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 蔣介石打贏了日本, 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45年6月25日,宋子文在重慶宣誓就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

此公上臺就「出手不凡」,直接向民間掠奪黃金。

抗戰時國民黨政府向民間推行「法幣折合黃金存款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歷史 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 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 作者 袁浩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一九四八年,解放軍差點被國軍趕到海裡,毛澤東想回去打游擊;半年以後,怎麼換蔣介石差點跑到海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一九四八年,解放軍差點被國軍趕到海裡,毛澤東想回去打游擊;半年以後,怎麼換蔣介石差點跑到海裡?──課本不教!你得知道中華民國怎麼輸掉大陸的?我們以為的原因,都錯了:‧打打談談、談談打打:錯了,國共內戰前沒談過。

只談了一次,跟蘇俄。

‧打輸三大戰役:不對,光臨汾就打了七個月,後來三大戰役卻都沒超過六十天。

‧貪污腐化?清朝比國民政府更糟糕,還有太平天國作亂,也沒這麼快陣亡。

‧經濟崩潰:國民政府手中握有大筆黃金和外匯存底,共產黨只有小鐮刀……這中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本書作者袁浩,是重慶華房(房地產)私募基金合夥人,近年來鑽研現代史,因此成為極高知名度的部落客。

他整合台灣與大陸、美方目前所有公開與非公開的歷史資訊、回憶錄等,從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四方面,分析解釋這段中國現代史。

◎蔣介石不懂自己怎麼輸的:政治上,蔣介石曾責怪馬歇爾調停內戰,讓共黨有機會坐大,其實,馬歇爾調停是因為很清楚國民黨軍隊撐不久,連郝柏村也認同這點。

最要命的是,國民黨的用人特色,就是信任自己的親戚、朋友、學長學弟、結拜兄弟,導致共產黨員光憑人事背景就能滲透要職。

國軍情報根本無法保密。

國民政府的解決之道是祭出「動員戡亂」,你知道這後果有多嚴重嗎?◎丟掉大陸的頭號罪人其實是宋子文!二號、三號罪人則是……蔣介石的國舅宋子文,是宋美齡的哥哥,你想知道他怎麼一年敗光國民政府的所有外匯存底嗎?還不只這樣,他高估幣值(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不懂),導致整個大陸的產業毫無生存空間,紛紛倒閉。

想知道光憑「匯率」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所有各行各業嗎?以大量黃金當本位發行貨幣是好事,但怎麼會敗光一個國家的所有外匯存底?你得知道宋子文怎麼做的。

更厲害的是讓王雲五主掌財政,看報告推出金圓券,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蔣經國出手整頓投機囤積,卻遭到老爸親戚朋友扯後腿而下台。

反觀共產黨,出了個管理大師陳雲,讓工廠和農田有誘因積極生產,還有「小學畢業」的工商局長,從發行「山東幣」到對戰法幣,一路打贏貨幣戰爭,共產黨糧本位完勝國民黨金本位,政府預算90%拿來打仗,居然還能愈來愈有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推崇為「可獲得諾貝爾獎」的成就。

◎說好的美國大量軍援,根本沒拿到!統計證明:國軍從美國拿到的援助,竟然不到朝鮮供給共軍軍火量的十分之一。

美軍打太平洋戰爭的軍費都是國民政府代墊,事後宋子文竟然答應美國以這些島嶼上的二手武器抵債,花錢運回一堆破銅爛鐵。

◎「都是蘇俄,支持中共導致國軍戰敗。

」事實不是這樣的連毛澤東都說,抗戰勝利後,蘇聯還是支持國民政府。

證據就是「東北」談判。

國民政府是怎麼在談判桌上從贏變輸,導致蘇俄轉而幫林彪、支持毛澤東?課本沒教,史料為證,你必須看過這段歷史。

國共內戰,國軍獲得的最大外援,竟然是日本,這是怎麼回事?◎國軍有430萬,陸海空軍齊全;共軍只有127萬,沒有海空軍,怎麼國軍還是輸國軍能調動的軍隊,一直沒超過100萬,共軍實際上調度的軍力,超過550萬。

