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中華民國100年03月18日發行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民國39年4月,時任臺灣省主席的吳國楨,提請行政院通過「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實施地方自治。
此為在政府頒布自治法前,實施縣市自治之基本法規。
此後,地方 ...
‹
›
×
.
直接到主內容區
第74期
中華民國100年03月18日發行
:::
:::
悅讀檔案
封面
《台灣的地方自治》
文/曾昱儒/本館整理組研究助理
作者:金葆光
出版社:正中書局
出版日期:民國39年(1950)11月
日治時期,臺灣知識份子已向日本政府要求實施地方自治,並有實際參與地方選舉的經驗。
在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這些知識份子便要求繼續實施地方自治。
而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期間,曾頒布許多自治條例與規則,也曾舉行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的選舉,但未能達到完全自治之目的。
至民國38年,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著手規劃地方自治,設置「臺灣省地方自治研究會」,研擬「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草案」,準備推動地方自治。
民國39年4月,時任臺灣省主席的吳國楨,提請行政院通過「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實施地方自治。
此為在政府頒布自治法前,實施縣市自治之基本法規。
此後,地方自治成為臺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環,影響著臺灣的政治發展。
而民國39年11月所出版之《台灣的地方自治》一書,即是承此背景而產生。
《台灣的地方自治》作者金葆光先生,在來臺前即留心於地方自治制度。
民國38年來臺後,即參加「臺灣省地方自治研究會」,與臺灣省各縣市人士相互討論,且得以博覽各種紀錄及書籍,因此開始著手研究臺灣之地方自治,加以考察臺灣之風土民情與沿革而寫成。
本書所述雖為民國34年至民國39年間,臺灣實施地方自治之發展,但實際實施狀況則多以民國39年之事例來做說明。
本書內容共分七章,以下分別介紹之:
第一章綜述地方自治之理論,以地方自治之意義、演變、條件、限制、程度與監督,以及地方自治團體在法律上的地位等各方面進行論述,俾能對地方自治之意涵有整體上之了解。
第二、三章詳細敘述自清末至國民政府遷臺前地方自治之沿革與發展情況。
第四、五章著重在論述民國34至39年間臺灣地方自治的實施情況,包括地方自治組織之建立、人事之規定、財政之整理,以及管理、教育、養育、保衛各項自治事務等重要事項皆有論及。
第六章說明臺灣省參議會及地方人士對於提高臺灣自治之規劃奔走,循序漸進地推進,尤以「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之通過,使臺灣之地方自治進入新的階段。
第七章以選舉權與罷免權之運用來詳述直接民權之理論與事例,並為日後如何運用創制權與複決權提出可行之方向。
在結論的部份中,作者認為地方自治應把政治與經濟融為一體,不可二分,為日後地方自治應努力之方向。
總而言之,地方自治制度現今已成為臺灣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淵源與流變亦成為研究的主題之一,而本書所述乃為臺灣光復初期實施地方自治之發展與情形,可為研究此主題者提供有利之一助。
參考資料:
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2011年3月2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Rights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電話:049-2316881網址:http://www.th.gov.tw/
發行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編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蔣美貞
編輯小組:石瑞彬蕭碧珍邱滿英黃淑惠鐘登崇王嵐渝謝東勝黃啟泰洪明河趙麗卿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 维基百科
《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是中華民國政府在1950年於臺灣地區施行地方自治所頒布的行政命令。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知識份子因為在台灣日治時期時 ...
- 2台灣地方自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 地方自治,是以道路為基礎,實行土地和戶籍管理的辦法。 目录. 1 城市管理; 2 鄉鎮管理; 3 參見; 4 資料來源. 城市管理[编辑].
- 3台灣地方自治研究典範的變遷與發展: 兼論薄慶玖教授的地位 ...
因此,台灣省政府自民國三十九年四月二十四. 日公佈「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開始,至今為止,共訂定十七種地方. 自治法規,而其中為了革新地方制度、發揮地方自治 ...
- 4民國34年至87年臺灣議會與地方自治發展
臺灣地方自治運動可追溯於日本統治時期。民國24年(1935),臺灣總督府在臺灣民意的壓力下公布《臺灣地方自治制度改正案》,宣布於同年底開放地方議會一半的議員名額由 ...
- 5地方制度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省政府為行政院派出機關,省為非地方自治團體。 二、自治事項:指地方自治團體依憲法或本法規定,得自為立法並執行,或法律規定應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