開始大家也想,非洲豬瘟有嚴重到,需要各中央部會全部啟動嗎?防疫、檢疫、農業,是農委會的事啊!怎麼會海巡、關務、所有人都進來?後來證明這件事情真的非同小可,一級開設啟動中央部會,建立非常好的跨部會合作模式。

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為了風險管理,連續把好幾個還沒發生疫情的國家納入手提行李百分百檢驗,臨時要調人力真的沒辦法。

航警局說:「沒關係,我們先來做,等你們人補齊再接手。

」當韓國也發生疫情,緊急被列入,移民署直接跟我們說:「我知道你們忙著要公告,韓文版文宣我們來做。

」多感動!團隊就是這樣形成。

所以我相信這次新冠肺炎,大家啟動覺得理所當然。

當災害來臨時,政府部門間相互幫忙,共同分擔工作,大幅提升應變措施的執行效率。

圖/ GIPHY我在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分享的時候,每個人都問:「為什麼別的部門的人要來幫農委會?」其實這是一個行政團隊運作模式改變了,觀念改變了,大家都覺得這不只農委會,也是他們機關的事,覺得邊境守衛有責,大家一起做。

總統和行政院長更把非洲豬瘟看成國安層級的議題,沒豬肉吃影響有多大?第一線的養豬產業,後端的食品業、餐飲業、服務業,都會受到衝擊。

現在新冠肺炎當頭,很多人都羨慕台灣能集結「口罩國家隊」。

我覺得因為有過往經驗,知道原來這樣做會讓整體更好。

所以行政團隊改變、觀念改變,事情就不一樣。

有正面評價也必然有負面,你怎麼看待外界對防檢局的質疑,或是假訊息?有建議是好事,表示民眾關心,我們會先釐清是否為假訊息,再進一步說明,讓民眾接收到正確的資訊。

例如,我們最近收到一個訊息說我們實驗室隱瞞非洲豬瘟,更具體說出樣材來自哪個國家。

我說這訊息絕對不正確,我們從學校、國家實驗室(家畜衛生試驗所),都沒收到這個樣材。

如果有,也不可能隱瞞。

而且這國家早被列入手提行李百分百檢驗範圍。

釐清後,我們也我請他加入防檢局的粉專「防疫小尖兵」。

其實對於假訊息,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還有植物防疫檢疫法,都有罰則,查證機關是縣市政府。

中國的非洲豬瘟在前年8月3號開始傳出,接著有人在Facebook說花蓮已經有非洲豬瘟。

我們請花蓮防疫所到現場,證實是假訊息,最後對散播謠言的民眾開罰。

政府的專業、信用建立,不只一朝一夕,但毀壞信任度只要一時。

信任建立真不容易,對公務人員來講,更是兢兢業業,每一步都要走的很小心。

有時透過經驗故事,也能讓民眾對政府改觀。

我分享一個親身故事:口蹄疫發生的那天,我在家畜衛生試驗所實驗室,第一例的診斷工作我也參與其中。

獸醫只在教科書上看過的惡性疾病,居然被我們碰到。

但還是要面對啊!當時豬農走投無路、損失慘重,但我們也只能請他們把豬隻留在豬場,避免擴大傳染。

看著口蹄疫發生、看著血本無歸的業者,我們其實很難過,那種難過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

所以今年口蹄疫可以撲滅,對我而言別具意義。

過去二十三年,不管產業團體、獸醫師、地方、中央,都很想清除掉口蹄疫。

奮鬥過程有波折,需要科學依據支撐,也需要產業支持。

防範疫情,不僅是防檢局的職責,更需要各界人士的配合與支持。

圖\wikipedia去年拔針,今年二月OIE通知我們文件審查OK,如果這六十天評論期,各國都沒意見,那今年五月台灣就可以正式宣告為口蹄疫非疫區。

對政府的信任感怎麼來?我認為要想到所有的利害關係者,取得最大共識。

如果有人暫時達不到、無法符合要求,我們也要準備其他配套做法,創造共贏局面。

防檢局的FB很活潑。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與民眾溝通方式?我希望民眾都可以知道正確資訊,所以針對上網族群,我們會做短小輕薄又吸睛的圖卡,來獲得注意。

