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設計思考,找到適合你的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要如何「打造」人生,用設計思考試試看. 在研究所時,就曾接觸過d.school推廣與發展出來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也曾與過去政大創意實驗室的 ...
跳到主要內容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設計思考,找到適合你的路
日期:
1月10,2017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4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原本科系無關」
「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成功』,而是來自於打造適合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
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DesigningYourLife
HowtoBuildaWell-lived,JoyfulLife
byBillBurnett,&DaveEvans
大塊文化(2016/10)
要如何「打造」人生,用設計思考試試看
在研究所時,就曾接觸過d.school推廣與發展出來的設計思考(designthinking)。
也曾與過去政大創意實驗室的夥伴,試著鑽研裡面的概念與技術,並且試著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一些工作坊。
不管後來帶的主題是什麼,在設計思考的過程,有個共通點就是,笑聲不斷XD,我想這就是設計思考的魅力所在。
(這是我們當時遊戲的影片)
這是最近閱讀的第二本與工作、職涯有關的書,閱讀過程,讓人躍躍欲試,想找幾個三五好友一起來嘗試裡面整理的工具與活動!
找幾個朋友,一起讀讀這本書,一起玩裡面的活動。
跟著書中腳步,練習重擬問題(reframing):
不要從問題(「什麼工作」)開始,從人(「我是誰」)開始
不要先問「你以後要做什麼?」,改成先問自己:「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要用「想」的,而是「動手做原型」
「老實講,你最近過得怎樣?」
大家都說熱情很重要,但你知道,其實近八成的人,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熱情嗎?跟《恆毅力》作者所提出的觀點類似,熱情是「試過」才知道的東西。
我們太常藉由「思考」人生,把自己搞瘋。
我為什麼在這?我在做什麼?目的是什麼?一切有什麼意義?大家答案不同,但是問題都是一樣的。
成功的秘訣在於做自己
作者提出羅盤的觀點,引領讀者澄清自己的「工作觀」與「人生觀」。
也強調,人生觀、工作觀,在不同階段都會改變。
不必「一次通通想清楚」,只需替現在自己眼前找出羅盤就好。
這部分根本就和ACT(接納與承諾治療的commitment)觀點渾然天成!
「清楚自己的羅盤,你才不會不小心走上別人要你走的路,然後過的不開心。
」
「我們不會永遠知道要往哪走,但永遠都知道自己是否有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從過去經驗中尋找心流
「我們只能活一次,但可以有很多段值得活的人生」
(1)哪些工作內容曾讓你感覺自己:完全投入於活動中、感到狂喜或欣快、心中澄明,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全然地鎮定與祥和、感覺時間是靜止或轉瞬即逝的?
(2)做完某些事後,你是否精疲力竭?或者,有時做完某些事,反而讓你更有精力?
(3)哪些工作內容可以帶來樂趣?哪些帶來悲慘?
透過這三類訊息,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在「工作」領域中,活得比較好的模樣。
腦力激盪與心智圖的介紹
透過之前的三類資訊,作者接著引領我們針對這些材料進行腦力激盪。
在過程中,不批判、不挑剔。
叫前額葉安靜一點。
用心智圖的概念,找出更多可能性與點子。
這部分,有很多工作表單,都可以在作者的網站裡面找到,是我非常想用來與個案分享的好資源。
腦力激盪之後,我們就要打造「原型」了,來快速實驗看看。
作者誠實的說:「原型就是拿來失敗的,但設計得宜的原型,可以帶我們一探未來」。
讓我們在過程中區分出「船錨問題」與「重力問題」。
跳脫批判的大腦,練習從「解決問題」(接下來要做什麼),進入「設計思考」(我可以想像什麼)。
打造生命原型
接著的重頭戲,便是實際投入「打設人生可能性」的部分。
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要你想出至少三種「五年計畫」。
以偷懶的版本來看,可以想出至少以下三種:
(1)「你目前做的事」:跟心中所想的事有關,目前人生延伸,渴望許久,有吸引力的點子。
(2)「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如某產業走入歷史,計畫一突然過時怎辦,強迫自己想一下,一定得靠「目前在做的事」以外的事謀生,你會想出什麼?