一九四六年內戰開始,國軍在東北打贏四平之役,傅作義在華北對共軍全勝,後來談輸東北,中共軍力大增之後,一九四七年國軍還是能打贏膠東半島作戰,差點就把解放軍趕到海裡,鄧小平一九四七年底都窩到山裡頭打游擊了。

為什麼國軍被逆轉?‧你得知道甚麼是「小」三大戰役,更要知道孟良崮之役張靈甫怎麼悲壯戰死的,造成什麼影響,兩岸歷史課本都不提,卻打得屍橫遍野,無比慘烈!。

‧衛立煌一直親共,為什麼用他打遼西會戰?‧劉峙一直輸,為什麼蔣介石用他打徐蚌會戰?‧陳明仁打贏四平戰役反而被撤職,名將關麟徵始終不受重用,陳誠到底在搞甚麼?‧蔣介石的戰略哪裡出了錯?辜負了黃百韜、邱清泉……這麼多名將。

沒看過本書,你不會深刻體會,打仗,不是比軍火和兵力而已,更是經濟、財政、貨幣、管理、組織動員的能力綜合展現,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權垮台如此快速,清朝、甚至晉朝衰敗後都撐了幾十年,國民政府不到一年!丟掉整個大陸。

為什麼?閱讀本書,您一定有醍醐灌頂長智慧的酣暢感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袁浩工程管理碩士,重慶新華富錕股權投資基金公司合夥人。

作為天津論壇最知名樓主之一,他的文章見解獨到且深刻,廣受網友追捧。

曾著有《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推薦序一透過歷史之眼,鳥瞰時代巨變推薦序二被烙印在中華民國心頭的一九四九前言一代梟雄的潮起與潮落政治篇第一章蔣介石一直沒搞懂,問題不在馬歇爾第二章活躍的紅色特工與無能的國民黨情治系統第三章戡亂動員令,盟友卻變仇敵經濟篇第四章匪夷所思的經濟法令第五章國舅宋子文如何敗光大陸第六章宋子文這樣搞垮國民黨軍隊第七章中華民國其實是社會主義國家!第八章王雲五書生誤國,蔣經國無力回天第九章毛澤東的管理大師---陳雲第十章山東幣大獲全勝,中共的第一場貨幣戰爭第十一章陳雲的兩白一黑戰爭,可以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外交篇第十二章悲催的國民政府外交處境第十三章蘇俄在中國:東北外交始末,非蔣介石版本第十四章美國:逼你俯首貼耳的「堅定」盟友第十五章英法:國民政府忽略的「資源」第十六章日本配合國民黨,共產黨沒便宜可占第十七章蘇俄原本是國民政府最大外援,為何轉向中共?第十八章朝鮮軍援中共,規模是美國援華十倍第十九章聯合國援助中共,美國買單,國民黨出運費第二十章外援對國共內戰的影響軍事篇第二十一章國民政府沒錢,打贏了也守不住第二十二章怎麼從贏打到輸?軍力與戰略解密第二十三章一九四六:國民黨屢戰屢勝第二十四章一九四七:解放軍差點被趕到海裡,但蔣介石……第二十五章一九四八:讓戰局急轉直下的「小三大」戰役第二十六章三大戰役是結果,不是原因綜述國民黨為什麼會失去大陸 商品規格 書名/ 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 作者/ 袁浩 簡介/ 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蔣介石打贏了日本,怎麼一年不到就輸給毛澤東?:一九四八年,解放軍差點被國軍趕到海裡,毛澤東想回去打游擊;半年以後,怎麼換蔣介石差點跑到海裡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5612160 ISBN10/ 986561216X EAN/ 9789865612160 誠品26碼/ 2681239154009 裝訂/ 平裝 頁數/ 432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18K 尺寸/ 23X17CM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談國民黨政府內戰經濟,宋子文(宋美齡的哥哥)就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於1944年擔任行政院長,1947年因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黃金風潮而下臺。

此間風風雨雨,不僅是宋氏政治生涯由盛而衰的歷史,更勾畫出國民黨政府經濟由高峰急速向下墜落的軌跡。

經濟的快速崩潰是國民黨政府失掉大陸的決定性因素,宋氏也堪稱國民黨政府失敗的第一罪人。

宋子文擔任行政院長職務後,雖然交卸了外交部的職務,但由於他多年主管國民黨政府外交,號稱在英美友邦中人脈深厚,所以在抗戰勝利後,對國民黨政府外交政策影響依然舉足輕重。

