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從離職的念頭中, 盤點內在渴望 ... - 誠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在職場上痛苦不開心,就會冒出離職的念頭。
□想辭職卻猶豫不決,拖了好久問題仍没解決。
□投了履歷,面試上了,就立刻爽丟離職單,換工作。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商業財經
生涯規劃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設計自我實現的藍圖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設計自我實現的藍圖
作者
朴建鎬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設計自我實現的藍圖: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為了實現自我。
要達到如此想望,首先要能「工作得像自己」!☆辭
相關類別
網路電視
自我分析
網路分析
職涯分析
內在自我
內在醫學
多工網路
上班族電視
上班族多工
上班族職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為了實現自我。
要達到如此想望,首先要能「工作得像自己」!☆辭職不是為了離開,而是有更好的地方要去!☆☆終結漂流職場,開始設計專屬你的工作藍圖!☆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在職場上痛苦不開心,就會冒出離職的念頭。
□想辭職卻猶豫不決,拖了好久問題仍没解決。
□投了履歷,面試上了,就立刻爽丟離職單,換工作。
□五年前的工作煩惱和現在差不多。
◎辭職不是憑感覺;找工作不是上了就去作者朴建鎬在求學時期努力唸書目標是成為醫師,但如願考上美國最好醫學院的他,在畢業前卻毅然決然放棄了學業,因為他發覺醫師不是他想做的工作!那他想做什麼呢?他也不知道!放棄後的他不得不重頭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而就跟許多工作者一樣,知道自己不喜歡這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只能不斷轉換工作,不開心就離職;面試上了比較薪水和福利就去,過了幾個月,再邊懷疑工作適不適合自己?邊痛苦的繼續做下去。
◎工作,是「我」的延伸如今,朴建鎬成為了性向分析專家,是各大電視媒體爭相邀請的對象,開辦了自己的網路頻道,不只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職業,也開始幫助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成為最受上班族歡迎的職涯諮詢師。
讓他終結痛苦職場,找到理想工作的關鍵在於,在毫無目標轉換工作的過程中,他體會到:「工作,是自我的延伸」。
假如A的個性是屬於「不斷追求成長進步」類型的人,而他做的工作是必須「一再處理相同的問題」,A可能會覺得工作壓力大。
所以,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適應工作(這是工作痛苦的原因),而是找到(規劃)一個能「工作得像自己」的環境,這才是對的工作。
◎如何找到「像自己的工作」?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內在需求!舉例來說:離職前總會有一段猶豫不決期,很多人甚至持續半年、一半,為什麼没有立刻走?表示這個工作其實滿足了你某部分的需求?例如:「能表達自己想法」、「在溫和的人際環境感到安全」等背後的價值觀與動機,這個需求如果没有被滿足,換什麼都不對,所以我們必須帶著這個標準找工作。
同樣的我們也能從「不想上班的理由」、「過去的履歷」分析出自己從未發覺,但極其重要的內在的需求。
「換什麼工作」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為什麼」想換工作?用「什麼」標準挑選下一份工作?一切,都要以我為出發,用「我的標準」來錄取下一個公司。
◎用九階段職涯課題找到隨心所欲的工作除了內在需求外,書中提到的「九階段職涯課題」以客觀分析的方式、規劃各種問題,分成九個階段,從如何發掘自己的內在需求、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釐清沒有離職的原因、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等,一一帶領讀者找到專屬個人的理想工作。
本書不只是作者成功的經驗法則,同時透過這套方法開設了職涯探索課程,幫助無數工作者找到理想的工作,顛覆過去人們對於工作不過是為了賺錢的期待。
透過書中的方法,不只能設計專屬自己的工作藍圖,也可以描繪出生命藍圖,過你想要的理想人生。
【讀者大好評】「雖然當時很痛苦,但我現在很幸福!」「學會設計職涯藍圖後,我的人生變得完全不同了。