我非常感謝我們小編,人能講的、動物能講的、連我們可愛檢疫犬能講的,他們都想辦法利用。

老實說,也遇過有些宣導內容,我們認為很好,丟出去效果卻普通,也只好繼續TryandError。

除了網路社群外,我們也有比較傳統形態的宣傳管道。

以農藥宣傳來講,很多農民不會、不習慣使用網路,我們就會請產銷班協助宣導。

水果外銷近來成為政治人物宣揚政績重點。

為了讓農產品「貨出得去」,防檢疫局做了哪些事?防檢局是SPS(sanitaryandphytosanitary,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檢疫措施)窗口,所以會先知道其他國家在制定哪些技術性的規範。

關於外銷,不只有條件談得好不好,也攸關農委會內部能否通力合作?產業是否跟著升級?例如科技處出資做研究,把進出口條件設定好;防檢局依照條件跟對方談判;農糧署則確保貨品品質優良。

供果、產銷、包裝、冷鏈都要顧好,才能維持台灣品牌的名聲。

國際談判人才怎麼來?國家有OTN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從國家觀點幫各部會,而SPS是在防檢局裡。

我從承辦人做起,在談判桌上從後面坐到前面,可以看到談判人在不同場合如何應對困難、尖銳、需要外交手腕的問題。

談判壓力大嗎?壓力很大。

幸運的是,我們的團隊分工很不錯,各個同仁都能發會自己的專業和特色,讓談判順利進行,爭取到好結果。

例如:有個同仁很沉穩,能耐心逐字看法規,如果最後要簽署文件,我一定會請她重複確認。

也有同仁超會交際,可以幫忙爭取時間,她既不能洩漏底線,也要讓對方覺得我們很認真。

還有同仁與對方關係很好,好到可以先瞭解對方的想法,讓我們在談判過程中,比較有把握。

其實每一個貿易國都覺得台灣是個好市場,也是值得重視、信賴的貿易夥伴。

關於進出口談判,我分享一個例子。

外國想進口豬肉到台灣,對國內產業會有衝擊;有衝擊,代表競爭不只在國內,代表我們的產業可以更精進、更上層樓。

我認為,這也是加入WTO的承諾和期許。

我們希望更好的產品到國內來,也希望藉著WTO機制把好產品送到國外去。

接下來,防檢局有哪些新的措施?防檢局業務很龐大,舉凡動植物藥品、檢疫、防疫、肉品等,都是我們的守備範圍,所以整合防疫前端跟後端的資料,非常重要。

我們目前只以點的方式來呈現。

舉例來說,禽流感資料有一套趨勢圖,現在只能做比較,但我一直想能不能有預測圖?應用在動物飼養這塊,如何跟疾病防疫結合?例如:寒流來,但禽流感一定會增加嗎?我們希望能從大數據來看,有沒有特定點、熱區的養殖業,是可以集中火力處理的,讓大家及早準備。

就像農業生產端現在就可以預測,賣多少種苗,預估三個月後會有多少高麗菜,便能發預警告訴農夫別搶種。

最後,局長覺得近期還有哪些動植物防疫議題也值得注意?要注意的太多了,同事常常覺得我焦慮,總跟他們說「這個要小心、那個要準備」。

後來每個都準備,沒發生也很好。

但有時候還好他們事先準備了,例如3月16日我們就有新措施。

因為肺炎,很多人臨時回國,若要帶犬貓回來,照規定得20天前申請,現在為了因應肺炎疫情,我們緊急宣布:不再要求20天前申請。

防檢局同仁也非常謹慎在應對,才能在半天內就把事情搞定,包括公告、網路宣傳,還有跟邊境的分局談好,遇到申請該怎麼處理等。

很多事情還沒到台灣,但我們也會超前佈署,以沙漠飛蝗為例,雖然到台灣的機率不高,但是沒人敢講一定不會來。

所以,我們必須做到滿分的準備。

例如:先找氣象局要資料,判斷會不會有特別狀況;也得先盤點藥品,不能等真的來襲了,才問怎麼辦。

面對防疫議題,防檢局局長杜文珍帶領同仁們,始終抱持著未雨綢繆、隨時警覺的心態,預先規畫應變措施,將能做的做到最好。

攝影/劉志恒聊了一個多小時,雖然坐在會議室另一端的幕僚頻頻提醒局長還有下一個行程,局長還是有問必答,維持著本就很快的語速。

以整個政府來看,防檢局不是特別大的單位,平常一般人也不會注意,但卻在非洲豬瘟、秋行軍蟲、農產外銷、以及這次COVID-19疫情中扛起了關鍵角色,在接連不斷的事件中用自己的方式實踐科學傳播,局長分享的第一手經驗也令我印象深刻。