國民黨政府經濟與外交兩大領域,應是內戰中為國民黨政府加分的籌碼,結果在宋氏主導下,經濟是快速崩潰,外交則是忍辱未能負重,委屈沒有求全,以最大的代價換來最差的結果。

讀民國史,常使人感慨萬千,國舅誤國,宋氏堪稱空前絕後! 國民黨政府內戰經濟軌跡 1945年6月25日,宋子文在重慶宣誓就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

此公上臺就「出手不凡」,直接向民間掠奪黃金。

抗戰時國民黨政府向民間推行「法幣折合黃金存款業務,方式是用法幣按照中央銀行黃金牌價折合存入,到期可取得黃金。

當時推行這項存款對收縮流動性、控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黃金在亂世的保值功能強,老百姓紛紛將閒錢存入銀行,指望到期能獲得黃金。

據統計,該項存款達到624億法幣。

到了1945年6月,存款即將到期,國民黨政府該給老百姓兌現黃金了。

此時宋子文卻頒出「黃金購戶四成捐獻辦法」的法令,以抗戰為名勒令購買黃金,先前存款者必須將應兌現的黃金扣減四成作為捐獻!此法令截至1946年,共從民間掠奪黃金達到82.0468萬兩。

這是什麼政府法令?捐獻應該是民眾自願,怎麼會直接從民眾存款中扣除?還是扣除四成! 這與赤裸裸的搶劫有什麼區別?宋子文幹的荒唐事還遠不止這項,後面做的一件比一件匪夷所思。

話說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政府頗有些家底。

1945年底,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的外匯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峰,折合達到8.5805萬美元。

另外,接收日偽資產也讓國民黨政府發了大財,這個數字後世估計大致在4億~8億美元。

如此雄厚的家底,是國民黨政府下決心軍事剿共最大的倚仗。

蔣介石在紀念國父演說中就公然宣稱:「本黨的力量比起二十幾年前,已經大過好幾十倍。

」後又在六屆二中全會上表示:「目前財政足以支撐軍事作戰兩年有餘。

」 1946年6月,內戰爆發,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進攻。

僅僅打了半年,雖然軍事上節節勝利,但是後方經濟危機爆發,國軍被迫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

必須強調的是,過去歷史中往往一邊倒的認為,國民黨軍事戰略的調整是因為全面進攻中部隊損失過大。

誠然,全面進攻中國民黨損失了一百多萬軍隊,但是只要軍費有保障,人員的損失很容易補充。

1946年6月,國軍有正規軍86個師,248個旅,總兵力約兩百萬人。

到1947年12月,國民黨軍依然保持著104個整編師,279個旅的編制,總兵力還是198萬人,軍力並沒有下降(被殲滅的大都是地方雜牌部隊,核心五大主力以及次五大主力仍保持完整)。

但是財政危機讓軍費不得不大幅度削減,於是前線軍事策略只得隨著經濟墜落的軌跡節節調整──由重點進攻到全面防禦,再到重點防禦。

1948年7月,金圓券幣制改革失敗,國民黨政府財政崩潰,解放軍立刻在軍事上總攤牌,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權已經無力回天。

把十幾億美元兩年內敗個精光的經濟專家 抗戰勝利後,經濟上的主要任務除了接收日偽資產,就是恢復全國的經濟秩序。

此時就有個統一貨幣的問題。

國統區使用法幣,而淪陷區使用中儲券。

中儲券是偽幣當然要廢除,那麼怎樣確定法幣與中儲券的兌換比率呢?實際上市場已經有了結論──按照國統區與淪陷區物價比例計算,兩者的比率大致是1:30~1:50。

若參照這比率,再由官方確認一個合理的數值,淪陷區的經濟秩序很快就可以恢復。

當時的淪陷區囊括了中國經濟最精華的部分,如果這個部分被國民黨政府接收後,能迅速恢復經濟秩序,國民黨政府的實力將大為提升。

但是,1945年9月27日,財政部公布的法幣與偽幣兌換比率,居然是1:200! 國統區民眾,特別是官員自然是欣喜若狂,而淪陷區民眾則是欲哭無淚,因為一夜之間,大多數民眾已經傾家破產!試想,假設1997年香港回歸,中央政府突然出臺法令,廢除港幣,人民幣兌港幣為1:4。