」「看完書後,我發現過去努力卻做不好,或是半途而廢的事,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因為那並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學員libellasw「如果你也想找回自己,找到工作的樂趣,這本書會是你很棒的選擇!-廣播節目主持人/鄭恩奇「推薦給正在為工作煩惱的你,相信這本書會指引你找到職涯方向!」-辭職學校創辦人/張修翰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職涯教練、職涯發展諮詢師/人資阿姐企業人才培訓顧問/方植永數位轉型顧問/李全興(老查)心曦心理諮商所/周慕姿心理師「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威廉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洪澤洋職涯規畫、生涯諮詢師/陳韋丞知名講師、作家/莊舒涵(卡姊)職場作家/黃大米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自由作家/劉揚銘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朴建鎬朴建鎬朴建鎬人格特質分析專家,同時也是獲得美國蓋洛普(Gallup)認證的性向分析家。
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系。
曾在時尚、IT、外貿食品等公司負責企劃及行銷業務工作,目前是「創造價值」公司的創辦人。
此公司專門指導準備就業的大學生、上班族、即將退休的人員分析自我人格特質,也幫助許多知名企業如:現代、BMW、ELLE等員工改善工作和人際關係,提升團隊工作效率,並藉由發掘個性特質的方式,替想要提升自我的人,進行個人職涯諮詢。
由於此方法大受好評,因此他受邀開辦「職涯探索課程」,替想找到幸福工作的上班族解惑。
此書是課程內容的集結,幫助工作者找到「更像自己的工作方式」,可說是這時代上班族的事業處方籤。
鄭筱穎鄭筱穎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譯有多部韓國影視作品。
育有一雙兒女,目前為媽咪拜和媽媽經論壇駐站部落客。
對文字創作充滿熱情,因而踏上譯者這條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目錄各界推薦作者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吧第1章為什麼換不換工作都一樣累?二十歲的問題,到四十歲還是没解決只花四點三個月準備離職?換工作別亂挑為什麼換了工作,還是不滿意?不要規畫工作,要設計工作以自己的標準挑選適合的工作職場筆記_對於離職猶豫不決的原因第2章努力拚成績、拚履歷,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英文好就要讀英文系?十個人只有一個熱愛工作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奢侈?個性傾向比能力、資歷、努力都重要如何發掘自己的個性傾向?「工作」和「公司」也有個性將個性變成優勢職場筆記_真的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嗎?第3章不要拚命工作,而是要工作得像自己臉書的優勢管理學唸圖書館資訊系卻適合當祕書?在缺點中找出優點我適合這間公司嗎?優勢就是和別人「不一樣」你已經在運用優勢了職場筆記_該選擇擅長的還是喜歡的?第4章工作得更像自己(一)成自己的職涯規劃師學習設計生活與工作職涯規畫的標準我每天都在做哪些事?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為什麼没有立刻離職?在平凡的履歷中發掘不平凡尋找核心優勢職場筆記_規畫職涯後的轉變第5章工作得更像自己(二)尋找適合的工作和公司蘋果是蘋果,橘子是橘子跟工作合八字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公司和老闆?確認轉職計畫「劈腿」有時是必要的找到指引方向的北極星確定職涯方向後貫徹到底朝著本質方向前進職場筆記_不要和工作談戀愛第6章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讓三百六十個人都變成第一名每天慢慢地,朝想要的方向前進如何克服職業倦怠感?工作,是一輩子的事附錄_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方法跋_就讓自己隨心所欲地去試吧
商品規格
書名/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設計自我實現的藍圖
作者/
朴建鎬
簡介/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設計自我實現的藍圖: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為了實現自我。
要達到如此想望,首先要能「工作得像自己」!☆辭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5070649
ISBN10/
9865070642
EAN/
9789865070649
誠品26碼/
2681829653004
裝訂/
平裝
頁數/
288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尺寸/
21X14.8CM
試閱文字
內文:唸圖書館資訊系卻適合當祕書?
