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升級,人才也要精進掌握數位轉型4大關鍵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二次是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開拓了新的通路和商業模式,以及無時無刻在線和行動的工作形式。
廣義來說,運用數位科技來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生產及流程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天下雜誌出版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最新出刊
空軍摔10架飛機、16人殉職,三軍折損之最 前監委:螺絲鬆了
Fast100
數位轉型
組織升級,人才也要精進 掌握數位轉型4大關鍵
數位轉型,不是只有公司高層需要培養,人力資源部門需要關注,而是應該在每個層級、每個部門都要建立。
12919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孫憶明
天下部落格
發布時間:2019-01-18
12919瀏覽數
2019年的伊始,許多企業在展望未來時,都把「數位轉型」做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83%的台灣企業認為數位轉型是未來的成功關鍵,96%面臨數位轉型障礙,46%坦承數位化人才難覓*)。
日前我們參與麥肯錫公司(McKinsey)在台北舉辦的「工業物聯網(IIOT)數位轉型體驗大會」,與上百位台灣製造業的高層人士,針對轉型能力的建立,做了許多交流,也深刻體驗到組織在轉型的過程中,最困難,但也是最關鍵的,不是花錢投資軟硬體設備,而是全面提升組織成員面對未來數位及智慧化時代下,所需具備的新一代能力。
在過去數十年中,企業至少經歷過兩次「數位轉型」,第一次是PC的普及和應用,提升了個人工作者的效能,打造了新形態的辦公室運作模式。
第二次是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開拓了新的通路和商業模式,以及無時無刻在線和行動的工作形式。
廣義來說,運用數位科技來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生產及流程效率、提升客戶銷售,服務和體驗,都屬於轉型的範疇。
然而這一波的數位轉型,帶來的是什麼新形態、新顛覆、以及新的意義呢?
廣告
除了仍有不少公司需要趕上網路(雲端)及行動化的浪潮,這一波的轉型最大的重點就是基於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慧(AI)等創新科技,將企業進一步「智慧化」的工程。
這一次的轉變因為極有可能顛覆人與機器的工作角色,而且建立新的產業競爭態勢,因此帶來的衝擊將會更為巨大和深遠。
在此我先不著墨這波數位轉型在策略方向和技術方案的選擇,也暫不談具體的組織或流程改造,而是聚焦在「組織能力」的變革上。
同時我也建議企業進行重大的變革時,需要有全盤及充足的準備,這部分可以參考大師JohnKotter的變革管理(ChangeManagement)八大步驟。
1.建立危機意識
2.成立領導團隊
3.提出願景
4.溝通變革願景
5.授權員工參與
6.創造近程戰果
7.鞏固成果並再接再厲
廣告
8.讓新做法深植企業文化中
基於上述的變革管理,我認為企業要達到數位轉型的目標和效果,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提升(特別是帶有思維及文化改變的軟能力),會是長期成功真正的關鍵(Reset,Transform,&Sustain):
一、以數據為驅動,但不被數據綁架的決策和執行能力
這一波的數位轉型雖然許多投資仍會是在硬體設備(例如IOT)及軟體能力(例如AI演算法)上,但是能產生最大價值的,還是經由大量蒐集,模型化及精準分析後,提供做為商業決策的“有用數據”。
培養以數據來進行決策的流程及文化,當是轉型的重要目標。
廣告
這樣的依數據做決策的時刻,將發生在每一個部門的幾乎每一個決定。
從大的策略規劃選擇,到一線業務、服務、以及生產人員的每日行為都是。
從好的方面來看,如果數據整理分析地夠好,提供的建議也夠智慧,應該是能幫助組織在各方面的行動都增加效率及準確度,並且釋放人員的決策負擔,幫助他們做更多加值的工作。
然而,我認為當人們越來越依賴數據的提醒和建議時,也不能忘了一些與服務和人性本質相關的經驗和直覺判斷。
尤其是當許多商業智慧“演算法”發展的還不成熟,或仍處於黑箱式的模型推理時,在需要展現服務創意的現場,人員更是要有彈性。
如果你是一個高度敏感的業務人員,你會因為你手機上的智慧行銷系統告訴你現在走進店裡的顧客,不是高潛力顧客,就完全對她不屑一顧嗎?