估計不出三個月,香港就成臭港,因為大陸人民沒有誰會放過這個發財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香港就會除了垃圾什麼都沒有。

於是國統區官員、民眾鋪天蓋地的湧進淪陷區搶購物資,結果淪陷區經濟一片混亂,物價一日三遷,絕大多數淪陷區民眾,由對國民黨政府的擁護,變成極度憎恨! 以黃金為例,抗戰勝利時昆明(國統區)的金價折合法幣,一兩黃金是65,000元,而到了南京(淪陷區),因為國民黨財政部奇特的匯率政策,導致黃金一兩才10,000元!其他的物資,包括棉紗、絲綢、煤炭、糧食……淪陷區的價格,都只有雲南、四川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這麼嚴重不對稱的物價,讓所有人都預測物價會強烈上漲。

於是有錢、有關係的人,大肆收購淪陷區物資炒作,沒錢、沒關係的民眾也拚命買物資囤積。

結果,抗戰剛剛勝利,淪陷區就先陷入混亂。

這個政策帶來三個後果。

其一,淪陷區經濟混亂,各種生產遲遲無法組織,更加劇了物資短缺,大型城市不僅沒有增加國民黨政府的實力,反倒因為要給各種人員發放巨額補貼,成為財政的負擔;其二,人心喪盡!抗戰勝利後,淪陷區人民是「想中央,盼中央」,結果呢?「中央來了更遭殃」。

國民黨行政院財政部用一個幣值匯率政策,就將所有淪陷區人民變成和政府對立!其三,因為幣值差異,導致後方到淪陷區大肆搶購物資,加上淪陷區生產無法復原,物資短缺,使物價開始難以控制。

國民黨政府就這樣弄出了惡性通貨膨脹! 抗戰勝利本來是為國民黨政府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局面。

以物價為例,因為淪陷區的接收,法幣使用範圍擴大,加上抗戰勝利,民眾可不再擔心未來物資短缺,一度使全國,特別是淪陷區的物價急劇下降。

當時重慶物價指數10月比8月低了三分之一,黃金價格為高峰時的五分之一,美元兌換價格也下降40%。

而在淪陷區,以上海為例,9月物價指數比8月低36%,黃金與中儲券的比價只達到高峰時的六分之一。

結果財政部法幣與偽幣1:200兌換比率政策一出,形勢頓時逆轉。

11月起,全國的物價重新上漲,12月物價已經恢復到8月水準,而在淪陷區情況更為嚴重,以上海為例,11月物價比9月高達1.87倍,漲幅甚至超過抗戰最嚴峻的時期! 哈佛大學經濟系高材生、財經專家宋子文先生,為自己造了一個遠比中共更可怕的對手──惡性通貨膨脹。

從此,惡性通膨就一直是懸在國民黨政府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毛澤東的管理大師──陳雲 在過去幾十年關於解放戰爭的電影中,有一句話耳熟能詳:「我們是以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蔣介石的飛機、大炮。

」 這句名言意義深遠。

首先,這句名言指出,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過於重視軍事力量,而忽略經濟建設。

其次,這句話揭示出,中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是充分依靠了糧本位的經濟基礎,這就是「小米」的神奇威力。

「糧本位經濟」基礎就是在解放區,所有經濟流通都是建立在糧食(或物資)基礎上,是一種特殊經濟結構。

解放區的貨幣不能兌換金銀,只能兌換糧食與物資。

這種特殊的經濟基礎,在當時生活水準不高的背景下,與中共嚴密的組織體系結合,產生了巨大的效應。

解放區的糧食或物資就是貨幣,所以,要籌集更多的軍費,支撐前線解放軍作戰,就必須把物資生產放到第一位,中共的財經工作主要就是恢復與擴大生產,這與國民黨政府把金銀、外匯放到第一位有天壤之別。

共產黨糧本位經濟完勝國民黨錢本位 以山東為例,從1945年9月到1949年10月的四年兩個月,山東人民先後出動一千多萬民工,十多萬大小車輛,往前線運送了十億餘斤糧食,數十億斤彈藥及作戰物資,轉運了24萬名傷患。