接下來我還會繼續拜訪其他單位,了解他們怎麼傳播科學,也歡迎你建議採訪的對象喔!註解註一:近期出現新聞報導比利時的寵物貓與香港的寵物狗疑似受感染的案例,但相關的科學證據目前仍未經過完整檢視與發表。

註二:災害防救法第13條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首長應視災害之規模、性質、災情、影響層面及緊急應變措施等狀況,決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及其分級,應於成立後,立即報告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並由召集人指定指揮官。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得視災情研判情況或聯繫需要,通知直轄市、縣(市)政府立即成立地方災害應變中心。

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鄭國威Portnoy247篇文章・ 608位粉絲+追蹤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

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

現為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生物學的「演化樹」,前身其實是象徵通往天堂的「階梯」?探索的盡頭甚至是上帝?——《纏結的演化樹》27小時前能量飲料發展史:崛起、功效與隱憂──《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11天前影響臺灣石斑魚外銷日本的關鍵:「西卡毒」──《科學月刊》13天前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4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6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你的世界我來扛!拯救世界的無名英雄:認識「植物健康年」病毒不是源於武漢的海鮮市場?從分子演化學角度看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起源與傳播防疫不得不之惡:隔離檢疫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花粉揭秘:黑死病災情,歐洲各地很不一樣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蔓延多國的「秋行軍蟲」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防範呢?彭士桓・2019/05/15・194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487・五年級+追蹤相關標籤:外來種夜盜蛾秋行軍蟲防檢局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秋行軍蟲(FallArmyWorm,FAM),最近引起大家一陣緊張。

這個名字相當特別,秋天才行軍的蟲嗎?當然不是,其實牠是一種毛毛蟲!由於幼蟲小時候聚集在一起走路像行軍一樣,因此被俗稱為秋行軍蟲。

學名為 Spodopterafrugiperda,屬於夜盜蛾屬。

牠是經濟作物的害蟲,最主要攻擊的農作物為玉米,但已知超過80種經濟植物會被攻擊,例如:稻米、高粱、甘蔗、蔬菜、棉花等等,造成農業經濟的嚴重損失。

秋行軍蟲主要可以分為兩型,一種主要攻擊稻米,另一種則針對玉米,從外觀上是無法區別的。

秋行軍蟲的大幼蟲其頭部為黑色,且有一個白色的倒Y字型,身體的每一節(第二到最後一節)都有明顯的四個黑色斑點成方形,身體看起來粗糙摸起來卻光滑。

成蛾的前翅的外圍有一小塊白色點綴,而後翅則為白色搭配黑色鑲邊。

秋行軍蟲的生活史簡圖。

(點圖放大)上兩張為成蟲,左下為卵右下為大幼蟲。

圖/FOA:BRIEFINGNOTEONFAOACTIONSONFALLARMYWORM秋行軍蟲每一成長階段都具破壞力秋行軍蟲的特色,基本上就是很會吃,什麼都能吃。

圖/InvasiveSpeciesCompendium@CABI©ClemsonUniversity/USDACooperativeExtensionSlideSeries/Bugwood.org–CCBY3.0US一隻母蛾會在農作物靠近地面的葉面下產約100-200顆卵,3到6天後剛孵化的初級毛毛蟲(攻擊力+100)會啃食葉面,產生許多小洞並同時吐出細絲垂降到新的枝葉或是附近的植物上頭。