廣告
最近看到探討Amazon購買WholeFoods後,兩家公司在文化衝突上的處理,可以作為參考。
以Amazon數位程度如此頂尖的公司,在融合以高端服務為導向的人性化超市組織時,也必須為相關人員保留一定程度的決策空間,以平衡內部和外部(客戶)的感受,發揮「數據導向營運」以及「優質服務文化」的結合優勢。
二、基於現代化教練輔導哲學的溝通與管理能力
我稍早有一篇文章,針對企業培養教練能力與績效管理間的關係,有一些描述。
這裡我也想再強調一次,在進行這一波的智慧化數位轉型時,許多組織將會面臨更為嚴峻的人員適應及技能提升挑戰,要讓組織裡所有人(或大多數人)能擁抱變革,順利度過轉型的“痛苦”,打造一個務實不鄉愿,富有同理心,且能加強大家信任關係的工作環境,常是最後轉型能否成功,組織能否不離散的關鍵因素。
廣告
所謂“現代化"的輔導(Coaching)哲學,一般是以被輔導者為核心(通常是部屬),以激發他們自主思考、承擔行動責任、以及持續成長的模式,大量運用引導(Facilitating)、探究的技巧,來進行雙向溝通,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這種教練模式,特別適用於能(且需要)自主判斷,獨立決策的知識工作者。
其實我們已經可以預測,在大多數的數位轉型完成後,只憑勞力或是接受指令進行低價值工作的人力,將會大幅減少(通常是轉型的目標之一),因此這種教練的形式只會越來越重要,才能最大地發揮組織人才的潛能。
另外,由於轉型帶來的變化,特別是許多員工的專業能力必須提升,或是完全改變(例如送貨員需要增加業務目標或服務任務),大家面對不熟悉的知識、不確定的未來(例如可能的裁員)、新的角色和工作關係,壓力甚至抵抗都可能變的很大。
此時好的教練輔導,以及溝通技巧也會更形重要。
如同前面提到的變革管理要點,溝通願景、提高參與、分享成果等,都能因此更為順暢,阻力也更低。
三、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連線學習能力
自從管理學大師PeterSenge在《第五項修煉》(TheFifthDiscipline)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觀念後,許多企業理解,為因應變化劇烈的外在環境,組織應力求培養人員終身學習的心態和環境,才能透過流通分享資訊,累積集體智慧,進而建立組織自我再造的能力。
在現代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這個精神和目標尤其重要,其中有兩個要點我想特別提醒。
一是「成長型思維」(相對於固定型思維),這是史丹佛大學教授CarolDweck所提倡,近幾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心理理論。
這樣的心智模型雖然最好是從小的教育培養起,但即使是成人,在認知到未來世界將不斷變化,技能不進則退的”危機感”之下,恐怕也必須趕緊建立。
還好的是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培訓的方式,能從語言溝通、激勵制度、支援環境的設計,來強化組織的成長性思維。
通常一次大的變革,就是實踐這種文化的最好時機,而且常會伴隨著不適任人員(不一定是技能或績效,更重要的是心態)的淘汰。
另一點「連線學習能力」則是從去年一本不錯的書「躍遷」(作者古典)中擷取來,推薦給讀者的。
它主要在建議一種目標導向,強調提問和整合能力,大幅利用網路中的群體進行知識交流,達到跨界學習,強化自身知識體系的系統化學習模式。
我認為這對於幾乎完全浸淫在數位科技環境的新一代工作者身上,更成為一種區隔競爭及效率的能力,累積起來,也成為組織整體的學習和競爭力。
四、以創業者思維和心態為基礎,進一步的當責能力
大多數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最主要目標,是打造一個以科技為輔助,更為敏捷(Agile)而創新的組織。
我也相信,這是在面對變化多端快速的新時代,企業必須走的方向。
除了在技術工具和有用數據的運用,以及組織結構的改良設計(通常更為扁平)外,我想特別推薦大家加強兩點與創業精神相關的能力和心態,若能深植到到更多同仁,甚至到新的組織文化中,則企業將會如虎添翼,最大化數位轉型的意義。
第一就是「急迫感/SenseofUrgency」,展現在對於事務和情況判斷的速度上,以及對於工作執行的效率上。
前者強調做決策時能否在有清晰的目標及原則,和有效支撐的數據及證據下,於60~70%確認時就果斷下決定,然後能夠承擔錯誤後果,再不斷修正。
後者強調進行工作時能否真的以目標為導向(Objectivedrivenexecution),工作的投入和問題的解決都能快速衡量效果(Impact),作為行動決策的依據。
這裡我們不是提倡莽撞匆促的決策,更不希望允許粗糙的執行品質,而是要強調警覺和敏捷的重要性。