支援共軍在定陶、魯南、萊蕪、孟良崮、魯西南、濰縣、濟南、淮海等五十餘場戰役中勝利。

而在東北解放區,中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先後建立了七個兵工生產基地,這些兵工基地生產的產品(加上外部的援助)不僅支撐了林彪百萬大軍作戰消耗,還援助關內解放軍作戰,成為整個解放戰爭供血的心臟! 中共一方面千方百計擴大生產,另一方面在解放區又採取「戰時供給制」,就是對財政負擔人員,包括軍隊、機關人員、工廠職工,按照基本生活標準供應糧食與物資。

這種模式可以大幅度壓縮財政開支,集中資源支持前線戰爭。

由於中共組織高效而嚴密,供給制又將行政開支壓縮到極限,所以,中共財政在軍費支出上竟能達到90%,同時保持解放區經濟形勢的穩定。

在三年解放戰爭時間裡,並不富裕的解放區為什麼能夠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讓解放軍越打越強,人民的力量也沒有枯竭?究其原因,就是中共糧本位經濟基礎加中共嚴密的組織體系產生的巨大效應。

糧本位體系不僅有利於恢復生產,更奇妙的是這種經濟結構在穩定經濟、防止金融動盪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蔣介石手下的財經專家,卻始終沒搞明白劍橋、哈佛不會在課堂上教的道理──光有黃金白銀、美元外匯作抵押,但沒有相匹配數量的生活物資、生產資料、工業品、農產品作為對應,貨幣依然只是一張印了數字記號的紙而已,不具備任何意義。

老百姓過日子需要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黃金白銀、美元外匯,這些東西都不能吃、不能用,能換取到柴米油鹽醬醋茶、耕牛、火柴的紙幣,在老百姓眼裡才有信譽,發行它的政府才有威信,發生戰爭的時候,為這樣有威信的政府去流血犧牲才值得。

很可惜,中共的人實在太「土」了,跟蔣介石的留學生比拼炒股票、炒期貨、炒外匯、炒國債、玩投機、玩囤積居奇,是絕對鬥不過的,這幫土老帽,眼睛裡就只能看見柴米油鹽醬醋茶、耕牛、火柴……先有了這些東西,再印刷出沒有黃金白銀、美元外匯作抵押的紙幣,讓這些商品在自己的根據地裡流通,老百姓居然就接受了這種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完全不合格的貨幣,拋棄了老蔣按美國經濟學家的指導發行出來的法幣。

美國:逼你俯首貼耳的「堅定」盟友 如果沒有美國支持,也許國民黨政府在1943年就已經崩潰;如果沒有《美國軍事援華法案》,蔣介石未必能下決心用武力解決中共;如果沒有美國反對,也許中蘇能達成經濟合作協定,國民黨政府全取東北;如果不是美國關鍵時刻抽身,國民黨政府金融改革不會失敗,也就不會失掉大陸。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在國共相爭最激烈的時期,美國是國民黨政府心中永遠的痛。

1945年4月,羅斯福總統突然病故,時任副總統的杜魯門繼任。

這是一個平庸無能、敏於言而拙於行的政客,對國際局勢的掌控,根本無法與前任總統相比。

1945年12月15日,杜魯門發表對華政策聲明,被認為是當時最權威的美國對華政策闡述。

聲明指出:一個強盛、團結和民主的中國,對於世界和平是極端重要的;而一個紊亂、分裂的中國,在現在和將來都將是一種危及世界穩定與和平的力量。

他提出,國共軍隊應停止衝突,召開包括各主要政治力量代表的全國會議,籌商解決內爭的辦法,並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國民政府,但不會發展為軍事干涉。

他特別提出,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政府只有擴大基礎,容納國內其他政治力量,中國和平、團結和民主的改革才能推進。

按照杜魯門的聲明,可以總結美國對華政策的兩個重點。

第一,美國繼續支持國民黨政府。

第二,美國不支持國民黨政府打內戰。

正是因為美國明確表態,不支持國民黨打內戰,所以,此聲明在當時獲得中共的讚賞。

杜魯門聲明發表不久,中共中央就公開表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一切民主派別有充分誠意,希望與中國國民黨在杜魯門總統建議的基礎上求得妥協。