明明很努力卻一事無成
在辭職學校中,我遇到許多不同工作者。
來找我的人年齡層很廣,職業別也大不相同,從白領到藍領,各種職業階級都有。
即使是一個月每周兩小時的課程,他們還是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上課。
第一次見到他們時,我總會問他們:
「為什麼會想來這裡?」
通常,大部分的人會回答:「跟其他人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好像一事無成,所以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工作,希望找到能發揮個人優勢的工作。
」
通常大家會認為所謂的「優勢」,就是自己擅長的事或優點,但如果只注重力或優點」,就看不見自己真正的優勢。
尤其年紀越輕,或是職等越低的社會新鮮人,情況更是嚴重。
因為他們才剛工作沒多久,尚未培養出專業技能,和那些工作經驗豐富的前輩們比起來,當然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好像什麼都不會。
這也跟進公司面試時,是用外在條件來評估人選的制度有關,讓大多數的人無法跳脫制式化的思考。
就像前面提到的,能力其實只是一種客觀指標,是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努力得來的成果,並非天賦優勢。
那麼,所謂的優勢到底是什麼呢?
真正的優勢指的是「能讓自己創造豐碩成果的工作方式」,也就是「適合自己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這是一種個人潛力,也可以說是天賦優勢。
從工作方式中,找到個人優勢
我的第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圖書資訊學系出身二十多歲的女性。
通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的學生,都希望未來能成為圖書館員。
但她在讀大學時,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積極參與各種公職考試,或是嘗試挑戰專案規畫,也沒有選修輔系或考證照。
每當有人問她:「妳的優點是什麼?」她都會遲疑很久,不知該如何回答。
如果問她:「做什麼工作能發揮妳的優點?」她會直覺式地回答:「資料管理」。
她覺得自己沒有特別的才能,也沒有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或經驗,認為本科系的工作最適合她。
然而,她最終並沒有當上圖書館員,而是成了一位秘書,但在這份工作中她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優勢。
一個是在「圖書館上班」,另一個在「公司上班」;一個是做「管理書籍的工作」,一個是做「輔助主管處理事務的工作」,這兩份工作的性質天差地別,做出這個決定的她,究竟是如何發揮她的個人優勢呢?
事實上,她的優勢並不是本科系專業,也不是擁有圖書館員證照資格,而是在於
「擅於透過思考解決問題」。
根據她的性向測驗和職涯分析結果,她做起來最有效率的工作是:「系統性蒐集資訊並進行統整分析」;她最擅長的是:「按照需求整理出對方所需的資料」。
並不是因為她是圖書資訊學系畢業,才具備這樣的「能力」。
而是她原本就喜歡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才會有這樣「生活模式」。
也因為這種個性特質,對別人來說乏味無趣的圖書資訊學系及課程,她卻覺得非常有趣。
即使現在的她成為秘書,她的優勢也依然沒變。
往後無論她從事何種行業、擔任哪種工作,她的個人優勢並非履歷表上所填寫的專業領域,也並不是因為擁有某種特定知識或技能,而是她擅於系統化整理蒐集各種資訊進行分析,並能依照別人的需求提供對方需要的資料。
像她這樣了解自己強項的人,即使到了陌生領域,或是挑戰更高階任務,相信也都能善用自己的優勢創造出成果。
相較之下,那些只懂得拚命累積相關知識或技能的人,一旦離開原本熟悉的領域後,反而會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而感到徬徨。
不要因為能力沒有特別突出,或履歷不夠漂亮,就感到灰心喪志。
也不要為了累積經歷,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
不要忘了所謂的優勢,其實就是「屬於我的工作方式」。
無論是哪種領域,先找出自己平常工作時,做起來最有效率,並能創造出滿意成果的工作方式後,試著把這套模式運用在各種狀況。
優勢並不是侷限於某種特定用途或範圍的學歷或證照,而是不管哪種狀況,都能以屬於自己的方式,發揮工作效率,創造出最大價值。
這才是真正的優勢,也是生存競爭力。
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
為什麼不想上班呢?
每天早上不想上班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什麼每天上班都不開心?
「不想上班的理由,還要問嗎?不就是在公司沒成就感,或是和主管不合。
」
一般人通常會以為,自己知道對職場生活不滿意的原因,例如:善變的主管,或是公司環境讓人待不下去,但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不滿意,就表示尚未獲得滿足。
因此,如果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必須先知道目前不滿意的部分,是哪些需求尚未獲得滿足?
