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隔效應+ 考試效應,可讓學生再多塞50%的知識(舊文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一種就叫做「間隔效應」(The Spacing Effect):當你將這份知識重覆的去學習、去吸收,隔一段時間就回來溫習,可以強化它在你腦裡所待的時間之外,還 ...
Skiptocontent
Home課程:大格局哈佛研究:間隔效應+考試效應,可讓學生再多塞50%的知識(舊文分享)
幾年前,美國的哈佛大學曾創立過一個實驗性的網站「SpacedEd.com」(後來改名並改作它用了),中文就翻成「間隔教學」吧。
所謂「SpacedEd」就是,他們在思考,為何教育有時候好像不是這麼有效果?原來,「考試」可能是罪魁禍首。
為什麼呢?同學們為了考試才努力念書,但也為了考試他們念書的模式變成「為了考試而念」,於是有些同學都是在考前一分鐘才念,這種叫做「大吸大吐」(bingeandpurge)的念書法,一天前一口氣「吸」一大堆知識,隔天考試期間又一口氣全部「吐」出來,科學家說,不太有效!
所以,幾年來,幾位跨領域的哈佛的教授結合起來,一起開發了一套「間隔教學」系統--
所謂「間隔教學」系統,基本上就是將一堆知識,「拆卸」成好多好多的小塊,每一小塊就視為一單位,然後,這些「單位」丟給學生的方式,是採用心理與教育學家之前已經做過科學實驗證明是很有用的「間隔教育法」。
這是什麼方法呢?一共有兩種--
第一種就叫做「間隔效應」(TheSpacingEffect):當你將這份知識重覆的去學習、去吸收,隔一段時間就回來溫習,可以強化它在你腦裡所待的時間之外,還加強了它在腦裡的重要性。
以後你想到什麼相關的,這些知識會馬上跳出來,非常棒。
第二種則叫做「考試效應」(TheTestingEffect),如果將一些知識改以「考試」的方式提給讀者,這樣的話吸收的效果會大大的改善。
也就是說,這種考試並不是最後來個期中考或期末考,而是隨時隨地都在考。
這本課本已經不教死知識,而是不斷的在出題目在考你!考了你,你當然不一定答得出來,沒關係,後面的解答會告訴你答案,然後還會告訴你更多的知識……。
結合以上兩種方法,他們開發出「間隔教學」法--
目前,他們一堂課大約是兩個月,被拆卸成20~40個「大問題」,如果你答錯,它大約會在一周後再次回來再教你一次。
如果你答對,那三星期後它還會再回來考你一次,如果還是答對了,那麼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出現。
整套「間隔教學」就是不斷的重覆這些問題,直到所有的問題都被答對兩次以上為止。
聽起來……是不是一個很簡單的教學法呢!
他們先把這系統用在醫學院同學身上,結果幾年下來,發現使用這系統念書的,他們的心中的知識竟然提升了高達50%!
意思是說你現在原本心中只記得大學四年、研所兩年的某些知識,現在可以多了50%這麼多。
雖然這個教學法,顯然已經轉作企業市場,但,找尋更厲害的學習模式,是我們一直會去思考的。
離開學校後,很多人的「視野」,已經被職場給壓搾殆盡。
這,就是我們準備了這堂《TOP-Elite未來格局最大人才菁英訓練2堂課》的目的:幫助大家「看到」。
五年前的著作《搶先佈局10年後》的續集,就是這堂課程,經過四處訪談、蒐集資料的備課,現在,我以課程的方式,只提供給想當「那個人」的人。
很多人都有青春、有潛力、有熱情、渴望想成功。
你憑什麼與眾不同?