(3)「如果錢不是問題,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去做的是,你想活的人生」:收入尚可,沒人會笑你,你真的想做的是什麼?
接著認真的探索這三種人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利用打造原型、訪談相關人士的方式,來找答案。
好工作真的(幾乎)不在網路上
「好工作幾乎不會在網路上公開職缺」
90%的人用成功率只有5%的方法找工作(寫完美履歷)
52%雇主承認自己在求職信中聯絡的人不到應徵人數的一半
這部分非常激勵到我(讓我大徹大悟),書上坦言,幾乎所有的「好工作」都不會在網路上公開,而是透過私下的專業網絡找到人的,要如何進入這所謂的專業網絡,書中花了兩章的篇幅解釋,就是要大量進行「生命設計訪談」(Lifedesigninterview),很多時候,姻緣就這樣建立了。
幸福=選擇幸福
幸福不是「做出正確選擇,而是學會做好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資訊不夠,所以才做不了決定。
這是錯的,資訊更多,更難決定;阻礙我們與內在直覺連結!
作者鼓勵大家除了「思考」之外,也多培養其他「感知」的能力,像是情緒、社交、身體這些向度的自我覺察與培養,也很重要。
做完決定後,若有疑慮時就放手。
眼睛不要一直盯著照後鏡(過去沒選的),而是要往前看,提醒自己當初為何做出那個決定。
幸福是放掉不需要的東西。
「對失敗免疫」
最後則介紹了如何讓自己「對失敗免疫」,簡單來說,若你把人生當成結果,就一定會懼怕失敗。
若你把人生看成「過程」,那失敗若是家常便飯,也不用害怕了。
柯P在台大某次演講有提到,生命是過程而非結果;若要說生命是結果,那所有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死亡。
這好像跟人生的預設命題是不一樣的。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書中提到JamesCarse的這本書,以有限、無限的遊戲來區分人生路途,這部分很像是value(價值觀)與goal(目標)的差異。
我非常喜歡James提出的這個概念,之後也會來讀讀這本書!
有限的遊戲:照規則走,以求獲勝(化學拿A)
無限的遊戲:為了享受玩下去的樂趣,我們「實驗規則」(學習世界由何構成,認識各種分子等)
最後,用這本書中很棒的兩句話做個小結。
「拋棄過去的認知,比學新的觀念還要困難」。
「好的想法並不會把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是使你更像自己」。
本書大量的想法可能會顛覆你對於工作、人生的看法,這確實不是要把你變成「另一種人」,而是想藉此讓你更活出自己原本的樣子。
你的工作卡關了嗎?看到這邊,你心動了嗎?快點找幾個好朋友,一起照著書上的流程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工作
讀一本書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熱門文章
比懶人包更勤勞一點的心理學入門書:《一次讀懂50心理學經典》
不知不覺,進入心理學領域即將邁入第十五個年頭。
從懞懂到略懂,從以為懂了到發現自己其實不懂,在心理學領域、在「人」這門學問裡面的日子,總是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些狀態裡來回移動。
不管是個別諮商還是演講的時候,總會聽見許多個案或聽眾問,以前他也很嚮往念心理學、對「人」很有興趣。
問我能否推薦他們一些自己探索與學習的方法。
根據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教科書仍然是要了解一門專業最基礎的入門(如果讀者真的有興趣,可參考:(1)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2)心理學導論:核心概念、(3)心理學導論)。
不過,教科書確實容易讓人聯想到過去唸書的辛苦回憶XD那到底,還有其他更入門的引導嗎?有的!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家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就是試著把他們在研究上的複雜發現,寫成適合讓大眾容易閱讀的科普書籍。
但,心理學其實是一個很大、很廣的領域。
簡言之,與人有關的議題,其實都關乎心理學。
那想要自己探索心理學會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演變成⋯⋯可以從哪幾本書下手?事實上,這個問題其實還蠻重要的。
可以這麼說:你接觸某個領域的「第一印象」,其實會影響著你之後對這個領域的看法(小時候被迫學鋼琴的人,很可能後來就⋯⋯)。
反之,若慎選適當的入門書籍,就比較有機會被打開真正的興趣,讓你願意繼續花心力,繼續探索這個領域。
***這也是「心理師的口袋」這個部落格當初成立的原因:希望能幫大家稍微篩選一下比較適合的心理學讀物,而不需要在「茫茫書海」之中,必須靠自己的方式從一堆書裡面找到適合的書。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上學、補習、線上課程。
我自己經驗中最「划算」的學習管道,其實就是書。