在銀行負責貸款和融資業務的金敏修先生,無時無刻都被龐大的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來。
每天機械式處理完上司指示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子下班回家後,就只想發呆或睡覺,他十分厭惡這樣的生活。
「工作實在太多了,再加上動不動上層就有新指令下來,壓力真的很大。
」
這是他不想上班的理由。
但這真的是他討厭進公司的原因嗎?職涯探索課程中,他找到了自己以下兩項內在需求:
1.喜歡整理完想法後再告訴他人
2.喜歡一切事務在控制中
以敏修先生的案例來看,他根本沒有時間去理解他所做的工作。
他喜歡和同事討論對於工作的想法,然而工作時卻幾乎沒有機會和上司或同事互動,因此目前的工作完全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再加上,他也無法自由掌握工作優先處理順序,幾乎是工作來了就得做,事情來了就得處理,沒有掌握工作進度的自主權,因此對他來說,每天上班都很痛苦。
知道理由,就能解決一半的問題
敏修一開始參與課程時,他認為銀行這個環境和核放貸款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他。
因此,想說既然要換工作,乾脆轉換跑道算了。
然而,當他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在需求,並針對這些需求進行職涯規畫後,他改變了轉換跑道的想法,決定繼續待在銀行業。
但另找工作時,他以內在需求為準則。
最後,他列出來的職涯規畫方向是:
1.能表達自己想法和意見的工作環境
2.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獨立思考、整理想法
現在敏修換到別間銀行,還是跟之前一樣負責核放貸款的工作,但工作內容的比重分配和執行方式,更符合他想要的。
他在進行職涯規畫時,發現自己一開始之所以對金融業感興趣,是因為想要學會掌握金流,想更了解金流運作模式,因此選擇進金融業工作。
對喜歡事務在掌控中的敏修來說,金融業很適合他的個性。
也因為這漾,原本想離開金融業的敏修,才會改變心意。
當敏修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後,現在的他,也努力讓生活更貼近自己的需求。
在工作閒暇之餘,他會透過閱讀和運動來整理思緒,也會在早晚找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寫作,即使不在上班時間,也一樣努力滿足自己的需求,過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不想上班呢?
自己對生活有哪些需求?是不是因為工作時都在重複做某件事,因此對當前的工作方式和環境不滿意?
撇除主管或公司環境這些外在因素考量,如果能了解關於自己內在的真實想法,明白內心真正不想上班的原因,問題就已經解決一半了。
試著重新檢視自己不想上班的理由吧!光是透過這樣的過程,就能找到讓職場生活痛苦不堪的元兇。
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只是茫然地說:「我好像不適合這份工作(這間公司)」,而是可以更完整具體說出:「我喜歡的工作方式是○○○(how),但現在每天做○○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無法依照我喜歡的工作方式來做,因此覺得這份工作(這間公司)不適合我。
」(請參考第二六○頁,第三階
段: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
試閱文字
推薦序:「阿姐曾在粉絲頁提過:『你是為了好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好工作而生活!』職涯與生涯的相互連動已愈來愈緊密,本書強調讓工作得更像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同時也提出職涯藍圖的自我階段性規劃步驟,可以給職場人一份自我檢視的方式與途徑。
阿姐祝福所有職場人都可以經由這些指引與方向,找到工作的樂趣以及一生的志業!——人資阿姐
「工作最快樂的並非做你喜歡的事,而是能夠喜歡你做的事。
辭職與否,不該是貿然的一時興起,透過作者朴建鎬有系統化的職涯藍圖流程,一步步的盤點剖析自身的渴望與期待,幫助你越來越靠近你的職涯北極星。
」——企業人才培訓顧問/方植永
「用理科邏輯詮釋原本該是文謅謅的經驗談,透過數據、圖表跟實例佐證,讓這本職場建言更具說服力。
」——「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威廉
「用輕鬆的口吻及生活化的案例,清楚解釋大家容易碰見的職場困境,幫助你打破職涯的刻板定義與觀念,並實際帶領你一步步走出迷茫的好書。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洪澤洋
「現代人的職業生涯,除了傳統上追求的薪水和舞台以外,也越發關注內在的熱情、使命感和價值觀等心理要素。
很高興看到一本以心理學作為切入點的職涯規劃書籍,畢竟,擁有意義和成就感的生活,是用『心』來感受的。
」——職涯規畫、生涯諮詢師/陳韋丞
「我辭職之後想的事情,作者都已經想過了,從「人配合工作」到「工作配合人」,化自己缺點為優點,用想過的生活回推想要的工作……,書裡各種建議都很有幫助。
」——自由作家/劉揚銘
試閱文字
自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吧
「現在這份工作好像不適合我,但離職後又不知道該找怎樣的工作,所以我來到這裡。
」
每周日在辭職學校裡,總會遇到許多類似這樣的問題。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麼;有的人找到工作後,以為一切就海闊天空,卻事與願違;有的人覺得工作很無聊;有的人就算換了工作也還是不開心;有的人沒有夢想;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找怎樣的工作?