」 實際上,杜魯門聲明的立場並沒有堅持多久。

對華政策主要被前往中國調停的馬歇爾個人意志所左右,導致整個美國外交政策,表現出一種忽左忽右、混亂矛盾的狀態。

1946年6月14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向國會提出《軍事援華法案》,同一天簽訂《長期償付租借物資協定》。

請注意,1946年6月,國共內戰即將爆發,這個時候通過《軍事援華法案》,等於宣布美國要支持國民黨政府軍事解決中共。

6月26日內戰爆發,僅僅一個月後,對華政策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7月29日,美國宣布對華武器禁運,《軍事援華法案》終止!不僅如此,美國還動用影響力,讓對華武器禁運擴展到整個國際社會,很快英國也對華實施軍火禁運,拒絕了南京國民政府向其購買槍炮子彈、艦炮、飛機機架等請求。

前後一個半月,美國對華政策大相徑庭。

這還只是開始,幾個月後美國對華政策又發生變化:1947年4月9日,美海軍陸戰隊撤出中國,馬歇爾把6,500噸軍火交給國民黨。

5月26日,馬歇爾宣布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6月27日,美國政府低價賣給國民黨軍隊1.3億發子彈。

1948年4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48年《援外法》,其中有關援華部分,也單獨稱作《援華法》,援華總額為4億美元,有1.25億美元為特別贈款可以用於軍事,為期一年。

這4億美援,對當時財政與軍事局勢都江河日下的國民黨政府可謂雪中送炭,如果援助落實到位,國民黨政府或許可以穩定局勢。

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國民黨政府再出昏招。

蔣介石的昏招:國家關係變成私人恩怨 1948年11月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

民調中,共和黨候選人杜威支持率遠遠超過杜魯門,於是蔣介石決定賭一把。

他先是命中國駐美大使顧維約向杜威授特種吉星勳章,並命當時在美國的孔祥熙、孔令傑父子動用一切力量,為杜威拉選票。

為了表明對杜威的堅決支持態度,蔣介石命陳立夫攜400萬美元鉅款,以參加美國道德重整會名義,不僅在美國兩院議員中大肆活動,還直接給杜威提供巨額捐助。

徹底得罪了杜魯門,國家關係變成私人恩怨。

11月最後一週,杜魯門奇蹟般逆轉形勢,贏得美國大選。

贏得大選後,杜魯門立刻變臉,先是拒絕了宋美齡要求給國民黨政府提供援助的請求。

不但如此,連原來同意給國民黨政府的援助也拖延。

1949年2月,杜魯門指示艾奇遜「不停止對中國的軍援,但要盡可能採取非正式行動拖延啟運」。

1950年4月14日,艾奇遜回函國防部,提及1948年《援華法》軍援的1.25億美元餘款,「現今正在採辦和支付的訂貨完成以後,就不要再從軍火庫中向臺灣供貨了。

」由此可見1948年的軍援,到1950年還未交完。

1949年元旦,中共在三大戰役中獲得全勝,南京國民政府搖搖欲墜。

這個時候,國民黨政府期望美國發表措施強硬的照會來穩定人心。

杜魯門卻冷淡的拒絕了,反而要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以其曾任燕京大學校長和中共負責接收中華民國外交部的特使黃華的師生關係,試圖和中國共產黨進行接觸,建立關係。

不僅如此,美國還與桂系接觸,表示支持時任副總統的桂系首腦李宗仁接替蔣介石的位置。

到國民黨政府撤往臺灣以後,杜魯門更一度採取放任中共進攻,讓國民黨在臺灣自生自滅的政策。

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在《關於臺灣政策宣傳指示》中說:「臺灣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戰略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它一點也不特別出色或者重要。

」「大家都預料該島將陷落,在國民黨的統治下,那裡的民政和軍事情況已趨惡化,這種情形更加強了這種估計。

」 1950年1月,杜魯門發表對臺灣問題聲明,宣稱:「美國對臺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

現在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中的途徑。

同樣,美國政府也不擬對在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和意見。

」此後不久,美國開始從臺灣撤僑。

如果不是朝鮮戰爭(韓戰)爆發,臺灣也許在1950年代就已經被解放。

活動 【感恩回饋】中/外文圖書滿$2000折$200 【感恩回饋】中/外文圖書滿$1000折$1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