經歷過幾本書的創作歷程,深深感到,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說是如懷孕般含辛茹苦也不為過XD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50PsychologyClassics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原文作者:TomButler-Bowdon譯者:林鶯時報出版2019/04/23最近時報出版社引進一本有趣的書《一次讀懂50心理學經典》,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在書封講了一句話,點出了這篇文章剛剛提到的現象:「無論你是不是心理學者,人性總是吸引著我們每個人。
」這本書創作的初心,就是一種小小的邀請,讓可能沒有時間與機會
我真的要唸心理系嗎:給高中職生的心理學書單(2020年更新)
還記得n年(n>10)前指考放榜,糊里糊塗依據志願落點來到心理系。
不知不覺就把大學、研究所念完到現在。
暮然回首,當時的自己其實在「心理學在學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乖乖到學校報到了,實在是勇氣可嘉XD大眾對心理學有諸多的想像,不管是心理測驗、心理醫師、犯罪調查、變態心理、愛情理論、習慣改變。
很多高中、高職或轉學生,往往就是因為這些美好的幻想決定就讀心理系。
直到真的上課之後,才發現,心理學跟我想的不一樣。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決定坐時光機,回到十多年前的暑假。
用這幾十年累積的經驗,推薦自己幾本進入心理系之前值得翻過的書,好好的問問自己:「心理學其實是這樣,你真的要念心理系嗎?」寒假到了,若覺得考完試想放鬆一下的莘莘學子們,不妨讀些好書。
就算未來不是讀心理系,也可以增加自己對於人的理解,訓練自己的思考。
對於學習其他領域、專業也是很有幫助的!P.S.許多心理相關書籍都是外國專家、作者所撰,未來在唸心理系時,也會碰到非常多的原文書籍,為了與西方心理學接軌(他們跑比較快),好好增進自己英文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喔!不過,本書單所有書籍都有中譯本,請大家不用擔心。
2020.6.26更新本書單真心推薦給⋯⋯想往心理系、諮商輔導領域發展的高中職生 接下來可能會參加心理相關科系推甄的學生 害怕推甄時被教授懷疑自己其實不懂心理學的學生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一般民眾 對於孩子所就讀的心理系感到困惑的父母 認為心理學就是算命、占卜、趣味測驗的懷疑論者
讀者來信:我該念心理系或研究所嗎?(相關系所網站整理)
讀者來信:(以下內文經讀者同意公開)你好!我是OO,想請教你有關於心理系的問題,因為,我不是本科系畢業的。
我在大學是讀應用英文系,現在已經畢業了。
說真的,這是家裡人叫我讀的,但我真的沒有什麼興趣。
我對於心理的相關的資訊,還滿有興趣的。
我在困惑說,像我這樣的話,要直接考研究所嗎?還是說重讀大學或是讀在職先修班呢?我已經開始上班了,因為我沒有基礎,所以我怕說會跟不上。
但,我也沒有頭緒,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意見給我參考。
謝謝!!!----------------------以下回應,文長----------------------
延伸文章資訊
- 1好書筆記: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 (上)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 ...
- 2【硬塞書摘】:《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不能解決人生問題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本書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 ...
- 3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你的專屬練習祕笈生命設計力套書 - 博客來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你的專屬練習祕笈生命設計力套書,原文名稱: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 + T...
- 4[電子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
... 型手機、平板電腦,請先安裝「udn 讀書吧for Android」APP 購買[電子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 5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 - Kobo.com
在Kobo 閱讀比爾‧柏內特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