在我看來,這些人其實都很認真生活,努力想把工作做好,但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天賦到底是什麼?拚命工作卻還是一無所獲,不知道為什麼而工作?即使全力以赴,卻依然毫無成就感,不知道目前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進而忍不住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踏進了辭職學校。
曾經,我也跟他們一樣。
不過必須先說,現在的我並非擁有人人稱羨的好工作,事業也不是飛黃騰達。
但我清楚知道我是誰?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在歷經長時間的自我探索後,我找到了答案。
過去,為了成為一名醫生,我拚命努力念書,後來如願考上美國醫學院中最好的大學,獲得獎學金和學費補助,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修習醫學預科課程(pre-med)過了一、兩年後,我開始對是否要成為醫生感到迷惘。
但在傳統大學教育體制下,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大學二年級時,我甚至一度考慮休學。
從那時起,我不再執著於追求財富和名聲,我不想成為「獨善其身」的人,希望盡可能幫助更多人,對社會有貢獻。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不當醫生,選擇從事健檢相關工作。
大學畢業後,在第一份工作中,我學會了一些行銷基本功,便毅然決然離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
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因為想要推廣健康的飲食文化,再加上也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於是我揹起了背包,展開全國寺廟之旅,四處學習寺廟料理。
我身邊的人完全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臉上的表情充滿困惑。
在正式創業前,我到一間小公司上班,因為那間公司在做的事,正是我想做的。
但公司裡的同事反應也一樣,「以你的學經歷,為什麼不去外商或大公司上班,跑來我們這裡做什麼?你該不會是老闆的親戚吧?」他們對我的學經歷感到懷疑,甚至懷疑我這個人。
其實有時我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一天裡總有好幾次,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
身邊的朋友和同學,畢業後紛紛踏上就業之路,在各領域中成為專家。
而我不只是薪水比不上他們,就連社會上的人也不認同我做的事。
我好像把自己丟進了荒蕪廢墟,一個人獨自徬徨,開拓著屬於自己的道路。
當我一邊前進時,也會一邊心想著:「這條路是對的嗎?這麼做會不會只是在浪費時間?」掙扎著到底該不該放棄?轉身回到原本的生活。
但每次一出現:「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難道只有我這樣嗎?」、「我是不是很奇怪?」類似這樣的想法時,腦海中馬上又會浮現出另一個念頭:「每個人本來就不同,自然會用不同的方式生活。
」於是又開始去想:「怎樣才能工作得更像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所謂工作得更像自己,並不是單純去思考自己想做怎樣的工作?想進什麼樣的公司?而是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大的成就感?締造出更多的成果?自己能夠在這項領域中,不斷累積經驗成為專業人才嗎?如果想要工作得更像自己,就必須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充分發揮天賦和個人特質。
為了找尋答案,我先分析自己的個性特質,再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
會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自己,因為當時的我,需要一套體系來整理自己混亂的思緒,再透過讀心理學時學到的理論和方法,將想法具體化。
也運用大學畢業前完成的企劃方案,幫身邊的好友進行職涯諮詢。
之後,便開始貢獻自己的專長,幫助在職場上面臨困境的上班族,提供職涯藍圖設計方向建議。
經過數十年不斷修正補充,目前運用這套流程系統,每個月舉辦職涯探索課程,聆聽上百位上班族的職場煩惱,幫助他們從工作中獲得滿足。
這是一種終生受用的技能
設計職涯藍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只有正要準備就業的人,或是剛踏入社會工作不久的人,才會找不到職涯方向。
但即使到了三、四十歲,甚至是快要退休的人,也一樣會對未來的職涯感到迷惘。
因此,許多人會尋求就業諮詢服務,或是為了拓展人脈,去參加各種課程。
但就算真的進了人人稱羨的大公司,也還是有很多人會感到困惑,不知道工作是為了什麼?