當這樣重視急迫感的文化建立後,你的團隊成員將互相砥礪,互相提醒,你的組織也將更有機會不落入傳統的商業慣性中,成為”死於安樂”的犧牲品。
第二就是「全盤的擁有/End-to-endOwnership」,或是我稱為進一步的當責力(AdvancedAccountability)。
這裡不僅是希望說員工能具有老闆(創業者)的心態和看事情的角度,也包含了對於職務完全負責,追求高的標準和工作品質,以及不計一切完成任務的決心與毅力等。
我認為,未來非常可能從一線人員和主管的執行上,來主要展現數位轉型的效果,並創造出區隔於競爭對手的執行能力,充分實現當代管理哲學中的賦能理念(Empowerment)。
而那些能強化前端人員當責力和創業思維的企業(除了能力也需要配套的激勵設計),不管面臨多大改變的環境,都不需懼怕。
上述這四個關鍵的能力,不是只有公司高層需要培養,人力資源部門需要關注,而是應該在每個層級、每個部門都要建立。
要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從執行長以降的主管必須承諾投資這些能力,建設能廣泛採用的培訓系統與支援環境,並且 “以身作則”地進行學習、行為改進、和理念倡導。
Longevityinthisbusinessisaboutbeingabletoreinventyourselforinventthefuture─SatyaNadella,CEOofMicrosoft
這一波的數位轉型,因為機器智慧的進步和運用,使得數位實力不僅僅是提升營運效能的工具,更可能成為驅動未來事業發展的核心。
因為商業和技術環境飛快地變化,零售巨頭(例如阿里巴巴)宣揚新製造概念,金融機構(例如高盛證券)定位自己為科技公司,新的競爭來源越來越難預料,產業的格局也將不斷變化。
建議企業在執行數位轉型時,需要清楚設定未來二十年的願景,透過發展上述的關鍵能力,偕同組織內的人才一起精進,藉由不斷成功轉型,改造自己,才能取得參與每一階段賽局的門票,發掘及創造未來!
(作者是瀚師科技創辦人,前麥肯錫顧問,PeopleSquaredSolutions亞洲區市場發展負責人,專長於企業創新,數位轉型,人才培養及數位學習。
)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雜誌第295期、HBSWK、天下雜誌、麥肯錫季刊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Fast100電子報(每週一發送)
聚焦產業新知、企業成長心法,打造產業突圍優勢的必備讀物
訂閱Fast100電子報
企業成長秘訣,週一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孫憶明
你可能有興趣
退學生逆襲成馬雲的老師,下一站,前進元宇宙|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組織升級,人才也要精進 掌握數位轉型4大關鍵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延伸文章資訊
- 1數位轉型是什麼?從4個成功案例看數位轉型步驟、目的!
網路興起、疫情衝擊,「數位化轉型」攸關公司競爭力,成為了許多公司的當前之務,但是何謂數位轉型呢? (一)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數位轉型定義. 數位 ...
- 2數位轉型的重點不是「數位」!專家:員工不懂為何而轉 - 經理人
而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只導入技術仍遠遠不夠,更必須籌組完整團隊,讓人才學習、提升相關技能,以具備數位素養。 由《經理人月刊》舉辦的「2021未來經理人 ...
- 3人工智慧發展對就業之影響與因應*
前述總總因素勢將擴大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對. 未來工作型態、職缺消長、工作場域、工作技能需求等都將產生. 不容小覷的影響。 綜上所述,面臨AI 數位科技變革浪潮,如何 ...
- 4組織升級,人才也要精進掌握數位轉型4大關鍵 - 天下雜誌
第二次是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開拓了新的通路和商業模式,以及無時無刻在線和行動的工作形式。廣義來說,運用數位科技來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生產及流程 ...
- 5新興科技對未來勞動市場的挑戰與因應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的研究熱潮,除了工作消失及就業機會等量化研究外,許多國際組織或研究單位. 亦針對不同勞動層面議題提出了質化分析,如技能需求的未來調整、工作型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