這時候,你若有更高的「格局」,你所說出來的、寫出來的、思考的、談到的,都會立刻「超群」、超脫其他競爭者。
這是一堂前所未有的「人才訓練課程」,我們希望給出最大格局也最廣闊的智慧,總共2堂課,總共4小時,中間的兩周期間會有許多作業和任務完成,我們也會幫你塑造新的風格、新的方向,相信經過兩堂課的洗禮後,你變得不一樣,視野拉到「最大」,呈現在履歷表、思考、談吐、寫作、所有所有一切上面,筆者曾著《搶先佈局十年後》,這次將它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菁英訓練課程,所有資源灌注在TOP-Elite身上。
讓你在兩堂課之後,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大未來。
最大最大的趨勢、最大最大的格局,歡迎報名。
RelatedPosts
AboutTheAuthor
Mr.6
Mr.6本名劉威麟,作家,為最早開始推動台灣網路創業風潮的推手之一,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University)電機、管理雙碩士,從小移民加拿大,旅居矽谷多年,至今著有17本書,其中《搶先佈局十年後》於十年前預中多項科技應用之實現,並於2006年6月6日起,於個人部落格Mr.6–趨勢.創業.網路.生活發表了超過4300篇網站分析、科技趨勢、職場觀點文章。
身為作家,另一個重要的嘗試為個人的日記,劉威麟日記自1992年7月9日開始記錄,當年15歲,而至2018年初次印刷日記時,時年41歲,總共寫了近26年日記,仍在繼續寫作中,而後面的日記(自2019年9月20日開始)正在以半公開或隱密的方式,呈現在互聯網上。
創立並經營全台灣第一家社群行銷公司「米斯特六公司」共10年,年營收近億、辦公室數百坪,公司被收購後轉做AI,而後個人經歷離婚而今成為獨力照顧兩個孩子的單親爸爸,賣掉原本公司並二度創業「英雄爸爸公司」,盼為我們21世紀的下一代創造更美滿幸福的人生、享受一個正面且全球化的理想世界。
Mr.6已於2022年2月底帶著一雙兒女重新回流至加拿大,目前定居於溫哥華、距離兒時住處不遠。
與Mr.6聯絡請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2022年8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9月
彙整
2021年9月
2021年4月
2020年11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17年9月
2017年8月
2017年6月
2017年5月
2017年4月
2017年3月
2017年2月
2017年1月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
2016年9月
2016年8月
2016年7月
2016年6月
2016年5月
2016年4月
2016年3月
2016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
2015年8月
2015年7月
2015年6月
2015年5月
2015年4月
2015年3月
2015年2月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
2014年8月
2014年7月
2014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4月
2014年3月
2014年2月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
2013年8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2013年1月
2012年12月
2012年11月
2012年10月
2012年9月
2012年8月
2012年7月
2012年6月
2012年5月
2012年4月
2012年3月
2012年2月
2012年1月
2011年12月
2011年11月
2011年10月
2011年9月
2011年8月
2011年7月
2011年6月
2011年5月
2011年4月
2011年3月
2011年2月
2011年1月
2010年12月
2010年11月
2010年10月
2010年9月
2010年8月
2010年7月
2010年6月
2010年5月
2010年4月
2010年3月
2010年2月
2010年1月
2009年12月
2009年11月
2009年10月
2009年9月
2009年8月
2009年7月
2009年6月
2009年5月
2009年4月
2009年3月
2009年2月
2009年1月
2008年12月
2008年11月
2008年10月
2008年9月
2008年8月
2008年7月
2008年6月
2008年5月
2008年4月
2008年3月
2008年2月
2008年1月
2007年12月
2007年11月
2007年10月
2007年9月
2007年8月
2007年7月
2007年6月
2007年5月
2007年4月
2007年3月
2007年2月
2007年1月
2006年12月
2006年11月
2006年10月
2006年9月
2006年8月
2006年7月
2006年6月
延伸文章資訊
- 1神經科學家發現學習時利用“間隔效應”或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艾賓浩斯是第一個記錄了一種學習現象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 “間隔效應”(spacing effect)。間隔效應表明,當學習過程中穿插着大量的休息時間時,信息能更 ...
- 2心理学中的间隔效应是什么?spacingeffect 爱问知识人
心理学中的间隔效应是什么? 首页; 问题库. 电脑网络 体育运动 医疗健康 游戏 社会民生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娱乐休闲 商业理财 教育科学 生活 烦恼 资源 ...
- 3間隔效應+ 考試效應,可讓學生再多塞50%的知識(舊文分享)
第一種就叫做「間隔效應」(The Spacing Effect):當你將這份知識重覆的去學習、去吸收,隔一段時間就回來溫習,可以強化它在你腦裡所待的時間之外,還 ...
- 4间隔效应 - 知乎专栏
间隔效应通常表述成「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它何时消退」。但这种随时间推移的衰退可能不是随时间推移自然发生的,而更应归因于干扰——学习其他材料的 ...
- 5間隔重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覆(Spaced repetition)是一種利用心理學間隔效應,通過不斷複習所學內容並逐步增加兩次複習間的時間間隔來提升效率的學習技巧。 間隔重複適用於諸多學習情境,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