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戒慎奮勉盡心盡力 - 一貫道崇德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戒慎奮勉盡心盡力. 二○○二年發一崇德壇主班. 前人慈悲 ... 讀聖賢書,效聖法賢,應步步踏實,應時時自我提昇、自我成長。

對家庭、對社會有責任;對道場有立場,有 ... 研究&期刊 次選單 期刊 仙佛聖訓 賦 訓文 師尊、師母慈訓 白水聖帝慈訓 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訓 仙佛合訓 一貫薪傳發一年鑑 1849~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9 首頁 研究&期刊 仙佛聖訓 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訓 戒慎奮勉盡心盡力 二○○二年發一崇德壇主班 前人慈悲 壹、戒慎奮勉盡心盡力 戒慎奮勉,是一份自我提醒與省思,更是一份自我惕勵。

人生歲月,時光易逝,人生歷程與安排,沒有彩排,也不能重來,驀然回首,已百年身。

如果白過一生,無建樹、無意義、無價值,豈能不戒慎奮勉。

讀聖賢書,效聖法賢,應步步踏實,應時時自我提昇、自我成長。

對家庭、對社會有責任;對道場有立場,有使命、有任務、應落實真修、真辦,豈能不戒慎奮勉。

萬教齊發,法門雜陳,一貫弟子的言行,能代表道之尊貴,使有緣眾生引入佛門,近悅遠來。

一切皆由我做起,事關重大,豈能不戒慎奮勉。

貳、圓自己生命的緣 圓凡事之緣: (一) 眾人萬事就在萍水相逢中存在,能善待與因應,萬般皆可成為助緣,重視週遭的一切,圓緣與善用,盡心盡力。

(二) 能圓凡情之緣,是聖凡如意的基礎,學佛基本上開始於學做人,因此人情世故的圓滿與否,是圓聖事之緣的基石。

圓聖事之緣: (一)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既已巧遇,喜相逢,萬一修辦無成,空手而返,遺憾終生,因此自我戒慎奮勉,更要盡心盡力。

(二) 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應戒慎恐懼,以臨淵履薄之心,認真修行,不論結果是如何,只在乎過程是否盡心盡力。

(三) 有效修行,成就自己,苟能覺行圓滿,立下典範,影響至深且遠,為了自己,也為了人人。

為了人人,更為了自己,修行要有效,關鍵在於是否盡心盡力。

參、內德外功兩兼全 坐能言,更要起能行;能行深務實,才有勝算,知行要合一,更要盡心盡力。

(一)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生活的重心與內涵無他,以行功積德為主。

(二) 做好生活中之調適,善用寶貴的生命。

以無為心,辦有為事,能竟全功,避免執著、障礙;保有真心真行,更要盡心盡力。

(一) 無求品自高,無求與無為,能發揮潛力,展現真、善、美。

無求則無憂無苦,可渡有形、無形之苦厄。

(二) 永不停息的奉獻與學習,積極創永恆,奉獻是智慧,奉獻是耕耘,奉獻是了愿。

宏道要學習,學習是謙下,全方位的學習是生活與生命的總成長。

肆、德未積反造過 改變自己不當的個性,才可說是修道有成。

言教不如身教,以身示道,是最成功的說法,才能彰顯道之尊貴。

有意造罪過錯,當然不能有;無心造了罪過錯,亦要嚴防,不可不在乎。

(一) 經典云:「飛三心,掃四相。

」素位而行,行忠恕之道。

檢視自己,是否日久天長,不知不覺中參雜了較多的比較心、計較心,造成了我執分別。

(二) 發心投入修道、辦道行列;時常檢視自己,是否不知從何時開始,卻在意道場中的立場與名分,甚至又回頭貪戀世俗名利。

(三) 當成全新進的道親,是如何的循循善誘與和顏悅色;不知為何,對老道親有成見時,卻是或多或少的要求與苛責,產生了前段的成全與後段的反成全。

(四) 修行入門,常言隨緣、寬容、放下,然在行為上,卻很難理解的,想要控制後學,佔有後學,不容有一些些寬廣空間;萬一後學不從,卻遭怒言相向,干擾不斷。

(五) 在道場多年,舉凡一切人事物的變化,應更容易善解以對,不知為何,當不合己意時,反而易生起挑剔的言行,從此掺雜了不和諧的因素。

(六) 當在道場越久,道齡越大,理應道念越堅定,對道場、對前人的忠誠度越成熟,不知何故,日子久了,道念、道氣不增反減,忠誠度每況愈下,如此一來是鞏固了天人的橋樑,還是無意中毀損了已搭建的天人橋樑。

(七) 修行人,應有自知之明,如有過失,終自我省思;或前人的指導、與同修的勸勉,理應立即改正;不知何故,缺少自知之明,甚至明知故犯,如此障礙佛緣,豈可不慎乎! 伍、結論 為達到有緣有分,必然要真知真行,持戒、克己復禮。

用心、力行,盡心盡力。

不在今生渡此身,欲待何時?立志、發心了愿,步步踏實,更要盡心盡力。

「標準修道人」的達成是否盡心盡力,事關重大,牽涉到正常的修辦進度與美好的結果。

夫眾士成大事 群賢濟弘績 是故白陽之修士 上下合同勤思乎 合心不二 遐邇一體 尊本敬始 先後同序 忠恕與人 興道遷義 隨流而化 繼天立極 以學修講辦為基 行慈悲喜捨為德 培道氣高昂 養聖志崇遠 修心傳之道 幕恆常之諦 仰聖佛之德 隨聖賢之躅 創業垂統慧命繼 沈杏芬提供編輯室整理 註: 刊登於2008年6月號96期《發一崇德雜誌》【經典篇】 回到列表 捐款給崇德學院 郵局劃撥帳號:22814298 戶名:一貫道崇德學院 54552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25-8號 TEL:(049)2988675FAX:(049)2989314 郵局劃撥帳號:22814298戶名:一貫道崇德學院 copyright(C)2017一貫道崇德學院建置維護請勿轉載謝謝合作!!.|DESIGNBYRay 網站參訪人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