孵化後的6到14天會變成體型較大(約4-5公分)的次級毛毛蟲,是破壞力滿點的時刻(攻擊力+1000),這時葉子會被啃蝕的體無完膚。

若爬到了新生長的植物上,則會破壞植物的生長點,使得植物無法生成新葉或長出玉米,嚴重時甚至直接將植物咬斷。

若爬到已成熟的玉米上,就當然開!吃!啦!吃飽的成蟲則會掉落至土壤表面,從土表層向下挖2至8公分處化蛹(蛹約1.5-3公分),若是掉到較硬的土壤上頭則直接在落葉下進行化蛹,在8到9天後會破蛹而出成蛾,飛行交配產卵,再開啟新的生命週期。

秋行軍蟲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攝氏28度,在此溫度下生命週期約為20-30天。

春秋較冷時生命週期則延長至60天左右。

秋行軍蟲步步蔓延此蟲原生於美洲熱帶與亞熱帶等地區,非洲最早是在2016年一月於奈及利亞發現,由於貿易與成蛾強大的飛行能力(每晚最多可飛行約100公里,金門與大陸最近的距離才2公里多,恐怖啊!根本生物砲彈~)及繁殖能力(母蛾終其一生可產下約1000顆卵),使其得以快速擴散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

2018年更迅速蔓延至東南亞地區。

而去年至今,中國大陸(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海南、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及重慶市等)也都發現該蟲蹤跡。

編按:原文並無說明此蟲原生於美洲熱帶與亞熱帶等地區,語誤之處已修正。

(2019/5/17)截至2019年已知受秋行軍蟲入侵危害的亞洲與非洲國家。

圖/MapofareasaffectedbyFallArmyworminAfricaandAsia@FAO臺灣目前尚未發現有該蟲的入侵,但做好相關的防範措施非常重要!我國防檢局也會加強檢疫把關,針對來自疫區的農產品及植株等進行嚴格檢疫,並針對相關貨櫃(碼頭或是船隻的夜間燈光相當容易吸引這類趨光性的蟲蟲啊!)進行抽查與清潔。

另一方面則會強化邊境與國內偵查,隨時掌握疫情。

利用許多常見的化學藥劑其實也可以消滅該蟲,但由於其繁殖速度與能力快,很難完全消滅,且相對農藥噴灑的成本較高且可能對於人體有毒性,針對這些,農作物時使用殺蟲劑需要非常謹慎才可!為了我們的滷肉飯與辛苦的農民們,請各位讀者務必提高警覺!我們可以怎麼做?認真讀完此篇文章,並學會如何辨識秋行軍蟲。

讓防疫人員、農民與一般民眾可在發現的第一時間辨認並通報防檢局進行相關防疫措施! 從疫區回國務必檢查是否不小心讓蟲蟲一起偷渡入境,且若攜帶相關農產品及植物等務必主動申報進行檢疫。

切勿過度恐慌,相信專業的防疫人員與相關專家。

一起守護我們的農作物吧~參考資料農委會防檢局──嚴防中國大陸秋行軍蟲渡海來臺肆虐FoodandAgricula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FallArmywormFoodandAgricula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BRIEFINGNOTEONFAOACTIONSONFALLARMYWORMFAO:MapofareasaffectedbyFallArmyworminAfricaandAsia編按:2019/6/10已經確定在台灣發現秋行軍蟲,更多辨識資訊可見此:除了打電話外,亦可使用「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即時回報:Android版連結、iOS版連結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彭士桓14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生活即是科學,科學即是生活。

臺大分醫所博士,虔誠信科學者。

希望透過文字介紹有趣的科學,並期望自己在有限度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生物學的「演化樹」,前身其實是象徵通往天堂的「階梯」?探索的盡頭甚至是上帝?——《纏結的演化樹》27小時前能量飲料發展史:崛起、功效與隱憂──《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11天前影響臺灣石斑魚外銷日本的關鍵:「西卡毒」──《科學月刊》13天前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4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6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非洲豬瘟,讓一切都變了」——深訪動植物防檢疫局局長杜文珍當科學家也懂斗內,帶乾爹露營、登上Science!通通不是問題!今年最火紅的昆蟲議題:台灣準備好阻止秋行軍蟲的奇幻旅程了嗎?世界最小微型電腦,揭開蝸牛躲過大屠殺的可能原因!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