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初實驗的原型是在千里達島上,Mischel注意到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擁有對比鮮明的行為模式,尤其在魯莽,自製,以及獲得快樂的能力上。
在這個小實驗中(樣本總量 ...
棉花糖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斯坦福棉花糖實驗(StanfordMarshmallowExperiment)是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
在這些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份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餅乾、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而得到兩份獎勵。
[1]
在後來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
然而現在有疑問提出,自制力,而非戰略策劃能力(strategicreasoning),是否是影響行為的因素之一。
可是沒吃掉獎勵的人,通常都比吃掉的成功,因為他們都能克制自己,因此自制能力很強。
[2]
目次
1實驗過程
2評價
3其他影響
4參考
5外部連結
實驗過程[編輯]
最初實驗的原型是在千里達島上,Mischel注意到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擁有對比鮮明的行為模式,尤其在魯莽,自製,以及獲得快樂的能力上。
在這個小實驗中(樣本總量N=53),當地的一個學校里一些7-9歲的孩子(35個非洲族裔,18個印第安族裔)可以選擇立刻得到一顆糖果或者一周後得到10顆糖果。
Mischel記錄到族裔間和年齡間的顯著行為差異,而社會經濟差異因素在該實驗中則未顯示出顯著影響。
[3]
非洲族裔的孩子通常沒有父親(而在印第安族裔中很少發生),這一變量顯示出與延遲滿足強烈的相關性;來自完整家庭的孩子通常表現出更強的延遲能力。
沃爾特·米歇爾先後把六百多名幼兒園史丹福大學附屬託兒所進行了這個實驗。
只有30%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
[4]
評價[編輯]
實驗的評估標準首先可能受到質疑,一個SAT分數優異、人際關係活躍的學生,難以判定必定比分數略低、人際交往較少的學生更加優秀。
側重感知的人群較側重規劃、改變的人群,通常更善於理解事物,因此顯性標準(事業成就等)可能難以體現這一差異。
其他影響[編輯]
1968年,米歇爾出版備受爭議的著作《人格與評估》,書中提出,「一個人在特定時刻的行為,更大程度取決於他們的處境,而並非某些貫徹不變的個性特質。
」[5]
1979年,類似的結論也從心理學家SeymourEpstein進行了4項研究中得到引證。
「1979年,心理學家SeymourEpstein確認棉花糖實驗結果,但也指出了其缺憾:Mischel忽略了在「特定情況」外的日常狀態。
經長時間觀察,可從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規律中,概括出他的性格。
縱使人們每天都會斟酌形勢,隨機應變,但宏觀看,總有常態可尋,那些常態即是性格。
」[6]
棉花糖實驗亦經常與「自制力」此概念相提並論,「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RobertFrank認為,要戰勝情緒低落挑起的購物衝動,關鍵還是在於自控:包括關於延遲滿足的兒童心理學研究「史丹福棉花糖實驗」以及各種後續研究等,都證明了願意用等待來換取更多獎賞的孩子,日後在學術及健康方面表現都較為優秀。
因此,為了獲得持久的幸福,我們需要克服立即滿足的衝動。
他提醒:『雖然很多人都難以辦到,但你應該把目光放遠,而非因衝動只著眼於目前。
』」[7]
2017年,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心理學家JohnProtzko曾進行「棉花糖實驗」,測試孩子對誘惑的忍耐力,並邀請260名知發展心理學家進行預測。
「研究發現,84%認為現今的孩子表現比以往更差。
但事實上,如今的孩子於延遲滿足(delayinggratification)方面,比十年前的孩子表現得更好。
」[8]
參考[編輯]
^给孩子“延迟满足”,你用对了吗_青少台_央视网(cctv.com).CCTV.[2021-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延迟满足”——育儿的一把双刃剑.環球網.[2021-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Mischel,W.Preferencefordelayedreinforcement:Anexperimentalstudyofaculturalobservation..TheJournal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1958,56(1):57[2021-12-02].doi:10.1037/h004189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2)–透過APAPsycNet.
^性格能被改变吗?中国日报网.人民網.[2021-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江山易改,品性怎樣移?.*CUP.2022-06-19[2022-07-18](美國英語).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真的嗎?.*CUP.2016-08-02[2022-07-19](美國英語).
^購物心癮如何消除?.*CUP.2017-07-05[2022-07-19](美國英語).
^為何大人總是不滿年輕人?.*CUP.2019-11-14[2022-07-19](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TheNewYorker關於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的文章:TheSecretofSelf-Contro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棉花糖实验&oldid=72755968」
分類:心理學心理學實驗1972年科學隱藏分類:CS1美國英語來源(en-us)精神病和心理學小作品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棉花糖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最初實驗的原型是在千里達島上,Mischel注意到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擁有對比鮮明的行為模式,尤其在魯莽,自製,以及獲得快樂的能力上。在這個小實驗中(樣本總量 ...
- 23D有趣實驗:廚房裡的科學—膨糖
- 3白糖變黑蛇二部曲 - NTCU-科學遊戲實驗室
3.糖與小蘇打的混合物,必須捏成長條狀,如果直接撒在沙子上,效果很差,甚至長不出黑蛇。 4.實驗結束時,蒸發皿會高溫燙手,請勿直接以手觸摸。 ※ ...
- 4中華民國第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第二名
「椪糖」是台灣古早味的傳統小吃,不過看似簡單的實驗,在親自動手做後,成功率竟. 然不高,為了提高椪糖的成功率,做了一系列研究,希望藉由科學方式試驗出製作椪糖之SOP.
- 5[糖的溶解與濃差擴散] 百變彩虹動態秀~用彩虹糖玩色彩 - 精讚
自動目錄. 實驗材料; 實驗步驟. [基本觀察~溶解與擴散]; [幾何色塊]; [百變彩虹色盤]. 實驗結果與原理. 這篇彩虹糖在2016年10月就寫好了,已經刊登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