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與健康:「晚10點規律就寢或許有益心臟」 -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心臟高級護士吉伯林表示,這一大型研究顯示對大多數人而言,晚間10-11點之間就寢可能是保持長期心臟健康的最佳時間段。

但吉伯林表示, ... 睡眠與健康:「晚10點規律就寢或許有益心臟」2021年11月10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什麼是睡眠最佳時間?晚上什麼時間就寢最好呢?英國研究人員在調查了8萬8千名志願者之後發現,這個節點似乎是在10-11點之間,保證在這段時間睡眠休息與心臟更健康有關。

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研究小組認為,讓睡眠時間與人體生物鐘同步,可以解釋這與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關聯的原因。

人體24小時自然節律對維持健康和白天的警覺程度非常重要,它還影響血壓等指標。

為什麼自然光對我們生活如此重要?健康生活:五大飲食習慣幫助保護你的心臟你沒注意到的心臟病發病原因還有哪些希臘山區居民心臟健康的原因是什麼?知道嗎?人體生物鐘影響心臟手術成功率「理想」就寢時間與心臟健康的關係研究人員使用類似於手錶一樣的腕部監測儀,連續一周收集志願者睡眠和清醒時間的數據,分析結果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

研究人員之後對這些志願者心臟和循環系統健康狀況進行了平均長達6年的追蹤調查,發現一共有3千多人患了心血管疾病。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太晚上牀影響心臟健康。

其中許多病例是那些上牀睡覺晚於、或是早於「理想時段」10到11點之間的人。

即使在調整了睡眠長度和睡眠規律後,這種聯繫仍然成立。

研究人員試圖控制已知影響心臟健康的其他因素:比如年齡、體重以及膽固醇水平等,但強調他們的研究無法證明就寢時間與心臟疾患之間的因果關係。

研究負責人埃克塞特大學(又稱艾希特大學,theUniversityofExeter)的普蘭斯博士表示,雖然他們沒有得出因果結論,但結果至少表明早睡和晚睡都更有可能干擾人體生物鐘,從而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影響心臟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噪音。

什麼是生物鐘?晝夜節律(也稱人體生物鐘,Circadianrhythms)的說法由來已久,並早已是公認的科學事實。

生物鐘一天24小時控制和影響著身體健康:從新陳代謝到睡眠休息等等。

而且,人類也並非唯一有內在晝夜節律的生物。

據信,任何依賴陽光獲取能量的生命都存在某種晝夜節律以充分利用光線與黑暗。

人體生物鐘位於大腦的下丘腦中,它就像導體一樣在一天不同時間向全身發送調節信號。

從你晨醒來那一刻起,睡眠壓力就會逐漸積累,但通常不會睡著,直到生物鐘告訴你該休息了。

半夜12點以後就寢最危險?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睡眠休息一定要有規律,不能太晚睡覺。

普蘭斯博士說,「最危險的(入睡)時間是在午夜以後,因為它有可能減少一個人看到晨光的可能性,從而影響人體生物鐘。

」自然光線除了有早晨把人們從沉睡中叫醒的功能,其實還有助於人們夜間的睡眠。

因為如果白天能有一小時暴露在陽光下,將會啟動大腦並調整人體生物鐘,幫助晚上上牀時增加睡意。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心臟高級護士吉伯林表示,這一大型研究顯示對大多數人而言,晚間10-11點之間就寢可能是保持長期心臟健康的最佳時間段。

但吉伯林表示,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一研究只能提供就寢時間與心臟健康之間有關係,但無法證明其間的因果關係。

「保證充足睡眠」這方面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包括就寢時間以及睡眠長短這些與心臟和循環系統疾病有關的因素。

吉伯林說,保證充足睡眠對整體健康、心臟以及循環系統健康都非常重要。

大多數成年人都應該爭取每晚睡足7到9個小時。

「睡眠並非是唯一影響我們心臟健康的因素。

了解你的生活方式,比如血壓和膽固醇等讀數也同等重要。

保持健康體重、經常運動、少吃鹽、少飲酒以及均衡飲食也能幫保持心臟健康,」吉伯林說。

相關主題內容心臟疾病睡覺健康衛生婦女健康更多相關內容健康生活:五大飲食習慣幫助保護你的心臟2019年9月16日你沒注意到的心臟病發病原因還有哪些2019年2月27日為什麼自然光對我們生活如此重要?2019年4月2日頭條新聞中國「遠望5號」:印度的「間諜船」擔憂和斯里蘭卡的平衡遊戲2022年8月17日美英軍隊將領呼籲對解放軍台海軍事行動做出挑戰2022年8月17日香港國安法下爆發「移民潮」三名教師離開與留下的選擇2022年8月17日特別推薦中國宣佈停止氣候變化等對美合作 兩國關係新低點?2022年8月6日中國「爛尾樓」危機:西安百餘人棲身無水電的公寓樓2022年8月10日新加坡年輕人為什麼不再願意與父母同住一個屋檐下2022年8月11日佩洛西訪問台灣:我們能從中國的環台軍演看出什麼2022年8月10日中國環台軍演:解放軍導彈「穿越台灣上空」的戰略及民眾反應2022年8月5日BBC專訪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保衛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2022年8月8日台灣危機給拜登的對華策略帶來什麼改變?2022年8月5日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訪問所羅門群島中美太平洋爭端日益凸顯2022年8月7日大熊貓:近親遠祖600萬年前在歐洲大陸生息繁衍2022年8月8日熱讀1新冠疫苗升級版一石二鳥BA.4和BA.5遇到對手2香港國安法下爆發「移民潮」三名教師離開與留下的選擇3中國「遠望5號」:印度的「間諜船」擔憂和斯里蘭卡的平衡遊戲4美英軍隊將領呼籲對解放軍台海軍事行動做出挑戰5霍金逝世:從漸凍人到當代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最近更新:2018年3月14日6倫敦華裔女生:「疫情期間感受歧視,想為亞裔爭取更多權益」7大腦如何駕馭我們說雙語或多語8蘋果AirTag的另一面:「跟蹤騷擾利器」最近更新:2022年1月24日9新冠症狀:英國清單更新喉嚨痛和咳嗽名列榜首10新冠後遺症:什麼原因導致「長新冠」和其他幾個關鍵問題最近更新:2022年4月4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