外在工作條件再好,如果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幸福,對工作的美好幻想,很容易像泡沫一樣破滅。
本書中,我會以分析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規畫出屬於自己幸福生活方程式。
重新檢視過往的工作經驗,讓我們在平凡的履歷中,發現自己從未發現的天賦和個人特質,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不只是工作上的職涯藍圖,過這本書,你也可以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生命藍圖。
有些人一開始是帶著半信半疑、自我放棄的心情來聽我的課。
但在課程中,他們看見了自己的可能性,而在幾年後充滿自信地回來找我。
「雖然當時很痛苦,但我現在很幸福!」
「學會設計職涯藍圖後,我的人生變得完全不同了。
」
每次聽到他們這麼說,我都很開心。
也希望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能獲得和他們一樣的收穫。
讀這本書時,希望大家能把它當成是朋友、學長,或已經離職的同事所說的話。
讀完後若你短時間之內,無法運用我在書中介紹的方法或工具也無妨,但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日後倘若能以書中提到的觀點,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職涯方向,相信這可能會成為你人生中的轉捩點,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不再隨波逐流。
這不只是我的故事,也是許多來找我的學員們共同的故事。
並不是讀完這本書後,就能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並非要你立刻離開不適合的公司或產業。
但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為什麼總是覺得工作很累想離職?離職後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轍,要以什麼標準來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或公司?如何在平凡的履歷中,發掘自己的天賦?當家人和身邊的人不認同時,要如何說服他們?學會了這些方法,不只能為你下一份工作加分,日後當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這些方法也能終生受用。
我不會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但我會帶著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就像星際大戰中的尤達大師一樣,在旁邊不斷拋出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大家練習自己找答案。
我知道對於渴望立刻獲得答案的人來說,這本書或許不是你想要的,但我認為與其直接給魚吃,教大家如何釣魚更重要。
雖然我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我相信「工作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幸福。
」就算錢賺得再多,如果不幸福,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希望大家在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思考如何為自己帶來幸福?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朴建鎬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為了實現自我。
要達到如此想望,
首先要能「工作得像自己」!
☆辭職不是為了離開,而是有更好的地方要去!☆
☆終結漂流職場,開始設計專屬你的工作藍圖!☆
活動
【中文館慶】中文出版結帳滿$888折$100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2022中文館慶】采實精選兩本再95折
延伸文章資訊
- 1上班痛苦卻不敢離職?不走就學「4個職場求生術」!周品均
上班痛苦卻不敢離職? ... 愛吃糖、愛亂來,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硬碰硬只會造成親子衝突,讓你管孩子管得很痛苦。 ... 上班一定會上得很痛苦啊!
- 2上班痛苦到想死卻不敢離職?別讓不適合的工作毀了自己!
辭職一定會找到新出路,你一定會更好,請在身心崩潰之前換工作吧! 身為一個職場作家,我必須坦白說,我也曾經有過「上班痛苦到想死」 ...
- 3上班好痛苦 - 工作板 | Dcard
不過這真的是我痛苦的開始. ... 真的換工作比較好曾經我也以為是我不夠好離職後學妹也去應徵那個職位她受不了兩個禮拜就辭職不是說草莓而是後來又換到 ...
- 4我明天就提離職!」別衝動,5件事先評估你最適合的下一步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 ... 壓力造成肩頸僵硬,做不完的報表模糊了視力,痛苦指數與日劇增,早上起床上班變成一件不開心的事。
- 5現在離職了,將來會後悔嗎?給快撐不住的你
小賀覺得自己不太適合策劃工作,而且這份工作壓力大、薪水少,他覺得如果今後的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人生將痛苦不堪,便又一次選擇辭職。辭職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